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切除术后内疝是什么?胃切除术后内疝怎么办?胃切除术后内疝症状有哪些?

胃大部切除后医生将残胃与空肠对齐缝合,即医学上所说的吻合,在吻合口后方遗留的间隙称为吻合口后间隙,其边缘缺少弹性,若肠管凸入吻合口后间隙,难以自然回复,就形成胃切除术后内疝,是疝的一种类型。有外文文献报道,在接受胃切除术的 6474 例患者中内疝发生率为 111/6474(1.7%);另据国内文献报道,胃切除术后内疝的发生率为 0.56%~2.18%

概述

胃大部切除后医生将残胃与空肠对齐缝合,即医学上所说的吻合,在吻合口后方遗留的间隙称为吻合口后间隙,其边缘缺少弹性,若肠管凸入吻合口后间隙,难以自然回复,就形成胃切除术后内疝,是疝的一种类型。

有外文文献报道,在接受胃切除术的 6474 例患者中内疝发生率为 111/6474(1.7%);另据国内文献报道,胃切除术后内疝的发生率为 0.56%~2.18%[1][2]。

胃切除术后内疝最主要是因为手术后腹腔脏器解剖改变,导致消化道生理紊乱而引起。胃癌术后肠管黏连、饮食不当、体位的突然变化及肥胖容易诱发胃切除术后内疝。

根据肠管凸入的部位,可分为3型,即输入袢内疝,输出袢内疝,横结肠系膜裂孔疝等。

胃切除术后内疝最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体温升高、尿少等。

目前主要通过手术治疗,由于胃切除后内疝发生率较低,早期症状不典型,常常出现漏诊。

若不及时手术治疗,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发生休克甚至死亡。

症状

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是胃切除术后内疝的早期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体温升高、心率加快、血压降低、尿少等症状,甚至出现昏迷。

胃切除术后内疝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胃切除术后内疝的常见症状包括[3]:

腹痛、腹胀:输入襻内疝多表现为上腹部持续性疼痛,腹胀不明显;输出襻内疝表现为阵发性的上腹部或上腹部偏左绞痛,腹胀明显。

恶心、呕吐:输入襻内疝呕吐量较少,而且呕吐物不含有胆汁;输出襻内疝呕吐量大,呕吐物含有胆汁,胆汁为黄绿色,味苦。

腹部出现包块。

多日未排便。

体温升高,大于 37.3℃,但老年患者体温可能正常 。

心率加快,大于 100 次/分。

血压降低。

尿少(尿量小于 25 毫升/每小时)。

胃切除术后内疝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十二指肠残端破裂。

腹腔感染。

中毒性休克。

急性胰腺炎。

病因

胃切除术后内疝最主要的原因是手术后腹腔脏器形态、位置的改变,导致的消化道生理紊乱而引起。

胃切除术后内疝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胃切除术不仅制造了异常的吻合口后间隙,残胃与空肠吻合还使消化道在结构和功能上重建。

胃切除术后内疝几乎均发生于 BillrothⅡ 式手术,该术式除遗有较大的后间隙之外,其位置改变引致的消化道生理紊乱,是胃切除术后内疝形成的重要原因,具体包括肠蠕动方向改变,胃肠动力方向紊乱,肠道受压积气积液加重等等。

哪些人容易患胃切除术后内疝?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术后肠管黏连。

术后饮食不当:术后饮食过多或食用质硬的食物。

术后体位突然变化:如从卧到立等。

肥胖[4]:当体重指数(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25 千克/米2可增加胃切除术后内疝的风险。

就医

当患者胃切除术后出现持续性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体温升高等症状时,请及时就医,当患者发生面色苍白、心率加快、血压降低、尿少、排黏液血便等症状时,应立即拨打 120 急救电话或立即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持续腹痛、腹胀;

反复恶心、呕吐;

腹部出现包块;

多日未排便;

体温升高,大于 37.3℃,但老年患者体温可能正常。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面色苍白;

心率加快;

血压降低;

大汗淋漓;

尿少(尿量小于 25 毫升/每小时);

排黏液血便。

建议就诊科室

急诊科

普外科

胃肠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胃切除术后内疝?

当医生怀疑是胃切除术后内疝时,将通常进行腹部查体及相关检查来明确该病,若患者各项检查均出现异常,可行剖腹探查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腹部查体:可观察腹部是否有包块,若包块出现的时间与腹痛时间一致,需考虑内疝的形成;医生可进行腹部的按压,若按压出现明显疼痛,需考虑是胃切除术后内疝引起的肠坏死。

血象、血电解质、血气分析、血淀粉酶:均为抽血检查,若出现异常,可考虑胃切除术后内疝气引起的腹腔感染及胰腺炎等并发症。

X 线腹部平片或腹部 CT 检查:无创、简单方便、费用低,可以提示一些间接征象帮助诊断胃切除术后内疝。

X 线胃肠造影:需经胃管注入碘剂,对胃切除术后内疝的诊断价值高。

剖腹或腹腔镜探查:为有创性检查,当以上检查出现异常,医生高度怀疑胃切除术后内疝时,可行该检查确诊及治疗。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年龄多大了?发病多长时间了?

有哪些表现?疼痛部位在哪?

手术多长时间了?

在哪里做的手术?为什么做手术?

术后饮食如何?

术后是否注意休息?有无剧烈活动?

是否对碘剂过敏?

是否自行用药?效果如何?有没做过一些检查?

有没有甲状腺及其他系统疾病?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什么原因导致该病?

可否自愈?

需要做哪些检查确诊?

如何治疗?

需要治疗多长时间?

什么原因可能加重此病?

生活中的注意事项?有没有忌口?

是否会复发?如何尽量避免复发?

治疗

胃切除术后内疝一旦发生往往愈疝愈烈,迅速发生肠管坏死,出现休克,因此早期诊断和剖腹探查是治疗关键,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肠管复位:即将突入间隙的肠管向相反方向推回,达到复位效果。

切除坏死肠管、胃肠重建:将坏死肠管切除,以另一种手术方式吻合,以达到治疗目的。

关闭后间隙:肠管复位后关闭后间隙,防止发生复发。

检查十二指肠残端:如果有十二指肠残端破裂,应作十二指肠造瘘或腹腔内双套管引流,防止肠管复位后再次出现腹腔感染及中毒性休克。

疾病发展和转归[5]

胃切除术后内疝若不能及时诊治,可因肠管坏死并发腹腔严重感染和中毒性休克而死亡;

胃切除术后内疝即使经过有效的治疗,仍有较高的病死率。

日常注意

胃切除术后内疝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的日常注意事项与常规术后相同,主要包括生活习惯和方式的改善、有病情变化及时就诊等。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术后应注意引流管的通畅,避免挤压,术后第一天正常量为 300 毫升以内,若过多,应及时告知医生。

术后护理:缝合伤口需每日换药,床上期间注意翻身及清洁皮肤。

术后药物辅助:术后应注意静脉补充营养,及适当补充钙片。

术后饮食:术后 1~3 天需流质饮食,而后逐渐转为半流质饮食,若患者无不适,大约 2 周后可正常饮食。

术后运动:术后第一天患者应卧床休息,尽量避免下床走动;术后 3 天患者可适量在床边活动;术后 1 周可恢复正常活动,但动作需缓慢,切勿突然改变体位。

生活习惯:应戒烟、限酒,注意个人卫生和体重管理。

大小便管理:排便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

日常注意监测:患者应每 6 个月到医院复查一次,主要复查血常规、电解质及 X 线腹部检查。

预防

胃切除术后内疝是发生在胃切除术后,故胃切除术后患者按照上述术后注意事项执行,可以预防本病。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保健

女性经常性便秘的原因是什么

2023-8-8 23:23:44

药品

复方石淋通片的功效与作用-复方石淋通片说明书

2023-8-3 4: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