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侵袭性纤维瘤病,硬纤维瘤
概述
纤维瘤为一种软组织肿瘤,性质介于良性成纤维细胞瘤与恶性纤维肉瘤之间。主要见于肌肉内结缔组织及其被覆的筋膜或腱膜。
常向邻近肌肉组织或脂肪组织内浸润性生长,通常手术切除后容易复发,但一些病例可出现病情稳定和自行消退的现象[1]。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包括婴儿和老年人,好发于 30~40 岁人群。该病可发生于全身各处,上下肢近端和腹部为好发部位。
根据纤维瘤病发生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腹外纤维瘤病、腹壁纤维瘤病、腹腔内和肠系膜纤维瘤病 3 大类。
纤维瘤病起病较隐匿,早期常无明显异常,患者可能无意中发现,四肢或躯干存在无痛或微痛的肿物。当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能出现疼痛加重、麻木、关节不能自如活动、腹部肿胀、恶心等症状,此时应及时就医。
手术切除为纤维瘤病首选的治疗方案。此外,治疗方法还包括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等。
纤维瘤病易复发。因此,治疗后的复查随诊及自检,是控制疾病复发的重要环节。Gardner 综合征(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及孕妇、长期服用避孕药物的女性,尤其应注意自检。
症状
纤维瘤病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包括婴儿和老年人,好发于 30~40 岁患者。该病可发生于全身各处,上下肢近端和腹部为其好发部位。根据纤维瘤病发生部位不同,分为腹外纤维瘤病、腹壁纤维瘤病、腹腔内和肠系膜纤维瘤病 3 大类。
纤维瘤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腹外纤维瘤病
此类型复发率较高,多发生于肩部和上臂、胸壁和背部以及大腿和前臂,头颈部较少见。儿童病灶好发于四肢,且儿童患病,通常治疗后结局较差。
微痛或无痛肿物:患者多在偶然情况下,发现深在、界限不清的质硬的肿物。有些病变可为多灶性;
关节活动度受限:少数病变可影响患者的关节活动;
疼痛或麻木:当病灶侵及神经时,可引起疼痛或麻木。
腹壁纤维瘤病
多起自于腹壁的肌腱膜结构,尤其是腹直肌、腹内斜肌及其被覆的腱膜。好发于育龄女性,继发于妊娠期及妊娠后。肿瘤多位于腹直肌鞘内,或切口瘢痕内,位置较浅,容易早期诊断及根治性手术,复发率较低。部分患者绝经后,可自行消退。
缓慢生长的肿物,一般无明显症状;
肿物增大时,可被触及,常被误诊为卵巢肿物。
腹腔内和肠系膜纤维瘤病
此种纤维瘤病,常起源于盆腔和肠系膜。肠系膜纤维瘤病的发病率低,也可呈家族遗传性,此时,常伴有 Gardner 综合征(家族性结肠息肉症)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多数表现为无症状的腹部肿物;
有时伴轻微腹部疼痛;
当出现消化道出现或穿孔时,可能出现剧烈腹痛、便血、高热等表现。
病因
纤维瘤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内分泌、结缔组织生长调节异常及遗传缺陷有关。雌激素影响纤维母细胞的分裂,可能参与纤维瘤病的发生。
纤维瘤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纤维瘤病目前无明确的病因,其发病可能与遗传、内分泌和物理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相关,导致结缔组织生长调节缺陷。
遗传因素:因为本病会伴有 Gardner 综合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家族遗传性疾病,提示病因可能与遗传学有关。
内分泌因素:在腹壁纤维瘤病中,以妊娠期或妊娠后女性多见,部分患者绝经后,肿物可自行消退。提示内分泌因素可能参与肿瘤的生长。
创伤史:部分纤维瘤病患者局部病灶有创伤史[3];
基因突变:还有研究提示,纤维瘤病(无论腹外,还是腹内)与胃间质瘤在肿瘤生长过程中,可能有一些共同的基因在起作用[2]。
哪些人更易患纤维瘤病?
中青年女性:儿童的发病率,男女比例相同。但中青年为疾病高发人群,一般男女发病率比例为 1 : 2 ~2 : 3,40 岁以后,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别。
有创伤史的患者:研究表明,部分纤维瘤病患者局部病灶有创伤史[3]。
家族遗传性疾病患者:纤维瘤病可能伴有 Gardner 综合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家族遗传性疾病。
就医
纤维瘤病是一种软组织肿瘤,性质介于良性成纤维细胞瘤与恶性纤维肉瘤之间。初期症状不明显,不易被发现。建议患者发现无痛或微痛的肿物时,及时前往医院就诊,以便早诊早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纤维瘤病起病较隐匿,早期常无明显异常。
患者可能无意中,发现四肢或躯干出现无痛或微痛的肿物,此时应及时就医;
当病情发展,可能出现疼痛加重,以及麻木、关节活动受限、腹部肿胀、恶心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哪些情况需立即拨打 120 或急诊就诊?
当患者出现急性剧烈腹痛、恶心、呕吐、高热、血便、周身湿冷、面色苍白、意识模糊等症状,可能提示,纤维瘤病患者伴发消化道出血、穿孔等危险的并发症,应立即送至急诊治疗。
建议就诊科室
肿瘤科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纤维瘤病?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进行初步诊断,再通过进一步检查,综合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CT 和/或核磁检查(MRI):可明确肿瘤的位置、分布以及浸润的程度,而决定患者的治疗方式。同时,也用于患者病情的监测。
B 超检查:此项检查可观测肿瘤的形态、结构、有无包膜、边界是否规整、有否血流信号等情况。
PET-CT 检查:也称作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有助于快速全面筛查肿瘤侵及的范围和肿瘤代谢活性。同时可用于治疗效果的监测[4]。
病理活检:近年来,CT 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活检,有助于纤维瘤病的病理诊断。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既往做过手术吗?什么时候做的手术?术后是否进行过治疗?
有没有哪里不舒服?严重程度如何?还有其他症状吗?
不适症状出现多久?症状在什么情况下缓解或者加重?
平时定期体检吗?
有没有恶性肿瘤的家族史?
长期服用哪些药?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是怎么患上纤维瘤病的?还能治疗吗?
会遗传给孩子吗?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继续发展会很痛苦吗?
目前都有哪些治疗方法?
哪种方法最适合我的病情?
需要定期复查吗?
会复发吗?
治疗
手术切除
纤维瘤病的治疗首选方法是手术切除。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分为肿瘤内切除术、肿瘤切除术和根治性肿瘤切除术。
影响纤维瘤术后效果的因素众多,包括肿瘤部位、大小及手术切缘等。此外,高龄、腹外肿瘤、肿瘤负荷重等因素,都可能是纤维瘤病结局发展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
同时,手术治疗仍存在不足:首先,根治性治疗过程中,部分功能组织可能会被切除,导致生活质量的降低。其次,手术创伤会增加肿瘤复发的风险。
化学治疗
纤维瘤病的化疗方式分为全身治疗和局部灌注化疗。全身化疗给药途径包括:静脉给药和口服给药两种。化疗的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等。
放射治疗
由于纤维瘤病易复发,所以,放射治疗被广泛用于临床,尤其是对切除边缘阳性或接受姑息性治疗(只解除症状而非根治性手术)的患者。但儿童或孕妇不适宜放射治疗,而且放疗后,会增加第二原发肿瘤(相对“转移癌”而言)的风险。
内分泌治疗
腹壁纤维瘤病好发于育龄期女性,尤其是孕妇或长期服用避孕药物的女性患者,因此雌激素水平可能与本病发生相关。故此,在纤维瘤病的治疗中,可应用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的内分泌治疗,并同时注意血脂、肝功能、子宫内膜厚度的监测。
靶向治疗
随着分子水平研究的深入,发现某些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可能是纤维瘤病的发病原因之一。因此,多靶点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伊马替尼、索拉非尼、舒尼替尼等,均被应用于纤维瘤病的治疗[5]。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最早于 1980 年,就有非甾体抗炎药成功应用于纤维瘤病治疗的报道。虽然,非甾体抗炎药对纤维瘤病的治疗有成功的案例,但是,这些研究都是单中心、散在的、样本量小的案例报道,没有多组织研究的对比,限制了这些数据的可信度。
干扰素
干扰素已被应用于无法手术的患者,以阻止疾病的迅速进展,作为另一个可治疗肿瘤的全身性药物。与对其他疾病的作用相似,干扰素对硬纤维瘤作用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
疾病的发展和转归
纤维瘤病是一种介于良性和恶性中间的软组织肿瘤。早诊断、早干预,有助于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出现。同时,疾病易于复发,治疗后的复查随诊,是控制疾病复发的重要环节。
日常注意
日常注意应注意以下事项:
日常注意自我检查:因纤维瘤病起病很隐匿,初期不伴有明显疼痛感。患者如果发现躯干及四肢存在肿物,且边界多不清、质硬、无波动且不能推动、周围皮肤正常、多无淋巴结肿大等情况时,及时就诊。
纤维瘤病存在复发风险,手术或放化疗后的患者应定期复查,监测疾病变化。
化疗或靶向、内分泌治疗的患者,应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变化。
内分泌治疗的患者注意血脂、肝功能、子宫内膜厚度的监测。
手术后的患者,建议进行功能锻炼,及时进行复健练习。
预防
可以采取如下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纤维瘤病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可能与家族遗传因素相关。因此,如果家族中存在 Gardner 综合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遗传病,则该病的发病率升高。患者应定期到医院检查,预防该病的发生。
纤维瘤病好发于育龄期女性,雌激素水平可能与本病发生相关。因此,在妊娠期以及长期口服避孕药物的女性,均会导致雌激素水平较高,应注意此病的发生。
纤维瘤病治疗后仍有复发可能。无论何种治疗后,均建议规律定期复查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