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什么是老年人胸腔积液与胸膜炎?胸膜炎是由各类细菌、病毒等病原菌入侵而引发的胸膜炎症,症状严重时会出现胸腔积液,它是胸腔积液的主要原因之一。老年人由于胸膜炎而致使胸腔内出现液体积聚,称作老年人胸腔积液与胸膜炎。
患病情况?此病暂无准确的流行病学数据。容易引起该病的因素有哪些?细菌、病毒、真菌等致病菌是导致老年人胸膜炎的主要病因,发展较快或未经正规治疗的胸膜炎则会导致胸腔积液。危险因素是老年人免疫力较低,易受细菌、病毒的感染。
本病主要表现有哪些?主要表现为胸痛、气憋(出不来气)、胸闷、呼吸困难,多伴有咳嗽。
本病该如何治疗?主要治疗方法在于病因治疗。治疗关键点在于控制感染,引流胸腔积液,促进肺复张,恢复肺功能。治疗难点在于老年人基础体质较差,免疫力较低,治疗时间较长,需要采取积极正规的治疗方案。
本病主要有哪些危害?老年人体质较青年人差,对身体不适的感知也变迟钝,对疼痛的忍耐度较高,有时老年人未发觉有胸部疼痛、胸闷等不适,未及时就诊治疗,导致胸膜炎的症状加重或发展速度加快,胸腔内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积液,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危及生命。
其他:经过积极的正规治疗后,老年人胸膜炎导致的胸腔积液治疗效果通常较好。
症状
胸痛、气憋、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是老年人胸腔积液与胸膜炎最常见的的症状,多伴有咳嗽。
老年人胸腔积液与胸膜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老年人胸腔积液与胸膜炎的常见症状包括:
胸痛、咳嗽等:炎症在胸膜腔内发生,在活动时甚至平静呼吸时会刺激胸部出现疼痛感,常伴有刺激性咳嗽。
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胸腔积液压迫症状:压迫症状的轻重取决于胸水生成的速度、积液的多少及基础肺功能状态。积液量<250 毫升时可无明显不适感;积液达 300~500 毫升以上时则会出现出不来气、心慌、胸闷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多数患者还会有胸痛和咳嗽;当胸水增长速度过快,或老年人患者基础肺功能较差时,即使胸水量不多,上述压迫症状也会出现。
老年人胸腔积液与胸膜炎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气胸
胸腔内出血
咯血
皮下气肿
病因
老年人胸腔积液与胸膜炎的主要病因包括各类细菌、病毒等病原体。
老年人胸腔积液与胸膜炎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细菌感染:老年人免疫力下降,易受细菌攻击导致肺部炎症,随后出现液体渗出可引起积液。特别的是,结核杆菌是老年人胸腔积液与胸膜炎的常见病原体。
病毒感染:与细菌感染类似,老年人机体的免疫系统对病毒的防御能力降低,进而病毒侵入人体,导致胸膜炎和胸腔积液。
其他病原体:如支原体、真菌、寄生虫等,这些病原体感染严重时也可出现胸膜炎和胸腔积液。
哪些人容易患老年人胸腔积液与胸膜炎?
患有恶性肿瘤的老年人:如有原发于肺部的肿瘤、肺部转移肿瘤等,这些老年人的身体长期遭受肿瘤破坏的打击,免疫力下降明显,病原体容易入侵。
有全身或其他器官的感染性炎症的老年人:如感染了结核、病毒、化脓性细菌等的老年人,病原体可通过血流到达肺部和胸部,从而引起胸膜炎和胸腔积液。
肝肾疾病合并低蛋白血症者:如合并有肝硬化、慢性肾衰竭等疾病的老年人,这些老年人因白蛋白、免疫蛋白都较低,免疫力受损严重,也易受到感染。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气憋:轻度运动或安静状态下即感到出不来气。
胸闷:胸部紧闷,像布裹住自己胸部,出不来气。
心慌:心率加快,可以明显感受到自己的心跳。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呼吸困难。
胸痛:感到胸部隐痛加重或剧烈胸痛。
建议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
胸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老年人胸腔积液与胸膜炎?
当医生怀疑是老年人胸腔积液与胸膜炎时,通常先依据患者呼吸困难的典型症状和体征,结合 X 线胸片、胸部 CT、核磁共振(MRI)、超声等影像学检查,确定有无胸腔积液;而后将进行胸腔积液穿刺术,并对胸腔积液进行常规检查、细胞学检查、细菌学检查等以确定胸腔积液的性质;同时还需结合其他辅助检查及患者的病史资料,寻找导致胸腔积液的原发病因。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X 线胸片:可以直观地在 X 线胸片中看到积液所示的阴影。
CT 和 MRI 检查:CT 和 MRI 能很好地显示 X 线胸片看不到的小病灶或少量积液,能突现出被胸水掩盖的肺内肿块影,还有助于区分积液的性质。检查时患者不要佩戴金属饰品,比如胸罩、项链、头饰、皮带、钥匙等,以免影响检查结果。对于体内安装以下物品及装置的患者(如心脏起搏器、除颤器、心脏支架、人工心脏瓣膜等)不能进入磁体间,否则有生命危险。
超声检查:可直观地观察到胸水的位置和胸水量的多少,它对少量胸水的检测比 X 线更敏感,并有助于穿刺定位。
诊断性胸腔穿刺和胸腔积液检查:对明确积液性质和病因诊断均至关重要。大多数积液的原因通过胸腔积液分析可以确定。检查时需要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摆出正确的体位、控制自己的呼吸频率、幅度,以便医生穿刺抽液。其中,常规检查有助于明确胸水的基本生化指标;细胞学检查可在胸水中发现存在的病原菌、细胞数等,有助于判断胸膜中炎症反应的存在;细菌学检查有助于找出感染性胸腔积液的病原菌。
胸膜针刺活检:这是一个有创伤性的检查,对胸腔积液的病因诊断有重要意义,活检标本可做病理检查,可发现结核等病理性变化。检查时需要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摆出正确的体位、控制自己的呼吸频率、幅度,以便医生穿刺取标本。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胸痛、气憋、心慌、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多久发作一次?每次持续多长时间?能否自行缓解?
是否伴随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发热、消瘦等症状?
是否患有其他疾病,如恶性肿瘤、感染性疾病、肝肾疾病等?
是否去其他医院诊治过?使用过何种抗生素,之前是否做过胸腔积液穿刺引流术?
以前有没有得过肺结核?
吃什么药会过敏吗?有没有输过血?有没有受过外伤?有没有做过什么手术?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为什么胸腔内会有积液产生?该如何预防?
发生呼吸困难时,我该怎么做?
我为什么会得这种病?
需要手术治疗吗?术前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胸腔积液检查有哪些作用?
胸腔穿刺引流术后我要注意什么问题?术后会复发吗?
日常生活中我应该注意什么事项?
治疗
应根据导致该病的具体病因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原则一般为控制感染、引流胸腔积液、促进肺“重新扩张”和恢复肺功能。
药物治疗:
抗细菌药物:化脓性细菌导致的胸膜炎,应选用特异性较强的抗生素,常用药物有头孢类抗生素、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等,具体用药应根据所感染的细菌而定。有利于控制局部的感染,减轻胸腔的积液量。对于结核细菌导致的胸膜炎和胸腔积液,治疗重点主要在于抗结核,抗结核药物治疗应早期、足量、规律、全程。常用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链霉素等。
抗病毒药物:病毒性胸膜炎主要采用抗病毒治疗。常用药物有更昔洛韦、阿昔洛韦等,少量积液在使用抗病毒药物后,症状自行消失;大量积液影响呼吸或循环功能时,应适度抽液以缓解压迫症状。
胸膜粘连剂:注入胸腔内,可减少胸腔积液的产生,如滑石粉等。
糖皮质激素:全身毒性症状严重或大量胸腔积液者,可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利于控制感染,减轻全身毒性症状。常用药物有地塞米松等。
手术治疗
胸腔穿刺抽液:可抽出胸腔内的积液,解除患者的积液压迫症状,如气憋,胸闷,呼吸困难等。
胸腔内置管:把引流管固定在胸腔内一定时间,持续引流胸腔积液,直至症状好转。具有创伤小、易固定、效果好、可随时胸腔内注入药物等优点。老年人基础体质较差,免疫力抵抗力较低,治疗时间较长,使用胸腔内置管的方法持续引流积液,容易固定,这样可以减少做胸腔穿刺的次数,可随时胸腔内注入药物,效果好,创伤较小。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老年人本身基础肺功能不好,受到胸膜炎和胸腔积液的打击后,胸膜容易粘连肥厚,基础肺功能有可能大幅度下降,这会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经过正规治疗后,老年人胸膜炎导致的胸腔积液通常治疗效果较好,可望痊愈,但易复发,应注意提高预防意识。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胸腔积液引流术后,应避免跑步、举重物、情绪激动等。咳嗽时注意动作要轻,用手护住伤口以防伤口裂开。老年人便秘情况较常见,若出现便秘应及时告知医生处理,避免用力解大便,影响伤口愈合。胸腔内置管治疗后,应注意保持管口干燥、清洁。老年人在活动时应保持引流管通畅、不打折,注意身体、物品等不要挤压引流管。不要随意乱动引流管,若发现引流管打折、堵住后,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处理。
恢复心肺功能:积液处理完后应严格戒烟戒酒,老年人应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太极拳、骑车等,有助于锻炼肺活量、恢复心肺功能。
饮食:宜清淡饮食为主,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如辣椒、胡椒、麻辣火锅、烤羊肉串及各种油炸食品。老年人胸腔积液和胸膜炎的发病和治疗过程,对身体的消耗较大,使得老年人体质变差,体重减轻,免疫力下降。治疗过程中以及治愈后一段时间内都应注意补充营养,多吃牛肉、鱼肉等优质蛋白,保证营养充足,以提高和恢复身体免疫力。
用药注意事项:抗结核治疗一定要遵医嘱服用药物,保证早期、足量、全程治疗,不可随意减少药量,也不可自行停药或换药。其他抗病毒、细菌药物也要按时、按量、按疗程服用,以保证彻底消灭病原菌。
预防
本病主要需提高免疫力来预防感染。同时注意以下事项也有助于预防该疾病的发生。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定期检查身体:老年人的感受器官退化,不能正确表述自身的感受,容易导致误诊和漏诊。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全身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检查、胸片、肺部小剂量螺旋 CT 等等。
饮食:老年人的饮食应以清淡、营养为主,多吃牛肉、鱼肉等优质蛋白;减少“重口味”的食物,如咸菜、腊肉等;少吃肥肉等油脂高的食物。饮食提倡少量多次,避免暴饮暴食。
运动: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贵在支持。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太极拳、骑车、锻炼肺活量等。保护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
其他:戒烟,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