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非结核性分枝杆菌关节炎是指除人型、牛型结核杆菌和麻风杆菌以外的分支杆菌侵犯骨和关节系统所致的慢性感染。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者,分枝杆菌感染人体后,通常不会引起急性发病,病情缓慢发展,延误诊断率高。
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约 5%~10%的患者侵及肌肉骨骼系统,最常见的表现是骨髓炎,很少见到受累骨的肿胀和溶解性病变。与结核分枝杆菌不同,非结核分枝杆菌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非结核分枝杆菌对人类致病性较低,人感染非结核分枝杆菌主要从环境中获得,常见病原菌为鸟型细胞分枝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海鱼分枝杆菌和偶发分枝杆菌与兔分枝杆菌的复合体。主要危险因素为人体局部或全身免疫功能低下,如艾滋病、恶性肿瘤晚期、放/化疗后等。
大多数患者表现为低热、厌食、全身乏力、体重减轻等非特异性症状,可有局部疼痛、局部肿胀和关节僵硬等体征。
非结核性分枝杆菌关节炎主要治疗方式为局部病灶的引流、病灶炎性组织的清除,同时联合抗结核治疗。
病情容易出现反复,病程迁延,可能会出现局部脓肿形成、骨髓炎、局部软组织感染、毒血症和并发其他病原菌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非结核性分枝杆菌关节炎的治疗疗程长,应注重患者教育,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症状
非结核性分枝杆菌关节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非结核性分枝杆菌关节炎的常见症状包括:
发热:低烧、出汗、寒战。
厌食,体重减轻。
浑身乏力:患者感觉全身软弱无力。
关节疼痛:关节疼痛不适,局部压痛。
关节肿胀。
关节僵硬:关节活动困难,不顺畅。
非结核性分枝杆菌关节炎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局部脓肿形成
筋膜炎
骨髓炎
滑膜炎
软组织感染
毒血症
病因
非结核分枝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如土壤、污水、尘埃、鱼类和禽类等,与结核分枝杆菌不同,非结核分枝杆菌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人感染非结核分枝杆菌主要从环境中获得。非结核分枝杆菌对人类致病性较结核分枝杆菌低,感染常见于局部或全身免疫功能低下者。
非结核性分枝杆菌关节炎常见原因有哪些?
人感染非结核分枝杆菌主要从环境中获得,常见病原菌为鸟型细胞分枝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海鱼分枝杆菌和偶发分枝杆菌与兔分枝杆菌的复合体。
鸟型细胞分枝杆菌:主要侵犯骨和关节。
堪萨斯分枝杆菌:广泛侵犯骨、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
海鱼分枝杆菌:主要侵及皮肤、肌肉和骨骼系统。
偶发分枝杆菌与兔分枝杆菌的复合体:主要引起骨髓炎、滑膜炎和软组织感染。
哪些人容易患非结核性分枝杆菌关节炎?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患者:先天性胸腺缺失。
继发性免疫缺陷患者:艾滋病患者、急性及慢性白血病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肿瘤放/化疗后、肝硬化等。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低热、出汗、寒战、厌食、全身乏力和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
局部压痛、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僵硬等。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毒血症:寒战、高热、嗜睡等。
建议就诊科室
感染科
骨科
医生如何诊断非结核性分枝杆菌关节炎?
医生主要通过询问患者病史、临床症状和体格检查、关节 X 线检查、抗酸染色、病原菌培养等检查来明确诊断。
相关检查具体介绍如下:
关节 X 线检查:X 线平片可显示关节周围软组织有无肿胀、关节骨质是否受损,用于评判疾病的严重程度、是否需要手术干预。
抗酸染色:查找抗酸杆菌,辅助诊断。
病原菌培养:查找病原菌,诊断的金标准,也可进一步进行药敏实验,指导用药。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主要症状有哪些?什么时候开始的?
有无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的基础疾病?
生活环境怎么样?平时个人卫生怎么样?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病情严重吗?
治疗起来困难吗?
需要做哪些检查?
需要进行手术干预吗?
治疗效果好吗?预后好吗?
治疗好转后什么时候可以停药?
治疗
非结核性分枝杆菌关节炎主体的治疗方式为病灶清除结合抗结核治疗,不同种非结核性分枝杆菌间略有不同。
药物治疗
异烟肼:抗菌作用强,对繁殖期结核杆菌有杀菌作用。
利福平:抗菌谱广,对繁殖期和静止期的结核杆菌均有效。
乙胺丁醇:对分枝杆菌有较强抑制作用。
手术治疗
病灶清除:切除病原菌感染后形成的炎性坏死组织,去除病灶。
脓肿引流:引流局部脓肿,去除脓肿病灶,提升治疗效果。
疾病发展和转归
患者若不接受正规治疗,病情容易出现反复,病程迁延不愈,可能会出现局部脓肿形成、骨髓炎、局部软组织感染、毒血症和并发其它病原菌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较少出现复发,几乎不留后遗症。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用药注意事项:非结核性分枝杆菌关节炎抗结核治疗疗程较长,通常为 2~3 年。患者应该树立信心,谨遵医嘱,规范用药,不得随意停/换药物;注意药物不良反应,若出现恶心、呕吐、乏力等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就医。
定期复查:抗结核药物有较多的不良反应,患者应该严格遵医嘱定期复查,主要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关节 X 线片、抗酸染色、病原菌培养等项目。
术后护理注意事项:注意敷料的清洁干燥,保持引流管通畅。
饮食:日常注意要注意多食用优质蛋白含量丰富的食物,如鸡肉、鱼肉、瘦肉等;限制动物内脏、油炸、烧烤以及油腻食物。
其他:注意休息,不熬夜,不过度劳累;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做好防护,如戴医用口罩、生活环境消毒等。
预防
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清楚,感染常见于免疫功能障碍者。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注意房间通风,住所要勤打扫和清洗,避免病原菌滋生。
注意休息,不熬夜,不过度劳累,多进行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增强体质,提升机体抵抗力。
洁身自好,远离艾滋病。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艾滋病患者积极抗病毒治疗,恢复自身免疫功能。
急性及慢性白血病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