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破裂是什么?脾破裂怎么办?脾破裂症状有哪些?

脾破裂(splenic rupture)是由于脾脏受到外伤暴力或者脾脏自身基础疾病,导致其破裂引起内出血,因此脾破裂分为外伤性脾破裂和自发性脾破裂,发生率占各种腹部损伤的 20~40%。病情与出血量和出血速度密切相关,大量快速出血常常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危及生命

概述

脾破裂(splenic rupture)是由于脾脏受到外伤暴力或者脾脏自身基础疾病,导致其破裂引起内出血,因此脾破裂分为外伤性脾破裂和自发性脾破裂,发生率占各种腹部损伤的 20~40%。病情与出血量和出血速度密切相关,大量快速出血常常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危及生命[1]。脾破裂的治疗原则“抢救生命第一,保脾第二”。

外伤性脾破裂,是由外界暴力引起的;自发性脾破裂是由门脉高压症、血吸虫病、疟疾、淋巴瘤等引起的病理性脾肿大,剧烈咳嗽、打喷嚏或突然体位改变等也可能导致脾脏破裂。

脾破裂的临床表现以内出血和腹膜刺激症状为主,病情与出血量和出血速度密切相关。

有暴力外伤的情况,并伴有腹膜刺激征,需要立即去医院就诊。脾破裂的诊断依据为临床上有内出血的表现;腹腔诊断性穿刺抽出不凝固血液等。

脾破裂的处理原则以手术为主,但应根据损伤的程度和当时的条件,尽可能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

治疗期间需要充分的卧床休息,补充营养,有利于病情的缓解。

有病理性脾肿大的患者尽量避免剧烈运动,遵守交通规则,避免外伤。

症状

脾脏破裂有哪些临床特征[2]?

持续性的腹痛:多集中在左上腹;

不剧烈的腹膜刺激症:腹部的压痛和反跳痛 ;

失血性休克:血压低、脉搏跳动变细且快、四肢冰冷、意识不清甚至昏迷;

口渴、心慌、心悸、耳鸣、四肢无力、呼吸急促;

反射性呕吐。

脾破裂会引起哪些并发症[2]?

神经系统损害;

多器官功能障碍、衰竭;

继发性感染。

病因

脾脏破裂是什么原因引起的[2][3]?

外伤性脾破裂:主要是由外伤、车祸、猛烈撞击、打击、刀刺伤、挤压伤、高处跌落等外伤暴力造成的;

自发性脾破裂:脾脏自身存在病理性病变,例如门脉高压、血吸虫病、疟疾、淋巴瘤等,多为腹压剧增等为诱因,如咳嗽。

脾破裂的风险因素有哪些?

车祸;

门静脉高压;

血吸虫病;

疟疾;

淋巴瘤;

剧烈咳嗽。

就医

什么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有暴力外伤史,如车祸、高出跌落伤等,并出现腹膜刺激征的症状时,需及时要医院就医。

就诊科室

急诊外科

普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脾脏破裂[4]?

医生会先询问病史,包括是否有外伤、脾脏病理肿大等病史,再根据临床症状,如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症状进行判断;

实验室检查:主要为血常规;

影像学检查:包括 B 型超声检查、CT、MRI、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

其他检查:诊断性腹穿。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出现症状之前是否有外伤史?

既往脾脏是否有基础疾病?

出现的症状持续了多久?

是否可以缓解或者进行性加重?

是否有其他部位的损伤?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什么是脾脏破裂?

病情是否严重?是否有生命危险?

需要做哪些检查可以确诊?

患者现在应该采取怎么的治疗方式?

是否需要急诊手术?手术风险和并发症是什么?

围手术期间家属需要怎么配合医生和护士治疗患者?

术后患者的日常生活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治疗

脾破裂的治疗方式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处理原则是“抢救生命第一,保脾第二”。在不影响抢救生命的前提下,才考虑尽量保留脾。

如何治疗脾破裂[5]?

保守治疗

止血药:促进被膜下血肿凝血;

抗生素:防止细菌的继发性感染;

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搬运病人需轻柔;

腹胀明显的患者需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支持;

对于紧张和焦虑的患者可以适当予以镇静处理。

手术治疗

脾修补术;

部分脾切除术;

全脾切除术;

脾动脉结扎或术中栓塞术。

脾切除术后会出现哪些并发症[6]?

腹部并发症:出血、膈下感染或脓肿、术后急性胰腺炎;

肺部并发症:肺不张、肺炎;

其他并发症:脾静脉炎、术后黄疸和肝昏迷。

日常注意

充分的休息,尽量卧床休息,有利于病情的缓解;

加强营养,有利于病情愈合;

避免剧烈运动,对保脾的患者尤为重要。

预防

有病理性脾肿大的患者尽量避免剧烈运动;

遵守交通规则,避免外伤;

腹部外伤的患者警惕脾破裂,早期发现,预防休克。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头孢氨苄片的功效与作用-头孢氨苄片说明书

2023-8-2 23:41:04

药品

单氯芬那酸片(星鲨)的功效与作用-单氯芬那酸片(星鲨)说明书

2023-8-3 2: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