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外伤性脑脓肿是指颅脑发生开放性损伤或火器伤,使化脓性细菌直接由外界侵入颅内,引起脑部的化脓性感染。
对于开放性颅脑损伤,如果患者及时彻底地进行伤口处理,同时预防性地应用抗生素,则很少会并发脑脓肿。相关资料显示约 8% 的患者在颅脑外伤治疗后并发脑脓肿。
颅脑开放性损伤导致化脓性细菌直接侵入引起感染是本病的主要病因;脑外伤时进入脑组织的带菌异物、病灶部位的数量及面积、患者的年龄及免疫状况(如艾滋病、肿瘤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均为危险因素。
本病无分型,可根据脓肿形成的时间长短分为早期脓肿和晚期脓肿,一般 3 个月内引起的脓肿称为早期脓肿,3 个月以上引起的脓肿称为晚期脓肿。
发热、寒颤、头痛、恶心呕吐、嗜睡、精神躁动以及肌肉酸痛为本病早期的全身感染症状;颅内压增高时,可有头痛加剧、喷射性呕吐以及视网膜出血及渗出;当病灶累及运动、感觉中枢时,可出现中枢性偏瘫和各种癫痫发作等症状。
本病主要治疗方法分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在脓肿尚未形成或形成的脓肿直径小于 2.5 厘米,且占位不明显时,即可使用药物治疗。当药物治疗未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脓肿病灶一直增大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感染症状,则应进行手术治疗。治疗重点在于预防脓肿的形成。
外伤性脑脓肿如果未能及时发现和治疗,程度轻时将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严重时可对患者的脑组织造成不可逆或永久性的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部分外伤性脑脓肿在经手术治疗后,会出现预后较差,因此早期诊断并实施个体化治疗的方法,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症状
外伤性脑脓肿临床症状常与脓肿形成的大小、快慢、部位以及病情发展阶段有关。通常有急性全身感染症状、颅内压增高以及局灶定位征三类临床表现。
外伤性脑脓肿常见症状有哪些?
外伤性脑脓肿的常见症状包括:
急性全身感染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嗜睡或者躁动、肌肉酸痛等情况。
颅内压增高征状:表现为头部出现持续性钝痛、喷射状呕吐、精神和意识出现障碍,晚期病人常出现昏迷症状。
脑局灶定位症状:主要表现为突然语言表达障碍、非自主的眼球跳动、肢体运动协调障碍、抽搐等症状。
外伤性脑脓肿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脑疝
脑脓肿破裂
爆发性脑脓肿
病因
颅脑发生开放性损伤或火器伤时,化脓性细菌或带菌异物侵入脑组织,引起脑部化脓性感染,经过急性脑炎期、化脓期,进而形成脑脓肿。
外伤性脑脓肿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带菌物直接进入脑组织:颅脑发生外伤后,一些带菌异物如头皮、碎骨片、金属片等进入或者遗留在颅脑里面,形成以异物为中心的脓肿,进而引起化脓性感染及一系列临床症状。
颅腔与感染区或污染区相通:当外伤经过颌面部、鼻旁窦等部位进而进入颅腔内时,形成的脓肿。
脑组织膨出:当颅脑损伤较严重使脑组织膨出,并与外界直接接触致病菌,进而引起的感染,导致脑脓肿。
哪些人容易发生外伤性脑脓肿?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发生该疾病:
艾滋病患者:由于病人免疫细胞被艾滋病毒破坏,因此免疫系统降低,更易引发感染。
肿瘤患者:肿瘤病人长期接受放化疗,免疫力降低,抗感染能力减弱。
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机体没有正常的免疫功能,进而抗感染能力弱。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发生该疾病:
颅脑开放性外伤:当发生颅脑外伤应立即前往医院进行处理,如果不及时处理,任凭其发展,则容易发展为脑脓肿。
就医
出现如下表现请及时或立即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嗜睡躁动;
开放性脑损伤或火器伤;
急性全身感染症状:发热、畏寒、头痛、恶心呕吐、全身肌肉酸痛等。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突发剧烈的头痛;
喷射性呕吐;
精神意识障碍;
昏迷、抽搐;
癫痫发作。
建议就诊科室
神经外科
感染科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
当医生怀疑是外伤性脑脓肿时,会根据患者是否有头部外伤史以及就医时的症状、体征等一系列检查,作出初步诊断。进一步通过影像学颅脑 CT 扫描,明确脓肿的大小和位置,对该疾病作出快速准确的诊断。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外周血象检查:脓腔形成后,患者外周血象多正常或轻度增高,70%~90% 脑脓肿患者红细胞沉降率增加,血清中 C-反应蛋白增高。检查主要用来判断患者外周血象情况,辅助诊断。
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通过腰椎穿刺可了解患者是否颅内压增高及增高程度。如果脓肿破溃,可通过对脑脊液的检查和培养进一步确定感染的类型,指导临床用药。
X 线检查:通过 X 线检查,可发现是否颅骨骨折碎片、颅内金属异物等,进一步判断因异物引起的脑脓肿。
颅脑 CT 扫描:不同时期的脓肿因发展阶段的不同,在 CT 表现上也有所不同。可依据 CT 扫描明确其大小、位置、形态、数量性质等作出诊断。
颅脑 MRI 检查:根据脑脓肿发展阶段的不同,其表现也不同。可对脓肿作出早期诊断。
脑血管造影:根据脑血管的移位和脓肿区的无或少血管来判断脓肿部位。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脑部有没有受过外伤?
有没有异物进入伤口?
做过哪些检查?
受伤时有没有及时处理?怎样处理的?
受伤后是否应用过抗生素?用多久?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出现这些症状严重吗?
还需要做哪些检查就能确诊?
手术治疗有没有后遗症?
治疗后多久可以恢复?
治疗后还会复发吗?
多久来复查?
平时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治疗
对脓肿未形成,及多发性小病灶或部位较深不宜手术的患者,一般可采取药物治疗。对于药物治疗症状未改善者或经检查已有包壁形成的脓肿,则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前后均需要对患者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监测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给与营养支持。
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在脓肿形成之前或脓肿直径小于 2.5 厘米,且占位不明显时,医生可对患者应用大剂量强效的抗生素,以控制感染的发生,进而抑制脓肿的形成,从根源上使病情得到控制。
手术治疗
穿刺引流术:主要目的是针对病程短、脓壁薄,且位于脑部重要功能区域的脓肿,该术式创伤小,有利于患者恢复。
脓肿切除术:主要针对病程长、脓壁厚、且位于脑部非功能区域的脓肿或包裹有异物的脓肿。切除术可明确脓肿位置,进而将脓肿切除,是一种较彻底的治疗方法。
疾病发展和转归
对于脓肿未形成且处于化脓性脑炎阶段的患者,经过正规、积极的抗感染治疗后,一般均可康复。对于手术治疗的患者,脓肿未在大脑功能区且较小者,一般预后良好,而脓肿病灶位于大脑功能区且较大者,手术治疗创伤大,风险高,脑组织损伤较严重,术后患者可能会有后遗症,影响生活质量。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或未曾积极治疗,当脑脓肿并发脑疝或者脓肿破溃时,如果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患者死亡。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用药注意事项:应该注意遵医嘱按时用药,不可擅自停药、减量。同时还要注意药物可能引发的相关不良反应,如有不适或用药一段时间后症状未减轻,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做进一步检查。
手术后治疗护理注意事项:术后家属应严格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等,如术后患者出现疼痛,关注疼痛的位置,及时联系医生,防止二次感染;患者需保持手术伤口的清洁、干燥,避免伤口交叉感染。
定期复查:遵医嘱按时到医院复查,监测脓肿治疗情况以及是否再次复发。
日常注意生活:饮食宜清淡,多吃富含蛋白质及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如冬瓜、蛋清、瘦肉、鱼类和各种豆制品等,忌烟、酒,忌生蒜、辣椒、花椒、芥菜等辛辣食物。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不可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法如下:
艾滋病患者、肿瘤患者以及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都属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应尽量避免发生外伤。一旦发生颅脑开放损伤时,应立即前往医院对伤口进行消毒缝合处理,如果有带菌异物进入脑部,如头皮、颅骨碎片或金属片等,应及时进行手术将异物取出,同时对于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术后伤口应保持干燥清洁及时换药。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法如下:
避免头部磕伤:在日常生活中给桌角等坚硬部位设置海绵等防碰物,走路小心地滑,以防摔倒磕伤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