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髋关节骨关节炎
概述
髋关节炎(hip osteoarthritis)又名髋关节骨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其特点是关节软骨变性,并在软骨下及关节周围形成新骨。常见于 50 岁以上肥胖患者,主要由于髋关节对于臼头匹配关系、力学和生化因素的破坏极为敏感,易受损伤,且常继发于髋臼发育不良、股骨头坏死、骨折、脱位或炎症性疾病。
髋关节炎是骨科常见疾患之一,特点是关节软骨变性,软骨下及关节周围形成新骨,多见于 50 岁以上肥胖人群,也可发生在年轻人中。
主要特征为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进行性(逐渐)加重的髋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受限、僵硬、肿胀等症状,经休息后无法明显缓解。
如果出现髋关节疼痛,休息无法缓解,髋关节活动受限影响日常生活时应及早就医。
髋关节炎的治疗原则为一般治疗、缓解或解除髋关节疼痛、改善髋关节活动度及重建髋关节功能、保守治疗无效及时选择手术治疗。治疗不及时或用药不合理,严重会导致残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控制体重,避免关节受伤。纠正不良劳动姿势,不要久蹲、久坐、冲动型锻炼、上下楼梯过于频繁。同时,要补充高钙、富含各种维生素的食物。
症状
髋关节炎有哪些症状?
主要表现为髋关节疼痛、僵硬、肿胀、活动受限。
疼痛:早期症状,可受寒冷、潮湿的影响而加重,常伴有跛行。多发生于臀部外侧、腹股沟区域,可向大腿或膝关节前内侧放射,也有发生于臀部和大转子附近,向大腿后外侧放射。早期常表现为活动后隐痛不适,间歇性发作,疼痛程度进行性加重,间歇期逐渐缩短,直至成为持续性静息痛。
僵硬:特点为清晨起床后,或白天某一时段关节不活动后出现,持续时间短,一般不超过 15 分钟。早期关节活动度可不存在变化,随着病情加重,患者常感行走上下楼梯、由坐位站起困难,下蹲困难,晚期出现关节僵直。
肿胀:肿胀是关节炎症进展的结果,多由关节滑液增多,软组织炎症导致,肿胀程度一般与关节炎感染程度成正比。
活动受限:最常见的体征是髋关节内旋诱发疼痛,主要随着病情发展,关节囊增生硬化、形成骨赘、关节软骨磨损剥脱,使髋关节活动范围缩小,出现 4 字征阳性(患者仰卧,一侧下肢伸直,另侧下肢以4字形状放在伸直下肢近膝关节处,并一手按住膝关节,另一手按压对侧髂嵴上,两手同时下压。下压时,骶髂关节出现痛者,或者曲侧膝关节不能触及床面为阳性)。晚期会出现髋关节屈曲、外旋和内收畸形。
病因
髋关节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髋关节炎的病因主要是由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因素导致。
原发性因素:发病原因至今尚不清楚,其发生发展是一种长期、慢性、逐步发展的病理过程,可能与肥胖、衰老、过度活动,软骨营养、代谢异常,应力平衡失调、累积性微小创伤有关。最终出现关节软骨的退行变性,多见于老年人。
继发性因素:在局部原有病变基础上发生的病理变化,常见原因有: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创伤(髋臼骨折、髋关节脱位)、机械性磨损、感染(髋关节结核、化脓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后期股骨头塌陷等,导致出现髋关节炎。
哪些人容易患髋关节炎?
年龄:50 岁以上,女性略多于男性;
体重:肥胖,体重的增加和髋关节炎的发病成正比关系。肥胖是病情加重的因素。肥胖者的体重下降,则可以减少髋关节炎的发病;
遗传因素:存在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的人,髋关节缺少正常的生理结构,软骨磨损严重,加快髋关节炎进展;
外伤:髋部受过严重外伤,有过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等病史;
股骨头坏死:既往使用过糖皮质激素,有酗酒或过量饮酒史的人,往往易发生股骨头坏死,导致髋关节炎。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肥胖、骨质疏松,存在外伤、髋臼发育不良等发病危险因素的中老年人,如果出现髋部疼痛、僵硬、髋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且经过休息、理疗等保守治疗无效,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其他特异性髋关节炎(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也可能出现上述症状,患者需经过检查后方能明确病因。
临床医师在诊断明确的基础上,才能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髋关节炎一经诊断,应及时治疗,正确用药,避免疾病进展,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出现严重畸形增加手术治疗难度。
就诊科室
骨科。
医生如何诊断髋关节炎?
临床医生根据患者年龄、体重、髋部外伤史、生活习惯及临床表现、查体、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确诊髋关节炎并不难。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X 线检查:诊断髋关节炎的首选检查,是骨盆正位及髋关节正斜位片。X 线的典型表现为关节间隙变窄,尤以外上方明显;骨赘形成;髋臼与股骨头负重区域出现囊性变和软骨下骨硬化。
实验室检查:没有特异性的实验室指标,血沉不大于 20 mm/h,白细胞计数、血清蛋白电泳、类风湿因子、尿酸、C 反应蛋白等特异性指标均正常。
CT 检查:非首选检查,通常只有存在严重骨缺损和关节畸形时进行,是一项必要的术前检查。
MRI(磁共振成像)检查:主要在用于鉴别股骨头坏死、结核与髋关节炎时有重要意义,观察软组织和软骨有明显优势。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年龄多大?体重多少?有哪些症状?
是否有髋部外伤史?或接受过髋关节手术史?
症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疼痛的程度如何?有没有静息痛?
活动是否受限?
症状持续加重还是维持稳定?
是否自行用过药?
是否有糖尿病等其他疾病史?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什么原因导致髋关节炎?
需要做哪些检查可以确诊?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治疗?
需要治疗多长时间?
能治愈吗?会复发吗?
有并发症和后遗症吗?
治疗期间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治疗
治疗原则是:一般治疗、缓解或解除髋关节疼痛、改善髋关节活动度及重建髋关节功能、保守治疗无效及时选择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
适当休息:很重要,一般不需卧床休息,只是限制关节活动,允许自理日常生活,可以减轻症状及延缓疾病进展。
减轻关节负重:通常可建议患者使用手杖、拐、助行器行走,如使用单拐,应选择健侧手拄拐;减轻体重可以有效缓解髋关节负重,但实现较为困难。避免持续站立。
正确的理疗与体疗:正规专业的理疗与体疗,可以有效减轻关节疼痛和肌肉痉挛,增强髋关节周围肌肉力量,以起到支撑作用,减轻症状。
药物治疗
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镇痛抗炎药物可以有效缓解控制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保证关节功能良好,预防关节畸形发生。目前一些软骨保护剂对于髋关节炎也有所帮助。
阿司匹林具有镇痛及抗炎作用,通常以采用中等剂量为宜,其他镇痛药物如:芬必得、布洛芬等均可。镇痛消炎药普遍对于胃肠道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不建议自行服用,请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使用。
软骨保护剂:包括透明质酸、氨基葡萄糖、硫酸软骨素,有对抗关节退行性变的作用。可以增加软骨基质的合成并减少其降解,延缓关节炎的进展,是治疗髋关节炎的新方法,但目前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手术治疗
髋关节炎症状十分严重,药物治疗无效,且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就应该考虑手术干预。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保留髋关节的手术;另一类是髋关节成形手术。
保留髋关节手术:包括髋臼骨赘切除术、股骨近端截骨术、髋关节松解术等,通过手术将导致髋关节疼痛、畸形、活动受限的因素给去除,从而达到减轻髋关节疼痛、稳定关节和改善畸形的效果,手术的适应证各不相同,需要专业医生结合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和选择。
髋关节成形手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于 50 岁以上、药物及其他非手术治疗措施不能解除患者疼痛及活动受限者,应考虑做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否接受关节置换手术,很大的决定权在于患者自身,可以参照以下问题进行自测:
您的关节每星期是否有一天或者几天会感到疼痛?
关节疼痛是否影响了您的睡眠?
当您进行日常生活时是否感到关节疼痛?
止痛药是否对治疗您的关节疼痛不再有效?
关节疼痛是否限制您参加您所喜爱的活动?
如果以上问题您的回答有超过 3 个“是”,那么您可以考虑与骨科医生讨论关节置换了。通过与医生的交流了解更多的针对性治疗方案。
髋关节炎发展及转归
髋关节炎治疗不及时或用药不合理,会使髋关节炎进展,疼痛加剧、关节活动受限、关节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经正确规范手术治疗后,可痊愈。
日常注意
髋关节炎患者在生活中要特别注意体重的控制,控制饮酒,适量运动,避免髋关节损伤。
发生髋关节疼痛时,应及时休息,适当减少活动量,避免长时间站立持重,关节热敷或泡热水澡有助于缓解疼痛;肥胖者应尽可能减轻体重,如果症状得不到缓解,应该及时就诊。
治疗期间,应注重劳逸结合,不能拒绝活动,也不能过度运动,急性期应当以休息为主,慢性期和功能恢复期应当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和康复训练。
有症状后,应及时就医,不要自行接受不正规的治疗,尤其是关节腔内治疗,若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当,会加重疾病。
预防
髋关节炎的患者应控制体重,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切忌“冲动型锻炼”,调整好正确的劳动姿势和工作体位,避免慢性劳累性劳损。
日常饮食中可以选择进食高钙食品如牛奶、蛋类、豆制品等;多食富含维生素 D 食物可以帮助钙质吸收。
避免关节受寒与潮湿,冬天要添加衣物注重关节保暖,夏天开空调也要控制温度,注意关节保护。
老年人切忌为了锻炼而过度爬楼梯,如厕时尽量选择坐便器,避免“蹲坑”,久坐后不要急于站起来,先坐着活动一下关节,活动开后再站起来。
一旦出现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通过休息无法缓解的,应当尽早接受合理的治疗,避免加重病情。
疼痛无法忍受、日常生活严重受影响时,尽早手术治疗,防止残疾,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