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结核性胸水
概述
结核性胸腔积液,俗称“结核性胸水”,是指胸膜腔被结核杆菌继发感染,从而引发机体超敏反应,壁层及脏层胸膜随着呼吸节律,导致的渗出性炎症改变,以胸膜腔积液为主要表现。
在我国,大多数结核性胸腔积液因感染人型结核杆菌引起,好发于青壮年及免疫力低下人群,男性多于女性,比例为 3∶1;解放初期该病的患病率较高,随着疾控的预防措施不断完善,发病率较前有所下降;但是近 5 年来,菌隐性结核性胸水发病率有所增加。
本病多由结核杆菌播散或者接触传染性结核病患引起,结核性胸膜炎直接破溃进入胸膜腔所致。
该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畏寒、发热、盗汗、乏力及体重减轻;除急性期,一般体温不超过 38 度;由于患者有胸腔积液,可出现气短、胸痛,咳嗽的表现,大量积液可引起心慌、呼吸困难等表现。
一般积液需要胸腔穿刺积液送检,确诊后,早期、规律、联合,足量口服抗结核药物至少 9 个月;对于中量、大量积液需要住院行胸腔闭式引流或胸腔镜手术治疗。中医中药有一定的作用。
本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可造成患者体重下降,胸廓塌陷及畸形,严重可引发全身中毒症状。
症状
结核性胸腔积液是肺外结核的一种常见表型,仅次于淋巴结核,大多急性发病,好发于青壮年,以胸痛、干咳为主要表现。
结核性胸腔积液有哪些症状?
胸痛:由胸膜腔结核杆菌感染引发,纤维素性渗出引起刺激性胸痛。
咳嗽:刺激性干咳。
发热:是结核杆菌中毒症状,除急性期外一般不会高热。
气短:大量胸水可引发气短。
乏力。
消瘦:营养消耗引起患者体重下降,食欲不振。
盗汗:夜间较常见。
病因
大多继发于肺结核,在肺结核患者中,发病率为 5% 左右。
主要原因:邻近胸膜的肺结核病灶破溃,使结核杆菌或结核感染的产物直接进入胸膜腔内;结核毒素出现超敏反应引起渗出。因此,结核杆菌直接侵犯胸膜是主要发病机制。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一般出现局部胸痛,深呼吸时以后背痛明显时,伴有刺激性干咳,或者不明原因的午后低热伴有胸闷、气短时,考虑就医。
就诊科室
呼吸科
胸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
血尿粪常规。
胸片或 CT。可发现胸腔积液征象。
多普勒超声检查。探明胸腔积液量或穿刺定位。
胸水穿刺:腺苷脱氨酶(ADA)>45 。可检测胸水性质,并进行常规或生化检查。
结核菌素试验、结核 T 细胞检测,可检测是否感染过结核杆菌。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什么症状?严重程度如何?每次持续多长时间?已经出现了多久?
哪些情况下症状会缓解或加重?
有无体重减轻,或免疫力低下;是否接触结核患者。
是否吸烟、是否喜欢大量饮酒?
平时工作压力大吗?作息是否规律?
平时是否有规律的体育运动?饮食方面有什么偏好?
患者可能询问医生哪些问题?
我是怎么患上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能治好吗?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要吃哪些药?医保能报销吗?
目前都有哪些治疗方法?哪种方法最适合我的病情?
我是否需要调整某些生活习惯?
这个病有传染或遗传的可能吗?我的家人需要接受筛查吗?
治疗
结核性胸腔积液治疗,规律作息,避免劳累。
规范抗结核:异烟肼(INH)和利福平(RFP)或链霉素(SM)异烟肼(INH)乙胺丁醇(EMB)联合治疗。严重者合并糖皮质激素治疗。
必要时胸腔穿刺引流或外科胸腔镜手术治疗。
日常注意
患者需要按时,规律,足量,足疗程的服用抗结核药物。
避免受凉感冒,避免疲累。
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预防
戒烟、戒酒,作息规律,加强运动锻炼。
控制传染源,减少传染机会。
健康饮食,高蛋白、精蛋白,低脂肪饮食。
早发现、早治疗,规律体检。
接种卡介苗可以有效预防结核性胸腔积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