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是什么?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怎么办?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症状有哪些?

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是由于纤维蛋白原编码基因异常,导致的纤维蛋白原结构和功能异常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血液系统疾病。尚无准确的流行病学资料,目前已有 300 余例病案报道。本病为遗传性疾病,病因主要为纤维蛋白原编码基因突变,其中以纤维蛋白原 Aa 链点突变最常见,其次为纤维蛋白原 γ 链点突变。危险因素为父母近亲结婚生育、家族中有本病患者或父母在备孕及怀孕期间接触致突变物质。可根据临床表现主要分为四类:无症状患者、以出血为主的患者、以血栓形成为主的患者及既有血栓形成又有出血的患者。少数患者合并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称为低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大部分患者无症状,仅表现为凝血功能检查结果异常;约 1/4 的患者以出血(皮肤、黏膜出血、月经量增大等)为主要症状;约 1/5 的患者以血栓形成(如下肢突发肿胀、疼痛等)为主要症状。无症状的患者不需要治疗。出血为主的患者需要补充含有纤维蛋白原的血液制品,包括冷沉淀、血浆及纤维蛋白原制剂。血栓形成为主的患者以预防血栓形成为主,常使用阿司匹林、华法林等。治疗的关键点在于防治血栓形成。难点在于合理使用药物,既要避免出血也要避免血栓形成。大部分患者预后较好,不影响生存质量及寿命。若血栓形成发生于动脉,如冠状动脉或下肢动脉,可导致心肌梗死或下肢坏死。静脉血栓形成,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少数可引起死亡。服用抗凝药物时,应注意监测是否有出血表现,若出现应及时就诊。家族中有本病患者时,可进行遗传咨询,在医生指导下生育。

概述

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是由于纤维蛋白原编码基因异常,导致的纤维蛋白原结构和功能异常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血液系统疾病。

尚无准确的流行病学资料,目前已有 300 余例病案报道。

本病为遗传性疾病,病因主要为纤维蛋白原编码基因突变,其中以纤维蛋白原 Aa 链点突变最常见,其次为纤维蛋白原 γ 链点突变。危险因素为父母近亲结婚生育、家族中有本病患者或父母在备孕及怀孕期间接触致突变物质。

可根据临床表现主要分为四类:无症状患者、以出血为主的患者、以血栓形成为主的患者及既有血栓形成又有出血的患者。少数患者合并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称为低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大部分患者无症状,仅表现为凝血功能检查结果异常;约 1/4 的患者以出血(皮肤、黏膜出血、月经量增大等)为主要症状;约 1/5 的患者以血栓形成(如下肢突发肿胀、疼痛等)为主要症状。

无症状的患者不需要治疗。出血为主的患者需要补充含有纤维蛋白原的血液制品,包括冷沉淀、血浆及纤维蛋白原制剂。血栓形成为主的患者以预防血栓形成为主,常使用阿司匹林、华法林等。治疗的关键点在于防治血栓形成。难点在于合理使用药物,既要避免出血也要避免血栓形成。

大部分患者预后较好,不影响生存质量及寿命。若血栓形成发生于动脉,如冠状动脉或下肢动脉,可导致心肌梗死或下肢坏死。静脉血栓形成,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少数可引起死亡。

服用抗凝药物时,应注意监测是否有出血表现,若出现应及时就诊。家族中有本病患者时,可进行遗传咨询,在医生指导下生育。

症状

本病不同患者的症状差异较大。约 55% 患者无症状,仅在凝血功能检查时偶然发现;约 25% 的患者以出血(皮肤、黏膜出血、月经量增大等)为主要症状;约 20% 的患者以血栓形成(如下肢突发肿胀、疼痛等)为主要症状。部分患者同时出现出血及血栓形成表现。少数患者出现自发性流产、胎盘出血、伤口愈合缓慢等。

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常见症状包括:

出血表现:本病最常见症状,出血程度较轻,以皮肤黏膜出血为主,表现为皮肤瘀斑(皮肤大于 1 厘米的紫红色斑点)、牙龈出血、鼻出血、月经量增大、胎盘出血、产后出血、手术中或术后出血量较大等。出血通常不危及生命。

血栓形成:以复发性静脉血栓形成为主,如下肢深静脉血栓,表现为下肢突发水肿、沉重感伴胀痛、行走后加重、多为一侧下肢。部分患者可出现动脉血栓,如冠状动脉血栓形成,表现为胸口不适、胸痛、大汗、心悸及晕厥等。

少数患者出现反复自发性流产、伤口愈合延迟等。

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贫血

下肢深静脉血栓

肺栓塞

产后出血

病因

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目前已发现 100 多种涉及到 3 个纤维蛋白原基因的基因突变,其中以纤维蛋白原 Aa 链点突变最常见,其次为纤维蛋白原 γ 链点突变。

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纤维蛋白原 Aa 链点突变:约 63% 的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由于该处突变引起。Aa 链高度保守的 N-末端区域发生突变,精氨酸被组氨酸或半胱氨酸替换,而该位点为纤维蛋白原加工时的切割位点,导致纤维蛋白原功能异常。

纤维蛋白原 γ 链点突变: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第二大病因,约占 12% 的患者由于该处突变导致本病。

哪些人容易患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本病为遗传性疾病,危险因素主要针对父母。

有如下可改变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致突变物质接触史:父母在备孕或怀孕期间接触致突变物质,包括了生物因素(如母亲孕期发生细菌或病毒感染)、化学因素(如食用某些致突变食物或药物,如发霉的花生、不合格的加工肉类、新腌制的泡菜等)及物理因素(如大剂量的放射线照射)。

近亲婚配:父母有三代或三代以内的血缘关系。

有如下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阳性家族史:父母为该病患者或父母亲属中有该病患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反复鼻出血;

反复牙龈出血;

皮肤瘀斑;

女性不明原因月经量异常增大。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下肢突发水肿,伴沉重感及局部胀痛;

突发呼吸困难,甚至昏迷;

产妇产后出血;

孕妇发生自发性流产。

建议就诊科室

血液科

医生如何诊断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当医生怀疑是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时,将通过病史采集、遗传系谱图绘制、凝血功能筛查试验、血小板功能试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血浆电泳及基因检测等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病史采集及遗传系谱图绘制:医生将主要询问患者的临床症状、发病经过、诊治经过及父母的家族史等。根据病史采集的结果,医生将绘制遗传系谱图,初步鉴定本病的主要遗传方式。

凝血功能筛查试验:抽取患者血液后,进行实验室分析。主要包括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的部分凝血酶时间、血小板计数及出血时间等。筛查试验是诊断出血性疾病的基本检查,用于初步判断出血的主要原因。本病患者凝血酶时间延长最为敏感,其次为凝血酶原时间,最后为活化的部分凝血酶时间。

血小板试验:抽取患者血液后,进行实验室分析。主要用于排除血小板因素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血浆纤维含量测定:抽取患者血液后,进行实验室分析。主要用于排除低纤维蛋白原血症,部分低异常纤维蛋白原患者也可以出现纤维蛋白含量降低。

电泳:抽取患者血液后,进行电泳分析。在交叉免疫电泳分析中,可发现异常纤维蛋白原可以与凝胶中的抗白蛋白的抗血清结合发生沉淀弧,而正常纤维蛋白原不结合。可以用于发现异常的纤维蛋白原,辅助诊断。

基因检测:采用二代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患者及其家属的基因,可用于明确病因及指导生育等。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患者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出血的症状?

患者有没有过下肢突发的水肿、胀痛并在行走后加重?

父母及家属中有没有人患过类似的疾病?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本病需要治疗吗?

本病应该怎么治疗?

本病治疗后会有什么后遗症吗?

如果再生孩子,还有患本病的可能吗?

治疗

对于无症状的患者无需治疗。有出血表现或需要手术者常采用替代疗法,补充冷沉淀,纤维蛋白原制剂及血浆等。有血栓形成的患者需采用抗凝治疗,如肝素、华法林、阿司匹林及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等。

药物治疗

冷沉淀:含有纤维蛋白原及凝血因子 Ⅷ 的血液制品。异常的纤维蛋白原无法发挥正常凝血功能,导致患者出现出血或者血栓。补充外源性正常纤维蛋白原可以替代异常纤维蛋白原的功能,改善患者状态。

纤维蛋白原制剂:经过灭活病毒分离的纤维蛋白原,可直接补充外源性正常纤维蛋白原,用于替代异常纤维蛋白原的功能。

血浆:含有纤维蛋白原及除 Ⅷ 因子和 Ⅴ 因子以外的其他凝血因子的血液制品。也可用于补充外源性正常纤维蛋白原,替代异常纤维蛋白原的功能。

肝素:具有较强的抑制凝血功能的作用,起效迅速,主要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华法林:拮抗维生素 K 使凝血因子合成减少,预防血栓形成。

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防止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新型口服抗凝药:包括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等。为口服的凝血因子抑制剂,可以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疾病发展和转归

对于大部分无症状的患者,本病不需治疗。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生育及预期寿命等基本无影响,预后好。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部分出血严重患者,可出现贫血表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极少数患者的出血会危及生命。以血栓形成为主要表现的患者,可能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致肺栓塞,引起死亡;动脉栓塞时,可能导致相应部位坏死,如下肢动脉栓塞导致截肢,冠状动脉栓塞导致心肌梗死或心肌缺血等。

经过正规治疗后,以出血为主要表现的患者,基本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期寿命。对于血栓形成的患者,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并防止出血,若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对生活质量及寿命影响较小。本病无法治愈,有症状的患者需要终身治疗。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观察输血反应:以出血为主要表现的患者,在输注血液制品后可产生抗纤维蛋白原抗体,因此在输入血液制品时,家属及患者应严密观察有无输血反应发生,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皮肤瘙痒潮红、皮肤红疹、呼吸困难等。若出现上述表现应立即通知医务人员处理。

服用抗凝药物时应注意有无出血倾向:对于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由于抗凝药物具有引起出血的风险,应按医生要求定期至医院复查凝血功能,严格遵照医嘱服药。患者及家属应严格观察有无出血表现,如呕吐物及大便中带血,呈现红褐色、咖啡色或鲜红色等及上述的出血症状。若出现上述表现,应立即至医院复诊。

运动:有血栓形成倾向的患者,应避免长期卧床,应及时下床活动,预防血栓形成,散步等即可。若已经出现上述血栓形成表现,如下肢突发水肿、局部肿胀等,应绝对卧床,避免运动并立即至医院就诊。

预防

本病为遗传性疾病,预防主要针对父母。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父母在备孕及怀孕期间,注意保暖,防止发生感染、避免接触传染病人等;不食用致突变药物或食物,如新腌制的泡菜、不合格的肉类制品、发霉的食物等;不接触放射性物质等。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父母为本病患者或家族中有本病患者的,可咨询遗传专科门诊,在医生指导下生育。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正清风痛宁片(华纳大)的功效与作用-正清风痛宁片(华纳大)说明书

2023-8-3 0:11:30

药品

罗红霉素胶囊的功效与作用-罗红霉素胶囊说明书

2023-8-2 23: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