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黏膜下肿瘤是什么?十二指肠黏膜下肿瘤怎么办?十二指肠黏膜下肿瘤症状有哪些?

十二指肠黏膜下肿瘤是指起源于十二指肠肠壁的非上皮性的间叶组织肿瘤,包括间质瘤、脂肪瘤、纤维瘤、血管瘤、平滑肌瘤和囊肿等。该类疾病一般没有任何自觉症状,但若病变发生糜烂破溃,可有疼痛、出血等症状,部分可能发生恶变。

概述

十二指肠黏膜下肿瘤是指起源于十二指肠肠壁的非上皮性的间叶组织肿瘤,包括间质瘤、脂肪瘤、纤维瘤、血管瘤、平滑肌瘤和囊肿等。该类疾病一般没有任何自觉症状,但若病变发生糜烂破溃,可有疼痛、出血等症状,部分可能发生恶变。

症状

临床表现

无特异性,根据肿瘤部位、大小、完整性及是否有并发症、是否转移等情况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一般无自觉症状,若病变发生糜烂破溃,可有疼痛、出血;部分可能发生恶变,出现浸润邻近组织器官或血行转移等特征。

病因

发病机制是黏膜下组织和肌肉层异常增生,大部分是先天性因素所致。

就医

检查

1.影像学检查

(1)内镜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可发现十二指肠隆起性病变。

(2)内镜超声:根据病变与肠壁各层次的结构关系,判断其起源,鉴别源于黏膜的病灶或消化管外压性隆起病变,并结合病变大小、边界、内部回声、与邻近器官关系等情况,基本判断肿瘤性质。间质瘤通常表现为低回声或中等偏低回声,较大者可伴有内部无回声区或高回声区;脂肪瘤表现为均匀、致密的高回声。

2.病理检查

配合内镜超声引导下病灶的组织活检或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可显著提高准确性。病理表现根据不同的瘤体性质各有差异。

诊断

多数无消化系统疾病史,多无明显症状,主要是体检,或疾病晚期出现疼痛或转移症状时发现,影像学检查是重要诊断手段。

鉴别诊断

内镜超声可根据病变与肠壁各层次的结构关系,鉴别源于黏膜的病灶或消化管外压性隆起病变,内镜下可电切组织,做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治疗

1.一般治疗

无明显症状时,可不做处理,定期观察即可。

2.手术治疗

如果瘤体增大,出现明显症状或有恶变倾向,应手术切除。根据肿瘤起源层次、大小、部位、生长方式及是否伴其他疾病采取内镜下治疗或手术切除,起源于肠壁4~5层者因消化内镜不易彻底切除,易造成穿孔等并发症,多用手术或胃镜加腹腔镜联合治疗。

预后

良性肿瘤若无严重并发症,预后较好。平滑肌瘤及间质瘤有恶变倾向,早期诊治及定期复查可明显改善预后。

日常注意

护理

加强营养,忌食辛辣刺激食物,注意休息,术后监测生命体征,注意腹部症状及体征,出现并发症及时处理。

预防

定期检查,发现恶变及时切除。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疾病

阿米巴肠病是什么?阿米巴肠病怎么办?阿米巴肠病症状有哪些?

2023-7-22 16:44:50

药品

尼美舒利颗粒的功效与作用-尼美舒利颗粒说明书

2023-8-2 23: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