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是一种临床综合征,泛指一组有喘息表现的婴幼儿急性支气管肺炎。部分患儿可发展为支气管哮喘。
症状
临床表现
1.发病年龄较小,多见于1~3岁小儿。
2.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多数有低到中度发热。呼气时间延长、伴哮鸣音及粗湿啰音,喘息无明显发作性。
3.经治疗后,5~7天症状减轻。
4.部分病例可有复发,大多因再次感染引起。
病因
1.感染因素
多种病毒和细菌感染均可引起。较常见的有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及肺炎支原体等,部分病例可在病毒感染基础上并发细菌感染。
2.过敏体质因素
患儿多有过敏体质倾向,即患儿或亲属有湿疹、食物或药物过敏、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支气管哮喘等变态反应性疾病。
3.解剖特点
婴幼儿的气管和支气管较狭小,其周围弹力纤维发育不完善,黏膜易受感染或其他刺激而肿胀充血引起管道狭窄,分泌物黏稠不易咳出,从而产生喘鸣音。
就医
检查
1.X线检查
肺部多种形态的浸润影,呈节段性分布,以下肺野多见。
2.血常规检查
病毒感染一般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减少,细菌感染则升高。支原体感染或混合感染时血常规无特异性表现。
3.特异性抗体检测
需要时可以完善相应的特异性抗体检测,如支原体抗体、特异性病毒抗体等,对于合理使用抗生素种类、疗程及判断预后等有帮助。
诊断
一般情况下,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再结合胸部X线等检查,即可诊断喘息性支气管肺炎。
1988年全国小儿哮喘会议提出评定婴幼儿哮喘的诊断标准(计分法),凡年龄<3岁喘息反复发 我们计分原则:
1.婴幼儿患毛细支气管炎或喘息样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发作≥3次者2分。
2.肺部出现哮鸣者2分。
3.喘息症状突然发作1分。
4.患儿有其他过敏史1分。
5.一二级亲属中有湿疹、皮炎或哮喘患病史1分。
以上总分>5分者诊断婴幼儿哮喘喘息发作,只2次或总分≤4分者,初步诊断为喘息性支气管炎,并继续追踪观察。
治疗
1.一般治疗
注意休息。婴儿应经常拍背、改变体位,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重者应参考毛细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的治疗。
2.抗感染治疗
细菌性感染经验性用药,一般选用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口服或静脉滴注。考虑支原体感染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单纯病毒感染可不用抗生素。根据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调整用药。
3.对症治疗
发热时采用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防止高热及惊厥;使用支气管扩张剂雾化吸入,缓解咳嗽和喘息,促进排痰;口服止咳化痰药物。重症者按照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治疗。
4.中医疗法
本病中医称为外感咳嗽,由于致病因素不同,临床分为风寒咳嗽、风热咳嗽和实热喘。治法以疏风散寒、清热宣肺、降热平喘为主,可结合临床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