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管综合征是什么?踝管综合征怎么办?踝管综合征症状有哪些?

踝管综合征也称为跖管综合征或跗管综合征,是指胫神经或其终末支在小腿或踝关节处受到卡压,而产生局部或足底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的一种神经卡压综合征。多见于青壮年。胫神经及其分支在踝管内受到挤压和损伤,会导致胫神经局部缺血,并导致运动、感觉等方面的异常。短时间压迫会引起神经缺血产生水肿,而长时间压迫则可能导致神经发生变性,即使解除压迫也难以完全恢复功能。依据病变部位,本病可分为近端型和远端型,其中远端型又分为足底内侧神经卡压型和足底外侧神经卡压型

别称

跖管综合征,跗管综合征

概述

踝管综合征也称为跖管综合征或跗管综合征,是指胫神经或其终末支在小腿或踝关节处受到卡压,而产生局部或足底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的一种神经卡压综合征。多见于青壮年。

胫神经及其分支在踝管内受到挤压和损伤,会导致胫神经局部缺血,并导致运动、感觉等方面的异常。短时间压迫会引起神经缺血产生水肿,而长时间压迫则可能导致神经发生变性,即使解除压迫也难以完全恢复功能。

依据病变部位,本病可分为近端型和远端型,其中远端型又分为足底内侧神经卡压型和足底外侧神经卡压型[1]。

该病起病较缓慢,早期症状可不明显,仅表现为足踝部活动后足底不适感,边界不清的针刺感、烧灼感或麻木感,长时间行走、站立或劳累后可加重。夜间疼痛、麻木加重可影响睡眠[2]。

若出现足踝部活动后足底感觉异常,并且在长时间行走、站立后加重,应高度怀疑为踝管综合征,患者应及早就医,以免症状进一步加重,影响生活质量。

通常对于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应先尝试非手术治疗,如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局部注射皮质类固醇,佩戴支具等,如果非手术治疗失败,应考虑手术治疗。

平时应尽量避免受到外伤,一旦怀疑为此病,应及早就医治疗,大多数病人预后较好。若神经受损形成瘢痕组织,则手术效果很难满意。

症状

踝管综合征有哪些症状?

主要表现为足底部弥漫性放射痛、麻木感或针刺、烧灼感,有些患者可能存在踝部后内侧或整个足部感觉异常。活动时症状加重,休息后好转。一些患者夜间由于长期固定某一睡姿可能会引起相应症状。

疼痛:患者早期可仅表现为麻木不适感或间歇性疼痛,晚期可转变为持续性疼痛,踝关节背伸时疼痛加重。约 1/3 的患者存在 Vallex 现象(卡压点远近侧均有压痛),表现为向近端的放射痛。

感觉异常:仔细检查患肢,如果精细感觉异常,或与健侧肢体在皮温、出汗以及皮肤感觉等方面有差别,一般可做出踝管综合征的诊断。

Tinel 征:叩击内踝后下方时,可诱发足底和足跟内侧皮肤麻木加重,或出现放射痛。

背伸外翻试验阳性:最大限度背伸,外翻踝关节,同时最大限度背伸脚趾,在此位置保持 5~10 秒,可引出局部压痛或 Tinel 征阳性。患者可在家中用此试验自查。

踝管综合征并发症有哪些[1]?

高足弓:长期神经卡压可致足内在肌萎缩,形成高足弓或爪状趾。

爪状趾:与高足弓同理。

病因

踝管综合征是什么原因引起的[1]?

主要因胫神经或其终末支在小腿或踝关节处受卡压引起疼痛、麻木等症状,引起卡压的原因多种多样。任何引起踝管绝对或者相对变小的因素,都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地压迫胫神经及其分支,引起临床症状。

创伤:是最常见的病因。例如后足骨折会减小踝管内的空间,可使神经受压。

占位性病变:如脂肪瘤、腱鞘囊肿、神经鞘瘤等,会导致踝管内压力增加,压迫神经。

屈肌支持带:位于踝管上部并可能撞击胫神经。

骨结构改变:距跟联合(跟骨和距骨之间的不正常连接),三角骨脱位等。

后足畸形:跟骨外翻合并前足外展会增加胫神经张力。另外,跟骨内翻合并前足旋前会使踇展肌缩短,这有可能增加肌肉的直径,导致踝管远端空间减小。

哪些人容易患踝管综合征?

年龄:青壮年。

有足踝部创伤史。

踝部反复扭伤。

强体力劳动者或长跑运动员。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出现足踝部活动后足底感觉异常,并且在长时间行走、站立后加重,甚至出现夜间症状时,并且服用非甾体药物无法缓解疼痛不适时,患者应及早就医,以免症状进一步加重影响生活质量。

建议就诊科室

骨科

医生如何诊断踝管综合征?

临床医生根据患者年龄、创伤史及临床表现、查体和影像学检查以及电生理检查的结果,排除其他足踝部疾病后,确诊踝管综合征并不难。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影像学检查:包括 X 线、CT、MRI,其中 MRI 检查可以发现踝管内的占位性病变。

电生理检查:肌电图对于诊断有重要意义,是诊断此病的金标准。肌电图检查已经成为确诊此病的常规检查。

鉴别诊断[2]:

跖筋膜炎:疼痛多位于足底近端及中心,可有胀裂感。很少累及到足趾,无感觉异常。

腰骶神经根病变:患者常为腰背痛、下肢放射性疼痛,借助电生理检查及腰椎 CT、MRI 扫描,可明确诊断。

小腿上端胫神经嵌压:除踝管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外,还可表现为小腿疼痛、酸胀不适感、小腿肌力减弱等。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年龄多大?

是否有足踝部创伤史?

症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症状具体表现为什么性质?

症状在什么情况下会加重或缓解?

症状持续加重还是维持稳定?

是否自行用过药?

是否有糖尿病等其他疾病史?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什么原因导致踝管综合征?

需要做哪些检查可以确诊?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治疗?

需要治疗多长时间?

能治愈吗?会复发吗?

有并发症和后遗症吗?

治疗期间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治疗

临床医师在诊断明确的基础上,才能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踝管综合征一经诊断,应及时治疗,缓解症状,解除压迫,避免症状迁延不愈,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通常,占位病变引起的踝管综合征,外科治疗效果最好。对于无典型病变的患者,应在手术治疗前先尝试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1]

注意休息,抬高患肢。

非甾体抗炎药:可减轻炎症和神经周围的局部刺激。

皮质类固醇注射对局部出现 Tinel 征的患者会有帮助。注射时必须小心,以避免类固醇渗透到肌腱周围而导致肌腱损伤断裂。

佩戴支具:以减轻胫神经张力。

可以考虑进行短期制动。

使用加压弹力袜可缓解静脉回流缓慢的情况。

理疗、推拿、按摩:可缓解肌肉肌腱之间的粘连,进而缓解痉挛。

手术治疗[1]

单纯松解:指将神经从周围粘连压迫中松解出来。

神经外膜松解:指在单纯松解的基础之上,切除卡压段的神经外膜。

神经束膜松解:指在单纯松解和神经外膜松解的基础上,进一步行神经束间松解。

踝管综合征的发展及转归

踝管综合征患者若不及时接受治疗,一旦踝管内形成瘢痕组织会导致症状迁延不愈,即使二次手术依然很难达到满意效果,而大多数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预后良好。

日常注意

在饮食方面,多选择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肉类、乳制品、鱼类、蔬菜水果,充足的营养有利于神经的恢复。

在平时生活中要注意自我保护,尽量避免外伤,避免踝部反复扭伤。

适度运动,避免过度锻炼。

治疗期间可采用理疗或按摩等方式加速局部血液循环。

治疗期间注意休息,尽量抬高患肢,穿舒适合脚的鞋子。

有症状后,应及时就医,若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加重症状或导致陈旧性损伤。

预防

本病暂无有效的预防措施,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对足踝部的保护。穿宽松鞋袜,纠正足部不良姿势[3]。一旦发现上述症状,应引起重视,及时就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最好的预防方法,对预后十分重要。

避免在未热身情况下做剧烈运动,避免踝部扭伤。

平时注意足部的保暖。

避免久站,或过度运动。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保健

女人吃罗非鱼的好处 罗非鱼的营养价值

2023-9-7 23:23:44

药品

阿司匹林片的功效与作用-阿司匹林片说明书

2023-8-3 2: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