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是由于一种位于 X 染色体上 PIGA 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患者的造血干细胞发生的克隆性疾病。由于部分或所有血细胞膜的一种叫做糖化磷脂酰肌醇(GPI)的物质合成障碍,造成血细胞表面的糖化磷脂酰肌醇锚连蛋白(CD55、CD59 等)缺失,从而使红细胞容易被破坏,从而引发溶血。
该病的患病率为 15.9/百万人,女性稍多;获得诊断的年龄集中在 30~40 岁。
此病最主要的病因是由于人体的 X 染色体(一种性染色体)上 PIGA 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患者的血细胞膜上的一种叫做糖化磷脂酰肌醇(GPI)的物质合成障碍,造成血细胞表面的糖化磷脂酰肌醇锚连蛋白(CD55、CD59、CD16 等)缺失,导致这些补体调节蛋白不能连接在细胞膜上,使红细胞对补体敏感性增加;再加上细胞灭活补体的能力减弱,细胞容易被破坏并发生溶血。
国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工作组将本病分为:
经典型:有典型的溶血和血栓形成;
合并其他骨髓衰竭性疾病;
亚临床型:有微量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克隆,但没有溶血和血栓的实验室和临床证据。
此病以发作性血管内溶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及反复的静脉血栓形成为主要特征。典型症状是患者在早晨排尿发现尿液变为茶色,这是由于血红蛋白和含铁血黄素从溶解的红细胞中排泄,从而使浓缩的尿液变色。
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支持治疗、糖皮质激素、联合化疗、新型补体抑制剂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关键点和难点在于及时明确诊断难度大,部分对糖皮质激素无效的患者治疗效果差。
该病起病急骤,患者病情多反复、存活时间短、生存质量较差。
暂无有效预防手段。
症状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患者的典型症状是清晨的尿液为茶色,约 25% 的患者在诊断时有这种症状。国内患者多以贫血、出血或血红蛋白尿为首发症状,可伴有反复血栓形成、乏力、腹痛、吞咽困难、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等。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贫血:皮肤眼睑苍白。
酱油色尿、茶色尿:多在睡醒后的清晨发现尿液颜色加深。
乏力、头晕。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由于长期溶血,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为反复血栓形成、感染、胆石症等,输血过多还可引起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反复血栓形成;
感染;
胆石症。
病因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与基因突变有关。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PIGA 基因突变:由于人体的 X 染色体(一种性染色体)上 PIGA 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患者的血细胞膜上的一种叫做糖化磷脂酰肌醇(GPI)的物质合成障碍,造成血细胞表面的糖化磷脂酰肌醇锚连蛋白(CD55、CD59、CD16 等)缺失,导致这些补体调节蛋白不能连接在细胞膜上,使红细胞对补体敏感性增加;再加上细胞灭活补体的能力减弱,细胞容易被破坏并发生溶血。
哪些人容易患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合并 PIGA 体细胞突变的患者易患此病。
喜吃生冷、辛辣刺激食物的人,有血管内溶血的风险。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贫血:全身皮肤及眼睑苍白;
血红蛋白尿:晨起时小便颜色变深,呈酱油色或茶色;
明显乏力。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心悸;
晕厥;
呼吸困难。
建议就诊科室
血液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当医生怀疑患者是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时,将通过外周血、骨髓、尿液相关检查、分子生物学及细胞遗传学、影像学等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外周血检查包括:
流式细胞术分析:检测血细胞表面糖化磷脂酰肌醇锚连蛋白(如 CD55、CD59),这是诊断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最敏感、最直接的方法,是“金标准”;
血常规、凝血功能、生化、溶血试验等检查:筛查是否存在溶血及溶血原因,寻找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克隆证据。
骨髓穿刺及活检术:医生通过骨髓穿刺针及活检针抽取患者骨盆或胸骨等骨髓丰富的骨骼部位的少量骨髓液及骨髓组织进行进一步检查,必要时需多部位穿刺进行鉴别诊断。
尿常规、尿含铁血黄素试验:明确患者是否为血管内溶血,为明确诊断提供依据。
分子生物学及细胞遗传学检测:检测患者的染色体核型,明确是否有 PIGA 基因突变,其中 PIGA 基因突变检测是一种非常具备特异性的诊断项目,突变阳性时支持此病诊断。
影像学检查:局部血管彩超或全身核磁共振检查,目的是寻找血栓并发现既往未发现的血栓栓塞,对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合并血栓的患者有诊断价值,可以评估预后。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小便的颜色跟之前相比有变化吗?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是什么时候?
觉得皮肤变白、乏力有多久了?
亲属是否存在相同的症状?
是否在其他医院做过检查或治疗过?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这个病是恶性肿瘤引起的吗?是否能够治疗,预期寿命有多久?
如何治疗,费用能报销吗?能不能彻底治好?
这个病会遗传给后代吗?
治疗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首先治疗是糖皮质激素,用来控制溶血发作,疗效显著。对激素无效的复发/难治患者,可以考虑新型药物、联合化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药物治疗
大多数患者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常用及新型药物包括:
糖皮质激素:以溶血症状为主的患者首选使用。此药物能减少补体攻击和破坏、减轻溶血症状。代表药物为泼尼松。
依库珠单抗(重组人源型抗补体蛋白 5 单克隆抗体,Eculizumab):缓解补体介导的慢性血管内溶血,减少输血需求、改善贫血症状,降低肺动脉高压和严重血栓,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该药价格昂贵,2018 年在我国获批上市。
Ravulizumab(Ultomiris): 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这是一种长效补体抑制剂,半衰期更长,作用是缓解血管内溶血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需终身服用,国内尚未上市。
其他治疗方法
联合化疗(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或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能有效减少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异常克隆,一定限度控制血管内溶血症状。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唯一可能治愈的治疗措施,对于不能耐受糖皮质激素或疗效差及输血依赖患者可以考虑,需满足多种移植条件,移植风险大,配型困难。
抗凝治疗:华法林或低分子肝素治疗合并血栓患者,改善预后并减少栓塞发生。但抗凝风险大,有出血或加重血栓的风险,需谨慎评估。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可反复溶血发作,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0%~40% 的患者在确诊后 5~6 年内死亡。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病情能够得到控制,但部分患者反复发作溶血,影响生活质量。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使用糖皮质激素注意事项:患者需注意不良反应,若出现胃部不适、血糖波动、骨骼疼痛等症状,可遵医嘱服用胃黏膜保护剂、胰岛素治疗、钙片等。
化疗注意事项:接受化疗的患者, 在治疗期间或治疗后,可能会出现贫血、出血、严重感染等情况,需积极使用促进骨髓造血、抗感染等处理,必要时住院治疗。
定期复查:反复溶血发作的患者每月于专科门诊就诊,稳定患者每半年到医院复查,主要复查血常规、凝血功能、流式细胞术等、PIGA 基因等项目。
饮食:反复溶血发作患者忌吃生冷及辛辣刺激食物,化疗患者吃清洁的熟食。
运动:可做少量低强度运动,如散步、快走等,避免剧烈运动。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定期体检:合并 PIGA 基因突变的人群,提高警惕,关注身体情况,定期体检。
饮食:吃清洁熟食,忌吃生冷、辛辣刺激食物而诱发血管内溶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