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癫痫是什么?外伤性癫痫怎么办?外伤性癫痫症状有哪些?

外伤性癫痫是指继发于颅脑损伤后的癫痫性发作,各种暴力作用于头部后造成脑实质或脑血管的损伤,最终在局部形成脑萎缩、瘢痕等癫痫病灶,引起各种形式的癫痫发作

别称

外伤后癫痫,损伤性癫痫

概述

外伤性癫痫是指继发于颅脑损伤后的癫痫性发作,各种暴力作用于头部后造成脑实质或脑血管的损伤,最终在局部形成脑萎缩、瘢痕等癫痫病灶,引起各种形式的癫痫发作[1]。

外伤性癫痫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约占全部癫痫病例的 5%,在人群中的最危险年龄阶段是在 15~24 岁,第二高峰为儿童和老年人。

关于外伤后癫痫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普遍认为患者在大脑损伤后,出现电生理生化改变、脑膜-脑瘢痕和胶质增生等一系列变化,进而导致癫痫灶的形成[2]。

外伤性癫痫可分为早期癫痫(伤后 3~4 天内,多见于 5 岁以下,特别是 2 岁以下患者)、延迟性癫痫(伤后数日至 3 个月内,多发生于穿通伤和凹陷性骨折患儿)、晚期癫痫(伤后 3 个月以上,多与颅脑损伤局部的脑膜-脑瘢痕形成、脑室贯通畸形、脑萎缩、脑积水、颅内局部异物存留、感染等有关)。

外伤性癫痫具有短暂性、重复性以及刻板性的发作特点,发作时,主要表现为突然晕倒、口吐白沫、全身抽搐、发作性失身、大喊大叫、幻听、幻嗅、上腹部不适、眩晕等症状。

外伤性癫痫特别是早中期癫痫,即伤后 4 周内,可发生癫痫加重。一旦出现脑水肿,并可能导致颅内出血,给患者生命带来严重威胁,因此需要及时就医。

外伤性癫痫应根据不同发作类型选用合适的抗癫痫药物。近年来,手术治疗也变得越来越有价值。

癫痫发作和癫痫样放电对人体的睡眠结构、睡眠效率等也有显著影响,所以有效的纠正睡眠障碍对癫痫的治疗非常有利[3]。

目前,预防性治疗方式主要是抗癫痫药预防和抗氧化剂预防[4]。外伤性癫痫症状发作时,应尽快离开如公路上、水塘边、炉火前等危险境地,及时寻找安全地方坐下或躺下。家属也应学会观察患者外伤性癫痫症状发作前的表现,以便尽早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其他意外伤害的发生。

症状

外伤性癫痫患者均有头部外伤史,不论是闭合性或开放性颅脑损伤,伤后不同时期出现不同类型癫痫发作,特别是脑组织损伤部位与痫灶相符合的局部性发作;而伤前无癫痫病史的患者,外伤性癫痫发作的临床表现可多种多样,其症状与其脑损伤的类型、程度密切相关,如感觉﹑运动﹑植物神经、意识、情感、记忆、认知及行为等障碍。

外伤性癫痫患者在症状发作前,有先驱自觉症状,如感觉异常、胸闷、上腹部不适、恐惧、流涎、听不清声音、视物模糊等。

外伤性癫痫常见症状有哪些?

由于异常放电的神经元在大脑中的部位不同,故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可以是运动、感觉、意识、行为、精神或自主神经的障碍,伴有或不伴有意识程度的变化。

外伤性癫痫常见癫痫症状包括:

感觉异常:如患者闻到特殊气味或听到不存在的声音,即幻嗅、幻听;

口吐白沫;

肌肉失去控制,大小便失禁;

摔倒,身体发生抽搐或痉挛;

两眼发直,凝视前方;

大喊大叫;

昏厥(失去意识)。

外伤性癫痫可能引起哪些并发症?

颅脑创伤以后引起的早期癫痫样发作多可服药控制。晚期外伤性癫痫常有加重趋势,可由局部发作发展成全身性发作,长期发作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常致患者智力,精神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

常见并发症包括:

智力低下。

癫痫性脑病。

发育缓慢。

精神疾病。

病因

目前多认为外伤性癫痫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有脑外伤所诱发。外伤性癫痫的确切发病机制[5]仍无定论,主要机制包括:

颅脑损伤机械性机制:与受伤机制、原发伤程度和脑损伤部位等有关。

脂质过氧化物反应机制:颅脑创伤后脂质过氧化物、反应性氧自由基和氮氧自由基及铁盐离子等作用。

颅脑损伤的细胞学机制:兴奋性氨基酸在细胞外堆积、细胞内钙离子超载、细胞外钾离子增多使细胞膜去极化,降低了神经细胞的兴奋阈值。

基因调节:可能与 γ-氨基丁酸(GABA)信号传导通路和微小 RNA(micro-RNA)的调节作用有关。

神经炎性反应:神经炎性反应通过 Toll-样受体,导致海马中间神经元结构的丢失,是发生外伤性癫痫的重要机制。

哪些人容易患外伤性癫痫?

可能引起外伤性癫痫的高危人群包括:

有明确的脑外伤史,特别是开放伤和火器伤的患者。

外伤前无癫痫史,无癫痫家族史、热性惊厥史的患者。

无引起癫痫的其他脑部和全身性疾病,如脑肿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

外伤性癫痫的危险因素[5]包括:

早期癫痫样发作的危险因素: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0 分、外伤性癫痫即刻发作、创伤后失忆≥30 分钟、颅骨凹陷性骨折、贯通性脑外伤、硬膜下和硬膜外或脑内血肿、脑挫裂伤、年龄≤65 岁和慢性酒精中毒。

晚期癫痫的危险因素:重型颅脑创伤、早期外伤性癫痫、急性脑内血肿或脑挫裂伤、创伤后失忆≥24 小时、颅骨(线性或凹陷性)骨折和年龄>65 岁等。

就医

医生根据患者明确的癫痫或癫痫发作类型、体格检查、详细的治疗史,以及癫痫发作前、发作中及发作后经历的情况,方可诊断。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请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癫痫发作时间超过 3 分钟。

一天出现数次发作并间隔时间很短。

呼吸困难或有窒息风险。

癫痫发作期间导致外伤。

水中发作或孕期发作。

癫痫发作患者在癫痫发作 1 小时后仍无法恢复正常,或出现以下症状:昏睡、头晕、恶心呕吐、无法站立行走。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急诊科

神经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外伤性癫痫?

临床医生需通过患者颅脑外伤的病史、临床典型痫性发作、脑电图检查,电生理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判断。同时需要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如晕厥、精神源性发作、睡眠障碍、深睡状态和偏头痛等。完全能够确诊外伤性癫痫。

外伤性癫痫患者主要需完善以下 3 种类型检查:

脑电图:为诊断癫痫的最有价值的诊断工具,可提供致痫灶的定位信息。如可见典型棘波、棘慢波、阵发性慢波,儿童更多见的是尖波和尖慢波。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可以观察大脑,并评估大脑中可能引起癫痫的原因和部位,如脑与硬膜黏连、脑萎缩、脑软化灶、脑穿通畸形等。

颅骨 X 线平片:可见凹陷骨折、骨折碎片和金属异物。

治疗

创伤后早期癫痫患者应首先去除诱发癫痫的因素,及时清创、缝合修补硬脑膜,尽早使用脱水剂,降低脑水肿,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减少瘢痕形成。

癫痫发作的急症处理

患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证患者不被锐利、热的物体或开动的机器伤害。

了解患者外伤史、监测药物浓度、脑 CT、MRI 和脑电图检查。

癫痫持续状态(强直-阵挛性癫痫大发作)的处理。

预防治疗

早期预防性应用抗癫痫药(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和卡马西平),能降低早期发作风险,在伤后 1 周内预防性应用效果最佳,但对晚期发作无效。

预防性药物治疗的适应证:

严重的闭合性颅脑损伤。

颞顶区开放性颅脑穿通伤。

继发性间脑综合征。

伤后 1 周内出现早期发作。

脑挫裂伤合并脑电图病灶和神志不清 3 小时以上。

合并家族性癫痫遗传史。

中央颞顶叶穿通性脑损伤。

外伤性脑内血肿或皮质出血。

药物治疗

约 2/3 患者在维持适当的抗癫痫药物浓度的条件下,都能得到较为满意的控制,但必须遵循使用最小的药物剂量控制发作,以及不发生明显的毒副作用的用药原则。

药物治疗的适应证主要为慢性、反复性自主癫痫发作和部分患者的预防性用药。同时需评价患者的健康状况。长期治疗通常在第二次癫痫大发作之后才开始,每年大发作 2 次以上者建议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原则

由单一药物开始,力求一种能控制发作、且最小毒副作用的药物按小剂量长期维持,在较低血清浓度时最好使用长效制剂。

如联合用药才能控制发作,则应服用第二种药物。

要考虑达到稳定状态的饱和时间,并避免不必要的辅助给药。

尽量少用一次性剂量给药,以减少毒副作用。

剂量尽可能小,仅在必要时加大剂量。

药物治疗的一般方法

有发作高风险的患儿可预防性应用抗癫痫药物治疗,以外伤后 1 周左右为宜。

早发癫痫多为暂时性,应抗癫痫药物治疗 3~6 个月,并辅以脱水治疗。晚发癫痫至少用药 2 年,完全控制 1~2 年后再逐渐减量。

一般根据发作类型用药,做到以最小剂量完全控制发作,尽量避免药物的明显副作用,强调系统正规、足量足疗程、单一用药有效则不联合用药、定期复诊、观察毒性及缓慢停药的用药原则。

癫痫持续状态一般应用安定和苯妥英钠静脉给药,同时辅以脱水药和激素治疗,并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药物治疗时程

一般推荐时间是 3~5 年,其中至少减少剂量 1~3 年。

具有预防性用药指征的患者采用苯妥英钠有较肯定的作用,但需要维持血液药物浓度在治疗水平上,至少 3~6 个月才能逐渐减量。

一般药物减量需 2~3 个月一次,药物控制数年以后,是否停药需根据脑电监测并结合发作类型和社会心理因素而定。

抗癫痫药物的选择

部分发作或部分继发的大发作多用卡马西平。

复发部分发作以丙戊酸钠效果好。

无明显灶性电活动的全身性发作优先使用丙戊酸钠。

首选药物无足够疗效时可加用一种新的抗癫痫药物。

药物治疗的监测

监测时间:给药和排泄达到平衡通常需要 5 个半衰期,在治疗过程中需监测 14 天,半衰期较长者(如 DPH 或苯巴比妥)需 1 个月,以后每半年监测一次。

监测内容:发作频率、病史资料、发作形式、身心状况、脑电图和实验室生化值(肝功能、血糖、抗癫痫药物浓度);丙戊酸钠治疗者需查血凝状态、amoniak(氨)和淀粉酶。

适应证:怀疑抗癫痫药物中毒;难以控制的发作;妊娠;伴发其他疾病(肝病、肾病、低蛋白血症、吸收障碍综合征);个体用药的调整;联合用药;老年人癫痫。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对脑电图、CT、MR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等方法所定位的癫痫病灶进行切除。伴有凹陷性骨折应复位的患者,颅内异物应摘除,血肿或脓肿应积极清除,以改善或消除症状。患者术后需继续服用一段时间抗癫痫药。

消除病因

外伤性癫痫的治疗目的是尽可能消除病因、改善患者预后。

颅脑火器伤和开放性脑损伤患者,早期创道或伤口的处理十分重要。

发生早期癫痫者应寻找病因,及时整复凹陷性骨折碎片,清除颅内血肿、挫伤脑组织,积极控制脑水肿和颅内感染。

癫痫灶治疗

单一或联合用药治疗:可使80%~85%的癫痫得到有效治疗,约15%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证:

即在正规抗癫痫药物治疗 2~3 年,发作仍不能得到控制,1 周内仍有 1 次以上发作或明显加重者需考虑手术治疗。

为耐药性癫痫、难治性癫痫,需考虑手术。临床、脑电图和放射学检查证实(如海马或杏仁核萎缩、硬化)有明确的局部致痫灶者。

发作频繁的持续性局限性癫痫,在病灶切除后不致引起或加重原有神经功能障碍者。

手术相对禁忌症:

智商低下、强烈情绪不稳和承受力差、缺乏家庭支持来适应社会的神经质患者,不宜手术。

对顽固性癫痫应慎重,因创伤后癫痫有自愈倾向(约 50% 在 5~10 年内缓解,2/3 能在抗癫痫药物治疗下获得满意控制)且常为多源性,切除了主要病灶后控制仍不理想。

日常注意

外伤性癫痫患者要严格遵循治疗方案,同时应避免引起癫痫发作的因素,如睡眠不足等。患者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要注意头部安全,避免再次受伤,在骑自行车或摩托车、滑雪、滑冰时,记得戴上安全帽或系上安全带。

严格遵循医生治疗方案,按照医生要求进行抗癫痫药剂量的加减。

在癫痫发作超过 3 分钟时,请及时就医。

癫痫发作无法预知,避免登高、高空作业、游泳和驾驶等活动。

预防

遵医嘱,长期坚持口服预防性抗癫痫药。

避免脑部再次外伤,尽量避免生活中出现引起癫痫的诱因,保护好个人的人身安全。

戒烟戒酒,保持良好作息规律,远离不良生活习惯。

如果正在治疗癫痫发作疾病,确保遵守治疗计划,医生评估后,才可进行驾车、游泳、高空作业等活动。

适当限制碳水化合物、钾的摄入量,增加镁的摄入量。

在日常生活中,饮食要健康、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过于劳累,避免精神压力大、焦虑或抑郁等。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壮骨追风酒的功效与作用-壮骨追风酒说明书

2023-8-3 4:34:42

药品

杞菊地黄口服液(明仁)的功效与作用-杞菊地黄口服液(明仁)说明书

2023-8-3 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