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石症是什么?尿石症怎么办?尿石症症状有哪些?

尿石症是发生于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的结石的总称,又称为泌尿系结石或尿路结石。我国泌尿系结石发病率为 1% ~ 5%,年新发病率约为 150 ~ 200/10 万人,其中 25% 的患者需住院治疗。我国是世界上 3 大结石高发区之一,且近年来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有增加趋势。年龄、性别、种族、遗传、环境因素均可影响结石的形成。此外,结石形成的常见病因包括:身体的代谢异常、尿路的梗阻、感染、异物和药物的使用等。患者主要症状有:肾绞痛、血尿,可伴恶心、呕吐、尿频、尿急等。常见的治疗方法有:对症治疗(主要针对肾绞痛)、排石疗法、外科治疗。该病患者会伴随疼痛、肾功能损害、感染,严重时危及生命。

别称

尿路结石,泌尿系结石

概述

尿石症是发生于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的结石的总称,又称为泌尿系结石或尿路结石。

我国泌尿系结石发病率为 1% ~ 5%,年新发病率约为 150 ~ 200/10 万人,其中 25% 的患者需住院治疗。我国是世界上 3 大结石高发区之一,且近年来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有增加趋势。

年龄、性别、种族、遗传、环境因素均可影响结石的形成。此外,结石形成的常见病因包括:身体的代谢异常、尿路的梗阻、感染、异物和药物的使用等。

患者主要症状有:肾绞痛、血尿,可伴恶心、呕吐、尿频、尿急等。

常见的治疗方法有:对症治疗(主要针对肾绞痛)、排石疗法、外科治疗。

该病患者会伴随疼痛、肾功能损害、感染,严重时危及生命。

症状

肾与输尿管结石的典型表现为肾绞痛与血尿。在结石引起绞痛发作以前,病人没有任何感觉,但由于某种诱因,如剧烈运动、劳动、长途乘车等,突然出现一侧腰部剧烈的绞痛,并向下腹及会阴部放射,并伴有腹胀、恶心、呕吐、程度不同的血尿。

尿石症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尿石症的常见症状包括:

肾绞痛:发病突然,剧烈腰痛,疼痛多呈持续性或间歇性,并沿输尿管向髂窝、会阴及阴囊等处放射。

血尿: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

患者还可伴恶心、呕吐、尿频、尿急等。

尿石症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肾功能损害,严重时会出现肾功能丧失。

可并发感染,严重时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甚至危及生命。

病因

代谢异常、尿路的梗阻、感染、异物和药物的使用是结石形成的常见病因。

尿石症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代谢异常:形成尿结石的物质排出增加(如钙、草酸尿酸或胱氨酸);尿液中抑制晶体形成和聚集的物质减少(如枸橼酸);尿 pH 值改变;尿液减少。

局部病因:尿路梗阻、感染和尿路中异物是诱发结石形成的主要局部因素。

药物因素:使用磺胺类、乙酰唑胺、茚地那韦等药物可引发尿石症。

哪些人容易患尿石症?

职业原因等导致饮水少的人。

高温环境作业人员。

动物蛋白摄入过多者,影响草酸排泄,易引发上尿路结石;动物蛋白摄入过少者,影响尿酸排泄,易引发下尿路结石。

患有甲状腺旁腺功能亢进、痛风、泌尿系梗阻等疾病者。

有尿石症家族遗传倾向者。

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3/1。

有色人种发病率低于白种人,黑人最低。

就医

当患者发现尿路结石时,原则上建议患者及时到医院就诊。当肾绞痛急性发作或尿石症出现并发症时,需及时就医,查清病情,保护肾功能。必要时患者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肾绞痛急性发作:肾绞痛是泌尿外科的常见急症,需紧急处理,应用药物前注意与其他急腹症仔细鉴别。

出现寒战、高热,极有可能是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应尽快就诊。

体检或其他情况发现尿石症或肾盂积水,应及时就诊,查清病情,保护肾功能。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肾绞痛急性发作。

伴发寒战、高热,甚至休克。

建议就诊科室

泌尿外科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尿石症?

尿石症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有无尿路结石及相关疾病病史)、典型症状(肾绞痛、血尿等)、体征(肾区叩击痛、输尿管走行区压痛等)、辅助检查(超声、尿路平片、CT、尿常规等)来确定诊断。

具体相关检查如下:

B 超:超声波检查简便、经济、无创伤,可以发现 2 毫米以上 X 线阳性及阴性结石,了解结石以上尿路的扩张程度。作为泌尿系结石的常规检查方法,尤其是在肾绞痛时可作为首选方法。但是,由于受肠道内容物的影响,超声波检查诊断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敏感性较低。

尿路平片(KUB 平片):尿路平片可以发现 90% 左右 X 线阳性结石,能够大致地确定结石的位置、形态、大小和数量,并初步地提示结石的化学性质。

静脉尿路造影(IVU):可了解尿路的解剖,确定结石在尿路的位置,发现尿路平片上不能显示的X线阴性结石,鉴别平片上可疑的钙化灶。此外,还可以了解分侧肾脏的功能,确定肾积水程度。肾绞痛发作时,往往不显影或显影不良。

CT 扫描:CT 诊断结石的敏感性比 KUB 平片及 IVU 高,尤其适用于急性肾绞痛患者的诊断,能够检出其他常规影像学检查中容易遗漏的小结石,可以作为 X 线检查的重要补充。可初步评估结石的成分及脆性。增强 CT 能够显示肾脏积水的程度和肾实质的厚度,从而反映了肾功能的改变情况。

其他:核磁、放射性核素、逆行或经皮肾穿刺造影等检查对于尿石症的诊断价值有限,不作为常规诊断方法。

尿常规:判断血尿情况、是否存在感染等情况。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疼痛情况如何?疼痛发作前活动情况如何?有无尿结石病史?

是否伴随血尿,若有,血尿的具体情况?有无尿频、尿急、尿痛?有无恶心、呕吐、发热等?

就诊经过及用药、检查情况如何?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是否诊断尿结石?结石情况如何?

治疗方案如何?

注意事项及预防方法有哪些?

治疗

尿路结石临床治疗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去除结石、控制尿路感染和保护肾功能。治疗一般会持续数天至数周,甚至数月不等,部分患者需终身治疗。不同的治疗方法完全清石率、结石残留率不同,尿石症治疗后复发率高,故随访及预防很重要。

治疗原则

小于等于 0.6 厘米的上尿路结石首选药物辅助排石治疗。0.7 ~ 1.0 厘米的结石随着结石直径的增加,排石的可能性降低,应视结石形状及梗阻程度决定选择药物排石还是外科干预。

直径≤20 毫米的肾结石:

首选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ESWL)或逆行输尿管软镜手术;

全段输尿管结石均可行 ESWL,对直径≤10 毫米上段输尿管结石首选 ESWL;

直径>10 毫米的结石可选择 ESWL、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URSL)或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

对中下段输尿管结石均可选用 ESWL 或 URSL。

直径大于 20 毫米的结石和鹿角形结石:

首选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或联合应用 ESWL;

输尿管上段 L4 以上、梗阻较重或长径>1.5 厘米的大结石、或因息肉包裹及输尿管迂曲 ESWL 无效、或输尿管置镜失败的输尿管结石可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

药物治疗

非甾体类镇痛抗炎药物:常用药物如双氯芬酸钠(扶他林)和吲哚美辛(消炎痛)等具有中等程度的镇痛作用。

阿片类镇痛药:具有较强的镇痛和镇静作用。阿片类药物在治疗肾绞痛时不应单独使用,一般需要配合阿托品、654-2 等解痉类药物一起使用。

解痉药:M 型胆碱受体阻断剂(硫酸阿托品和 654-2);黄体酮;钙离子阻滞剂(硝苯地平);α 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

对首次发作的肾绞痛治疗应该从非甾体抗炎药开始,如果疼痛持续,可换用其他药物。吗啡和其他阿片类药物应该与阿托品等解痉药一起联合使用。

尿酸结石:口服别嘌呤醇,根据血、尿的尿酸值调整药量;口服枸橼酸氢钾钠或碳酸氢钠片,以碱化尿液维持尿液 pH 值在 6.5 ~ 6.8。胱氨酸结石:口服枸橼酸氢钾钠或碳酸氢钠片,以碱化尿液,维持尿液 pH 值在 7.0 以上。治疗无效者,应用青霉胺,注意药物副作用。

当预计输尿管结石有自行排出的可能时,可给予双氯芬酸钠片剂或栓剂 50 毫克,2 次/天,3 ~ 10 天。

外科治疗

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ESWL):将 ESWL 作急症处置的措施,通过碎石不但能控制肾绞痛,而且还可以迅速解除梗阻。

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URSL):适用于输尿管中下段结石;ESWL 失败后的输尿管上段结石;ESWL 后的“石街”;结石并发可疑的尿路上皮肿瘤;X 线阴性的输尿管结石;停留时间长的嵌顿性结石而 ESWL 困难者[1]。

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逆行输尿管镜治疗肾结石以输尿管软镜为主,其损伤介于 ESWL 和 PCNL 两者之间。随着输尿管镜和激光技术的发展,逆行输尿管软镜配合钬激光适用于治疗肾结石(<2 厘米)和肾盏憩室结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适用于所有需开放手术干预的肾结石、输尿管上段第四腰椎水平以上、梗阻较重或长径>1.5 厘米的大结石。此外,还适用于特殊类型的肾结石,包括小儿肾结石梗阻明显、肥胖病人的肾结石、肾结石合并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或输尿管狭窄、孤立肾合并结石梗阻、马蹄肾并结石梗阻、移植肾合并结石梗阻以及无积水的肾结石等情况[1]。

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是微创的,可作为开放手术的替代方法。

开放手术:在肾结石治疗中的运用已经显著减少。

其他治疗方法

排石治疗:少数比较小的尿路结石可以选择药物排石。

适用于结石直径小于 0.6 厘米;

结石表面光滑;

结石以下尿路无梗阻;

结石未引起尿路完全梗阻,停留于局部少于 2 周;

特殊成分的结石,对尿酸结石和胱氨酸结石;

经皮肾镜、输尿管镜碎石及 ESWL 术后的辅助治疗等情况。

溶石疗法:推荐应用于尿酸结石和胱氨酸结石。

疾病发展和转归

较小的尿结石不经治疗可自排。若不能自排,可引起尿路梗阻,最终导致肾功能损害,严重时导致肾功能衰竭;当合并感染时可出现肾脏局部炎症,甚至出现尿源性脓毒血症而危及生命;当尿路上皮长期被结石、炎症刺激可产生癌变。

尿石症经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结石可被完全清除;部分患者会有结石残留;结石复发者需再次治疗;部分患者需终生治疗。

日常注意

形成和建立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是预防疾病发生的有效方法,尿石症患者宜在日常注意生活中提高健康意识、做好家庭和自我护理以及日常注意生活的管理。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1]:

增加液体的摄入:增加液体的摄入能增加尿量,从而降低尿路结石成分的过饱和状态,预防结石的复发。推荐每天的液体摄入量在 2.5 ~ 3.0 升以上。

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可以预防低枸橼酸尿症患者的结石复发。

增加粗粮及纤维素饮食:米麸可以减少尿钙的排泄,降低尿路结石的复发率, 但要避免诸如麦麸等富含草酸的纤维素食物。

日常注意应避免过多饮用咖啡因、红茶、葡萄汁、苹果汁和可口可乐。推荐多喝橙汁、酸果蔓汁和柠檬。

减少摄入动物的内脏(肝脏及肾脏)、家禽皮、带皮的鲱鱼、沙丁鱼、凤尾鱼等。

草酸钙结石患者尤其是高草酸尿症的患者应该避免摄入诸如甘蓝、杏仁、花生、甜菜、欧芹、菠菜、大黄、红茶和可可粉等富含草酸的食物。其中,菠菜中草酸的含量是最高的,草酸钙结石患者更应该注意忌食菠菜。

宜多摄入以蔬菜及谷物为主的低蛋白饮食,避免过多食用富含蛋氨酸的食物(大豆、小麦、鱼、肉、豆类和蘑菇等),低蛋白质饮食可减少胱氨酸的排泄。

减轻体重:研究表明,超重是尿路结石形成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预防

重视影响结石形成的因素、结石形成的常见病因,能够减少结石的形成和复发。增加饮水量、调节饮食结构、调节尿液 PH 值是预防尿结石形成的主要措施;结石成分分析及代谢评估在尿路结石的预防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根据结石成分进行针对性预防。具体预防方法如下[1]:

主要预防措施

大量饮水:建议每天的液体摄入量在 2.5 ~ 3 升以上,使每天的尿量保持在 2.0 ~ 2.5 升以上。

调整饮食结构:推荐吸收性高钙尿症患者摄入低钙饮食,不推荐其他患者摄入限钙饮食。

摄入正常钙质含量的饮食、限制动物蛋白和钠盐的摄入比传统的低钙饮食,具有更好的预防结石复发的作用。

应限制饮食中草酸的摄入,限制钠盐的摄入,高钠饮食会增加尿钙的排泄,每天钠的摄入量应少于 2 克。

限制蛋白质的过量摄入,增加粗粮及纤维素饮食,减少维生素 C 的摄入,限制高嘌呤饮食。

药物预防性治疗:使用碱性枸橼酸盐、噻嗪类利尿剂和别嘌呤醇。

针对性预防措施

尿酸结石的预防

防尿酸结石的关键在于增加尿量、提高尿液的 pH 值和减少尿酸的形成和排泄 3 个环节。

大量饮水:使每天的尿量保持在 2000 毫升以上。

碱化尿液:使尿的 pH 值维持在 6.5 ~ 6.8 之间,可以给予枸橼酸氢钾钠或者碳酸氢钠口服。

减少尿酸的形成:血尿酸或尿尿酸增高者,口服别嘌呤醇或叶酸。

感染结石的预防

推荐低钙、低磷饮食。

氢氧化铝或碳酸铝凝胶可与小肠内的磷离子结合形成不溶的磷酸铝,从而降低肠道对磷的吸收和尿磷的排泄量。

根据药物敏感试验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酸化尿液能够提高磷酸盐的溶解度。

胱氨酸结石的预防

注意大量饮水以增加胱氨酸的溶解度,保证每天的尿量在 3000 毫升以上,即饮水量至少要达到 150 毫升/小时。

碱化尿液,使尿的 pH 值达到 7.5 以上,可以服枸橼酸氢钾钠。

限制钠盐的摄入,推荐钠盐的摄入量限制在 2 克/天以下。

卡托普利有预防胱氨酸结石的作用。

其他少见结石的预防

减少尿钙和尿草酸的排泄,降低尿液钙盐和草酸盐的饱和度预防含钙药物结石形成。

每日进水量达到 3000 毫升以上,可以防止药物晶体的析出,预防茚地那韦结石形成,酸化尿液使尿 pH 值在 5.5 以下,可能有利于药物晶体的溶解。

大量饮水以稀释尿液,适当应用碱性药物来提高尿液的 pH 值,从而增加药物结晶的溶解度,可预防氨苯蝶啶、乙酰唑胺、磺胺类药物结石的形成。

低嘌呤饮食或服用别嘌呤醇预防嘌呤结石。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决明降脂片的功效与作用-决明降脂片说明书

2023-8-3 0:11:30

药品

卡托普利片的功效与作用-卡托普利片说明书

2023-8-3 2: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