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长骨骨干结核是一种继发于肺结核或消化道结核的结核,发生长骨骨干增生性改变或溶骨性破坏,以结核感染全身表现为主,早期患者多无运动障碍。需尽早行抗结核治疗,必要时辅助手术清除骨骼局部病灶。
骨与关节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继发性结核,大约占结核患者总数的 5%~10%。长骨骨干结核少见,其发病顺序为股骨、胫骨、尺桡骨干、肱骨干和腓骨干。10 岁以下的儿童最多,且常为多发。
最主要的病因是患有肺结核或消化道结核。有肺结核或消化道结核患者,与肺结核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群,免疫抑制、糖尿病和营养不良的患者容易罹患长骨骨干结核。
患者的主要症状是早期多表现为结核感染的全身症状,如低热、乏力、盗汗,典型病例可见消瘦、食欲差等症状。骨骼局部疼痛和肿胀都不明显,可有局部压痛。脓液流到软组织内,形成寒性脓肿,但很少有窦道形成。当病变向骨端发展侵犯关节后,引起关节肿胀和功能受限。
主要治疗方法是综合治疗,包括休息、饮食营养、抗结核药物治疗和长骨局部病灶清除。其中接受标准的抗结核药物治疗是关键,要贯穿整个治疗过程。非手术治疗无效并有明显死骨(即坏死骨块)或脓肿者,行手术清除死骨并可填充抗生素材料治疗。
疾病的主要危害是结核感染的局部损害和全身侵犯。骨骼破坏进展至关节损害可致关节功能障碍,影响运动功能。
在预防方面,健康人群尤其儿童青少年应自我保护,避免和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已经存在肺结核或消化道结核患者,需严格遵医嘱行抗结核治疗,按时复查,避免病情加重出现肺外继发感染。
症状
早期多无骨骼运动相关症状,多表现为结核感染的全身症状。骨骼局部疼痛和肿胀都不明显,可有局部压痛。
长骨骨干结核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长骨骨干结核的常见症状包括:
早期全身症状:因骨结核继发于肺结核或消化道结核,早期病变表现为结核感染的全身症状,如低热、乏力、盗汗(夜晚出汗),典型病例可见消瘦、食欲差等症状。在儿童患者,少数急性发病,可表现为高热。
长骨局部压痛:长骨骨干存在骨髓腔容积,故局部疼痛和肿胀都不明显,但有局部压痛。脓液流到软组织内,形成寒性脓肿(即脓肿表面皮肤不会发红、不会发热),可有软组织肿胀。
肢体运动受限:只有当长骨骨干病变向骨端发展侵犯关节后,引起关节肿胀和运动功能受限。故下肢长骨骨干结核病人,跛行多不明显。
长骨骨干结核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关节结核
软组织脓肿
病因
骨与关节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继发性结核,大约占结核患者总数的 5%~10%,原发病灶多为肺结核,通过血液传播形成小病灶,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或疾病造成自身抵抗力下降时引起骨与关节部位感染。
长骨骨干结核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肺结核。
消化道结核。
其他部位结核感染。
哪些人容易患长骨骨干结核?
肺结核或消化道结核患者。
与肺结核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群。
免疫抑制、糖尿病、营养不良等患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儿童及青年人群,如果与结核患者有密切接触史,后出现低热、乏力、盗汗,病史较长者有消瘦、食欲差等症状,需及时就医,行结核筛查和治疗,预防继发性结核。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有结核病史患者,再发结核症状;
上下肢长骨局部疼痛和肿胀、局部压痛,甚至有窦道形成,脓液流出。
建议就诊科室
骨科
呼吸科(肺结核)
医生如何诊断长骨骨干结核?
医生通过患者全身症状表现及局部检查,血常规、血沉、C 反应蛋白等抽血化验和结核菌素试验等结核感染相关检查,同时联合骨骼的 X 线检查,可明确结核感染并确定局部长骨感染。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血常规、血沉、C 反应蛋白:为感染疾病常规抽血检查。通过此项检查,医生可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并根据数值变化初步估计是哪一类病原菌造成的感染。
结核菌素试验:为结核感染常用检查之一,在感染早期或身体免疫力严重低下时可表现为阴性。其他检查结核感染还有结核抗体、T 细胞斑点检测检查(E-SPOT)、抗酸杆菌检测等。
X 线:对诊断长骨骨干结核最重要的检查,但不能做出早期诊断,在骨感染结核 6~8 周后才有 X 线改变。通过此项检查,可显示长骨病变的范围和形态。CT 检查可提供更详细的骨破坏的改变。MRI 检查可显示早期炎症病变异常。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既往的全身病史;
是否感染过结核或与结核患者密切接触?
发病早期全身症状?
出现症状有多久了?病情发展变化?
曾到别的医院就诊了吗?治疗了吗?疗效如何?
自己买药治疗了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是哪些部位发病?肺部?骨骼一处或多处?
病情严重吗?
需要治疗吗?
如何治疗?
需要手术吗?
治疗效果如何?
会复发吗?
治疗
主要是综合治疗。标准的抗结核药物治疗是关键,要贯穿整个治疗过程。
药物治疗
抗结核药物治疗是关键,治疗时长一般 9~12 个月。
抗结核药物:常用药物为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和乙胺丁醇。这些药物联用有抑制结核杆菌繁殖并杀灭结核杆菌的作用。但这些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且需要视情况选择联合方案。药物由医生开具后,严格遵医嘱使用,并定期复查。
其他治疗
主要是支持治疗。
结核患者应充分休息,适当户外日光照射、合理加强营养。
局部制动(限制活动):用石膏、支具或牵引等办法,限制病变肢体活动,以保证病变部位的充分休息并减轻不适症状,防止骨骼破坏、继发骨折等损伤。
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多可经非手术疗法治愈,但复发率较高。非手术治疗无效并有明显死骨(坏死骨块)或脓肿者,行手术清除死骨并可填充抗生素材料治疗。
病灶清除术:手术操作清除病变部位的脓液、坏死组织。手术可能造成感染病灶散播,故手术前 2~4 周,医生会给予患者全身抗结核治疗。
关节置换、关节融合、截骨融合术等:如果患者病情进展致关节结核,破坏关节致关节功能障碍,活动受限,则需同时进行治疗。
疾病发展和转归
单纯长骨骨干结核经治愈后,效果良好,一般无运动功能障碍。
如果没有及时接受治疗,疾病进展致关节腔引起关节面骨与软骨损害,多残留关节功能障碍。因此,本病需要早期发现、密切监测和及早干预治疗,从而可以预防病情进展,提高治疗效果。
日常注意
日常注意需注意呼吸道防护,肺结核患者应避免传播给他人,长骨感染局部避免异常活动或外力损伤,以免造成感染扩散或骨折。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充分休息,适当户外日光照射。
合理加强营养饮食中要有足够的蛋白质,如肉类和奶类和豆类制品。
呼吸道防护:肺结核患者戴口罩,避免接触婴幼儿和儿童。
保护患肢,制动、避免受伤:长骨骨干结核患者的病变处骨质破坏,因而轻微外力就可能导致骨折。日常注意一定要避免患肢异常活动或受外力损伤。
遵循原则严格服用抗结核药物,需严格遵医嘱用药和复查。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停用,否则导致结核菌耐药,治疗更加困难。
勿自行购买和使用医嘱以外的其他抗结核药。
行病灶清除手术后,观察记录引流量、性质,遵医嘱保护引流,拔除引流缝合伤口后按时换药、缝线。
预防
儿童青少年应避免和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
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糖尿病患者应避免与肺结核患者接触。
接触过肺结核的人,出现低热、乏力、盗汗,或出现消瘦、食欲差等症状,需及时就医,行结核筛查和治疗,预防继发性结核。
已经存在肺结核或消化道结核患者,需严格遵医嘱行抗结核治疗,按时复查,避免病情加重出现肺外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