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炎是什么?结肠炎怎么办?结肠炎症状有哪些?

结肠炎,简言之就是结肠发生的各种炎症性病变。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可患上不同类型的结肠炎。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特异性炎性病变和非特异性炎性病变。前者指感染性结肠炎、缺血性结肠炎和伪膜性结肠炎等,后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及结肠克罗恩病(Crohn)病。结肠炎的病因还不太清楚,可能与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环境因素、感染因素、神经因素等有关。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便、脓血便,以及里急后重感(指肛门坠胀、疼痛、便意频繁、排便不尽的感觉)、便秘等。医生一般会根据病史、典型症状、体格检查和各项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肠镜检查、组织细胞学检查),综合判断,进而作出相应诊断。医生会根据病情给予个体化、综合化的治疗。原则上应尽早控制症状,促进缓解,维持治疗,防止复发,防治并发症,同时也要掌握手术治疗的时机。日常饮食应以流食、半流食、易消化、能量充足为原则,注意休息,保证睡眠时间,做好保暖措施,还要避免精神刺激。预防方面,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进食不洁食物。

概述

结肠炎,简言之就是结肠发生的各种炎症性病变。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可患上不同类型的结肠炎。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特异性炎性病变和非特异性炎性病变。前者指感染性结肠炎、缺血性结肠炎和伪膜性结肠炎等,后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及结肠克罗恩病(Crohn)病。

结肠炎的病因还不太清楚,可能与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环境因素、感染因素、神经因素等有关。

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便、脓血便,以及里急后重感(指肛门坠胀、疼痛、便意频繁、排便不尽的感觉)、便秘等。

医生一般会根据病史、典型症状、体格检查和各项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肠镜检查、组织细胞学检查),综合判断,进而作出相应诊断。

医生会根据病情给予个体化、综合化的治疗。原则上应尽早控制症状,促进缓解,维持治疗,防止复发,防治并发症,同时也要掌握手术治疗的时机。

日常饮食应以流食、半流食、易消化、能量充足为原则,注意休息,保证睡眠时间,做好保暖措施,还要避免精神刺激。

预防方面,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进食不洁食物。

症状

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黏液便及脓血便、里急后重感,甚至大便秘结、数日内不能通大便;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常伴有消瘦乏力等,常反复发作。

结肠炎有哪些症状[1][2]

不同类型的结肠炎,症状也有差异。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过程也不太一样,相应的,表现也不相同。

慢性反复发作型:表现为慢性反复发作性的腹泻,排黏液血便且伴左下腹痛。

暴发型:发病急骤,腹泻次数可达 20 次以上,水样便、便中可伴血、黏液、脓,排便伴随下坠感和里急后重感。

重症:有脱水、低血钾、低蛋白血症、贫血以及发热等表现。

全身表现:无论轻、重症者,都可表现有肠道外病变,如多发性关节炎、结节性红斑、口腔溃疡、坏死性脓皮病、结膜炎、硬化性胆管炎等。

缺血性结肠炎

多发生于 5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特别是有高血压病者。表现为突然发生间歇性腹绞痛和便血、腹泻等症状。病情变化快,轻症一过型的病例,往往 2 天后症状就消失,2 周后可完全恢复;极少数狭窄型的病例,可能会在 6 周后发生肠梗阻。

感染性结肠炎

多表现为急性起病、伴发热、恶心呕吐及明显腹痛。

伪膜性结肠炎

又叫手术后肠炎,往往是在一些手术后,常规应用广谱抗生素 4~6 天时突发腹泻,每日可达数十次,为大量水样便,并有脱落的肠黏膜片,粪便呈现浅绿色水样或蛋花样,常伴有腹痛、腹胀。全身中毒症状重症者还伴有高热(超过 40℃)、腹部膨胀或精神迷乱等,甚至可因脱水、感染中毒而休克。

结肠克罗恩病

可发生于全消化道,以末端回肠最常见,但发生在结肠的也不少见。多数患者表现为腹部不适,间歇性发作,大便次数增多,常为不成形稀便,很少排黏液血便,还伴有低热乏力、食欲减退、消瘦等症状。

结肠炎会引起哪些并发症[1][2]

结肠炎的并发症包括:

急性结肠扩张与溃疡穿孔。

下消化道大出血。

结肠假息肉形成。

结肠狭窄。

结肠癌。

病因

结肠炎的病因还不太清楚,目前认为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免疫因素、感染因素等有关。

结肠炎是由什么因素引起的?[1][2][3]

溃疡性结肠炎

遗传因素:结肠炎的发病具有种族差异性和家族聚集性。

环境因素:以不良饮食结构(饮食过于精细化,果蔬吃得少)和吸烟的影响最为突出。

免疫因素:免疫失衡可能是结肠炎发病的重要环节。

心理因素:虽然没有明确的证据证实,但精神心理状态与结肠炎确实有一定关系。情绪紧张或低落抑郁,都会加重肠道症状。

缺血性结肠炎

多见于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原因。

伪膜性结肠炎

多发生在应用大量广谱抗生素之后,如氯霉素、林可霉素、氯洁霉素、先锋霉素等。老年体弱、心肾功能不全者多见。

感染性结肠炎

可能与细菌、病毒等感染有关

结肠克罗恩病

和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结肠炎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各个年龄段,可患不同类型的结肠炎,如年轻人多发溃疡性结肠炎、老年人多发缺血性结肠炎;

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慢性反复发作性腹泻,排黏液血便且伴左下腹痛。

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且伴有消瘦乏力。

排便困难,里急后重感明显。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大出血。

腹部剧痛难忍。

出现脱水、贫血以及发热等表现。

就诊科室

消化科

普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结肠炎?[1] [2]

医生根据病史、典型症状、体格检查和各项辅助检查结果,同时结合临床类型、严重程度、病情分期、是否合并并发症等情况,作出相应判断。

对症状表现进行辨别分析,还会询问相关病史,并进行全身检查。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液、生化以及粪便检查,作为辅助诊断。

结肠镜检查:主要包括直肠乙状结肠镜和纤维结肠镜,是结肠炎诊断和鉴别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结肠镜可直视观察黏膜病变,并获取病灶黏膜标本进行病理活检,帮助诊断。

结肠 X 线检查:主要通过钡剂灌肠或口服钡剂,然后再通过 X 线检查,观察病变部位及其严重程度,从而进行相应的临床诊断。但病情严重者,特别是疑有急性结肠扩张者,不能进行 X 线钡剂灌肠检查。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哪些异常症状?

最开始出现的症状是什么?

出现这一症状在什么时候?

这些症状维持多长时间了?

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最近有没有吃一些不干净的东西?

有没有去过其他医院检查过,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最近有没有使用过一些抗生素类的药物?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

都需要做哪些检查?

l有没有什么并发症?

病情严不严重?

是采用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

会不会留下后遗症?

复发的概率有多大?

回家后,针对病情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治疗

对于不同类型的结肠炎,要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可酌情通过药物和手术进行治疗。

一般治疗[1][2][4][5]

给予消化和富含营养的饮食,急性暴发型患者要进食流质饮食或暂时禁食,从静脉补充所需营养物和热量。

精神过度紧张者可用镇静或安眠药。

腹痛或腹泻较多者可适当用止泻药和解痉药。

纠正贫血与低蛋白血症,可少量多次输血或血浆,同时纠正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低钾血症。

药物治疗[1][2][4][5]

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最常用的基础药物,主要以柳氮磺嘧啶和美沙拉嗪为主。

糖皮质激素: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缓解重度患者的急性症状。但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导致机体出现糖、脂和蛋白质代谢紊乱,并且出现骨质疏松甚至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因此通常作为短期内的冲击治疗,较少用于轻中度患者的长期维持治疗。

免疫抑制剂:用于激素治疗无效或者激素依赖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硫唑嘌呤、甲氨蝶呤和环孢素。目前,以英夫利昔单抗为代表的靶向药,也广泛用于硫唑嘌呤等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其他药物:甲硝唑、环丙沙星等。

手术治疗[1][2][4][5]

适应证:

积极内科治疗无效;

反复发作,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及生长发育;

有内瘘或外瘘;

有完全性或不完全性肠梗阻;

有持续性出血,经一般治疗无效者;

腹内或腹膜外脓肿;

急性肠穿孔或慢性肠穿孔;

肛门部病变。

外科手术方式:

肠切除吻合术;

短路手术;

肠造瘘术:用于一般情况极差的中毒性巨结肠症、急性广泛性肠道疾病,以及累及直肠肛门部的严重病变、不适合切除者。

日常注意

良好的生活护理,对结肠炎的康复有益处[6]。

心理护理

由于病程较长、易于复发等,许多患者会出现焦虑情绪,担忧自己的病情变得更严重,甚至发生癌变。但受到精神刺激可能诱发或加重溃疡性结肠炎。因此,应注意减轻心理压力,减少焦虑,保持心情愉悦。良好的精神状况有利于病情的康复。

饮食护理

饮食应以流食、半流食、易消化、能量充足、营养素丰富为原则,少食多餐。忌生食、凉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含有纤维素较多的蔬菜。病情非常严重者应该禁食,通过肠外营养的方式补充能量,让肠道得到休息,减轻炎症。

生活护理

在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保证睡眠时间,做好保暖措施,以防发生感冒。在疾病的活动期内,应该以卧床休息为主;到了缓解期,可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慢跑等。住院期间应该保证一定的娱乐活动,比如看电视、读书等,保证心情愉悦。

预防

由于结肠炎的确切原因还不是很明确,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来预防是比较困难的。如果能尽量避免一些可疑的致病因素,还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发生率的。

合理饮食:吃少渣、易消化、低脂、高蛋白的食物。尽量少吃辛辣、冰冻、生冷的食品。

适当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保持心情愉悦。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保健

祛湿也分寒热 寒湿热湿如何区别

2023-9-5 23:23:44

药品

大黄总蒽醌的功效与作用-大黄总蒽醌说明书

2023-8-3 4: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