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是什么?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怎么办?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状有哪些?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是一种以皮肤、黏膜多部位的毛细血管扩张性损害为特征的疾病,可引起鼻出血和其他部位出血。经常可以合并具有临床意义的动静脉畸形,多见于脑、肺、胃肠道和肝脏。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的患病率约为 1/8000~1/5000,但实际的患病率可能更高。本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因是基因突变。阳性家族史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的主要表现为:反复鼻出血;或者其他黏膜、内脏器官等部位出血,如黑便、便血、头晕、乏力、口唇苍白等;皮肤集簇细小扩张的毛细血管丛,如紫红色或鲜红色的斑片、丘疹。主要治疗方法有药物、手术、电凝和激光治疗。治疗关键点在于预防出血和纠正贫血。治疗难点在于明确出血的部位、及时止血。本病若不经治疗,患者可死于严重并发症,如脑岀血、肺动静脉瘘、脑栓塞、心内膜炎、脑膜脑炎、肺和脑脓肿等。家族有该病史的人群,应完善产前检查。

概述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是一种以皮肤、黏膜多部位的毛细血管扩张性损害为特征的疾病,可引起鼻出血和其他部位出血。经常可以合并具有临床意义的动静脉畸形,多见于脑、肺、胃肠道和肝脏。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的患病率约为 1/8000~1/5000,但实际的患病率可能更高。

本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因是基因突变。阳性家族史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的主要表现为:反复鼻出血;或者其他黏膜、内脏器官等部位出血,如黑便、便血、头晕、乏力、口唇苍白等;皮肤集簇细小扩张的毛细血管丛,如紫红色或鲜红色的斑片、丘疹。

主要治疗方法有药物、手术、电凝和激光治疗。治疗关键点在于预防出血和纠正贫血。治疗难点在于明确出血的部位、及时止血。

本病若不经治疗,患者可死于严重并发症,如脑岀血、肺动静脉瘘、脑栓塞、心内膜炎、脑膜脑炎、肺和脑脓肿等。

家族有该病史的人群,应完善产前检查。

症状

本病的典型皮肤损害为密集的、细小扩张的毛细血管丛,呈紫红色或鲜红色小点,单个损害可呈点状、线状、分枝状或蜘蛛样(无搏动性),一般聚合呈斑状或略髙起的丘疹,结节性损害罕见。90% 患者的黏膜易发生溃疡和出血,最常见的是反复鼻出血,也可出现其他部位的出血。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皮肤或黏膜毛细血管扩张:即皮肤紫红色或鲜红色的斑、丘疹。

反复鼻出血:是最常见的表现。可以发生于婴儿和儿童,但青壮年更常见。

消化道出血:出现呕血、便血、黑便等。

大型动静脉畸形:如肺动静脉畸形、脑动静脉分流、肝脏病变(肝血管瘤)。在畸形血管破裂前,患者不会有明显的症状。

贫血症状:表现为面色蜡黄,青春期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发绀(口唇发紫)、杵状指等表现。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失血性贫血:出现头晕眼花、心慌、乏力等症状。

肝脏毛细血管扩张。

肝纤维化、肝硬化等。

大型血管畸形:如肺及脑内动静脉痿、肝动静脉吻合、主动脉和脾动脉动脉瘘、肺动静脉痿等。

病因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病因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时,血管出现发育不良,导致小血管变脆、易出血。具体如下:

ENG 基因突变。

ACVRL1 基因突变。

SMAD4 基因突变:相对少见,约 1% 的患者发生此基因突变。

哪些人容易患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

有如下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患该病:

阳性家族史: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家族中有该病的人更易好发。

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反复鼻出血。

反复出现鼻部以外的其他部位的出血:如呕血、便血、黑便等。

出现头晕眼花、心慌、乏力等症状。

出现皮肤、黏膜集簇细小扩张的毛细血管丛,呈紫红色或鲜红色的斑、丘疹。

出现口唇发紫、杵状指等:杵状指表现为手指或足趾末端增生、肥厚,呈杵状膨大。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呼吸困难。

突发剧烈头痛、昏迷等神经症状。

出现大出血,甚至失血性休克:例如胃肠道、肺、脑等脏器的大出血,失血过多引起全身血容量不足,表现为:皮肤苍白、冰凉、湿冷,心跳过速或严重心跳过缓,呼吸急促,颈动脉搏动减弱,尿量减少,神志改变,血压下降等。

建议就诊科室

皮肤科

血液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

医生通过询问病史和家族史,完善相关检查,基于下列 4 种表现:

反复自发性鼻出血;

典型部位的多发性皮肤黏膜毛细血管扩张;

内脏受累:例如消化道毛细血管扩张,肺、脑或肝动静脉畸形;

一级亲属患有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

若符合 3~4 项可确诊,符合 2 项为可疑,符合 0~1 项可排除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血常规:通过查血,来明确有无贫血。

粪便隐血试验:通过粪便检查,来明确有无消化道出血。

消化内镜:通过做胃镜或肠镜,来观察有无消化道黏膜的血管病变。

血管造影:通过做血管造影,观察有无相关器官血管畸形,尤其是脑血管畸形。

毛细血管镜:可以观察有无异常的毛细血管袢。

皮肤组织病理学:明确皮损部位是否有相应的血管病变。

基因检测:发现 ENG、ACVRL 或 SMAD4 的致病序列变异,可确诊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出现症状有多久了?

哪些地方有出血?

有头晕、头痛的症状吗?

有没有黑便、便血?

出现症状之前有没有诱因?

家里有没有其他人有这种症状?

曾到别的医院就诊了吗?治疗了吗?疗效如何?

自己买药治疗了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病情严重吗?

需要治疗吗?

如何治疗?

治疗方式有哪些?

治疗效果如何?

会复发吗?

有没有后遗症?

平常需要注意什么?

治疗

该病无法治愈,治疗的原则在于控制出血和纠正贫血。

药物治疗

雌三醇软膏:外用可治疗鼻出血。该药物是通过使黏膜变厚来减少出血,并非直接作用于血管。

氨基已酸:为抗纤维蛋白溶解药,可以减少出血,达到止血效果。

氨甲环酸:可抑制纤溶酶的作用,起到止血、抗过敏反应、消炎的效果,多用于紧急治疗出血。

雌激素治疗:如雷洛昔芬、他莫昔芬等,目的是控制出血、改善贫血。

贝伐珠单抗:作用是减少肝动静脉畸形的并发症。

铁剂:通过口服硫酸亚铁或者右旋糖酐铁等,来纠正贫血。

手术治疗

鼻中隔黏膜切除和分层皮肤移植片植皮:通过切除鼻中隔的部分黏膜,将正常皮肤移植到鼻中隔以控制鼻黏膜出血。适用于严重的反复鼻出血的患者。

结扎、切除或介入栓塞:通过将异常的血管结扎、切除或栓塞,以治疗胃肠、肺、脑等脏器的动静脉畸形。

其他治疗方法

电凝治疗:用电离子或微波电凝,使扩张的血管凝固、封闭,达到止血的目的。

激光治疗:用激光使扩张的毛细血管凝固,以减少皮肤红斑、紫癜或瘀斑等。

输血:紧急情况下用于纠正贫血。

疾病发展和转归

该病的预后情况不定,取决于具体的疾病表现及其治疗。期望寿命可继续改善,但仍略低于一般人群。

若不接受治疗,大部分患者的生活质量会明显下降,少部分患者可死于严重的并发症,如出血、肺动静脉瘘、脑栓塞、心内膜炎、脑膜脑炎、肺和脑脓肿等。

若接受正规治疗,大部分患者可正常地生活。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防治鼻腔干燥:可使用盐水鼻腔喷雾对鼻腔加湿。

服药期间注意事项:服用铁剂时,可出现恶心、胃部灼烧等胃肠道不良反应,尽量饭后服用,可以减少该不良反应。服用氨基己酸时,若出现异常皮肤红斑、瘙痒、皮疹、全身不适等不良反应,应停药,并及时告知医生。

手术注意事项:

若患者需要行硬膜外麻醉或手术,医生会在术前筛查有无脊髓动静脉畸形。

手术后,严格遵医嘱用药和复查,遵医嘱拆除皮肤缝线,做好手术切口的消毒、换药等护理,防止切口感染。

饮食:饮食中要有足够的维生素,摄入富含维生素 C 的食物,如橘子、西红柿,可以增加毛细血管的强度,减少出血;摄入富含铁的食物可以改善贫血,如猪血、猪肝等。

定期复查:患者需要对缺铁和缺铁性贫血定期进行评估(每 3~6 个月进行血常规、血清铁等检查),因为两者在患病人群中很常见。

生育注意事项: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的女性患者可出现重大妊娠并发症。因此,本病的女性患者的妊娠都被医生视为“高风险”,应定期产检,每 2~4 周 1 次或遵照产科医生的医嘱。

患者在孕育下一代时,应做提前做好遗传咨询及产前筛查。

其他:

本病患者在 16 岁后,应常规筛查脑动静脉和肺动静脉畸形(1 次即可),排除重要器官的血管畸形,避免出现脑出血、肺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航空飞行会增加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患者的缺氧、静脉血栓和鼻出血风险,因此应尽量减少航空飞行。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对于有本病家族史的人群,要进行产前检查及咨询。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保健

秋冬晨雾危害大 雾中晨练糟蹋身体

2023-8-23 23:23:44

药品

呋喃唑酮片的功效与作用-呋喃唑酮片说明书

2023-8-3 2: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