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频繁是什么?排便频繁怎么办?排便频繁症状有哪些?

排便频繁(Frequent bowel movements)一般是指某一个特定的个体在某一个时间段内,排便频率远高于日常水平。由此可见,排便频繁是针对某个特定个体的一个相对概念。目前,对此亦尚无公认的临床定义。因为排便频率是一个波动非常大的指标,部分人可能每天2~3次,而有人可能是每周2~3次。只要本人没有任何身体不适,就可以认为这是正常的排便频率。仅就排便频繁而言,假如没有其他合并症状,一般不会认为是一种疾病的征兆,很可能只是生活方式改变或食物刺激所致。假如出现其他合并症状,包括大便稀溏、水性便、腹部疼痛或绞痛,甚至大便带血等,则可能与消化系统病变相关。刚入职或刚入学的新人、去饮食习惯差异较大的地区旅游或出差、过敏体质或不注意饮食卫生者,容易出现排便频繁。医生通过身体检查、血样/大便化验、以及影像学检查或组织活检来判断具体病情,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频繁排便或腹泻有时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可以将入侵胃肠道的病菌尽快驱逐至体外,因此,千万不要自行服用止泻药。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营养均衡,不吃对胃肠道有刺激性、霉变及腌制的食物,并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

概述

排便频繁(Frequent bowel movements)一般是指某一个特定的个体在某一个时间段内,排便频率远高于日常水平。由此可见,排便频繁是针对某个特定个体的一个相对概念。目前,对此亦尚无公认的临床定义。因为排便频率是一个波动非常大的指标,部分人可能每天2~3次,而有人可能是每周2~3次。只要本人没有任何身体不适,就可以认为这是正常的排便频率。

仅就排便频繁而言,假如没有其他合并症状,一般不会认为是一种疾病的征兆,很可能只是生活方式改变或食物刺激所致。假如出现其他合并症状,包括大便稀溏、水性便、腹部疼痛或绞痛,甚至大便带血等,则可能与消化系统病变相关。

刚入职或刚入学的新人、去饮食习惯差异较大的地区旅游或出差、过敏体质或不注意饮食卫生者,容易出现排便频繁。

医生通过身体检查、血样/大便化验、以及影像学检查或组织活检来判断具体病情,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频繁排便或腹泻有时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可以将入侵胃肠道的病菌尽快驱逐至体外,因此,千万不要自行服用止泻药。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营养均衡,不吃对胃肠道有刺激性、霉变及腌制的食物,并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

症状

常见原因

引起排便频繁的原因很多,日常生活中作息方式改变和食物刺激都可能引起该症状。疾病相关的成因绝大部分是由消化系统病变所致。

日常生活中引起排便频繁的原因包括:

作息方式改变;

高纤维食物,例如韭菜、全谷物;

刺激性食物,例如辣椒、咖喱;

高脂肪含量的食物,例如肥肉、奶油蛋糕;

大量饮用酒精或咖啡;

剧烈运动。

最常见的疾病因素是消化系统病变,例如:

胃肠道感染,例如各种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

炎性肠病,例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

麸质不耐症(对麸质类过敏);

乳糖不耐症(对乳糖类过敏);

肠易激综合征;

食物过敏或食物中毒;

结肠息肉或结直肠癌;

胃肠道手术的并发症。

全身其他部位疾病对消化系统的影响,例如:

甲状腺功能亢进;

腹腔部位恶性肿瘤接受放、化疗方案治疗;

药物不良反应,例如二甲双胍、抗生素类药物。

高危人群

存在下列情况的人群更容易出现排便频繁:

刚入职或刚入学的新人。

去饮食习惯差异较大的地区旅游、出差。

去时差较大的地区旅游、出差。

过敏体质或伴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

生活环境脏乱,不注意食品卫生。

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

伴有腹腔部位的恶性肿瘤。

腹腔在近期受到创伤或接受过手术治疗。

病因

主要表现

排便频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指某一个人在某一个时间段内,排便频率远高于日常水平。

因为人群的排便频率是一个波动非常大的指标,部分人可能每天2~3次,而有人可能是每周2~3次。只要本人没有任何身体不适,就可以认为这是正常的排便频率。

假如是由作息方式改变或食物刺激引起的排便频繁,一般不会有其他更为严重的症状,也不会持续很长的时间。通常,并不认为它是一种疾病的征兆,患者无需治疗。

排便频繁与消化系统疾病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因此可能出现其他合并症状,包括大便稀溏、水样便、腹部疼痛,甚至大便带血等。

伴随症状

不同病因的排便频繁会伴有相应的其他临床症状:

排便频繁伴腹痛、恶心、呕吐、发烧、乏力、虚弱:常见于各种胃肠道病原体感染等。

排便频繁伴恶心、呕吐,以及局部或全身性皮疹或水肿:常见于食物、药物过敏反应等。

排便频繁伴食欲旺盛、颈部变粗、眼球突出、激动烦躁、乏力、怕热、多汗:可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排便频繁,粪便中可带有脓血,腹部疼痛、不适,食欲不振:可见于慢性肠胃炎、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息肉、结直肠癌等。

就医

何时就医?

排便频繁并伴有其他明显的胃肠道或全身性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以查明原因,利于医生及时干预、治疗。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就医前准备

为了帮助医生明确排便频繁的原因,患者在就医前请准备好以下信息:

向医生详细描述症状何时开始、持续多久、每天排便频率、每次的排便量、是否发现有黑便、是否还有其他分泌物排出等。

在排便频繁的同时是否还出现其他症状,例如腹痛、腹胀、发烧、寒颤、恶心、呕吐等。

以前是否曾经由于胃肠道疾病接受过诊治(包括使用过哪些药物或接受过怎样的手术)。

近期及长期服用的药物和保健品:包括各类治疗慢性疾病的药物、抗生素类药物,以及大便软化剂,或各类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等。

常用检查

医生通常采取以下方法来查明排便频繁的具体原因。

病史:患者需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治疗史、具体症状、日常饮食习惯以及正在使用的处方和非处方药物等信息。

体格检查:医生会检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是否平稳。同时检查腹部是否存在肿块,了解患者腹痛、腹胀或压痛的具体部位和严重程度,并观察全身各处是否还有其他异常,从而了解大致病情。

血样化验:

测定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水平,评估是否发生炎症和感染。

测定血脂、血糖、肝功能、肌酐水平,判断是否存在糖尿病,或肝、肾功能异常。

测定各种生物学标志物,例如甲状腺激素、自身抗体、病原体的抗原/抗体等。

大便化验:鉴别是否存在病原体感染,是否有白细胞,是否带血。

其他检查:若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医生可能还会安排进一步的检查。

腹部超声、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医生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来判定病变部位的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并发症,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后续的治疗方案。

X光钡剂灌肠造影:钡剂灌肠后可覆盖在肠道表面,更有利于影像学观察。医生采用X光片拍摄一系列肠道图像,从中寻找发生病变的异常部位。

内镜检查:医生所用的肠镜顶部带有光源和摄像头,可以由肛门探入直肠及结肠,检查肠道内的病变位置、程度和波及范围。

组织活检:医生会在内镜检查过程中或通过一次很小的取样操作,获取小部分病变部位的组织用于病理检查,评估病情性质,鉴别良性、恶性病变。

治疗

排便频繁的情况较为复杂,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因来实施个体化的干预措施。患者千万不要自行服用止泻药,频繁排便或腹泻有时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可以将入侵胃肠道的病菌尽快驱逐出境。

详情请参见相关疾病的治疗:

急性胃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

麸质不耐症

乳糖不耐症

肠易激综合征

结肠息肉

结直肠癌

过敏

食物中毒

甲状腺功能亢进

日常注意

日常注意护理

具有排便频繁症状的患者,在明确病因并接受治疗后,应注意:

做好疾病管理:根据医嘱服药,并定时复诊。密切关注自身的病情变化趋势,若感觉病情出现反复应及时就医。

适当补充营养:肠道损伤严重者可以半流质或流质饮食为主,如鸡汤、果汁、米粥等,有助于补充热量、维生素、蛋白质。

改善饮食方式:彻底戒烟戒酒以及任何不良嗜好;治疗期间尤其要避免各种辛辣刺激或腌制食物。

去除诱发因素:假如明确吃了某些食物后会引起不适,以后应该避免此类食物。

病情缓解后应适度锻炼:每天坚持散步、慢跑等,促进血液循环和肠蠕动,同时户外运动也有助于舒缓心情。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有助减少排便频繁的发生:

饮食应注意营养均衡,避免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食物。

不要吃霉变的食物,它不仅危害消化道,还可能造成全身性的危害。

尽量减少腌制食品(咸菜、咸鱼、咸肉)在日常注意食谱中的比例。

注意饮食卫生,用餐前要洗手,不要与他人共用餐饮器具,所有食物都要彻底煮熟。

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盐酸氟桂利嗪的功效与作用-盐酸氟桂利嗪说明书

2023-8-3 4:34:42

药品

复方丹参片的功效与作用-复方丹参片说明书

2023-8-3 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