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是什么?职业病怎么办?职业病症状有哪些?

根据 2017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的相关部门联合制定、调整并向全社会公布。只有获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机构才能出具职业病的诊断报告。法定职业病主要包括:尘肺病:该病占我国职业病患者的绝大部分(约 90%)。根据 2018 年底的统计,全国累计 97 万职业病患者中多达 87 万是职业性尘肺病。它是由患者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粉尘所引起的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随病情进展可引发全身性疾病,病死率超过 20%。患者人群主要分布在采矿业,并呈现年轻化趋势。常见类型包括: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由于患者吸入了过敏原、刺激性物质或金属粉尘,导致呼吸道慢性炎症和损伤。疾病类型包括过敏性肺炎、棉尘病、哮喘、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肺沉着病(例如锡、铁、锑、钡等)、刺激性化学物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硬金属肺病等。职业性皮肤病:主要由于患者皮肤接触了过敏原、刺激性化学物质或受到光照、辐射的损伤,出现慢性炎症和溃疡。主要类型包括接触性皮炎、光接触性皮炎、电光性皮炎、黑变病、痤疮、溃疡、化学性皮肤灼伤、白斑等。职业性眼病:患者的眼部组织由于理化因素,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丧失正常视力。主要有化学性眼部灼伤、电光性眼炎、白内障(包括放射性白内障、三硝基甲苯白内障)。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由理化因素造成不同程度的结构或功能损伤。例如噪声聋、铬鼻病、牙酸蚀病、爆震聋等。职业性化学中毒:由于工作中接触了重金属及其化合物(例如铅、汞、锰、镉等)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例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气、苯类物质等),引发全身性的组织或器官损害。可能一次性大量接触而急性发病,也可能长期微量接触形成慢性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此类疾病与温度、气压等物理因素相关,例如中暑、冻伤、减压病、高原病、航空病等。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辐射会对人体细胞及其遗传物质造成严重损害,根据放射剂量的不同,患者可急性或慢性发病。病变部位可遍及全身,例如有放射性皮肤病、骨损伤、甲状腺疾病等,甚至可引发恶性肿瘤。职业性传染病:此类疾病的高危人群主要是医护人员、警察、野外工作者。常见疾病包括:炭疽、森林脑炎、布鲁氏菌病、莱姆病、艾滋病等。职业性肿瘤:由于职业暴露,接触了诱发基因突变的物质,导致体内局部细胞出现不受控制的恶性增殖,并侵犯周边组织,甚至向远处器官转移。例如石棉导致肺癌和间皮瘤;联苯胺导致膀胱癌;苯导致白血病;氯甲醚、双氯甲醚、焦炉逸散物、砷、铬等导致肺癌;煤焦油、沥青导致皮肤癌等。其他职业病:金属烟热是患者在铸造金属过程中,吸入高温条件下释放的大量金属氧化粒子所致。滑囊炎仅限于井下工人。股静脉血栓综合征、股动脉闭塞症或淋巴管闭塞症仅限于刮研作业人员。

概述

根据 2017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的相关部门联合制定、调整并向全社会公布。只有获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机构才能出具职业病的诊断报告。

法定职业病主要包括:

尘肺病:该病占我国职业病患者的绝大部分(约 90%)。根据 2018 年底的统计,全国累计 97 万职业病患者中多达 87 万是职业性尘肺病。它是由患者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粉尘所引起的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随病情进展可引发全身性疾病,病死率超过 20%。患者人群主要分布在采矿业,并呈现年轻化趋势。常见类型包括: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等。

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由于患者吸入了过敏原、刺激性物质或金属粉尘,导致呼吸道慢性炎症和损伤。疾病类型包括过敏性肺炎、棉尘病、哮喘、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肺沉着病(例如锡、铁、锑、钡等)、刺激性化学物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硬金属肺病等。

职业性皮肤病:主要由于患者皮肤接触了过敏原、刺激性化学物质或受到光照、辐射的损伤,出现慢性炎症和溃疡。主要类型包括接触性皮炎、光接触性皮炎、电光性皮炎、黑变病、痤疮、溃疡、化学性皮肤灼伤、白斑等。

职业性眼病:患者的眼部组织由于理化因素,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丧失正常视力。主要有化学性眼部灼伤、电光性眼炎、白内障(包括放射性白内障、三硝基甲苯白内障)。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由理化因素造成不同程度的结构或功能损伤。例如噪声聋、铬鼻病、牙酸蚀病、爆震聋等。

职业性化学中毒:由于工作中接触了重金属及其化合物(例如铅、汞、锰、镉等)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例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气、苯类物质等),引发全身性的组织或器官损害。可能一次性大量接触而急性发病,也可能长期微量接触形成慢性中毒。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此类疾病与温度、气压等物理因素相关,例如中暑、冻伤、减压病、高原病、航空病等。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辐射会对人体细胞及其遗传物质造成严重损害,根据放射剂量的不同,患者可急性或慢性发病。病变部位可遍及全身,例如有放射性皮肤病、骨损伤、甲状腺疾病等,甚至可引发恶性肿瘤。

职业性传染病:此类疾病的高危人群主要是医护人员、警察、野外工 我们。常见疾病包括:炭疽、森林脑炎、布鲁氏菌病、莱姆病、艾滋病等。

职业性肿瘤:由于职业暴露,接触了诱发基因突变的物质,导致体内局部细胞出现不受控制的恶性增殖,并侵犯周边组织,甚至向远处器官转移。例如石棉导致肺癌和间皮瘤;联苯胺导致膀胱癌;苯导致白血病;氯甲醚、双氯甲醚、焦炉逸散物、砷、铬等导致肺癌;煤焦油、沥青导致皮肤癌等。

其他职业病:

金属烟热是患者在铸造金属过程中,吸入高温条件下释放的大量金属氧化粒子所致。

滑囊炎仅限于井下工人。

股静脉血栓综合征、股动脉闭塞症或淋巴管闭塞症仅限于刮研作业人员。

症状

职业病可见于不同年龄、不同地区、不同工种的患者人群。虽然都是由于职业暴露导致身体的组织、器官受到损害,但根据病变所波及的具体部位,以及损伤严重程度的不同,患者表现出的症状会有较大的差异。

损伤发生的部位有所差异:

有些位于较为显眼处,例如脸部、四肢的损伤很容易就会被患者早期察觉。

有些损伤位于内脏器官,甚至是基因水平的遗传分子突变,患者早期根本无从察觉;只有等到病情进展至相当程度引起症状才会发现。

病情的进展过程也呈现较大的差异性:

有些患者可能一次性大量接触有毒物质,或受到严重创伤而急性发病。

有些患者可能是长期微量接触,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慢性损伤或慢性中毒。

占绝对多数的尘肺病患者的主要症状:

早期损伤较轻微时,症状不明显,以咳嗽和咳痰为主。

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出现慢性支气管炎或肺部感染,咳嗽和咳痰量明显加剧,并出现粘稠的脓痰。

由于肺部组织的损伤日渐严重,常常会感觉胸痛、呼吸困难。

呼吸道正常结构遭到破坏,且患者身体虚弱,易发各种呼吸道感染。

最终可形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或呼吸衰竭。

其他各类职业病患者可由于不同程度的损害而出现相应的症状:

五官受损可影响视力、听力。

皮肤或黏膜病变可引起局部颜色、质地异常(例如泛红、变黑、皱缩、粗糙),或表面出现糜烂、溃疡。

胃肠道病变可引起腹胀、腹痛、呕吐、腹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泌尿系统损伤可引起血尿、尿频、尿急、尿失禁等症状。

性腺受损可导致患者丧失生育功能,发生不孕不育。

造血功能受损可引发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

累及中枢神经可导致局部或全身性的感觉异常,肌肉无力,行动不便,丧失平衡性和协调性,以及健忘、反应迟钝等。

少数职业病患者可由于病情严重或救治不及时而在短期内死亡。更多的患者可能会因为有毒、有害物质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而伴随有终生性的后遗症。

病因

外界因素损害是职业病的直接病因,主要包括各种有毒有害物质、物理刺激、病原体感染等。

有毒有害的粉尘和气体:

矿山粉尘;

铸造金属时高温产生的氧化物微粒;

各种生物来源的细小微粒,例如棉絮;

各种有机溶剂;

刺激性气体;

各种强酸、强碱、强腐蚀性化学物质。

物理刺激:

长期受到日光、紫外线或辐射的照射;

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中;

高温或严寒;

缺氧;

身体局部长期受到压迫。

病原体感染:各类细菌、真菌、寄生虫、病毒的感染。

就医

就诊科室

呼吸科

皮肤科

五官科

急诊科

肿瘤科

常见检查项目

病史采集:

基本情况:患者病史、治疗史、职业暴露情况,以及单位同事的患病情况。

临床症状的特征:例如起病时间、进展趋势、症状发作频率、每次发作的诱因等。

体格检查:

医生会检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是否平稳。

若损伤位于浅表部位,医生会初步评估其性质和严重程度。

若病变发生在体内,医生首先会检查出现症状的部位是否存在肿块、疼痛或压痛。

此外,还需要观察全身各处是否出现其他的异常迹象。

抽血检查:

检查血红蛋白浓度、各种类型血细胞的大小、形状和数量。

测定血液中的各种生化成分,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炎症,并评估肝、肾功能。

测定各类生物学标志物的水平,例如激素、酶、肿瘤标志物、病原体抗原/抗体等。

尿样检测:

检测尿液中的电解质水平、酸碱度变化。

鉴别尿液中是否存在血细胞、蛋白质或病原体感染。

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I(磁共振成像)、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等,可以观察病变的位置、体积,并评估体内各处脏器、骨骼的病变情况,了解病变波及的范围和严重程度。

内镜检查:如果病变位于体内,医生可能需要通过内镜方式直接观察病变部位的具体情况,同时还可以获取小部分组织以供病理检查。

组织活检:医生如果觉得有必要,还将通过极小的手术采集患者少量病变组织,交给病理科进行显微镜观察和病理分析,判定其来源、性质,以及是否发生癌变。

职业病鉴定:只有获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机构才能出具职业病的诊断报告。在职业病确诊后,还要对患者的病损程度和劳动能力进行综合评定,作为患者后续要求用人单位补偿和安置的依据。

治疗

医生会根据职业病患者的类型及其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力争尽快控制病情,维持病情稳定,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改善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

立刻远离毒物,充分清洗皮肤

去除受到污染的衣物,立刻转移到空气流通的室外。

皮肤接触部位用温水或肥皂水冲洗。

苯类物质可用酒精冲洗。

酸性毒物,例如溴、甲醛等可用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碱性毒物,例如浓氨水、生石灰等可用醋酸或硼酸溶液冲洗。

急救和支持治疗

脱水、电解质紊乱者,需补液维持体内水分、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呕吐患者需清理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困难者可给予吸氧,病情严重者需施行辅助通气。

心跳异常或心跳停止者需进行人工按压或电击除颤,使其恢复正常心跳。

进食困难者可通过鼻饲管或静脉输液的方式补充必须的营养成分。

服用解毒剂

金属及其化合物中毒:常用药物例如依地酸钙钠、二巯丙磺钠等。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常用药物为亚甲蓝。

氰化物中毒:常用为亚硝酸类药物。

甲醇和乙二醇中毒:常用药物为甲吡唑。

促使体内吸收的毒素尽快排出

强化利尿:大量输液的同时使用利尿剂。

高压氧舱:通过高浓度氧气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一氧化碳置换出来。

血液净化:血液灌流或血液透析,去除血液中的有毒物质。

血浆置换:去除患者体内的部分血浆,置换新鲜血浆。

长期随访,监测病情

很多职业病患者是在相当长的过程中形成的慢性损伤,即使经过治疗还是可能留有某些后遗症或功能缺陷,因此需要进行长期随访。

通过定期随访,医生可以了解病情的进展趋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也有利于患者获得完整的病史记录,作为今后治疗的参考或要求赔偿的依据。

日常注意

职业病患者务必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同时应立刻戒烟戒酒,并注意补充营养、增强体质。

患者必须立刻脱离原工作岗位:

避免继续受到刺激,导致病情进一步加剧。

病情较重者最好在家休息或安排疗养。

戒烟戒酒:

立刻戒烟,远离二手烟。香烟的烟雾中存在大量有害成分。

酒精也会损伤细胞,还可能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疗效,甚至发生毒副作用。

居家治疗注意事项:

患者一定要遵医嘱,足量足疗程用药,以确保实现病情长期稳定。

若出现无法耐受的严重不良反应需及时复诊,以便于医生调整剂量或改变用药方案。

不要随意加用其他药物、保健品,以免引发不良反应。

补充营养、增强体质:

每天确保有新鲜的水果、蔬菜、坚果,以及优质蛋白质,例如蛋类、鱼类、瘦肉等。

每天坚持锻炼,促进血流循环,有助于身心健康。

预防

职业病预防的关键在于按照行业规范,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在工作过程中应全神贯注,尽量保护自身安全,及时避开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止嗽定喘丸的功效与作用-止嗽定喘丸说明书

2023-8-3 4:34:42

保健

女性吃什么水果好 这样吃养生还治病

2023-9-2 23: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