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是指胃壁的局限性袋状扩张或囊样突出。
钡餐造影中检出率约 0.04%,胃镜检出率约 0.01%~0.11%,尸体解剖研究中检出率约 0.02%。
胃憩室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大部分属于先天性的,由于发生部位肌肉薄弱导致;后天性的胃憩室是由于溃疡、肉芽肿、肿瘤、手术、胃内高压等原因导致。
按病因分类,可分为先天性及继发性、内压性及牵引性。
大多数患者无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上腹钝痛、胀痛及烧灼感,或有阵发性加剧疼痛,可伴有恶心、呕吐甚至吞咽困难。但需要鉴别是否是其他胃肠道疾病导致的症状。
无症状者不需要治疗,出现症状者需行内科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合并并发症的情况需要手术治疗。
胃憩室一般无危害,少量的病人会并发胃穿孔、胃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总体的预后良好。
胃憩室常常无症状,但是在出现症状时,需要注意是否合并其他胃肠疾病,需要明确诊断,进行规范治疗。
症状
大多数患者无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上腹钝痛、胀痛及烧灼感,或有阵发性加剧疼痛,可伴有恶心、呕吐甚至吞咽困难等。
胃憩室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疼痛:主要表现上腹部疼痛不适,疼痛以胀痛为主,出现出血或穿孔时会出上腹部的剧烈疼痛。
烧灼痛:以胸骨下及上腹部的疼痛,俗称“烧心”。
腹胀: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胀气。
恶心:伴有胃动力较低时,胃内食物较多时,会出现恶心。
呕吐:胃肠蠕动较差,胃内容物增多,出现呕吐。
吞咽困难。
黑便:当胃内出现出血时,血液通过胃肠进行消化,会出现大便黑色或者柏油样便。
胃憩室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胃溃疡:胃憩室处的胃壁常常薄弱,胃酸在刺激薄弱的胃壁情况下,容易形成局部溃疡。
胃出血:在并发溃疡的基础上,溃疡底部的血管容易被胃酸腐蚀,破裂出血。
胃穿孔:伴发溃疡较严重时,局部的胃壁完全损坏,出现穿孔。
病因
大部分胃憩室属于先天性的,由于发生部位肌肉薄弱导致;后天性的胃憩室是由于溃疡、肉芽肿、肿瘤、手术、胃内高压等原因导致。
胃憩室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先天性的胃憩室:常常发生于胃后壁贲门附近小弯侧食管胃连接点下 2~3 厘米内,是由于该处的肌肉薄弱导致。
后天性的胃憩室常见原因包括:
胃溃疡
胃部肉芽肿
胃癌
胃部分切除术后
胃内高压
胃肠粘连
哪些人容易患胃憩室?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长期嗜酒;
抽烟;
喜食辛辣食物;
细菌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容易出现胃溃疡;
长期服用胃黏膜损伤药物:比如消炎镇痛药物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长期压力过大。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腹部手术病史
家族性肠型胃癌
遗传性弥漫性胃癌
就医
大多数患者无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上腹钝痛、胀痛及烧灼感,应及时入院就医;当出现上腹部剧烈疼痛、休克、昏迷等紧急情况时,应立即拨打 120,寻求专业的急救人员帮助,并后送入院。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
左上腹疼痛
腹胀
烧心
恶心
呕吐
吞咽困难
黑便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拨打 120:
头昏眩晕:可能是急性出血过多,出现休克,导致头部供血较少。
呕血。
昏迷。
上腹部剧烈疼痛。
建议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急诊科
胃肠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胃憩室?
胃憩室常常无症状,在出现症状时,需要入院诊断是否合并其他胃肠疾病,通常根据病史、症状及内镜、钡餐造影进行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X 线钡剂造影检查:钡剂进入憩室多呈囊状,憩室内的钡剂排空较慢,当胃将钡剂排空后,可仍有钡剂停留在憩室内。
纤维胃镜检查:为最简便而有效的检查方法,可以直接看到胃憩室,并且可以局部取材,进行病理检查。
血液检查:可以通过化验血常规检查评估是否存在贫血,对于有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还可以评估是否需要输血。
大便化验:通过粪便化验,可以查看粪便中的红细胞的情况,初步判断出血情况。
腹部超声:通过腹部超声明确肝脏、胆囊、胰腺、脾脏、肾脏等器官情况,排查其他疾病引起的腹部症状。
腹部立位 X 线检查:对于怀疑胃穿孔的患者,还可以通过此项检查明确诊断。
心肌标志物及心电图检查: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往往表现出腹部、腹部不适症状,必要时需要进行心肌标志物及心电图检查排除心肌梗死。
腹部 CT 平扫及增强:可以明确腹部各脏器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评估治疗效果。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什么时候出现症状?
你的症状会缓解吗?如何做才能缓解?
你的症状在什么情况下会加重?
会饮酒吗?多久喝一次酒?
你服用止痛药布洛芬和阿司匹林吗?如果是的话,多久一次?
你有没有注意到自己大便黑色?
有没有腹部手术病史?
平时工作压力大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的疾病病因是什么?
我需要治疗吗?
如果药物治疗无效,我还需要如何治疗?
我的疾病是暂时的还是长期的?
我需要手术治疗吗?
我会出现那些并发症?
我如何进行随访?
我的饮食习惯需要改变吗?
我这个病的预后如何?
治疗
胃憩室无症状不需要治疗,有症状的患者需要入院进行检查是否合并其他胃肠疾病,行药物治疗,如果保守治疗效果欠佳和出现穿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时,需要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质子泵抑制剂:过抑制胃黏膜中产生胃酸的细胞来减少胃酸,这些药包含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等。
抗生素:在合并胃溃疡时,医生可能需要应用抗生素治疗幽门螺旋杆菌,常用药物有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等。
胃黏膜保护剂:主要作用是保护胃黏膜,常用药物有复方氢氧化铝片、枸橼酸铋钾片等。
止血药:对于有胃出血的患者,可以使用此类药物止血,常用药物有酚磺乙胺、氨甲环酸等。
生长抑素:生长抑素能抑制生长激素和大多数胃肠激素分泌,减少内脏血流,减少出血。
手术治疗
胃部分切除术:在合并穿孔或者通过药物治疗无效时,需要手术切除胃憩室。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患者出血及穿孔风险高,严重者会出现生命危险。
经过正规治疗后,规范内科保守治疗,效果良好,若需要手术处理,术后的预后也比较好。
日常注意
胃憩室一般无症状,常常是出现其他胃肠疾病时,进行检查才诊断出来,日常注意应积极预防引起后天性胃憩室的疾病。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术后需要短期禁食,多下床活动,防止腹部出现粘连,术后定期换药,避免伤口出现感染。
在家用药注意事项:术后服用保护质子泵抑制剂等相关药物,患者应遵照医生建议服用,不能擅自停药。
术后、用药复查:定期入院复查抗幽门螺旋杆菌情况,根据复查情况进行药物调整。
饮食:术后应食用高蛋白流质饮食,避免坚硬食物对食管胃黏膜的损伤,导致出血;平时多食用软质食品,多食用容易消化食物,防止卧床出现便秘。
运动:术后应早期积极下床行走活动,但避免剧烈活动。
其他:定期入院复查,评估治疗情况,注意休息,避免熬夜,保持积极健康心态。
预防
针对危险因素,提前预防,降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其破裂出血的风险。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针对可变的因素:
戒酒;
减肥;
戒烟;
定期入院检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
清淡饮食,避免过度辛辣食物;
控制压力,必要时应该寻求心理医生帮助或药物治疗;
选用胃黏膜损伤较小的消炎镇痛药物;
注意休息,避免疲劳工作。
针对不可变的因素:
家庭若出现胃癌亲属,需要定期入院进行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