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出血是什么?胃肠道出血怎么办?胃肠道出血症状有哪些?

胃肠道出血是指胃肠道黏膜及血管破裂的出血,以Treitz韧带为界,源于Treitz韧带近端(以上)的出血被称为上胃肠道出血,源于Treitz韧带远端(以下)的出血称为下胃肠道出血。

概述

胃肠道出血是指胃肠道黏膜及血管破裂的出血,以Treitz韧带为界,源于Treitz韧带近端(以上)的出血被称为上胃肠道出血,源于Treitz韧带远端(以下)的出血称为下胃肠道出血。

症状

1.上消化道出血: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食管炎、食管静脉曲张、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食管癌、胃癌等。

2.下消化道出血:小肠/结肠憩室、血管发育异常、痔疮、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癌、缺血性肠病等。

3.其他: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

病因

检查

一、体格检查

1.视诊根据皮肤、黏膜是否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可排除止血或凝血机能障碍所致消化道出血。

2.触诊若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应考虑有胃肠道肿瘤的转移;肝、脾是否肿大,腹部有无包块,对于胃肠道出血的病因诊断也很有意义;肛门指诊对内痔、直肠癌是一个简易的诊断方法。

二、实验室检查

对胃肠道出血的病人检查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积,可初步确定出血量的多少;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对于诊断由于全身性疾病引起的止血、凝血机能障碍很有帮助;纤维蛋白原测定、优球蛋白测定、3P试验、血FDP测定,对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很有意义;大便隐血试验可用于结直肠癌的筛查。

三、影像学检查

双重钡剂胃肠道造影及钡剂灌肠检查,是诊断胃肠道出血病因的有用方法之一;选择性动脉造影对于正在出血的病人,特别是小肠出血的病人,是一种较好的检查方法。

四、病理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有助于对消化道病变性质的诊断,用于对肿瘤的确诊。

鉴别诊断

消化道出血需鉴别的疾病很多,急性出血或大出血者病情较重,需尽早做出诊断。

1.胃溃疡

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多位于上腹部,也可出现在左上腹部或胸骨、剑突后。常呈隐痛、钝痛、胀痛、烧灼样痛,疼痛多于餐后1小时出现。小量出血时仅在大便隐血试验时发现,大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和不同程度的贫血。

2.十二指肠溃疡

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可为钝痛、灼痛、胀痛或剧痛。典型者表现为轻度或中度剑突下持续性疼痛,可被制酸剂或进食缓解。多数疼痛呈节律性,亦可出现午夜痛,患者常可痛醒。出血多表现为呕血或黑便。

3.结肠憩室

通常无特异性症状,钡剂灌肠检查或内镜检查可发现憩室,消化道出血为其并发症之一。出血以便血为主,严重者可发生休克。

就医

止血治疗为治标,治疗原发病为治本。对急性胃肠道大出血者,应积极行止血和抗休克治疗。

治疗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保健

中医 决明子泡水喝的害处

2023-8-10 23:23:44

药品

罗红霉素片(彼凯罗)的功效与作用-罗红霉素片(彼凯罗)说明书

2023-8-2 23: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