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胃溃疡出血是指炎症腐蚀到血管,导致破裂出血,是胃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
常见病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创伤等;危险因素包括过度劳累、精神紧张、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等。
症状与出血量和出血速度有关,最常见的症状是柏油样血便,重者出现呕血,常伴有面色苍白、虚脱、无力、多汗,甚至晕厥。
多数胃溃疡出血经过输血、补充液体、内镜下止血等非手术治疗多能控制,必要时采用手术治疗;治疗关键是迅速止血;治疗难点是在病人全身情况较好时较难判断出血是否能自行停止。
胃溃疡出血若不及时处理,若出血量较大、速度快时,患者可迅速发生烦躁不安、明显心慌、呼吸急促、四肢发冷等休克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症状
症状与出血量和出血速度有关,最常见的症状是柏油样血便,重者出现呕血,常伴有面色苍白、虚脱、无力、多汗,甚至晕厥。
胃溃疡出血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血便:柏油样黑便;
呕血:鲜红色,常提示出血量较大;
皮肤黏膜苍白、心慌、乏力、眼前发黑等贫血症状。
胃溃疡出血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贫血。
失血性休克。
病因
常见病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创伤等。
胃溃疡出血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溃疡最常见的病因,当溃疡累及胃壁小血管时可出血。
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降低胃黏膜的屏障作用、刺激胃酸的分泌,损伤胃黏膜从而导致胃溃疡出血。
创伤、大面积烧伤等引起应激性胃溃疡从而导致胃溃疡出血。
哪些人容易患胃溃疡出血?
年龄:老年人多见。
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
某些疾病:胃癌、严重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过度紧张与劳累。
饮酒过量。
意外:如创伤、大面积烧伤。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柏油样黑便;
皮肤黏膜苍白、心慌、乏力、眼前发黑等贫血症状。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呕鲜红色血液。
昏迷。
建议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普通外科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胃溃疡出血?
当医生怀疑是胃溃疡出血时,将通过询问病史,结合症状、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等检查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可用于判断有无贫血及贫血程度;连续监测可帮助评估出血量和速度。
13C 或14C 尿素呼吸试验:可以判断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肝肾功能:评估有无肝肾功能损害。
电解质:判断有无钠、钾等电解质紊乱。
凝血功能:了解患者有无凝血功能障碍。
大便潜血:评估有无消化道出血和出血程度。
影像学检查
选择性动脉造影:对诊断胃溃疡出血部位有较高的准确性,目的是显示出血的部位与范围。
钡餐检查:以硫酸钡作为造影剂,让患者口服,在 X 线照射下显示消化道有无病变的一种检查方法。目的是可显示溃疡的大小、形状、位置及数量等,但急性出血时不宜使用。
纤维胃镜:对胃溃疡出血的诊断有 90% 以上的准确率,是上消化道出血检查的首选检查方式。目的是可直视下观察出血部位,明确出血原因,也可在胃镜下止血治疗。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以前有无消化性溃疡病史?
以前发生腹痛时,是饥饿时明显还是吃饱后明显?
有无不洁饮食、暴饮暴食的情况?是否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
主要症状有哪些?发病多长时间?
是否到外院就诊过?是否治疗过?怎么治疗的?效果如何?
做过哪些检查?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需要手术治疗吗?手术风险有多大?能不能保守治疗?
还会有更严重的症状出现吗?会不会危及生命?
还需要做哪些检查?
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有什么不能做的?
治疗
多数胃溃疡出血经过输血、补液、内镜下止血等非手术治疗多能控制,当出血不止或虽暂时停止后又反复出血者才考虑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止血药:减少出血,常用药为云南白药。
抗生素:采用四联疗法,如埃索美拉唑+胶体果胶铋+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联用。达到杀死幽门螺杆菌的目的。
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分泌,减轻腹痛症状;常用药为奥美拉唑、兰索拉唑。
镇静剂:使患者精神镇静,减少恐惧,代表药物有苯巴比妥、吗啡。
动脉内药物止血:当选择性动脉造影证实出血部位后,可经导管注入血管收缩药物来达到止血目的;常用药为垂体后叶加压素。
补充液体:目的是补充血容量、纠正电解质(钾、钠等)和酸碱失衡,避免因大量失血而发生休克,常用液体有生理盐水、乳酸钠林格液等,必要时输血。
手术治疗
贯穿缝扎术和胃大部切除术:手术目的首先是止血,兼顾溃疡病本身的治疗。
其他治疗方法
放置胃管:从鼻腔将胃管插入胃内,吸出残血,冲洗胃腔,直至胃液变清,目的是观察后续出血情况;也可以经胃管注入去甲基肾上腺素溶液,通过收缩胃壁血管来达到止血目的。
胃镜治疗:在胃镜下明确出血部位后,通过一些措施来止血,常用方法有电凝止血、喷洒止血粉、上止血夹。
疾病发展和转归
胃溃疡出血若及时治疗,大部分患者可有效控制出血,挽救患者生命,但 10%~50% 患者 5 年内可再复发出血。
若不及时处理,特别是大量出血的老年患者,可迅速发生失血性休克,严重时危及生命。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护理注意事项:术后应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挤压或打折弯曲,记录引流液的性状及量,若引流液为血液或脓液且每小时超过 50 毫升,或引流液中发现食物残渣,应及时告知医生。
用药注意事项:患者需注意不良反应,若出现恶心呕吐、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定期复查:术后 2 周开始门诊第 1 次复查,根据伤口愈合情况拆线,主要复查血常规、幽门螺杆菌检测(13C 或14C 尿素呼吸试验)、腹部 CT 等项目,根据门诊复查情况决定下一次复查时间。
饮食:
手术患者,在主诊医师指导下,首先开始少量进食稀饭或米汤,若无恶心呕吐、腹痛等不适,可增加饮食量,并逐步转为正常饮食;
若为普通患者,宜吃易消化、含足够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稀饭、细面条、牛奶、豆浆、鸡蛋、瘦肉、豆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运动:
对于手术患者,术后第 1 天若全身情况及精神状态良好可考虑活动,首先床旁坐一会,若无头晕心慌等不适,可下床活动,建议在看护的情况下短距离行走,15~20 分钟即可,根据个人情况适当增加活动量。
若为非手术患者,根据个人身体状况,每周可锻炼 4 次左右,每次 30 分钟左右,可进行如散步、游泳等运动。
其他:戒烟戒酒。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保持心情舒畅,学会倾诉,可倾听音乐和锻炼释放压力;
避免过度劳累,适当参加体育项目,如游泳、跑步等。
少食多餐,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加强安全防火意识,安全使用电器;遵守交通规则,不乱穿马路,避免高处逗留玩耍;高处作业时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绳。
胃溃疡的老年患者,按时服药根治幽门螺旋杆菌和按医嘱定期门诊复查,如胃镜。
因其他疾病需要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注意观察自身状况,如服药期间出现腹痛或黑便,及时就诊,每月查一次大便潜血试验,每半年到一年复查一次胃镜。
患有严重感染、胃癌等疾病,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降低溃疡出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