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是什么?慢性胃炎怎么办?慢性胃炎症状有哪些?

慢性胃炎是指,由多种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或萎缩性病变。其实质是胃黏膜上皮受到反复损害后,由于黏膜的特异再生能力,以致黏膜发生改建,且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体萎缩,甚至消失,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病率一般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发病率大于女性。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慢性胃炎人群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比例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一般与胃癌的发病率呈正相关。病因较多,一般认为与物理、生化等有害因素长期、反复作用于易感人群有关,病因持续存在或反复出现即可形成慢性病变。其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密切相关,萎缩性胃体炎可由 Hp 感染或自身免疫所致。基于病因可将慢性胃炎分成 Hp 相关性胃炎和非 Hp 相关性胃炎两大类;基于内镜和病理诊断可将慢性胃炎分为萎缩性和非萎缩性两大类;基于胃炎分布可将慢性胃炎分为以胃窦为主的胃炎、以胃体为主的胃炎和全胃炎三大类。该病发展缓慢,病程迁延日久,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约半数患者可有上腹部不适、饱胀、隐痛、烧灼痛等,亦常见食欲不振、嗳气(打饱嗝)、反酸、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部分患者无临床症状。萎缩性胃炎伴恶性贫血者常有全身衰弱、疲惫,一般消化道症状较少。 治疗应尽可能针对病因,遵循个体化原则。治疗的目标是去除病因、缓解症状和改善胃黏膜炎性反应。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进展与演变受多种因素影响,伴有上皮内瘤变的患者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有不同程度增加。慢性萎缩性胃炎,尤其是伴有中-重度肠化生或上皮内瘤变者,应定期行内镜和组织病理学检查随访;活检有中-重度萎缩并伴有肠化生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者,应 1 年左右随访一次,伴有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者,应 6 个月左右随访一次,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需立即确认,证实后行内镜下治疗或手术治疗。

概述

慢性胃炎是指,由多种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或萎缩性病变。其实质是胃黏膜上皮受到反复损害后,由于黏膜的特异再生能力,以致黏膜发生改建,且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体萎缩,甚至消失,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病率一般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发病率大于女性。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慢性胃炎人群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比例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一般与胃癌的发病率呈正相关。

病因较多,一般认为与物理、生化等有害因素长期、反复作用于易感人群有关,病因持续存在或反复出现即可形成慢性病变。其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密切相关,萎缩性胃体炎可由 Hp 感染或自身免疫所致。

基于病因可将慢性胃炎分成 Hp 相关性胃炎和非 Hp 相关性胃炎两大类;基于内镜和病理诊断可将慢性胃炎分为萎缩性和非萎缩性两大类;基于胃炎分布可将慢性胃炎分为以胃窦为主的胃炎、以胃体为主的胃炎和全胃炎三大类。

该病发展缓慢,病程迁延日久,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约半数患者可有上腹部不适、饱胀、隐痛、烧灼痛等,亦常见食欲不振、嗳气(打饱嗝)、反酸、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部分患者无临床症状。萎缩性胃炎伴恶性贫血者常有全身衰弱、疲惫,一般消化道症状较少。 

治疗应尽可能针对病因,遵循个体化原则。治疗的目标是去除病因、缓解症状和改善胃黏膜炎性反应。

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进展与演变受多种因素影响,伴有上皮内瘤变的患者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有不同程度增加。

慢性萎缩性胃炎,尤其是伴有中-重度肠化生或上皮内瘤变者,应定期行内镜和组织病理学检查随访;活检有中-重度萎缩并伴有肠化生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者,应 1 年左右随访一次,伴有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者,应 6 个月左右随访一次,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需立即确认,证实后行内镜下治疗或手术治疗。

症状

慢性胃炎发展缓慢,病程迁延日久,大多数人没有明显症状,无特异性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消化不良等症状。

常见症状有哪些?

慢性胃炎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约 13.1% 的患者可无任何症状,有症状者常见表现依次为上腹痛(52.9%)、腹胀(48.7%)、餐后饱胀(14.3%)和早饱感(12.7%),近 1/3 的患者可有上述 2 个以上症状共存。

体征大多无明显体征,有时可有上腹部轻度压痛或按之不适感,少数患者伴有舌炎、消瘦和贫血。

胃体萎缩后,可出现相关神经系统症状如乏力、头痛、记忆力减退、手脚发麻,或针扎的疼痛,也会出现消化功能下降、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味觉减退等症状,久之会体重下降,主要是贫血和维生素 B12 缺乏引起的。

慢性胃炎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上消化道出血:并不少见,主要表现为黑便,是由于黏膜萎缩变薄、粗糙食物磨搓等原因,导致血管显露、黏膜糜烂出血所致,若出血量大时,患者可突然吐血,重者可出现头晕、心慌、眼黑、大汗,甚至休克等症状。

贫血:主要包括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

巨幼红细胞贫血,即恶性贫血:患者具有贫血表现,如头晕、乏力、心悸、面色苍白等。

缺铁性贫血主要由三方面引起:慢性失血;进食较少,营养不足;胃酸缺乏。

癌变:慢性胃炎伴有恶性贫血者,癌变发生率比其他胃肠病要高出 20 倍以上。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及重度不典型增生者易发生癌变。

病因

病因较多,一般认为与物理、生化等有害因素长期、反复作用有关。Hp 感染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胆汁反流、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包括阿司匹林)等药物、摄入乙醇是相对常见的病因,自身免疫性胃炎在中国相对少见。

常见原因有哪些?

幽门螺杆菌感染、病毒或其毒素:多见于急性胃炎后,胃黏膜病变经久不愈而发展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主要指幽门螺杆菌感染。

刺激性物质:长期饮烈性酒、浓茶、浓咖啡等刺激性物质,可破坏胃黏膜保护屏障,导致发生胃炎。

药物:有些药物如保泰松、消炎痛、辛可芬及水杨酸盐、洋地黄等可引起慢性胃黏膜损害。

口腔、咽部的慢性感染。

胆汁反流:胆汁中含有的胆盐可破坏胃黏膜屏障,使胃液中的氢离子反弥散进入胃黏膜而引起炎症。

X 线照射:深度 X 线照射胃部,可引起胃黏膜损害,导致胃炎。

环境变化:如气候变化,人若不能在短时间内适应,就可引起支配胃的神经功能紊乱,使胃液分泌和胃的运动不协调,产生胃炎。

长期精神紧张,生活不规律。

其他病变的影响:如尿毒症、溃疡性结肠炎等均可引起慢性胃炎。

哪些人容易患病?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幽门螺杆菌是一种主要寄居在人胃黏膜里的细菌,可以造成胃黏膜发生急性和慢性炎症。

饮食不规律者:如饥一顿饱一顿、暴食暴饮、喜食辛辣、喜食冷饮等。

生活习惯不健康者:如吸烟、嗜酒、熬夜、过度疲劳等。

长期服药者:尤其是服用对胃黏膜有损害的药物,比如阿司匹林、糖皮质激素等。

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

长期心理压力较大者。

就医

慢性胃炎是一种消化道常见病,病情相对较轻,但容易复发,且由于症状不典型,容易与其他消化道疾病混淆,故一旦出现类似症状应及时就诊,进行正规治疗,防止病情迁延及遗漏其他疾病。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反复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泛酸、嗳气;

口腔有异味;

胃纳减退、消瘦、乏力。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呕吐咖啡色液体;

解不成形黑色大便;

腹痛明显,不能缓解。

建议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

通过询问病史,结合症状及体征,辅以相关检查,医生一般可以明确诊断。

常用辅助检查包括:

幽门螺杆菌检查:可以行 13C 呼气检查、血清学检查、胃镜下病理检查等,以检测幽门螺杆菌,呼气检查相对较准确。

血清学检测:慢性萎缩性胃炎血清胃泌素常中度升高。

胃肠 X 线钡餐检查:用气钡双重造影显示胃黏膜细微结构时,萎缩性胃炎可出现胃黏膜皱襞相对平坦、减少。但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目前胃炎诊断已很少应用消化道造影。

胃镜和活组织检查:是诊断慢性胃炎的主要方法。活检标本作病理学检查,可判断胃炎类型,如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什么症状?严重程度如何?每次持续多长时间?已经出现多久了?

哪些情况下症状会缓解或加重?

有没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或治疗史?近期服用过哪些药物?

饮食习惯什么样?好食粗糙刺激性食物吗?

是否吸烟、是否喜欢大量饮酒?

平时工作压力大吗?作息是否规律?

平时是否有规律的体育运动?饮食方面有什么偏好?

有没有直系亲属有胃癌史?

患者可能询问医生哪些问题?

什么原因引起的?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如何治疗?治疗后可能复发吗?

我为什么会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我的家人需要接受筛查吗?我需要隔离吗?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要吃哪些药?医保能报销吗?

目前都有哪些治疗方法?哪种方法最适合我的病情?

治疗效果怎么样?能治愈吗?容易复发吗?

我何时需要复查胃镜?

治疗期间有哪些注意事项?

我是否需要调整某些生活习惯?日常生活中该注意哪些?

治疗

慢性胃炎的治疗应尽可能针对病因,遵循个体化原则。治疗目的是去除病因、缓解症状和改善胃黏膜炎性反应。

消除病因

祛除各种可能致病的因素,如避免进食对胃黏膜有强刺激的饮食及药品,戒烟忌酒;注意饮食卫生,防止暴饮暴食;积极治疗口、鼻、咽部的慢性疾患;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药物治疗

疼痛发作时可用阿托品、普鲁本辛、颠茄合剂等药物缓解。

胃酸增高可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如雷贝拉唑、兰索拉唑、奥美拉唑等;症状较轻者可用 H2 受体阻滞剂,如甲氰咪胍、雷尼替丁、氢氧化铝胺等。

消化不良者可加用胰酶片、多酶片等助消化药。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可行正规 2 周抗 HP 治疗,治疗后停药一个月复查呼气试验。

胆汁反流明显者可用胃复安和吗叮啉以增强胃窦部蠕动,减少胆汁反流。铝碳酸镁片、消胆胺、硫糖铝可与胆汁酸结合,减轻症状。

服用引起胃黏膜损伤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后出现慢性胃炎症状者,建议加强抑酸和胃黏膜保护治疗,根据原发病充分评估,必要时停用损伤胃黏膜的药物。

有消化不良症状,且伴明显精神心理因素的慢性胃炎患者,可用抗抑郁药或抗焦虑药。

疾病发展和转归

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进展与演变受多种因素影响。伴有上皮内瘤变者,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正规治疗及定期胃镜随访可以改善患者症状,及早发现疾病进展、积极干预。

日常注意

改善生活方式是治疗慢性胃炎的基础。慢性胃炎患者在生活中应注意下列几个方面。

食物应软、烂、易消化吸收:食用的主食、蔬菜及鱼肉等荤菜,特别是豆类、花生米等硬果类都要煮透、烧熟使之软烂,便于消化吸收,少吃粗糙和粗纤维多的食物,要求食物要精工细作,富含营养。

避免吃刺激性的食物:过酸、过辣等食物及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应尽量避免,饮食时要细嚼慢咽,使食物充分与唾液混合,有利于消化和减少胃部的负担。

戒烟戒酒:烟草中的有害成分能促使胃酸分泌增加,对胃黏膜产生有害的作用,过量吸烟会引起胆汁返流。过量饮酒或长期饮用烈性酒能使胃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慢性胃炎发生率明显增高。

保持精神愉悦:精神抑郁、疲劳或过度紧张,容易造成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胆汁反流而发生慢性胃炎。

预防

慢性胃炎的预防主要是去除病因,改变生活方式。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慎用、忌用对胃黏膜有损伤的药物:长期滥用此类药物会使胃黏膜受到损伤,从而引起慢性胃炎及溃疡。

积极治疗口咽部感染灶:勿将痰液、鼻涕等带菌分泌物吞咽入胃导致慢性胃炎。

改变用餐习惯,进行分食制,避免幽门螺旋杆菌交叉感染。

某些维生素,微量元素硒可能有助于延缓萎缩性胃炎的进程,从而降低癌变风险。

尽量避免吃刺激性食物及粗糙不易消化食物,饮食时要细嚼慢咽。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保健

夏季喝汤热饮羹营养更养生

2023-8-7 23:23:44

药品

三黄片的功效与作用-三黄片说明书

2023-8-3 4: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