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是一种来源于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通过局部浸润、血运转移等方式转移至眼眶部,从而引起眼眶部一系列表现的恶性肿瘤。
眼眶转移性肿瘤比较少见,其在眼眶肿瘤中的比例国外报告为 2%~13%,国内报告为 2%~3%。具体发病率不详。
来源于全身各部位的肿瘤细胞转移,国外报道多来自乳腺和前列腺的转移,国内报道多来自呼吸道(如肺癌注)和消化道的转移。
主要表现为眼球突出、眼睑、结膜水肿、复视(即双眼看同一物体时感觉为两个物体的异常现象)、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视力下降、眼部疼痛、局部皮肤及结膜充血等。
经血运转移至眼部的肿瘤大多已为晚期,较难根治,可采用化学治疗来延长患者的生命,用放射治疗眼部的病变,减少痛苦,病情较轻者可局部切除眼部肿瘤,保护患者视力。
此病如果不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肿瘤细胞继续侵犯眼眶,可能会导致患者的视力完全丧失,肿瘤还会向肺、肝、骨、脑等部位转移,危及患者的生命。
本病一经诊断则提示患者预后不良,因此要求医生准确诊断、及时果断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以延长患者生命。
症状
肿瘤转移至眼部所导致的眼部表现不一,但多表现为眼球突出、眼睑和结膜水肿、眼球运动障碍、复视和视力下降、眼部疼痛、局部皮肤和结膜充血等。
眼眶转移性肿瘤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眼眶转移性肿瘤的常见症状包括:
眼球突出、眼睑和结膜水肿:这是肿瘤的占位性表现,肿瘤细胞侵入眼球引起眼球突出,位于眼眶前部的肿瘤用手可以触及。
复视、眼球运动障碍和视力下降:肿瘤细胞呈浸润性生长,当其压迫患者的眼部运动神经、肌肉及视神经(传导视力信号的神经)时,会引起此表现。
眼部疼痛,局部皮肤及结膜充血、水肿:肿瘤入侵眼部时所引起的炎症注表现。
眼眶转移性肿瘤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颅内压增高:脑组织所受到的压力增高导致头痛、呕吐。
肿瘤转移:向肺、肝、骨、皮下组织等部位转移引起相应症状,如咳嗽、骨痛、皮下包块、肝脏肿大等。
病因
本病是因全身各部位的肿瘤细胞转移,国外报道多来自乳腺和前列腺的转移,国内报道多来自呼吸道和消化道的转移。
眼眶转移性肿瘤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全身各部位的肿瘤细胞转移至眼部。
哪些人容易患眼眶转移性肿瘤?
乳腺、肺、膀胱、胃肠道、肾、甲状腺等不同部位有恶性病变的成人。
患有胚胎神经性肿瘤和肉瘤的儿童。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眼眶前部可用手触及到较硬的块状物;
眼球突出;
眼睑和结膜水肿;
眼球运动障碍;
复视或视力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眼部疼痛,局部皮肤充血。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视力完全丧失;
剧烈疼痛、呕吐注不止、昏迷。
建议就诊科室
眼科
肿瘤内科
肿瘤外科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眼眶转移性肿瘤?
当医生怀疑是眼眶转移性肿瘤时,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病理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检查患者眼部的相关表现来判断是否符合眼眶转移性肿瘤的特征。
病理检查:医生切开患者病变部位的皮肤,取得组织标本,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可以得出准确的判断。
超声:检查患者的眼眶部位以观察肿瘤的形态、是否侵犯周围组织等。
X 线检查:可用于判断肿瘤是否侵犯眼眶骨髓和眶壁。
CT 检查:更精确地观察肿瘤的形态、是否侵犯周围组织、是否有肿瘤转移。
磁共振成像(MRI):可清楚显示病变的位置、形状和边界,在发现和分辨肿瘤方面优于 CT。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和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适用于转移性肿瘤的检查,能发现原发病灶及其转移病灶。
血液检查:采取患者的静脉血,进行肿瘤相关标志物(如癌胚抗原)的检测,可辨别肿瘤的来源,如癌胚抗原升高提示可能为消化道肿瘤转移。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是否觉得头部及眼眶部有疼痛感?
眼球能正常转动吗?视力是否下降?
眼睑、结膜处有肿胀感吗?
是否患其他恶性疾病?
有其他不适症状吗?持续多长时间了?
睡眠,饮食习惯如何?
平时喝酒、抽烟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目前疾病已经发展到什么阶段了?病情严重吗?
需进行哪些检查?
是否需尽快治疗?
能否彻底治愈?
治疗会对眼睛造成不良影响吗?
疾病是良性还是恶性?会向其他部位转移吗?
此疾病会传染吗?会遗传吗?
日常生活及饮食有哪些注意事项?
此病治疗后复发风险高吗?
治疗
此病一经诊断则提示肿瘤已发展到晚期,原则上采用化疗延长患者生命,放疗治疗眼部病灶,减少患者痛苦。对于眼眶部肿瘤,除放疗以外还可局部切除,尽可能保留视力。
药物治疗
化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原发病灶不同,医生会制定不同的化疗方案以杀死肿瘤细胞、延长患者的生命,主要的治疗药物有环磷酰胺注、多柔比星、长春新碱等。
手术治疗
局部切除:眼部病变较轻的患者可以通过手术局部切除肿瘤,以尽可能保留视力。
其他治疗方法
放射治疗:晚期患者很难完全根治,对眼部进行放疗杀灭肿瘤细胞可减少患者的痛苦。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病情进一步发展,患者的视神经持续受到压迫,可能会导致视力完全丧失,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会向肺、骨骼、肝脏及颅内等器官转移,危及患者生命。
若接受正规治疗,可通局部切除部分肿瘤,保留患者的视功能,采用放、化疗延长患者的生命,平均存活期为 13 个月。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护理注意事项:护理人员应注意手术部位的术后情况,如果手术部位的敷料变血红色,建议尽快更换,如果数分钟变血红,建议呼叫医生,谨遵医嘱及时更换敷料。患者在术后觉得手术部位有任何不适也应及时告知医生。
放疗和(或)化疗注意事项:保持皮肤的干燥和愉悦的心情,避免长期接受光线刺激,避免接触烟尘环境和进行高强度运动。治疗期间或治疗后患者可能出现血白细胞、血小板注下降及肝肾功能异常,应定期检验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如果出现异常,需及时咨询经治医师或及时到医院就诊。
饮食:若为手术患者,术后前 3 天应禁食,3 天后能进食,应先吃流质食物(如粥类)再逐步过渡为半流质、普通食物,避免吃较硬,难吞咽的食物。若为非手术患者,应多吃蔬菜(如萝卜、卷心菜、西红柿),水果(如梨、苹果、西瓜)。
定期复查:术后每隔 1 个月到医院进行复查 1 次,主要复查 CT、磁共振成像、血常规等项目。
运动:若为手术患者,术后需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不可过度用眼,3 天可下床活动,应缓慢小幅度活动。及早下床活动有助于术后恢复,延长生命。若为非手术患者,放疗后患者应静卧半小时,可在早晨或傍晚进行轻度的运动,如散步,不宜长时间暴露在日光照射下,每次运动大于 30 分钟,一周运动 3~5 次。
预防
此病没有有效的预防方式,但保护好眼部,积极治疗自身其他部位的恶性病变,能有效的降低肿瘤细胞转移至眼眶部的风险。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好以下预防措施。
对于乳腺、肺、膀胱、胃肠道、肾、甲状腺等部位有恶性病变的成人和患有胚胎神经性肿瘤和肉瘤的儿童,应及时接受治疗,防止肿瘤细胞向眼眶部转移。
应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少吃咸鱼、腌肉和泡菜等食品,因为其中含有致癌物质——亚硝胺注类化合物。
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态。
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
可以每年到医院进行一次全面体检,检查身体是否健康。
多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自身的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