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由结核分枝杆菌侵入跗骨或周围关节引起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是肺外结核的一种,多数通过血源播散而感染。
骨与关节结核在经济发达地区以老年人居多,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儿童及青年多见。骨与关节结核占所有结核病例的 1%~3%,只有 10% 的骨与关节结核影响足部和踝关节。
最常见的病因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常见于曾经感染结核者、接触过具有传染性的结核病患者、营养不良者、免疫力低下群体。
此病根据病理生理特点可分为:初期:关节软骨面完好,表现单纯滑膜结核或单纯骨结核;进展期:破坏关节软骨面,侵及关节腔,表现全关节结核;晚期:全关节结核若不能控制,皮肤破溃,形成窦道。
跗骨与周围关节结核的主要全身症状是消瘦、贫血、低热、盗汗等,局部症状是患者发生足踝部肿痛、跛行、皮肤破溃、流脓等。
该病主要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包括抗结核药物化疗、休息、营养支持、局部制动及手术等,其中抗结核药物始终是最基本的治疗手段和中心环节,贯穿整个治疗过程。
此病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导致畸形、病理性骨折、关节强直或脱位等不同程度的残疾,部分患者皮肤破溃长期反复流脓不愈合,甚至发生癌变,不得不截肢。
关于此病最重要的警示是要严格遵守抗结核药物治疗原则(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是确保疗效的前提。
症状
跗骨与周围关节结核患者起病多较缓慢,症状隐匿,如午后低热、乏力、盗汗及食欲差等。局部症状早期常表现为无明显诱因的足踝部疼痛、肿胀、关节功能受限。晚期常引起关节功能障碍、畸形。所谓“跗骨”是足部短骨,共有 7 块,包括距骨、跟骨、足舟骨、骰骨和 3 块楔骨(内侧楔骨、中间楔骨和外侧楔骨)。
跗骨与周围关节结核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全身症状:午后低热、盗汗、乏力、消瘦、食欲差、贫血(皮肤、黏膜苍白)等;
无明显诱因发生足踝部肿痛;
跛行:表现为行走时足踝部疼痛,一瘸一拐地行走;
皮肤破溃、流脓。
跗骨与周围关节结核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跗骨与周围关节结核的进展过程,可能出现关节畸形、病理性骨折、关节强直或脱位等不同程度的残疾,部分患者皮肤破溃长期反复流脓不愈合,甚至发生癌变,不得不截肢。
常见并发症包括:
关节畸形
病理性骨折
关节强直
关节脱位
癌变
病因
跗骨与周围关节结核主要是原发病灶中的结核分枝杆菌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跗骨和周围关节所致,原发病灶以肺结核最多见,少数是由临近的结核病灶蔓延所致。
跗骨与周围关节结核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哪些人容易患跗骨与周围关节结核?
有如下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此病:
曾经感染过结核;
免疫功能抑制:患有艾滋病、白血病等疾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慢性疾病: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
有如下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此病:
接触过有传染性的结核病患者或来自于结核病高发地区的居民;
营养不良。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低热盗汗、消瘦乏力
足踝部肿痛
足踝部皮肤破溃流脓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病理性骨折
关节脱位
高热及意识障碍等严重中毒症状
建议就诊科室
骨科
传染科或结核科
医生如何诊断跗骨与周围关节结核?
当医生怀疑是跗骨与周围关节结核时,将通常详细询问病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检查等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可用于判断有无贫血及感染;
血沉(ESR):是检测患者红细胞沉降速度的实验。可作为判断病灶活动性及评价疗效的指标。
反应蛋白升高(CRP):判断结核是否处于活动期;
结核菌素实验(PPD):判断是否感染结核;
结核抗体:判断曾经是否感染过结核或者现在是否感染了结核;
脓液或关节液涂片及培养:寻找结核分枝杆菌。
影像学检查:
X 线及 CT:胸部 X 线或 CT 有助于发现原发病灶,骨关节 X 线及 CT 反映骨关节病变情况,同时 CT 对显示冷脓肿有独特优势;
MRI:可观察炎症病灶的范围;
超声:探及脓肿的范围及大小,也有助于定位穿刺脓肿。
病理检查:病变部位穿刺或术中取病变部位的组织进行检查,是诊断骨关节结核的金标准。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是否接触过结核病患者?
有无长期低热盗汗、乏力、消瘦、食欲减退等?
有无白血病、艾滋病等疾病?有无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
是否到外院就诊过?是否治疗过?怎么治疗的?效果如何?
做过哪些检查?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会不会残疾?能否治愈?哪种治疗方法最好?费用高吗?
会不会复发?还会有更严重的症状出现吗?
还需要做哪些检查?
日常生活中我需要注意什么?有什么不能做的?
治疗
跗骨与周围关节结核的治疗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包括抗结核药物化疗、营养支持、休息及手术等,其中抗结核药物治疗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
药物治疗
遵循抗结核药物治疗原则: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
常用的药物包括:
抗结核药物:对结核分枝杆菌发挥杀灭或抑制作用。常用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等。
手术治疗
病灶清除术: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及脓液,放入抗结核药物。
脓肿切开引流术:引流出脓液及坏死组织,减轻症状,但存在形成窦道风险。
其他治疗方法
局部固定制动:即限制活动。作用是减轻疼痛、防止病理性骨折及纠正关节畸形等,常用的有石膏、支具或者牵引。
休息,避免劳累,进食高蛋白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畸形、病理性骨折、关节强直或脱位等不同程度的残疾,部分患者皮肤破溃长期反复流脓不愈合,甚至发生癌变,不得不截肢。
若能早期积极干预,患者能恢复和保存其关节功能,但如果进展到全关节结核或形成窦道,即使积极干预,也会残留不同程度的关节功能障碍。
日常注意
跗骨与周围关节结核日常注意除了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外,还需改善自身习惯,主要包括生活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定期复查、病情变化及时就诊等。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护理注意事项:术后应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挤压或打折弯曲,记录引流液的性状及量,若引流量过多,应及时告知医生。
用药注意事项:服用抗结核药物后,部分患者可出现一些副反应,需及时告知医生。如服用异烟肼可出现肢体远端感觉麻木、疼痛或者无力等周围神经炎表现,可遵医嘱服用维生素 B6;服用利福平会损害肝功能,所以除外遵医嘱服用保肝药物以外,还需要定期复查;若出现皮肤巩膜黄染或复查发现胆红素升高,需立即就医;服用乙胺丁醇需严密监测视力和视野,一旦出现视力异常,立即就诊。
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复查,观察伤口愈合情况、评估踝关节功能以及是否存在药物副作用(如复查肝脏功能)等。
饮食: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鱼肉、鸡蛋及新鲜蔬菜水果等)。合并贫血患者,可进食富含铁的食物(动物内脏、海带、菠菜等)。
休息:体弱患者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居住环境阳光充足、空气流通。
患肢制动:足踝部石膏外固定 3 个月,预防病理性骨折。
其他:保持伤口周围皮肤清洁;加强患者心理疏导,提高治疗依从性等。
预防
本病主要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所致,原发病灶主要是肺结核。因此主要预防措施是隔离并治疗传染源及避免接触传染源。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控制传染源:结核分枝杆菌涂片阳性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早期发现并合理治疗此类患者。
远离传染源:若非必须,避免进入结核病高发区域。
接种卡介苗:预防小儿结核病的有效措施。
治疗原发疾病:患有营养不良者,及时就诊,寻找原因,制定合理的营养清单。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定期复查:观察结核病控制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治疗。
患有艾滋病、白血病等免疫力低下的疾病或者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等疾病者,应积极接受治疗,可以降低该病的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