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肺部感染性疾病,以支气管、肺间质(即支气管壁周围组织)的病变为主,常合并有咽炎和支气管炎[1]。本病四季均可发病,但以秋冬季相对较多。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其大量存在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口、鼻分泌物中,主要经飞沫传播至健康人呼吸道内引发肺部感染。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儿童居多;其中,本病又在 5~15 岁年龄段的青少年中发病最高[2][3]。
支原体肺炎起病缓慢,临床症状较轻,其表现主要为发热、干咳、乏力、咽痛或肌肉痛为主要表现,常合并有咽炎和支气管炎,抗生素治疗 72 小时,上述症状可缓解。
如果出现发热、干咳、咽痛或肌肉痛等症状,建议不要自行滥用药物,尤其是抗生素;应及早到医院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规范地使用抗生素,以达到缩短病程的目的。
本病的临床治疗以应用抗生素为主,辅以止咳、退热等对症支持治疗。为避免耐药菌的产生,缩短疾病病程,请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针对性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目前尚未开发出针对支原体肺炎的有效疫苗,预防本病的关键在于注意卫生,增强自身体质,避免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患者的口、鼻分泌物。
症状
支原体肺炎有哪些临床特征[1][2][4]?
感染肺炎支原体后,本病的潜伏期即开启,潜伏时程约为 1~3 周,从潜伏期开始至症状缓解数周内,本病均具有传染性。
支原体肺炎起病较缓慢,临床症状较轻,以下列症状为主:
发热:成人以低热(37℃~38℃)多见,儿童则以高热(38℃ 以上)多见;
全身疲乏无力;
咳嗽:以阵发性、刺激性干咳多见,一般持续 4 周以上;
咳痰:一般无痰或仅咳出少量黏痰,偶见痰中带血丝;也可见黄痰,提示合并了其他细菌的感染;
头痛;
耳痛;
咽喉痛;
肌肉酸痛;
食欲不振;
腹泻;
少数患者还可有颈部淋巴结肿大。
支原体肺炎可产生哪些并发症[2][4][5]?
支原体肺炎很少伴有并发症。若为成人发病,更是极少能累及到其他脏器系统;而本病并发症在儿童中的发生比例则相对较高:
皮肤黏膜系统:皮炎(皮肤出现丘疹或红斑)、结膜炎;
消化系统:胃肠炎、肝炎及肝功能异常;
心血管系统:心包炎、心肌炎(可能出现头晕、胸闷、心悸或面色苍白等症状);
神经系统:脑膜脑炎、脊髓炎;
血液系统:溶血性贫血;
骨关节系统:关节炎;
泌尿系统: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
鼓膜炎/中耳炎:偶见于儿童;
重症患者可出现胸水、气胸。
病因
支原体肺炎是由什么引起的?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以肺间质病变为主的急性肺部感染。支原体肺炎患者和病菌携带者,为本病的重要传染源,其在潜伏期(即在感染后 1~3 周)至症状缓解数周内,均具有传染性,且传播途径以呼吸道传播为主,健康人通过吸入患者或携带者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飞沫而感染[4]。
患病高危因素有哪些?
年龄:学龄期儿童及青壮年(50 岁以下)为本病的易感人群[5];
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在我国,本病发病率以秋冬季为高,这可能与此季节人群的室内活动增多,室内封闭、空气流通性差及人员接触较为密集有关[2];
区域:易在学校或幼儿园等人员比较密集的环境中集中发病[2];
接触支原体肺炎患者时未自我防护,接触含有病菌的口、鼻分泌物。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果咳嗽、咽痛或肌肉痛等症状逐渐加重,提示肺部感染在进行性加重,需及时就医。
如果存在发热表现且体温大于 38.5℃,伴有黄色脓痰的咳出,提示可能合并有其他常见细菌的感染,需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支原体肺炎[1][2][4]?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本次发病情况和既往病史,并进行全身体检及肺部体检。
辅助检查:
胸部 X 线片,必要时会建议行胸部 CT;
血常规:白细胞的数量和比值一般正常,而少数患者在感染本病后可升高;
C 反应蛋白:该指标升高提示有炎症存在;
肺炎支原体的特异性抗体检测:可以作为本病的确诊依据。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反复发生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成年患者,也可能出现抗体阴性的情况,因此,抗体阴性不能完全排除支原体肺炎的存在,还需结合其他指标进行综合评估;
肺炎支原体的抗原检测。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症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出现症状之前有没有淋雨、受凉?
近期有没有接触过呼吸道感染的患者?
身边是不是有相同症状的人,包括同学、同事及家人?
症状是持续加重还是与刚出现时差不多?
什么情况会使症状减轻?
什么情况会使症状加重?
出现症状至今是否服用过药物,如果有,具体的药物名称、服用剂量及服用时间分别是什么?服用药物后症状是否好转?
以前有没有过类似的症状出现?
患者可以询问医生哪些问题?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支原体肺炎?
做哪些检查可以确诊?
推荐使用哪些药物进行治疗?
治疗的过程需要多久?
用药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情?
支原体肺炎能否治愈?会复发吗?
本病是否具有传染性?
治疗
支原体感染该如何治疗?
本病的治疗主要以抗生素治疗为主,但由于支原体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细菌,没有细胞壁,因此常用的针对细菌细胞壁产生作用的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对此病均无效。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自行滥用抗生素。
多数轻症患者不经治疗,靠自身免疫力可痊愈[1][2];
早期使用抗生素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用药疗程一般为 2~3 周[1]:
肺炎支原体是非典型的病原体,需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针对性的抗生素,对于成人而言,临床常用的药物有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及阿奇霉素治疗,而头孢类对肺炎支原体无效[2];
由于某些抗生素会影响到骨骼发育(如左氧氟沙星)或牙釉质发育(如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因此儿童患者需在儿科医生的指导下选用副作用小的抗生素。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是患儿的首选药物[2][4]。
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在初始治疗后 72 小时能获得改善,但胸部 X 线片显示的肺炎表现可延迟至 3~6 周后才消失[2]。部分患者对治疗的反应较慢,只要症状没有恶化,仍可继续观察,不必急于更换抗生素。
若合并有细菌感染,可根据痰微生物的培养结果,在医生指导下选用针对性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切不可自行滥用抗生素,以免增加细菌的耐药性,使抗生素作用衰减而致病程延长。
剧烈咳嗽时,可适当加用镇咳药物。
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如果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则需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4]。
日常注意
避免劳累,戒烟限酒;
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
多饮温水,饮水量达到每日 1~2 升;
加强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摄入易于消化的食物,并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热量和维生素。
预防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戒烟限酒;
保持口腔卫生;
勤洗手,保持良好的手部卫生习惯;
避免接触咳嗽、咳痰患者;如必须接触,戴口罩或用纸巾遮挡口鼻,做好自身防护,避免吸入患者口、鼻排出的飞沫;
家中有咳嗽、咳痰患者时,应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