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输液反应(infusion response)是在采用输液治疗时出现的各种非治疗效应。引起输液反应的因素很多,也较复杂,有时不单纯是药品质量问题,而是多种因素的综合表现。
常见的输液反应包括:
发热反应。是输液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在输液过程中患者突然畏寒,不自主颤抖,迅速转为高热,面部、四肢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改变,严重者心率快、全身无力。
血栓性静脉炎。主要表现为局部沿静脉径路上有红肿、触痛、热痛等,但一般无全身症状,或仅有不适感。
急性肺水肿。发病时,患者突然感到呼吸困难、气促、剧烈咳嗽、烦躁不安、口唇青紫,严重时口鼻可喷涌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液。
过敏反应。目前主要为药物性过敏性反应,静脉输液 10分钟至 1小时病人出现皮肤荨麻疹,有瘙痒,重者胸闷、发热、口唇青紫,此时应注意休克的发生。
空气栓塞。主要表现为胸闷、呼吸困难或严重发绀(皮肤呈青紫色)。
输液反应可能与药物质量、输液器质量、输液滴速、用药不当、操作不当、输液环境以及患者的疾病、年龄、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
一般的输液反应只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患者会恢复良好,极少有并发症发生。但是,输液反应有时也会导致严重后果。
症状
常见原因
输液反应可能是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常见的导致出现输液反应的各种因素包括:
药物质量:是输液反应最常见的影响因素。药物制品不纯或在其储存、运输及使用过程中发生碰撞等,出现玻璃屑脱落、细小裂痕或瓶口松动,造成漏气而被微生物污染。中草药制剂不纯, 配伍(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起来同时使用)不当。许多中草药的成分复杂,与其他药物配伍时发生氧化、聚合,极易产生不溶性微粒,致使发生输液反应。
输液器质量:医用输液器及注射器的内部都可能带有微粒,一次性输液器及注射器可能在生产过程中灭菌未达标,包装破损漏气、超过使用期限等,都是诱发输液反应的重要因素。
输液滴速: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心脏负荷过重,容易造成急性肺水肿、心力衰竭。同时单位时间内输入体内的热源物质增多,超出机体可承受的极限,对体质虚弱或敏感体质患者容易发生输液反应。长期输入刺激性较强药物,没有及时更换穿刺部位,容易发生静脉炎。
用药不当:合并用药可导致输液反应增加。另外,一些存在配伍禁忌的药物相混合时会出现致热源,也可引起输液反应。
操作不当:护士在进行输液操作时,未彻底消毒双手,配药时未执行一人一管;未按操作要求执行安瓿(装注射剂用的密封的小玻璃瓶)的切割与消毒,造成玻璃微粒污染;因加药时反复穿刺胶塞, 使胶塞易形成微粒而脱落进入药液;穿刺部位皮肤消毒不严格或被污染;加药时手部多次污染注射器活塞;消毒液被污染或失效。
输液环境:如季节、气温改变。夏季气温炎热,空气湿度大,药液易被微生物污染,或药物自身发生聚合反应而引起输液反应。另外,人员进出频繁、空气污染也可引起输液反应。
输液温度:人体的体温调节机能是有一定限度的,当输入液体的温度与体温悬殊过大,可刺激血管而发生输液反应。过冷刺激可使血管收缩、张力增大,可引起血管壁痉挛、寒战、血压升高。过热刺激可使血管扩张,心脏活动减弱,引起血压下降。
个体差异: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受自身条件影响,这说明体质和抵抗力不同,对热源的反应就不同。免疫能力较低、营养状况差、耐受力差、体质虚弱的儿童及老年患者,易发生输液反应。
高危人群
存在下列情况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输液反应:
有心脏病,或心功能不全者。
肺功能不全者。
老年体弱者。
儿童。
过敏体质者。
病因
症状表现
一般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红斑样皮疹等。严重者会出现:
头痛
呼吸急促
心率加快
恶心、呕吐
发冷、寒战
面部、四肢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改变
发热
瞳孔散大
血压快速升高
四肢冰凉
昏迷
休克,甚至死亡
不同的症状表现可能提示不同的输液反应:
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突然畏寒,不自主颤抖,迅速转为高热,面部、四肢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改变,严重者心率快、全身无力,提示出现发热反应。
若注射部位静脉出现红肿、触痛、热痛等,通常提示血栓性静脉炎。
患者突然感到呼吸困难、气促、剧烈咳嗽、烦躁不安、口唇青紫,口鼻喷涌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液,提示急性肺水肿发病。
皮肤荨麻疹,瘙痒,或胸闷、发热、口唇青紫,甚或发生休克,通常提示输注药物过敏反应。
出现胸闷、呼吸困难或严重口唇青紫时,提示发生空气栓塞。
就医
何时就医?
输液后出现下列情况应引起警惕,建议及时就医查明原因:
皮肤瘙痒、红斑样皮疹。
头痛。
呼吸急促。
恶心呕吐。
心跳加速。
寒颤。
面部、四肢皮肤和黏膜出现青紫色改变。
发热。
四肢冰凉。
一旦发现下列情况,应立即前往急诊或拨打 120 急救电话:
高热。
休克。
瞳孔散大。
血压迅速升高。
胸闷。
呼吸困难。
咯粉红色泡沫痰。
就诊科室
急诊科。
呼吸内科:如突然感到呼吸困难、气促、剧烈咳嗽、烦躁不安、口唇青紫,口鼻喷涌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液,建议呼吸内科就诊。
就医前准备
就医前,请准备好既往病史资料及用药信息,并认真思考和回答下列问题,这些信息有助医生准确、快速的判断病情:
出现这样的情况多久了?
本次发病时使用了什么药物?
既往有没有使用过此类药物?有没有出现过不良反应?
有没有自行采取什么措施?
是否有其他疾病及不适?
常用检查
医生可能会采取下列检查以明确诊断:
监测血压:观察患者有无血压突然升高或降低。
监测心率:若心率超过 100 次/分,提示患者心动过速。
监测体温:查看患者有无发热。
监测呼吸频率:判断患者有无呼吸困难。
监测血氧饱和度:明确患者是否处于缺氧状态。
测尿量:提示患者有无急性肾功能损伤。
动脉血气分析:明确患者是否缺氧、呼吸衰竭或电解质紊乱。
心电图:检测患者有无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判断药物对心脏的影响。
治疗
治疗原则/方法
出现输液反应后,应立即停止输液,并保留剩余液体及输液器具送有关部门鉴定检测。重新更换液体及输液器,多数患者用 5% 葡萄糖维持通路,不能拔针,这是因为输液反应时血管收缩,患者抖动,会使得再穿刺很困难,对于那些输液反应严重的患者,会因此失去抢救用药的静脉通道,贻误抢救最佳时机。同时,医护人员会安抚患者情绪,消除其恐惧。
对于出现发热反应的患者,立即注射异丙嗪,严重者可间隔 20~30 分钟后再注射 1 次,或使用地塞米松静脉注射。畏寒、寒战、发冷期可适当增加盖被或用热水袋保暖,勤测体温,高热时应及时进行物理降温,以及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治疗。
对静脉炎患者,应分析原因。静脉炎多由于高浓度、强刺激药物刺激血管壁引起。可以更换注射部位,使患肢休息,局部热敷,严重时局部用 95% 酒精或 50% 硫酸镁行热湿敷。
对急性肺水肿者,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下肢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荷;吸入高流量氧气,并在湿化瓶内加入 20%~30% 酒精,湿化吸氧;必要时进行对症治疗,例如使用地西泮镇静,静脉滴注氨茶碱平喘,呋塞米利尿,硝酸甘油扩血管,西地兰静注强心等。
发生药物过敏反应者,立即更换药液和输液管,必要时注射非那根和地塞米松,严重者应吸氧,并肌注肾上腺素。
出现空气栓塞者,立即使病人保持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并吸氧,观察患者全身情况。
日常注意
预防措施
药品质量是最常引起输液反应的因素,因此,医院方面会严把质量关。在进行输液前,护士会认真查看药物是否过期,检查药品瓶盖是否松动及缺损,瓶身、瓶底及瓶签处有无裂纹,药液有无变色、沉淀、杂质。如果患者对药品质量不放心,可以提醒护士进行确认。
在使用致敏药物之前通常要做皮试,即使之前做皮试显示没有问题,但随着时间体质可能发生变化,再次输液仍有可能发生过敏反应。所以为安全起见,每次输液之前都要提前做皮试。
输液时注意放松情绪,不要过于紧张,输液期间严格按照医嘱及药品说明,例如,在使用头孢类抗生素期间,应严禁饮酒,包括食用酒酿、炝虾等含酒精的食物。
合理调整输液速度,对老人和小孩,滴注速度不可过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