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免疫缺陷性肺炎,是一种因先天性免疫功能异常导致病原体容易感染患者,并导致患者出现呼吸道患病症状的疾病。
本病暂无准确的流行病学数据。
病原体感染、先天免疫失常等是免疫缺陷性肺炎最主要的病因。先天性疾病和肺部感染为本病的危险因素。
本病无分期分型。
咳嗽、发热、胸痛等症状是免疫缺陷性肺炎最常见的症状。
免疫缺陷性肺炎目前还无法完全治愈,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是通过抗感染药物治疗和增强免疫力治疗。
免疫缺陷性肺炎随着肺部感染加重,可导致患者反复感染,可有呼吸衰竭的症状,甚至还会导致循环衰竭。
小孩出生前做好疾病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预防免疫缺陷性肺炎的关键。
症状
咳嗽、发热、胸痛等症状是免疫缺陷性肺炎最常见的症状。
免疫缺陷性肺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免疫缺陷性肺炎的常见症状包括:
咳嗽、咳痰:患者因免疫缺陷患肺炎时,可有咳嗽咳痰的症状。
发热:患者患病时可有体温升高的症状。
胸痛:患者在发病时因肺部炎症可有胸痛的症状。
免疫缺陷性肺炎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免疫缺陷性肺炎随着肺部感染加重,可有呼吸衰竭的症状,甚至还会导致循环衰竭。
常见并发症包括:
呼吸衰竭:患者随着病情加深,肺部功能逐渐丧失,导致呼吸衰竭。
循环衰竭:患者在感染肺炎时,病原体可从肺泡入血,引起毒血症或败血症,导致患者全身器官衰竭等。
病因
免疫缺陷性肺炎主要或常见病因包括病原体感染、先天免疫失常。
免疫缺陷性肺炎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先天免疫失常:患者因先天免疫系统发育不全,导致在感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时不能有效发挥免疫功能,导致患者发病。
病原体感染:病原体感染是最直接的诱因,当患者感染病毒、细菌、支原体等病原体时可发病。
哪些人容易患免疫缺陷性肺炎?
有如下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免疫缺陷性肺炎:
先天疾病或遗传病:如选择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等患者。
有如下可改变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免疫缺陷性肺炎:
感染:如细菌感染患者、病毒感染患者、支原体感染患者等。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咳嗽
发热
胸痛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昏迷
休克
建议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
风湿免疫科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免疫缺陷性肺炎?
当医生怀疑是免疫缺陷性肺炎时,将通常采取体格检查、血常规、痰液培养、X 线检查、CT 检查、免疫学检查等检查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医生可通过检查患者呼吸状态、用听诊器判断患者是否有异常的呼吸音等初步判断病情。
血常规检查:医生可通过观察患者血常规检查结果是否有指标异常判断患者有无感染或感染类型等。
痰液培养:医生可取患者痰液进行痰液培养,可鉴定何种病原体感染。
胸部 X 线检查:医生可通过 X 线拍片观察患者肺部纹理等是否有异常改变。
胸部 CT 检查:医生可通过 CT 检查判断患者其他邻近器官是否有病变累及肺部。
免疫学检查:医生可检查患者免疫系统中各个发挥免疫功能的细胞、蛋白是否有异常。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咳嗽、咳痰多久了?
最近有没有受凉?
除了呼吸道症状,还有没有气压症状?
之前有没有发病过?发病治好花了多久时间?
长辈有没有因感染不治身亡的?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是不是得了肺炎?
我没有受凉怎么会得病?
我怎么得的这个病?
这个病是不是没有办法治好?
这个病是会不会遗传?
治疗
免疫缺陷性肺炎目前还无法完全治愈,但有效规范的治疗,能够消除感染的症状、维持正常的生活质量。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是通过抗感染药物治疗和增强免疫力治疗。
药物治疗
抗生素:患者因免疫系统发育异常导致不能正常抵御病原体的入侵,因此病原体可高速繁殖并扩散,因此在鉴定出何种病原体感染时要采用敏感型抗生素治疗。
人血丙种球蛋白:人血丙种球蛋白是一种免疫球蛋白,能够提高患者免疫力,应用该药物后患者可短暂恢复一定的抵抗力,在感染期间服用该药有助于病情恢复。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免疫缺陷性肺炎可发展为呼吸衰竭、全身循环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威胁患者生命。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基本能改善症状,但是由于免疫系统先天发育异常,因此无法彻底治愈并且预后较差。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用药注意事项:用药期间可出现恶心、腹痛等不良反应,一般都可忍受,若症状严重应及时告知医生。
复查:患者应每 3 个月到医院复查一次,主要复查血常规、胸部 X 线等。
饮食:患者日常注意饮食一定要将食物加热至熟透,碗筷做好消毒,饭前便后洗手;要注意多吃高能量、优质蛋白食物,如豆制品、牛肉等。严禁进食刺身、日料等生冷食物;忌辛辣刺激、油炸、烧烤等食物。
运动:日常注意患者应适度锻炼,选择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每次运动需大于 30 分钟,运动时要注意做好防护措施,戴好口罩,运动完后注意保温,避免感冒。
戒烟、戒酒:吸烟饮酒均不利于身体健康,应戒烟戒酒。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日常注意以高能量、高蛋白、低脂肪食物为主,食物一定要加热至熟透。
室内应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禁止去人群密集的地方,避免呼吸道感染,即使要出门,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如戴好口罩等。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先天性免疫功能异常的患者容易患病且患病就是重症,患者一定要注意防止感染。同时怀孕的妇女应在小孩出生前进行遗传学筛查,如检查到有免疫功能缺陷视情况终止妊娠或做好后续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