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习惯改变是什么?大便习惯改变怎么办?大便习惯改变症状有哪些?

大便习惯改变是指与患者原有的大便规律相比较,大便次数、排便时间及大便的形状等发生了改变。正常人基本上有自己相对固定的排便时间与次数等习惯,当这个习惯在一定时间内改变,如便稀、便秘、血便、排便次数的增加,大便形状的改变等,应引起高度注意,以便能得到及时的诊断与治疗。

概述

大便习惯改变是指与患者原有的大便规律相比较,大便次数、排便时间及大便的形状等发生了改变。正常人基本上有自己相对固定的排便时间与次数等习惯,当这个习惯在一定时间内改变,如便稀、便秘、血便、排便次数的增加,大便形状的改变等,应引起高度注意,以便能得到及时的诊断与治疗。

症状

1.感染如急性胃肠炎、肠结核、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胰腺炎等。

2.肿瘤如直肠癌、结肠癌、大肠息肉、痔疮等。

3.其他如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症、肠易激综合征、肠蛔虫病等。

病因

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检查有助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有助于诊断急性胃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

2.粪便隐血试验检查

粪便检查可了解消化道及肝、胆、胰腺等器官有无炎症、出血、寄生虫、肿瘤等病变,间接判断胃肠、胰腺、肝胆系统的功能状态等。

二、影像学检查

1.X线钡餐灌肠造影

可通过钡剂的充盈缺损敏感地发现大肠息肉,对直肠癌的诊断帮助不大,仅为排除和发现结肠直肠多发性肿瘤。

2.腹部CT检查

腹盆腔CT可了解肿瘤的部位、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直肠周围及腹盆腔其他部位有无转移。对直肠癌的分期很重要。

3.直肠镜检

直肠镜检查可通过直视发现肛门、直肠疾病,是诊断直肠癌的重要方法。

三、病理检查

活组织检查可了解息肉的性质、类型以及有无癌变等,是发现和确诊大肠息肉的最重要手段。

鉴别诊断

1.急性胃肠炎

一般急性起病,持续1~6天,病程为自限性。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食欲降低、头痛、肠胃胀气、上腹部烧灼感、腹痛、腹部痉挛、血便、虚弱。每天排数次至数十次水样便,黄色或黄绿色,含少量黏液,伴发热、寒战、头痛等。少数病例可因频繁吐泻导致脱水及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儿童患者表现为嗜睡或睡眠缺乏、低热、脱水,可致休克。

2.大肠息肉

多数息肉起病隐匿,临床上可无任何症状。一些较大的息肉可引起肠道症状,主要为大便习惯改变、次数增多、便中带黏液或黏液血便,偶有腹痛,极少数大便时有肿物从肛门脱出。一些患者可有长期便血或贫血。

3.直肠癌早期常无症状,或者症状无特异性。多数早期可有排便习惯改变和便血,呈现便频、排便不尽感。当癌肿发展增大,浸润肠腔时可出现便秘、排便困难、粪便变细,并伴下腹胀痛不适等慢性梗阻症状。

就医

针对引起大便习惯改变的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治疗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清肺抑火丸的功效与作用-清肺抑火丸说明书

2023-8-3 4:34:42

药品

甲硝唑芬布芬胶囊(哈药)的功效与作用-甲硝唑芬布芬胶囊(哈药)说明书

2023-8-3 2: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