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叶梗死是什么?枕叶梗死怎么办?枕叶梗死症状有哪些?

枕叶是大脑的一个区域,其已知的主要功能是处理视觉信息。枕叶发生缺血缺氧,引起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称为枕叶梗死,是脑梗死(也叫卒中)的一种类型。枕叶梗死主要由于为脑供血的后循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而形成血栓或栓塞引起。高危因素主要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缺乏运动、腹部肥胖、心脏疾病、饮酒、糖尿病等。枕叶损害主要引起视觉障碍,可能表现为头痛、视野缺损(看东西的范围缩小,表现为视野改变、暗点、视野部分缺失)等症状。枕叶梗死可能合并脑干等其他部位梗死,严重时可能影响呼吸心跳,引起脑疝,导致死亡。枕叶梗死患者应改善生活方式,严格管理脑梗死高危因素,并进行规范的药物治疗预防复发,不应盲目停药。

概述

枕叶是大脑的一个区域,其已知的主要功能是处理视觉信息。枕叶发生缺血缺氧,引起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称为枕叶梗死,是脑梗死(也叫卒中)的一种类型。

枕叶梗死主要由于为脑供血的后循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而形成血栓或栓塞引起。

高危因素主要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缺乏运动、腹部肥胖、心脏疾病、饮酒、糖尿病等。

枕叶损害主要引起视觉障碍,可能表现为头痛、视野缺损(看东西的范围缩小,表现为视野改变、暗点、视野部分缺失)等症状。

枕叶梗死可能合并脑干等其他部位梗死,严重时可能影响呼吸心跳,引起脑疝,导致死亡。

枕叶梗死患者应改善生活方式,严格管理脑梗死高危因素,并进行规范的药物治疗预防复发,不应盲目停药。

症状

枕叶损伤主要引起视觉障碍,可能表现为头痛、视野缺损等,累及其他区域时可能合并言语困难、急性记忆力下降、失读症(对书面语言理解缺陷)等。

枕叶梗死的常见症状有哪些[1]?

视野缺损:视野缺损的类型主要取决于损害范围的大小,可以出现全盲、视物不全、视野局部缺损等。

头痛:主要表现后枕部(后脑勺部位)头痛。

安东(Anton)综合征:患者出现视觉缺失的表现,但否认视野缺损,坚信能够看到他们看不到的东西,并且他们的行为和言谈表现的好像他们能够看到,常伴淡漠、穿衣困难等。

巴林特(Balint)综合征:在注视时双侧眼球运动不协调,常伴言语困难、书写表达困难等症状[6]。

病因

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或栓塞引起。枕叶梗死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缺乏运动、腹部肥胖、心脏疾病、饮食、酒精、糖尿病等,上述危险因素可解释大约 90% 的枕叶梗死。

枕叶梗死的常见原因有哪些[5]?

枕叶主要由大脑后动脉供血。对大多数患者,双侧大脑后动脉来源于基底动脉分叉处,少数患者通过后交通动脉或直接来源于同侧颈内动脉。

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

栓子脱落,堵塞基底动脉顶端或大脑后动脉,引起脑栓塞。

椎动脉夹层或肌纤维发育不良等,引起后循环缺血,导致枕叶梗死。

哪些人容易患枕叶梗死[2][3]?

血脂异常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高甘油三脂血症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吸烟及被动吸烟者。

糖尿病患者。

患心脏疾病。心房颤动(房颤)是导致脑栓塞的主要原因,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的发病风险较一般人群增加 4~5 倍。其他常见原因还包括卵圆孔未闭等。

高血压患者。我国指南规定,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 3 次测量血压,收缩压(高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低压)≥90 mmHg,诊断为高血压。

缺乏运动者。现有研究已经证实,适量增加身体活动者,发生卒中的风险比缺乏身体活动者低 25%~30%,身体活动的保护作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通过降低血压、减少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等而产生。

腹部肥胖者。定义标准为男性腰围不小于 102 厘米,女性腰围不小于 88 厘米。

不合理的饮食。

饮酒量过多者。每日的酒精摄入量不宜超过 14 毫升。

一些尚未被充分证实或有可能被控制的枕叶梗死危险因素包括:偏头痛、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代谢综合征、口服避孕药、绝经后激素治疗、恶性肿瘤等高凝状态、睡眠呼吸暂停、药物滥用、炎症和感染等。

就医

枕叶梗死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的视野缺损,可能合并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吞咽困难等其他症状等,建议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患者若突发视野缺损,合并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吞咽困难等其他症状等,应尽快就医。

建议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枕叶梗死?

就诊时,医生会根据症状,结合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得出诊断。

颅脑 CT:可准确识别绝大多数颅内出血,并帮助鉴别非血管性病变(如脑肿瘤),是疑似脑卒中患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颅脑磁共振成像(MRI):评估颅内结构,对于检测急性脑梗死敏感。

颅脑血管检查:可依据情况选择颅脑 CT 血管造影(CTA)、颅脑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及脑部彩超(TCD),评估颅内血管情况。颈动脉超声对发现颅外颈部血管病变,特别是狭窄和斑块,很有帮助。

心电图检查及心脏彩超:用于评估心血管系统受累情况,有助于发现导致枕叶梗死的疾病。

血、尿化验检查:有助于发现导致卒中的危险因素或疾病,具体检查指标可能包括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脂,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风湿相关指标,肿瘤标志物,甲状腺功能等。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既往有无类似发作史?严重程度?持续时间?是否缓解?

有无其他症状,如饮水呛咳、肢体无力、急性记忆下降等?

既往有无脑梗死、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及冠心病等病史?是否用药?

有无其他上述未提及的病史?

是否抽烟?有无酗酒习惯?

平素生活作息是否规律?是否规律行体育运动?饮食偏好?

是否有卒中、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异常等家族史?

近期服用哪些药物?

有无药物过敏史?体内是否存在金属、起搏器等?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是如何患上脑梗死的?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来确诊?

目前都有哪些治疗方法?哪种方法最适合我的病情?

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需要长期服用药吗?药物可能存在什么副作用?什么时候需要停药复诊?

我是否需要调整某些生活习惯?

是否会留有后遗症?应该如何进行康复锻炼?

治疗

脑梗死治疗时间窗内可考虑静脉溶栓治疗或动脉取栓等治疗,一般治疗原则是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抗血小板及他汀等药物治疗。病情平稳后,建议早期康复治疗,针对病变血管进行评估,并进一步考虑行外科处理。

急性期治疗[4] 

静脉溶栓

静脉溶栓治疗是实现血管再通的首选方法。主要溶栓药物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尿激酶(UK)等。通常,在超早期内(发病 4.5 小时以内),医生可能会使用 rt-PA 静脉溶栓,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的恢复情况。

动脉取栓治疗

一般来说,对于发病 6 小时内的患者,医生也可能会考虑通过介入手术移除堵塞血管的栓子。

改善循环

对于低血压或脑血流低灌注所致的急性脑梗死,可以考虑扩容治疗,但应注意可能加重脑水肿、心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目前国内指南上提到的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的药物主要有丁基苯酞、人尿激肽原酶。

营养神经及神经保护

目前较为常用的药物有依达拉奉、胞二磷胆碱,神经保护剂的疗效与安全性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

预防复发

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阿司匹林可明显降低病死率,减少卒中复发,仅轻度增加颅内出血的风险。一般采用一种药物进行抗血小板治疗。

他汀。他汀类药物可以降血脂,稳定斑块。选择的药物种类及治疗强度一般由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决定。目前较常用的包括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

抗凝治疗。急性期抗凝治疗存在争议,目前我国指南对大多数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不推荐无选择地早期进行抗凝治疗,除了少数特殊患者(例如放置心脏机械瓣膜、房颤等),医生将综合评估、权衡利弊后进行抗凝治疗。

降压治疗。在脑梗死急性期,血压适度升高可以保证颅脑灌注,盲目降血压可能会加重缺血。患者血压高于 200/100 mmHg时,医生一般才会考虑予药物降压治疗。

处理并发症

对于颅压升高及脑水肿患者,医生可能根据脑水肿的情况适当给予甘露醇、甘油果糖脱水剂对症处理,对于严重颅内高压或出现脑疝的患者,可能需要行去骨瓣手术减压。

对于肺炎、泌尿系感染,医生将根据病情决定抗感染治疗,目前指南不推荐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康复治疗

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对肢体瘫痪及吞咽困难等患者,应尽早开始康复治疗。

手术治疗

针对脑梗死的病变血管,病情平稳后医生可能会考虑行血管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改善脑血流灌注。针对不同的病因,可选择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或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

疾病发展和转归

研究表明,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 1 年内卒中复发率、致残率及全因死亡率高,恢复情况差,持续服用药物对降低死亡风险、改善结局十分重要。因此,卒中后应尽早开始、并持续服用药物,且不应盲目停药。若出现不良反应,建议门诊就诊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注意

改善生活方式,管理脑梗死危险因素,规范进行药物治疗,是脑梗死患者的日常注意自我管理要点。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戒烟限酒。

均衡饮食。饮食应该限制钠盐的摄入,同时增加钾的摄入;推荐增加水果、蔬菜和低脂乳制品,减少饱和脂肪酸摄入。

高血压者,按时按量服用降压药物。

控制体重,适度锻炼。

监测血压、血糖及血脂,使其指标保持在合适范围内。

若无禁忌,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及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不应随意停药。

预防

除了年龄、性别、家族史等因素无法改变,其他脑梗死危险因素是可以预防及控制的。所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可以预防或延缓卒中事件的发生。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戒烟限酒。

控制体重,不要过胖。

适度锻炼,可以选择每天快步走、慢跑等运动。

定期体检。一些危险因素如心脏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及无症状的颈动脉狭窄可以通过定期体检来发现,通过及早干预,可以预防或延缓脑梗死的发生。

有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控制原发病。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保健

日常生活如何养肺 吃白色食物捶背运动

2023-8-26 23:23:44

药品

紫蔻丸的功效与作用-紫蔻丸说明书

2023-8-3 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