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股关节软骨损伤是什么?髌股关节软骨损伤怎么办?髌股关节软骨损伤症状有哪些?

该病是一种发生在关节软骨的损伤,因急性创伤或慢性关节炎累积软骨所致,以髌骨后疼痛为主要症状,在下楼、下坡等活动或半蹲位明显。轻症病例保守治疗,严重损伤需手术治疗。所谓“髌骨”也就是俗称的“膝盖骨”。美国学者报告软骨损伤在所有个体中高达 10%~12%。严重损害需要手术治疗的每年达 20 万例。关节软骨损伤最常见的是股骨髁内侧负重区(占所有损伤的 32%)。引起髌股关节面直接撞击的急性或慢性创伤,长期对髌股软骨产生异常的摩擦、挤压等活动,髌股关节不稳定,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病变累及软骨等情况都会导致本病。根据软骨病变程度分四度。Ⅰ 度:软骨表层细微裂隙、病灶区软骨发软、轻度肿胀及黄色变;Ⅱ 度:为软骨过渡层和肥大细胞层损伤,有肉眼可见的浅裂隙;Ⅲ 度为软骨钙化层损伤,裂隙加深,局部可达软骨下骨质,软骨碎片自表层剥脱;Ⅳ 度:损伤达软骨下骨质,局部软骨全部破坏。髌骨深部疼痛是本病的最主要症状,伴有关节肿胀、乏力、“打软”,“差一点跌倒”等表现。有时软骨损伤剥脱游离可有关节交锁症状。早期症状轻的患者,一般先行保守治疗,主要行对症治疗并避免各种诱发疼痛的活动。经 3~6 个月保守治疗无效,症状严重的病例,需要关节镜或手术治疗。治疗的难点在于病变程度和范围不同,需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改良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疼痛是膝关节活动和承重功能受限或丧失,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用非手术疗法,能缓解或减轻本病的症状,一般预后尚好。当病情发展到持续性疼痛、关节交锁症状等软骨损伤严重阶段,保守治疗效果往往难以令患者满意,需行手术治疗。

概述

该病是一种发生在关节软骨的损伤,因急性创伤或慢性关节炎累积软骨所致,以髌骨后疼痛为主要症状,在下楼、下坡等活动或半蹲位明显。轻症病例保守治疗,严重损伤需手术治疗。所谓“髌骨”也就是俗称的“膝盖骨”。

美国学者报告软骨损伤在所有个体中高达 10%~12%。严重损害需要手术治疗的每年达 20 万例。关节软骨损伤最常见的是股骨髁内侧负重区(占所有损伤的 32%)。

引起髌股关节面直接撞击的急性或慢性创伤,长期对髌股软骨产生异常的摩擦、挤压等活动,髌股关节不稳定,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病变累及软骨等情况都会导致本病。

根据软骨病变程度分四度。

Ⅰ 度:软骨表层细微裂隙、病灶区软骨发软、轻度肿胀及黄色变;

Ⅱ 度:为软骨过渡层和肥大细胞层损伤,有肉眼可见的浅裂隙;

Ⅲ 度为软骨钙化层损伤,裂隙加深,局部可达软骨下骨质,软骨碎片自表层剥脱;

Ⅳ 度:损伤达软骨下骨质,局部软骨全部破坏。

髌骨深部疼痛是本病的最主要症状,伴有关节肿胀、乏力、“打软”,“差一点跌倒”等表现。有时软骨损伤剥脱游离可有关节交锁症状。

早期症状轻的患者,一般先行保守治疗,主要行对症治疗并避免各种诱发疼痛的活动。经 3~6 个月保守治疗无效,症状严重的病例,需要关节镜或手术治疗。治疗的难点在于病变程度和范围不同,需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改良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疼痛是膝关节活动和承重功能受限或丧失,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用非手术疗法,能缓解或减轻本病的症状,一般预后尚好。当病情发展到持续性疼痛、关节交锁症状等软骨损伤严重阶段,保守治疗效果往往难以令患者满意,需行手术治疗。

症状

急慢性损伤患者通常多有与症状发作相关的特定创伤经过。髌骨不稳或关节炎患者出现渐进性的疼痛症状,最终发展至影响日常生活程度。

髌股关节软骨损伤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髌股关节软骨损伤的常见症状包括:

疼痛:髌骨后疼痛为最主要症状,在下楼、下坡等活动或半蹲位出现,初期为间歇性疼痛不适,可发展为持续或进行性的酸痛。部分患者可呈现特征性的症状,即“开始活动时疼痛明显,活动后减轻,活动结束疼痛加重”。所谓“髌骨”也就是俗称的“膝盖骨”。

关节肿胀、乏力、“打软”、“差一点跌倒”,有时软骨损伤剥脱后可有关节交锁症状,即有“关节突然被卡住”的感觉。

髌股关节软骨损伤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关节游离体:晚期病例或严重创伤导致的损伤,有软骨块脱落时游离在关节内。

髌骨软骨病:髌骨软骨病变中出现髌骨软化和进行性破裂时可诊断为髌骨软骨病。

病因

引起髌股关节面直接撞击的急性或慢性创伤。长期反复对髌骨软骨产生异常的摩擦、挤压等,特别是在膝关节屈曲位上反复地蹲起、跳跃、负重、扭转都可引起髌股之间应力异常,使软骨容易发生损伤。髌股关节不稳定、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累及关节软骨。

髌股关节软骨损伤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急性撞击或创伤。

慢性创伤:如膝关节在屈曲位上反复地蹲起、跳跃、负重、扭转等。

长期对髌骨软骨产生异常的摩擦、挤压等:往往是由于不适当和不科学的运动造成的。

髌股关节不稳:如髌骨脱位、髌骨半脱位等情况。

其他关节疾病并发软骨损伤: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

哪些人容易患髌股关节软骨损伤?

意外发生膝部急性或慢性创伤的人群:如遭遇过交通事故或足球运动员。

需要长期进行蹲起、跳跃、负重、扭转活动的人群。

先天性或后天性髌骨异常、髌骨或股骨髁发育异常等骨骼肌肉结构异常的人群。

有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关节病变的人群。

就医

发生创伤后出现髌骨深面或周围的疼痛,影响膝关节活动,并在屈膝活动时加重等表现,需及时就医。或有先天性、后天性下肢骨骼结构异常,逐渐出现髌骨深面的疼痛不适,伴或不伴关节交锁、乏力,应及时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有先天性或后天性膝关节周围骨骼结构异常,逐渐出现髌骨深面的疼痛不适,应尽早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创伤后出现髌骨深面或周围的显著疼痛,膝关节活动完全受限,伴膝关节肿胀、交锁症状(关节“突然有被卡住”的感觉),应立即就医。

建议就诊科室

骨科

医生如何诊断髌股关节软骨损伤?

髌股关节软骨损伤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的髌股关节部位疼痛,需综合症状和体格检查,尤其特异性体征,并结合影像学检查来明确诊断。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髌骨磨压痛:为髌骨常规检查。作用是能判断髌股关节软骨是否受损。按压髌骨并活动膝关节,髌骨关节面发生摩擦,诱发疼痛;髌抗阻痛(髌骨对抗外来阻力进行活动时)为髌骨向远端推挤并活动时髌下出现酸痛。

单腿半蹲试验:为了判断髌股软骨损伤是否显著,并且有诊断价值。患侧单腿站立并尝试下蹲,出现疼痛为阳性。

X 线和 CT 检查:此检查的意义在于显示髌骨、股骨形态,确认相对位置。因软骨在普通 X 线平片不显影,此检查对诊断无太大意义。CT 可观察髌骨形态、骨的硬化等,可测量确定髌骨位置是否异常。

MRI 检查:MRI 是最具敏感度的检查,可发现髌骨软骨的剥脱和损伤区,对病变定位和分度。

关节镜:为有创检查,医生可以通过该检查直接观察到关节面软骨的损伤及程度。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既往的全身病史和运动史。

出现症状时活动情况及伤时情况?

曾到别的医院就诊了吗?做过其他什么检查吗?

接受过治疗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病情严重吗?

需要怎么治疗?

治疗效果如何?

会复发吗?

日常活动注意事项是什么?

治疗

早期症状轻的患者,一般先行保守疗法,主要是对症治疗并避免各种诱发疼痛的活动。经 3~6 个月保守治疗无效,症状严重的病例,可考虑关节镜或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作用仅在于缓解疾病的症状,无法阻止病情的进展。

非激素类抗炎止痛药:作用是减轻滑膜炎症和缓解疼痛,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双氯芬酸钠等,以及胃肠道副作用更小的塞来昔布、美洛昔康、依托考昔等。

关节软骨营养药:口服氨基葡萄糖、硫酸软骨素等。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包括关节外手术和关节内手术,对于髌骨不稳继发性髌股关节软骨损伤的患者,可行关节外髌骨不稳复位手术,具体可参考“髌骨不稳定”这个疾病的内容。关节内手术包括关节清理术、髌骨软骨病灶切除加钻孔术、软骨移植、髌骨截骨术、髌骨切除术、人工关节置换术。

关节清理术:作用是清理软骨碎片。适合于轻度、偶然发现的、无症状的低活动量需求者。

局限性软骨切除加钻孔术:作用是使来自骨内的纤维肉芽组织填补缺损软骨。方式是先切除坏死软骨,暴露软骨下骨板并钻孔。

髌骨截骨术:作用是采取髌骨截骨术来解除骨内高压,缓解患者疼痛,同时又可调整髌股关节面使之接触更协调。

软骨移植:通过将其他部位的软骨移植到受损区,填补缺损或病变的软骨,重建功能。

髌骨切除术:作用是去除病变严重的髌骨。仅适用于疼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的重症患者,髌骨切除会影响伸膝力量。

人工关节置换术:作用是重建患者关节的功能。适用于严重的髌股关节骨关节炎患者。

其他治疗方法

限制诱发疼痛的活动;

股四头肌练习:作用是增加关节的稳定性;

髌股关节粘膏支持带或护具:作用是增加关节的稳定性;

按摩、理疗或中药外敷:有一定缓解症状的作用;

关节腔内注射:缓解症状。选用醋酸曲安奈德等注射液,短期控制症状的效果较好。

疾病发展和转归

此病常用非手术疗法,能缓解或减轻症状,一般预后尚好。

但如若不及时治疗,当病情发展到持续性疼痛、关节交锁症状等软骨损伤严重阶段,保守治疗的效果往往难以让患者满意,需行手术治疗。因此,本病需要及早就诊、治疗,从而可以控制病情进展,提高治疗效果。

日常注意

非手术治疗患者日常注意需注意限制诱发髌股关节疼痛的活动。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注意休息,日常注意普通饮食即可。

限制活动:限制患者日常注意生活中的某些活动,如登高、爬坡等,可减少髌股关节磨损,特别是限制诱发髌股关节疼痛的活动。

股四头肌肌力练习:患侧下肢伸直用力收缩股四头肌,持续 5 秒,然后完全放松 10 秒,再收缩,每回合的练习需要 30~50 次;2~3 周后,可行直腿抬高训练(将足跟抬高离床 15 厘米左右,持续 10 秒然后放下,每回合的练习 30 次)。

支具和护膝保护;用于疾病处于急性期的患者,在活动诱发疼痛明显时可使用。不宜长期应用。

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短期需佩戴支具限制活动,逐步行康复锻炼。

术后患者的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注意休息,加强饮食,宜补充优质蛋白(如奶类、蛋类、牛肉等)和新鲜的蔬菜水果。

术后保持伤口辅料清洁干燥,遵医嘱定期换药、拆线。

保护膝部:软骨切除钻孔或软骨切除术后,创面短期内不宜承受压力,故术后行支具或石膏伸直位固定 4 周。此阶段内可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保持肌力。

4 周后拆除石膏或调节支具小范围(<30°)轻柔活动并可伸膝行走,6 周后可自由活动膝关节。

手术后,严格遵医嘱用药和复查,出院康复锻炼过程中,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预防

早期症状轻的患者,主要是对症治疗并避免各种诱发疼痛的活动并口服软骨营养药物。

出现持续疼痛症状影响日常活动者需要及早干预治疗,从而可以控制病情进展。

有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关节病变的患者,尽早行治疗,以免病变加重,累及软骨。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保健

几种肉对补肾壮阳强精有奇效

2023-9-15 23:23:44

保健

春季疾病保健饮食为先

2023-8-24 23: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