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药物过敏性口炎是指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人体的药物,引起过敏体质者发生变态反应,主要表现在口腔黏膜,也可发作于人体其他黏膜及皮肤的炎症反应性疾病。
过敏体质的患者患此病的概率为百分之二十,发病趋势暂不明确。
最主要的病因为过敏体质者使用了抗原性较强的药物,常见的有青霉素、磺胺类药物、阿司匹林等药物。
常见症状为口腔黏膜的红肿、红斑及水疱,并快速破溃形成糜烂或溃疡,渗出物多,溃疡表面常伴有膜样物,有出血及疼痛。皮肤也可同时受损,主要表现为皮肤表面的红斑、疱疹及丘疹。
治疗方法首先为停止致敏药物的使用。然后给予抗过敏、减轻炎症反应及预防感染等对症药物治疗。
轻者引起皮肤及黏膜的红斑、大疱、溃疡等病损,常伴有出血、瘙痒及疼痛,影响正常生活,重者会引起全身的严重症状,甚至发生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危及生命。
该病的预防重于治疗,对于已知的过敏药物应避免再次应用。
症状
口腔黏膜的红肿、红斑、水疱及水疱破溃后,形成的糜烂及溃疡是药物过敏性口炎最常见的症状,常伴有出血及疼痛。可伴有或不伴有皮肤的病损。
药物过敏性口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口腔黏膜的红肿、红斑、水疱、糜烂及溃疡,溃疡面有膜样物覆盖,有出血及疼痛。
口腔周围的淋巴结肿大,有压痛。
皮肤表面出现圆形红斑,最典型的是同心圆状的环形红斑,有时也出现疱疹及丘疹,瘙痒不适,疼痛感不重。
药物过敏性口炎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药物过敏性口炎如发病又急又重可引起较重的全身症状,如高热、全身的皮肤及黏膜发生大片的糜烂、脱落及出血等,甚至累及内脏,危及生命。
常见并发症包括: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病因
药物过敏性口炎最主要的病因为过敏体质者使用了抗原性较强的药物,诱发机体发生了变态反应所致,常见药物为青霉素、磺胺类药物、阿司匹林、白蛋白等。
药物过敏性口炎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过敏体质者初次使用致敏药物,常见致敏药物为青霉素、磺胺类药物、阿司匹林、白蛋白等。
患者既往已发生过过敏反应,再次使用了致敏药物。
患者接触某些药物及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后产生了抗体,后使用了与前者结构相似的药物。
哪些人容易患药物过敏性口炎?
经常使用药物及同时使用多种药物的人群。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处于致敏原环境里的人群。
容易发生过敏反应及患过敏性疾病的患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口腔黏膜出现红斑、水疱及溃疡伴出血及疼痛。
口腔周围淋巴结肿大、疼痛。
皮肤出现红斑伴瘙痒不适。
周身不适、低热及头痛肌肉痛。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高热。
全身的皮肤、黏膜大面积糜烂、脱落及出血。
建议就诊科室
口腔科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药物过敏性口炎?
当医生怀疑是药物过敏性口炎时,将通常通过问诊、查体及实验室检查来予以诊断。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专科查体:检查病损的位置、面积、形状、颜色等,是否有接触性出血及压痛,以此判断是否符合药物过敏性口炎的病损特点。
血常规:部分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会升高,目的是验证是否为变态反应。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通过检测经处理的 T 细胞的增殖程度来判断其功能。如其转化率低下,则提示患者免疫功能低下。
抗体检测:通过检测血清中的抗体,如 IgG、IgM 及 IgE,判断机体是否有抗原入侵。
皮肤反应检查:
划痕试验:将前臂内侧皮肤消毒后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后用针尖划数条痕迹出来,以不出血为准,一般长约 5 毫米,然后将不同的试剂擦于划痕上,观察红晕,以此判断何种试剂为致敏原。
皮内试验:将受试液皮试于患者上臂外侧皮肤,观察皮肤丘疹大小及有无红斑形成,以此判断受试液是否为患者过敏原。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什么时候出现这些症状的?
有没有出血、疼痛,影响饮食吗?
身上其他的部位皮肤及黏膜有没有病损?
之前有没有用过什么药物?
以前有没有发生过此类情况?
有没有发烧或浑身不舒服?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为什么会有这些症状?
还会有更严重的症状出现吗?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什么治疗方法最有效?
这种疾病的治愈率有多高?以后还会复发吗?
在饮食上我需要注意些什么?
我平时应该怎么做才能预防这种疾病的发生?
治疗
当发生药物过敏性口炎时,首先应找出致敏药物并立即停止使用该药物,然后以抗过敏、减轻炎症反应及预防感染为目的对症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首先应找出致敏药物,并立即停止使用该药物及与该药物结构相似的药物。
抗组胺药物:减轻过敏反应,常用药物为氯雷他定及马来酸氯苯那敏片。
钙剂+维生素 C:目的是减少血管的渗出。
激素类药物:适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减轻过敏反应。
抗生素:慎重选择使用与致敏药物结构不相似的抗生素,来预防继发感染。
其他治疗方法
使用漱口水,以预防及治疗口腔内的感染。
局部涂抹、敷贴抗炎、止痛、防腐等药物。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病程会迁延不愈甚至可能恶化,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急性发病为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甚至会危及生命。
经过正规治疗后,绝大部分患者会被治愈,但再次接触致敏药物病症会复发,且发作较前加快,治愈后生活质量不受影响,更不会影响寿命。
日常注意
对于已患有药物过敏性口炎的患者应避免再次接触致敏药物及与其结构相类似的药物,增强体质,也可行脱敏治疗来预防日后再次过敏致病。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药物过敏注意事项:避免再次接触致敏药物及与其结构相类似的药物。
脱敏治疗注意事项:通过小剂量多次数地接触已知的过敏原来提高机体对其的耐受力,来防止日后再次因其过敏致病。
用药注意事项:用药治疗应足量足疗程,按时按量,严格遵医嘱用药,如用药后症状无缓解甚至有加重的趋势应及时于医院复诊。
饮食注意事项:均衡饮食,多食蔬菜多饮水,早睡早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运动注意事项:锻炼身体,每周运动 2~3 次,每次锻炼 30 分钟及以上,以增强抵抗力。
随身携带抗过敏药物以防万一。
预防
对于普通的人群以预防过敏反应为主,增强免疫力为辅。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避免多次多量及同时使用多种药物。
对于过敏性体质的人群使用具有过敏潜质的药物前应行皮试。
过敏性体质的人群饮食及用品应避免使用易诱发过敏的物品。
调理饮食,调整生活习惯,适量运动,保持乐观的心态,增强免疫力。
可行过敏原测定,以确定过敏原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