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扭伤与挫伤
概述
扭挫伤疾病包括扭伤和挫伤。扭伤涉及韧带结构的损伤,挫伤涉及软组织的碾挫伤,都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软组织损伤,而无骨折、脱臼、皮肤破损等情况发生;多发于颈、肩、肘、腕、手指、腰、膝、踝、足等部位。
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损伤,与运动、创伤、劳损等因素有关,多由运动或负重姿势不当、不慎跌扑、牵拉、过度扭转等引起。
扭伤部位会出现疼痛及活动受限,皮肤肿胀、瘀血或出血。
主要治疗方法包括休息(Rest)、冰敷(Ice)、加压(Compression)、抬高患肢(Elevation)、支撑(Support),简称R.I.C.E.S.[1],即扭伤后要暂停手头的工作,注意休息,外敷治疗(扭伤后 48 小时内冷敷治疗,超过 48 小时可以热敷治疗),适当外固定保护扭伤部位,以及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化瘀止痛。具体情况还得根据不同部位不同伤情进行恰当处理。
伤后若不及时治疗或处理不当,会加重病情,导致功能障碍加重,以及出现继发的并发症。
症状
根据扭挫伤发生的部位及程度不同,会有不同的症状,常见症状包括疼痛、活动受限、局部肿胀、皮肤变色、瘀血等。
常见症状有哪些?
颈部:一侧疼痛、压痛、轻度肿胀,可伴有头昏、精神不佳等不适,常见“落枕”。
肩部:疼痛、局部肿胀、压痛。
肘部:肿胀,肘部活动时疼痛。
腕部:韧带疼痛,活动受限,肿胀。
拇指:局部肿胀和(或)瘀血,第一掌指关节内侧或外侧压痛。
手指:疼痛、肿胀、压痛及瘀血。
腰部:出现持续性剧烈疼痛,休息后有所缓解但没消除,咳嗽、喷嚏、用力大便会使疼痛加剧,腰不能挺直,需用手扶住腰部,行动困难,严重者卧床难起,辗转困难。
髋部:疼痛,局部压痛,一般肿胀不明显,活动髋部或行走时疼痛加剧,跛行。
胸部:局部肿胀,疼痛,呼吸或咳嗽时疼痛加重。
腿部:疼痛、肿胀、压痛和血肿。
膝:疼痛、肿胀、压痛,可能伴有皮肤淤青。
足:通常肿胀,局限性疼痛,皮肤淤青。
踝部:轻者出现疼痛、肿胀和瘀血,走路跛行;重者疼痛剧烈、不能行走。
扭挫伤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一般扭挫伤后,损伤部位的软组织会经历急性期、增生期、重塑期三个愈合阶段[1]。
急性期:根据损伤范围,局部可发生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一般会持续 3~7 天;
增生期:又叫再生期或基质期,细胞会不断增殖,形成新的疏松基质组织对损伤进行临时修复;
重塑期:损伤组织逐渐重塑为“正常组织”。
扭挫伤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当,损伤会变成慢性,给活动带来不良影响的时间更长。不同部位扭挫伤引起的常见并发症如下:
颈部:颈部僵硬、肌肉萎缩。
肩部:慢性疼痛,肩关节不稳定,关节炎改变,骨赘形成,“弹响”等。
肘部:慢性不稳定,损伤性骨化,活动受限,关节炎改变,尺神经支配区皮肤感觉异常等。
腕部:腱鞘炎,慢性损伤,关节不稳定或退变。
拇指:慢性不稳定伴严重功能障碍,抓握无力,腱鞘炎,第一掌指关节退行性改变。
手指:关节不稳定,僵硬,关节退变,容易再次损伤。
腰部:局部粘连变性。
髋部:髋关节功能进行性障碍。
腿部:血肿,无力,瘢痕化和僵硬,过早锻炼会导致肌肉完全断裂,容易反复劳损。
膝:可能合并其他结构损伤,如伴有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断裂等,长期不治疗会发生关节退变。
足趾扭伤:一般会出现慢性疼痛,肿胀不消退,活动受限,无力,然后进展为慢性滑膜炎、肌腱炎等,退行性改变最终致足趾强直。
足中段扭伤: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当,会病情加重,导致足底筋膜炎。
踝部:踝部不稳,步行疼痛;感觉踝部肌肉无力,会出现腓骨肌无力和(或)腓骨肌肌腱炎。
病因
主要是由于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导致的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损伤,不同部位有不同的损伤因素。具体的病因如下:
颈部:头部猛力突然扭转或前屈、后伸所致,少有因外力直接打击导致扭挫伤,常见睡觉时头部枕姿不当,打篮球投篮时头部突然后仰,嬉闹时颈部过度扭转等。
肩部:直接碰撞到肩部,或肩部被向外拉伸,通常发生于各种运动中。
肘部:跌落时手部撑地,肘部强力过伸。
腕部:腕部突然猛力过度屈伸,或举重时超负荷。
拇指:拇指强力被动伸直和(或)外展,手部伸展时摔倒,常见于滑雪运动等。
手指:外力直接作用于手指,如:一个球直接反向撞击指尖,衣物等外物羁绊手指。
胸部:胸部受到直接暴力冲击,如汽车急刹车时胸部撞到椅背上,搬抬重物时用力不当导致胸壁肌肉扭伤,或拳头、棍棒等打击胸部致伤等。
腰部:跌扑,弯腰搬抬重物及强力扭转伤所致,常见急性腰扭伤,包括“闪腰”(腰部突然摆动或扭伤)、“扭腰”(腰部负重过度所致)、“挫腰”(外力打击导致腰部肌肉、韧带断裂)等方式[2]。
髋部:髋关节外展、内收、伸屈过度所致,如摔跤、高处坠下。
腿部:大腿直接受到外力致伤。
膝:膝部受到外力冲击,常见于运动员,如足球运动员受到阻挡撞击到膝部,跑动急停或落地时的加速和减速,小腿的突然扭转导致膝关节损伤。
足:足部突然撞击坚硬物体,踢球或短距离速跑使得大趾反复背屈,人工草皮上活动时足部没得到充分的支撑作用等。
踝部:直接或间接暴力所致,如崴脚,跑步、跳跃或骑车时跌倒导致踝部遭受过度内翻、外翻或扭转等外力引起损伤。
哪些人容易患扭挫伤?
从事剧烈运动的运动员。
男性青少年、男性青壮年和体力劳动者。
长时间固定一种姿势人群,如久坐伏案工作的人群,经常固定一种姿势抱小孩的人群等。
易摔倒的人群,如老人、小孩。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扭挫伤时发现任何畸形现象。
怀疑严重损伤。
怀疑骨折。
怀疑韧带断裂。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胸部挫伤、呼吸困难。
肩部肘部扭挫伤剧烈疼痛、不能活动。
手指扭伤出现畸形。
腰部扭伤剧烈疼痛伴下肢麻木。
膝关节踝关节扭伤高度肿胀、不能步行。
建议就诊科室
创伤骨科
脊柱外科
肩肘外科
手外科
足踝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扭挫伤?
根据受伤史及症状表现可做出诊断,严重者可结合影像学检查进行确诊。
外伤病史:咨询受伤过程。
局部症状:如疼痛、肿胀、皮肤变色、活动受限等。
检查体征:局部压痛,牵拉痛阳性。
影像学检查:X 片检查、CT 扫描、彩超检查、核磁共振(MRI)。
具体介绍相关辅助检查:
X 线片检查:排除骨折。
彩超:可检查软组织血肿、韧带损伤情况等。
CT 检查:对 X 线检查阴性但症状表现严重者,或需进一步观察骨质情况,可行 CT 检查。
MRI 检查:主要用于发现软组织疾病,清楚显示软骨、韧带、滑膜等损伤情况。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什么时候受伤的?怎么受伤的?受伤几天了?
哪里疼痛?描述一下疼痛的感觉?
受伤部位能活动吗?活动范围多大?
做过哪些治疗?
用过哪些药物?
现在情况如何?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需要休息多久?是完全休息还是暂停有可能加重病情或造成新损伤的活动?
该冰敷还是热敷?
能外敷吗?怎样外敷才恰当?
止痛药能吃吗?该怎么吃?
肿痛还要持续多长时间?
几时能活动扭伤部位?
什么时候才能完全康复?
会复发吗?
治疗
扭挫伤治疗目的:消肿镇痛,避免并发症,尽早恢复关节功能。R.I.C.E.S. 是扭挫伤的基本治疗方法,即休息(Rest)、冰敷(Ice)、加压(Compression)、抬高患肢(Elevation)、支撑(Support)。一般扭挫伤后最初给予 R.I.C.E.S. 。如果病情严重,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早期治疗
休息(Rest):停止运动,即使还能活动损伤部位,也尽量停止,检查清楚后再遵医嘱活动,以免伤势加剧。
冰敷(Ice):应在 24~48 小时内间歇对受伤部位进行冰敷,使毛细血管收缩,减少皮下出血量及减轻肿胀程度,也有一定的止痛作用。
加压(Compression):用弹力绷带包扎固定受伤部位,注意不能包扎太紧,否则阻碍血液循环,不利于伤处恢复。
抬高患肢(Elevation):抬高患处,如伤处为手部、足部、腿部时,可在坐卧时使用枕头等柔软物品垫高患处,有利于消肿。
支撑(Support):扭伤关节部位时,用夹板或石膏固定,达到保护和支撑作用。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主要有超声波疗法、微波疗法、红外线疗法、超短波疗法、水浴疗法、药物浴疗等[2]。
对于韧带损伤严重,损伤部位位于活动关节部位,可进行石膏或支具固定。
根据伤情可渐进地进行无痛等长力量练习。
对僵硬部位加强活动,可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康复治疗。
整个治疗过程中要适当锻炼以维持关节活动度。
药物治疗
根据不同伤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
扭挫伤严重者,可出现剧烈、持续的疼痛,使患者焦虑、失眠、烦躁不安等,此时合理使用镇痛药物可解除患者痛苦。镇痛药物应遵循“三阶梯用药”原则:
轻度疼痛时,可适当选择一些非阿片类镇痛药物;
中度疼痛时,不适用非阿片类镇痛药物或使用第一阶梯镇痛药物效果不佳,可选择第二阶梯镇痛药物,即弱阿片类镇痛药物;
重度疼痛时,可用第三阶梯镇痛药物,即强阿片类镇痛药物(药物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2]。
局部肿胀处伤后 48 小时可涂搽外敷中药膏、消肿止痛膏、活络油等[3]。
手术治疗
部分严重扭挫伤,根据具体伤情行手术治疗,治疗原则是尽量恢复伤肢功能,微创,瘢痕形成小[4]。
肩袖撕裂: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5]。
肘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外翻不稳定:小切口重建肘关节内侧副韧带。
拇指掌指关节韧带完全损伤:韧带修复术[6]。
膝关节半月板撕裂:关节镜下半月板修补术[5]。
急性膝关节损伤关节不稳:膝关节韧带修复术[5]。
踝关节韧带完全断裂:韧带修复或重建术。
日常注意
扭挫伤的患者在日常注意生活中,可以注意以下事项,促进早日康复:
扭挫伤治疗期间应注意防寒保暖,停止重体力工作,根据病情不同情况选择适当的休息方式,同时积极配合彻底治愈。
应选择适宜的枕头,做好颈部保暖,以免“落枕”;若不小心“落枕”,注意舒筋、止痛、解痉挛,一般 3~6 天便可恢复。
常见崴脚后可尝试行走时,患足应放平着地走路,切忌仅用足跟或足尖或足外侧着力,否则易导致患踝功能失常或加重[3]。
预防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免受扭挫伤疾病的困扰:
日常生活工作中,要保持正确姿势,注意适当调节姿势,避免长时间固定一种姿势导致肌肉疲劳过度而容易导致扭挫伤。
重体力劳动和参加剧烈运动前,应先做好热身运动,防止扭伤。
从事搬抬重物工作时,姿势用力要正确,必要时可用宽腰带围束腰部,可防“闪腰”[3]。
日常生活注意防滑,尤其老人儿童,以免摔倒扭伤。
对易因受凉而致伤部位如颈部、肩部、腰部,应注意保暖。
选择比较舒缓的运动适当锻炼,如游泳、跳舞、散步、打太极拳等,保持强健体魄。
感谢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创伤骨科 高渝媛医生 参与本文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