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缺血性结肠炎是缺血性肠病的一种最常见的表现形式。缺血性结肠炎涉及的部位主要集中在左半结肠,最为常见的是以乙状结肠、降结肠及降结肠脾曲。病变以单个部位为主,全结肠和右半结肠病变较为少见,直肠较少发生病变[1]。如果右侧腹部出现症状时,可能存在严重的并发症。
根据其病变严重程度,缺血性结肠炎可以分为三型:
一过型:病变与正常肠管界限清晰,黏膜充血水肿、血管网消失,可见不规则溃疡;
狭窄型:黏膜无坏死,肠腔狭窄,肠腔有环形隆起或结节状改变;
坏疽型:斑片状出血、大片溃疡、有青紫色黏膜结节[6]。
缺血性结肠炎患者起病常在餐后,以傍晚多见。缺血性结肠炎的主要症状包括:腹痛、便血,还可能出现腹泻、腹胀、恶心、呕吐等。腹痛症状起病大多较急,但轻重不一,表现形式多样,部位常以左下腹为主。缺血性结肠炎会引起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肠穿孔、腹膜炎、肠狭窄等,对人体会产生严重危害。
缺血性结肠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主要与肠道血液供应不足或者回流受阻有关。疾病、药物使用、手术治疗等因素都可能引起缺血性结肠炎,且这种疾病常见于老年人和女性。
如果发现自己有突发的严重腹痛、便血、呕吐等情况,很可能是患有缺血性结肠炎,应该及时就医。医生通过多种方法来诊断缺血性结肠炎,包括:内镜检查、结肠黏膜切片的组织学分析、结肠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如果患者没有不适的症状,约半数的缺血性结肠炎不需要治疗,只需要定期随访和内镜检查,避免患者进入更严重的阶段。如果患者存在不适症状,可以采取内科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方法。内科治疗以扩血管、扩容、抗血凝治疗为主[1]。在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病例中,患者可能需要剖腹探查。有些患者会发生急性血栓,需要对结肠进行切除术。
对于缺血性结肠炎的患者来说,在进行结肠切除术后,患者要更加关注自我护理,例如,及时清洁肛围皮肤、关注排便情况、注意日常饮食等。
缺血性结肠炎的形成与多种基础疾病有关,例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因此,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预防基础疾病,有利于预防缺血性结肠炎。例如,合理饮食和运动,注意控制血压、血糖、血脂。
症状
缺血性结肠炎患者起病常在餐后,以傍晚多见。缺血性结肠炎的主要症状是腹痛、便血,还可能出现腹泻、腹胀、恶心、呕吐等。腹痛症状起病大多较急,但轻重不一,表现形式多样,疼痛部位常以左下腹为主。
缺血性结肠炎会引起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肠穿孔、腹膜炎、肠狭窄等,对人体会产生严重危害。
缺血性结肠炎会引起哪些症状?
如果患有缺血性结肠炎,您可能会出现下列部分或者全部症状:
突然或逐渐发生腹痛;
便血;
腹泻、腹胀;
恶心;
呕吐;
乏力;
发热。
缺血性结肠炎可能有哪些并发症?
缺血性结肠炎可能会引起下列并发症:
坏疽;
肠穿孔;
节段性溃疡性结肠炎;
肠梗阻(缺血性狭窄);
腹膜炎;
肠狭窄。
缺血性结肠炎可能有哪些危害?
缺血性结肠炎会引起众多并发症,包括肠穿孔、腹膜炎、肠狭窄等。除此之外,缺血性结肠炎可能会加重贫血和低蛋白症。
如果延误诊疗,缺血性结肠炎可能会导致肠坏疽、穿孔、腹膜炎甚至中毒性休克。如果存在特征性缺血及坏死征象,不紧急处置,可能引起严重并发症而危及患者生命。
病因
缺血性结肠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主要与肠道血液供应不足或者回流受阻有关。疾病、药物使用、手术治疗等因素都可能引起缺血性结肠炎,且这种疾病多见于老年人和女性。
缺血性结肠炎的病因可能有哪些?
以下是可能引起缺血性结肠炎的原因:
基础疾病:主要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高脂血症,其中与高血压关系最密切。这些基础疾病可能会导致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狭窄、闭塞、血栓等症状。
结缔组织疾病:包括血管炎症、狼疮或镰状细胞性贫血。例如,红斑狼疮易损害肠系膜小血管,使肠管变脆、缺血、坏死。
药物使用:使用某些药物也会导致缺血性结肠炎,例如,治疗偏头痛的药物、激素类药物、抗生素、伪、肠易激综合征的某些药物、化疗药物。
引起缺血性结肠炎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高胆固醇:高胆固醇可能会导致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
血流量降低:心力衰竭,血压低和休克都可能导致肠道的血流量降低,容易引起损伤。
凝血异常:一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凝血功能,增加患有缺血性结肠炎的风险,例如莱顿第五因子。
手术治疗:一些手术治疗可能会导致缺血性结肠炎,包括涉及心脏、血管、消化系统或妇科系统的手术。手术后形成的疤痕组织可能会导致肠道的血流减少。
过度运动:例如马拉松跑,这可能会减少血液流向结肠。
缺血性结肠炎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60 岁以上的成年人,且多见于女性[1][3];
青少年发生的缺血性结肠炎可能是血管凝血异常或炎症(血管炎)的征兆。
就医
如果发现自己有突发的严重腹痛、便血、呕吐等情况,很可能是患有缺血性结肠炎,应该及时就医。医生通过多种方法来诊断缺血性结肠炎,包括:内镜检查、结肠黏膜切片的组织学分析、结肠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何时应该就医?
一旦发现自己出现了下述任意一种情况,您很可能是患有缺血性结肠炎,应该及时就医:
突发的严重腹痛
便血
腹泻
恶心
就诊科室:
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缺血性结肠炎?
医生通过多种方法来诊断缺血性结肠炎,包括:内镜检查、结肠黏膜切片的组织学分析、结肠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等[2]。
内镜检查:大肠镜及镜下活检是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金标准。
结肠镜检查:如果表现为水肿、黏膜质脆,节段性红斑、点状出血、糜烂、纵向溃疡等,则可能是缺血性结肠炎[3]。
影像学检查:腹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腹部超声检查在诊断缺血性结肠炎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中,腹部超声检查的检查敏感性约为 93.5%[2]。
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你是否有便秘的现象?
你最近有没有便血?
你的腹部是不是疼痛?
你有没有恶心想吐的情况?
患者可能问医生哪些问题?
我为什么会得缺血性结肠炎?
哪些因素会导致缺血性结肠炎?
医生一般会采用什么方法治疗缺血性结肠炎呢?
得了缺血性结肠炎,饮食上需要注意什么?
治疗
如果患者没有不适的症状,约半数的缺血性结肠炎不需要治疗,只需要定期随访和内镜检查,避免患者进入更严重的阶段。
如果患者存在不适症状,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方法。在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病例中,患者可能需要剖腹探查。有些患者会发生急性血栓,需要对结肠进行切除术[6]。
如何治疗缺血性结肠炎?
无需治疗:如果患者没有不适的症状,半数的缺血性结肠炎不需要治疗,只需定期随访和内镜检查,避免进入更严重的阶段。
保守治疗:包括静脉补液、稳定血流、停用或禁用血管收缩剂、根据患者情况使用广谱抗素等,例如第三代头孢菌素与甲硝唑联合使用。
结肠切除手术:大约有 15%~20% 的缺血性结肠炎患者会发生急性血栓,需要采用手术治疗[2]。
日常注意
对于缺血性结肠炎的患者来说,在进行结肠切除术后,患者要更加关注自我护理。例如,及时清洁肛围皮肤、关注排便情况、注意日常注意饮食等。
手术治疗后应该怎样护理?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护理[5]:
及时清洁肛围皮肤:要注意保持肛围皮肤清洁、干燥及时处理排泄物,用温水清洗肛周,并涂抹鞣酸软膏保护皮肤。
关注排便情况:多关注排便情况、养成每天定期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排便久蹲或用力过猛而导致肛周撕裂。
日常注意饮食护理:术后需要禁食,可以通过静脉补液来补充水和电解质。术后1天可以适度饮水,经医生确认肠道功能恢复以后可吃流质食物,例如,米汤、奶制品等。
应注意避免:
避免吃刺激性食物、不易消化的食物。
术后一个月内禁止剧烈活动,以免影响伤口的愈合。
可以照做的:
合理的生活、饮食、肛周护理有利于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
可以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强抵抗力,促进术后的恢复。
预防
由于缺血性结肠炎的形成与多种基础疾病有关,例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因此,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预防基础疾病,有利于预防缺血性结肠炎。例如,合理饮食和运动、注意控制血压、血糖、血脂。
如何预防缺血性结肠炎?
缺血性结肠炎与多种基础疾病有关,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帮助预防缺血性结肠炎的发生。您可以参考以下几点[5][8]:
合理饮食: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以少食多餐的方式进餐。多吃蔬菜、水果等维生素丰富的食物,避免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少吃肥肉和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食品。
合理运动:应该根据自己的体能进行适度运动,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注意服用的药物:停止服用可能会导致肠缺血的药物,例如,治疗偏头痛药物、激素类药物、抗生素、伪、肠易激综合征的某些药物、化疗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