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胃穿孔是由于溃疡不断加深,穿透肌层、浆膜层,最后穿透胃壁形成的严重并发症,多由暴饮暴食所导致。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多见急性和亚急性胃穿孔。
胃穿孔是由于胃溃疡加重所致。
主要症状包括腹痛、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凉、恶心、呕吐等。
如果患者腹部某处出现剧烈疼痛并迅速扩展到全腹部,无法缓解,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情况时,请及时就医。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结合 X 线及腹腔穿刺检查,可明确诊断。
胃穿孔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并且需要尽早接受治疗。
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避免重体力劳动;注意饮食,规避刺激性食物等。
注意预防和治疗胃溃疡疾病,避免因胃溃疡加重引起胃穿孔的发生。
症状
胃穿孔有哪些症状?
腹痛
患者突然发生剧烈腹痛。
疼痛最初开始于上腹部或穿孔部位,经常感到刀割或烧灼样痛,一般为持续性疼痛,但有时也会发生阵发性加重。
疼痛很快扩散至全腹部,也可能扩散到肩部,呈现刺痛或酸痛感觉。
休克相关症状
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凉、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
在胃穿孔的初期,患者经常有一定程度的休克症状。
如果患者早期没有重视,没有积极治疗,当病情发展至细菌性腹膜炎和肠麻痹,患者可以再次出现中毒性休克现象。
恶心、呕吐
大约有一半的患者有恶心、呕吐的症状,但是患者的消化道症状并不剧烈。
如果同时患有肠麻痹时,呕吐会加重,同时有腹胀、便秘等症状。
胃穿孔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当胃内容物流入腹腔、造成感染时,会形成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患者主要表现为腹痛、高热、脉搏加快等症状。当医生对患者进行触诊时,会发现患者腹肌紧张,呈“板状腹”。
细菌性腹膜炎
肠麻痹
病因
胃穿孔是由于胃溃疡加重,穿透肌层和浆膜层后最终形成。可以根据发生快慢,分为急性胃穿孔、慢性胃穿孔和亚急性胃穿孔等。
胃穿孔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胃穿孔是由于消化性溃疡中的胃溃疡引起的。胃溃疡是指胃的黏膜表面组织的局限缺损和溃烂。
当暴饮暴食时,因为过多食物而产生的胃酸和胃蛋白酶,会对溃疡黏膜处造成一个损伤,并且加大溃疡的面积。
当胃溃疡程度加重时,溃疡会累及肌层和浆膜层,最后穿透胃壁形成胃穿孔。
胃穿孔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指发生在胃或者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溃疡发生后,本身胃的黏膜就受到损伤,黏膜受到刺激就会损伤加重,累及肌层甚至浆膜层,这就容易并发胃穿孔。
早产儿和低体重儿
对于新生儿来说,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可能胃壁组织发育欠佳,更容易发生穿孔。[1][6]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腹部剧痛不能缓解
长期恶心、呕吐、打嗝不能缓解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普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胃穿孔?
调查患者病史
医生会询问患者是否有胃病史。
胃穿孔的主要病因为胃溃疡,但大多数患者对胃部不适的耐受力较强,导致胃溃疡发病病程较长,经常会反复发展。
因此,在诊断时,医生会对患者胃病史进行了解。
询问患者感觉、观察患者的症状
胃穿孔的典型症状一般为突发性上腹部剧烈疼痛、恶心、呕吐。
医生会询问患者,心窝处是否会有烧灼样疼痛出现;餐后、服用碱性药物后,疼痛是否会得到缓解;是否有嗳气、反酸等现象出现。[2]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可见患者面容痛苦、面色苍白、四肢发凉,测量血压发现血压明显下降,出现腹膜刺激征,及腹肌紧张,呈现出“板状腹”,全腹按压时疼痛明显,出现反跳痛。[2]
腹腔穿刺
如果医生怀疑患者为胃穿孔,可能让患者进行腹腔穿刺检查,医生会根据患者腹腔穿刺液的性质及其成分进行判断。
如果患者存在胃穿孔,胃酸、胃蛋白酶及食物会从胃进入到腹腔,相应的在穿刺时会检查到这些成分。
X 线检查
医生也可以通过 X 线检查帮助确诊。如果患者患有胃穿孔,通过 X 线检查,会在膈肌下面发现一些游离性气体,这是胃穿孔的典型特征。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您是否有过腹痛的症状?持续了多长时间?
出现腹痛时,是否像刀割一样疼?
除恶心、呕吐和腹痛外,是否还有其他症状?
之前有没有得过胃溃疡或出现过胃穿孔?
您之前服用过哪些药物?
患者及家属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胃穿孔严重吗?
需要怎么治疗?
会有后遗症吗?
会有生命危险吗
治疗后,是否有忌口?
出院后,我在家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治疗
确诊后,及时禁饮水、禁食,采取半卧位,医生会给予患者肠胃减压、抗感染等治疗;如果患者休克,则会及时对血容量进行补充,使有效循环快速恢复;对脱水、酸碱失衡等进行纠正。
随后以患者病情、年龄等实际情况为依据,给予不同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以下3种:保守治疗、胃穿孔修补术和胃切除手术。[2]
保守治疗
病情不重、穿孔面积不大、没有相关病史、诊断为单纯性穿孔,或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可以实施保守治疗。
医生会调节患者体位,将穿孔时的渗出液控制在腹腔局部范围内,促进穿孔处肉芽组织生长,对穿孔进行调养,并辅以相应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避免腹腔感染。[2]
手术治疗
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
穿孔较为严重,有感染现象出现的患者,医生会应用胃穿孔修补术进行治疗。
该治疗方法操作比较简单、手术时间短、疗效确切,应用比较广泛。
此手术一般在腹腔镜下进行,术后辅以抗炎、抑酸、胃肠减压等治疗。[2]
胃切除手术
病情相对较重、反复发作溃疡或胃穿孔疑为癌性穿孔类型的患者,通常需要给予胃切除术治疗。手术过程中,医生会明确病灶,对切除范围进行合理确定。
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恢复进食后,持续给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等药物治疗。[2]
日常注意
患者在日常注意生活中应当注意些什么呢?
家属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减少负面情绪对身体的影响。
术后 3 个月内,患者需要避免重体力劳动,注意缓解生活和工作压力。当出现术后迟发性并发症的症状、体征,应该及时就诊。[3]
施行修补术的患者,术后 3 个月后进行胃镜检查,了解溃疡穿孔的愈合情况。[4][5]
患者需要注意胃部保暖。
患者需要少量多餐,均衡、规律饮食。
患者需要减少油炸、腌制、生冷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避免加重病情;
患者在治疗期间,最好戒烟戒酒,避免刺激胃部。
预防
如果本身患有胃溃疡,并且已经出现上腹痛等症状,需要尽快到医院就诊,及时治疗,避免胃穿孔的发生。
如果本身有消化道溃疡病史,需要定期进行胃镜检查,避免疾病的再次发生。
戒烟限酒,减少对消化道的刺激。
学会排解自身压力与紧张情绪。
不要暴饮暴食,规律、均衡饮食,少食多餐,避免或减少摄入刺激性食物。
饱餐后不要做弯腰、下蹲或过度用力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