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Tietze’s 综合征,泰齐氏病
概述
非特异性肋软骨炎(nonspecific chondritis),又称泰齐氏病(Tietze’s 综合征),是胸外科门诊常见疾病,患者常因胸部疼痛难忍而来院诊治,同时该病的病程迁延而且易复发,困扰着广大患者及临床医师。该病多发于 20~30 岁及 40~50 岁患者,左右侧发病率相似, 70%~80% 为单侧单发病变,女性多见[1]。
该病原因不明,大多数学者认为该病与肋软骨膜的微小创伤及胸肋关节韧带和肋间内、外肌局部应力异常造成的劳损有关;也有学者认为其与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有关,感染导致胸肋关节面的软骨发生水肿、增厚而导致无菌性炎症;还有学者认为其与免疫调节、内分泌异常引起肋软骨营养障碍有关。
该病的多见于单侧 2~4 肋软骨局部隆起肿大,有明显压痛。多考虑本病由于肋软骨体积增大,骨膜张力增高,牵扯刺激分布于肋软骨膜表面的肋间神经前皮支神经末梢,产生持续且定位明确的疼痛。
非特异性肋软骨炎具有明显的自限性和自愈性,预后佳,但其患病率较高, 应与心绞痛、胸膜炎、胸壁结核及肋软骨肿瘤等相鉴别[2]。
非特异性肋软骨炎的治疗原则多进行止疼等对症处理,必要时行手术治疗。因有患者疼痛难以缓解、反复发作而焦虑不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需及时就诊。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增强防护意识,搬抬重物不要用力过猛,防止损伤胸肋软骨、韧带。平时注意胸部的保暖,防止受寒;衣着要松软、干燥、避免潮湿。要经常开窗通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多参加体育活动,以增强自身的抵抗力。
症状
非特异性肋软骨炎有哪些症状?
主要表现为肋软骨局部隆起、疼痛。
肋软骨局部隆起:可触及肋软骨,质硬或韧,表面光滑,边界不清,伴有局部压痛,少数患者伴有低热,局部皮肤无炎症反应,但肋骨肿大可持续数月或数年之久,X 线胸片未见特征性改变[3]。
疼痛:前胸壁固定性、持续性胀痛,无法自行缓解,上肢活动或提肩举臂时牵拉胸廓而引起剧痛;有的患者深呼吸、咳嗽时疼痛加重;部分患者因疼痛影响呼吸而致胸闷、气短;有的表现为肋间放电样刺痛或持续性灼痛;有的疼痛剧烈而放射到同侧乳房、腋窝及同侧上肢;有的患者因疼痛难以缓解而焦虑不安。
非特异性肋软骨炎并发症有哪些?
胸闷、呼吸不畅:强烈疼痛可限制呼吸运动,造成胸闷、呼吸不畅。
抑郁:如患者因疼痛难以缓解、反复发作而焦虑不安,可能引起抑郁。
病因
非特异性肋软骨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非特异性肋软骨炎具体病因不明。多数学者认为该病可能与病毒感染、胸肋关节损伤、内分泌异常等有关。
病毒感染:部分学者认为该病与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有关,感染导致胸肋关节面的软骨发生水肿、增厚,而导致无菌性炎症。
胸肋关节损伤:大多数学者认为该病与肋软骨膜微小创伤及胸肋关节韧带和肋间内、外肌局部应力异常造成的劳损有关,软骨膜可能因损伤后修复,大量软骨细胞增生与软骨膜纤维的增厚使得此区与骨膜粘连、硬化,致肋软骨应力的动态平衡失调,骨膜张力增高,牵扯刺激分布于肋软骨膜表面的肋间神经前皮支神经末梢,产生持续且定位明确的疼痛。
内分泌异常:还有学者认为该病与免疫调节、内分泌异常引起肋软骨营养障碍有关。
哪些因素容易使人患非特异性肋软骨炎?
年龄:20~30 岁及 40~50 岁人群。
发病人群:女性略高于男性。
平时不注意保暖、生活不规律的人群,这些因素可使致病毒入侵。
经常参与易损伤胸肋关节及韧带的人群。
营养不良、抵抗力差,内分泌紊乱等人群 。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胸前区持续性钝痛、胀痛,临床检查第 2、3 肋软骨相交处局限性梭形肿胀,可见局部软骨隆起,并有自发性和明显压痛,同时 X 线检查无胸壁异常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其他疾病(如肋间神经炎、胸壁结核、肋软骨肿瘤、乳腺疾病等)也可能出现上述症状,患者需经过检查后方能明确病因。
临床医师在诊断明确的基础上,才能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非特异性肋软骨炎一经诊断,应及时治疗,正确用药,避免病情迁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就诊科室:
胸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非特异性肋软骨炎?
临床医生根据患者年龄、症状、体征和相关辅助检查的结果,确诊非特异性肋软骨炎并不难。
但应排除其他疾病。
感染性肋软骨炎:主要表现局部肋软骨区的皮肤红、肿、热、痛和体温升高,白细胞中毒等全身症状。局部软组织坏死可行成脓肿。
胸壁恶性肿瘤:常表现为侵蚀性骨破坏,呈筛孔样、虫蚀样、可有溶骨或成骨表现,可有骨皮质破坏和病理性骨折,建议做活组织检查,以排除胸壁肿瘤。
胸壁结核:多表现为胸部局部肿物,固定、质硬、逐渐增大,可伴有疼痛,穿刺可见白色脓液及干酪样坏死物,常有结核中毒的全身症状等。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年龄多大?生活规律吗?从事什么职业?
平时是否易感冒?如是女性,是不是处于哺乳期?
症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是感觉疼才发现胸壁隆起么?
症状持续加重还是维持稳定?活动或深呼吸症状是否加重?
是否自行用过药?
是否有心脏病、糖尿病、肺结核等其他疾病史?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什么原因导致非特异性肋软骨炎?
需要做哪些检查可以确诊?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治疗?
需要治疗多长时间?
能治愈吗?会复发吗?
有并发症和后遗症吗?
治疗期间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治疗
治疗原则是:对症治疗,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可行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
采用非甾体类镇痛消炎药对症治疗。
如疼痛明显、对症治疗欠佳时,可在无菌环境下于肿胀的软骨骨膜,注射混有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的长效类固醇激素进行局部封闭治疗,减轻肿胀及疼痛的疗效确切。
其他治疗:包括理疗、热敷、抗生素等,但效果欠佳。物理治疗目的是消炎、消肿,减轻神经末梢刺激而镇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具体方法有:超声波、低反应水平激光、磁疗法、紫外线照射等。
中医认为肋骨软骨的骨软骨炎属胸痹、胁痛范畴,病机为情志不畅、肝郁气滞、风邪侵袭、痹阻经络、气虚血瘀。多用疏肝解郁、补气活血、消肿散瘀止痛的治法进行治疗,主要有柴胡疏肝散、复元活血汤、补阳还五汤、逍遥散结汤等方。中医药及针灸疗法确可缓解疼痛,但治愈率低,常反复发作,且对消除肋软骨的肿大增粗无效。
手术治疗
对少数非手术治疗无效,肋软骨肿大明显且症状严重、反复发作、心理负担重、不排除恶性病变的患者,可行手术治疗,切除病变肋软骨,达到治愈目的。
传统手术方法为骨膜内切除肋软骨,只要求将肿大增粗的肋软骨切除,勿伤及胸廓内动静脉,需注意保留骨膜及胸壁其他组织。
闭合性微创手术方法,是对肿大的肋软骨骨膜行十字切开或刺孔减压术,因松弛了肋软骨膜而解除对神经末梢的牵张刺激,从而得到缓解疼痛的目的[4]。
治疗过程应注意药物副反应,对于对部分伴有其他器官疾病,如患有心、肺、肾,糖尿病等的老年患者,治疗有一定困难,需要请相关专科同时治疗此类慢性疾病。
非特异性肋软骨炎发展及转归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可在一定时间内自愈,部分患者可转变为慢性,病程自数月至数年不等,时轻时重,反复发作。
日常注意
在生活中要注意规律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身体质。
发生非特异性肋软骨炎时,应放松心态,及时就诊,积极配合治疗,因此病为自限性疾病,勿有悲观心理。
治疗期间,应按时服药,规律治疗,进行适当身体锻炼,特别是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结核病等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有症状后,应及时就医,不要自行选用药物治疗,若治疗不及时或用药不当,会加重病情。
预防
平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饮食及休息,要经常开窗通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多参加体育活动,以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减少患病机会。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提高防护意识,搬抬重物不要用力过猛,以防胸肋软骨、韧带的损伤。
平时注意胸部的保暖,防止受寒;衣着要松软、干燥、避免潮湿。
应注意补充营养,如高蛋白食物,以及富含维生素 B 及维生素 A 的食物,如胡萝卜、西兰花、动物肝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