概述
慢性脓胸,是指因医疗不当、消化道穿孔、外伤、感染等原因引起的慢性呼吸障碍的疾病。
本病暂无准确的流行病学数据。急性脓胸处置不当、消化道穿孔、外伤、感染等是慢性脓胸最主要的病因。肺部炎症、胸部外伤史、急性脓胸治疗不当等为本病的危险因素。本病无分期分型。
咳嗽、气促、消瘦、贫血、低热等症状是慢性脓胸最常见的症状。
慢性脓胸目前通过引流清创,抗感染治疗后利用手术治疗改善患者症状,及时干预控制感染和手术后预后良好。
慢性脓胸可发展肺萎缩、胸廓塌陷、脊柱侧弯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行动。
医生提高医术和患者严格遵医嘱是预防慢性脓胸的关键。
症状
咳嗽、气促、消瘦、贫血、低热等症状是慢性脓胸最常见的症状。
慢性脓胸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慢性脓胸的常见症状包括:
咳嗽:患者在患病时可有咳嗽的症状。
气促:患者因脓胸导致肺部吸气时不能有效扩张,导致患者有气促的症状。
消瘦、低热:患者因长期感染病程反复,导致患者消耗过大导致消瘦、低热。
慢性脓胸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慢性脓胸随着病情进展,可引起胸廓内陷、肺萎缩、脊柱侧弯等。
常见并发症包括:
胸廓内陷。
肺萎缩:当患者胸膜腔积液时,侵占了肺部扩张的空间,导致肺不张,可引起肺萎缩。
脊柱侧弯:当患者因感染导致纵隔和心脏偏移时,脊柱会顺应性侧弯。
病因
慢性脓胸主要病因包括急性脓胸处置不当、消化道穿孔、外伤、感染等。
慢性脓胸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急性脓胸处置不当:当患者胸腔急性感染时,没有将胸腔内积液完全引流干净或抗生素治疗不彻底,导致胸腔反复感染,发展为慢性脓胸。
消化道穿孔:当患者食管有溃疡最终发展为穿孔时,食道感染的细菌可扩散到胸膜腔内继发感染,导致慢性脓胸。
外伤:当患者胸部受到撞击导致骨折,碎裂的骨片刺破胸膜腔残留在胸膜腔内导致感染,诱发慢性脓胸。
感染:如患者感染结核杆菌时,随着病情加深,结核杆菌可扩散至胸膜腔导致慢性脓胸。
哪些人容易患慢性脓胸?
有如下可改变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慢性脓胸:
炎症:如结核杆菌感染患者等。
外伤:如车祸伤患者,撞击伤患者等。
医疗不当:如急性脓胸治疗不完全的患者、抗生素治疗不彻底的患者等。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咳嗽
气促
消瘦
贫血
低热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休克
昏迷
建议就诊科室
胸外科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慢性脓胸?
当医生怀疑是慢性脓胸时,将通常采取体格检查、血常规、穿刺液细菌培养、X 线检查、CT 检查等检查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医生可观察患者面容、精神状态、用听诊器判断患者是否有异常的呼吸音、询问患者是否有外伤未愈、是否有感染史等。
血常规:医生可通过观察患者血常规结果判断患者是否有感染。
穿刺液细菌培养:医生可采用穿刺的方取患者胸腔积液做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判断患者感染了什么细菌,该结果可辅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X 线检查:医生可通过 X 线观察患者胸部是否有病理性改变。
CT 检查:医生可通过 CT 检查观察患者是否有其他器官或组织病变、排除其他病因干扰。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发现自己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有多久了?
有没有呼吸不畅的现象?咳嗽咳痰时有没有发现血液?
之前是否有胸部的感染?有没有彻底治疗?
有没有胸廓受伤史?
有没有吞咽疼痛?呕血?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得了什么病?怎么得的这个病?
这个病可不可以完全治好?会不会再次发作?
这个病会不会影响我的呼吸功能?
治疗
慢性脓胸目前通过引流清创,抗感染治疗后利用手术治疗改善患者症状,及时干预控制感染和手术后预后良好。
药物治疗
抗生素:在患者引流清创后使用抗生素治疗患者感染,一般采用细菌敏感型的抗生素,以求在短时间内杀灭细菌。
手术治疗
引流清创:医生可在患者胸口设置引流管,将患者胸膜腔内脓液全部引流至体外,然后利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直至冲洗出的液体澄清透明。
胸膜纤维剥落术:如患者是胸膜腔初步纤维性恢复,可手术切除纤维膜层,可恢复患者肺部张力,恢复患者正常呼吸,处于这个时期的病人预后一般良好。
部分胸膜切除术:如患者感染严重导致部分胸膜完全坏死,为了避免症状进一步加重,医生会切除坏死的胸膜并重新将胸膜腔固定好。
其他治疗方法
营养疗法:在住院期间,给予患者高营养、高能量的饮食,使患者储备足够的能量抵御细菌感染和恢复身体健康。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慢性脓胸可发展肺萎缩、胸廓塌陷、脊柱侧弯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行动。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都能治愈且预后良好,能够恢复正常的生活质量,不影响寿命。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术后应注意引流管的通畅,避免挤压,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防止细菌感染,呼吸应缓慢,若有其他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
用药注意事项:用药期间可出现恶心、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一般都可忍受,若症状严重应及时告知医生。
复查:患者应每 6 个月到医院复查一次,主要复查血常规、X 线等。
饮食:术后需进食高能量、高蛋白流质饮食,而后逐渐转为半流质饮食,若患者无不适,可正常饮食。
运动:术后患者应卧床休息,尽量避免下床走动,尽量保持静止,家属可帮助按摩大腿和手臂促进血液循环;待患者感觉移动无异常疼痛时,可帮助患者变化体位,按摩背部。后期视患者恢复情况可在床上自主运动,如无不适,可坐起来甚至在床边走动。
大小便管理:排便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如大便干燥或排便困难,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软化大便药物。
戒烟、戒酒:吸烟饮酒均不利于身体恢复,饮酒还会加重出血,应戒烟戒酒。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日常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早起早睡少熬夜,每周适度锻炼,可选择跑步、爬山、健身房运动等运动,保持身体健康,提高免疫力,避免感染。生活中注意安全,路上驾车或走路各行其道,避免意外发生。
医生应加强医疗技术和注意细心,保证患者能够得到彻底的治疗。
患者在患病后应遵医嘱按时、足量服药,不可因自我感觉良好擅自减量或减少服药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