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纤维瘤病是什么?神经纤维瘤病怎么办?神经纤维瘤病症状有哪些?

神经纤维瘤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起源于神经上皮组织,常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是神经皮肤综合征的一种。发病率约为 1/2500~1/3000,不同年龄均可发病,1/3 患者于 13 岁前发病,男性多于女性,母系遗传多于父系遗传。整体发病率在各民族间无明显差异。病因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密切相关基因为 NF1 和 NF2。分为神经纤维瘤病 1 型、神经纤维瘤病 2 型两种类型。两种类型区别是基因定位位点不同,神经纤维瘤病 1 型基因定位在染色体 17q12,神经纤维瘤病 2 型基因定位在染色体 22q12,两者病变特点也不同。几乎所有神经纤维瘤病 1 型患者都有皮肤色素斑,呈咖啡色或淡棕色斑,多位于体表非暴露部位,呈卵圆形。还可有眼部虹膜(眼黑)的淡黄色结节(Lisch 结节)、全身多发无痛性肿物、智力及记忆下降等症状,生长于腹腔内的肿瘤可引起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大便颜色发黑或呈柏油样状,呕血)、梗阻(没有排便排气)等症状。双耳听力下降是神经纤维瘤病 2 型的典型表现。神经纤维瘤病是一组因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现有的医疗技术尚无法从基因水平对其进行根治,目前的治疗目标是通过各种手段尽量延缓疾病进展,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对较大且发生压迫症状的肿瘤可采取手术切除的治疗方法。疾病的主要危害:神经纤维瘤病 1 型的主要危害是:肿瘤生长导致局部压迫症状;肿瘤恶变。神经纤维瘤病 2 型的主要危害是:肿瘤生长压迫听神经和面神经。肿瘤压迫听神经会导致听力下降,或者听力完全丧失。病变压迫双侧面神经会导致双侧额部皱纹消失,双侧上眼睑下垂,睁眼困难,双侧面部肌肉自主活动受限,双侧口角下垂,咀嚼时口内牙齿外侧存留食物团块。该疾病为遗传性疾病,最重要的预防手段为患病一代生育时进行基因筛查,如果有染色体异常,尽早终止妊娠,避免将该病遗传给子代。最重要的警示为直系亲属罹患该疾病时,本人可能为该疾病的基因携带者,未发病,避免与同样携带该基因突变的配偶(直系亲属有罹患该疾病)生育,避免子代发病。预后方面,该疾病一般不影响患者寿命,但肿瘤也可能恶变,快速生长而影响重要神经功能,出现严重功能障碍而影响生活质量和寿命。

概述

神经纤维瘤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起源于神经上皮组织,常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是神经皮肤综合征的一种。

发病率约为 1/2500~1/3000,不同年龄均可发病,1/3 患者于 13 岁前发病,男性多于女性,母系遗传多于父系遗传。整体发病率在各民族间无明显差异。

病因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密切相关基因为 NF1 和 NF2。

分为神经纤维瘤病 1 型、神经纤维瘤病 2 型两种类型。两种类型区别是基因定位位点不同,神经纤维瘤病 1 型基因定位在染色体 17q12,神经纤维瘤病 2 型基因定位在染色体 22q12,两者病变特点也不同。

几乎所有神经纤维瘤病 1 型患者都有皮肤色素斑,呈咖啡色或淡棕色斑,多位于体表非暴露部位,呈卵圆形。还可有眼部虹膜(眼黑)的淡黄色结节(Lisch 结节)、全身多发无痛性肿物、智力及记忆下降等症状,生长于腹腔内的肿瘤可引起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大便颜色发黑或呈柏油样状,呕血)、梗阻(没有排便排气)等症状。双耳听力下降是神经纤维瘤病 2 型的典型表现。

神经纤维瘤病是一组因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现有的医疗技术尚无法从基因水平对其进行根治,目前的治疗目标是通过各种手段尽量延缓疾病进展,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对较大且发生压迫症状的肿瘤可采取手术切除的治疗方法。

疾病的主要危害:

神经纤维瘤病 1 型的主要危害是:肿瘤生长导致局部压迫症状;肿瘤恶变。

神经纤维瘤病 2 型的主要危害是:肿瘤生长压迫听神经和面神经。肿瘤压迫听神经会导致听力下降,或者听力完全丧失。病变压迫双侧面神经会导致双侧额部皱纹消失,双侧上眼睑下垂,睁眼困难,双侧面部肌肉自主活动受限,双侧口角下垂,咀嚼时口内牙齿外侧存留食物团块。

该疾病为遗传性疾病,最重要的预防手段为患病一代生育时进行基因筛查,如果有染色体异常,尽早终止妊娠,避免将该病遗传给子代。最重要的警示为直系亲属罹患该疾病时,本人可能为该疾病的基因携带者,未发病,避免与同样携带该基因突变的配偶(直系亲属有罹患该疾病)生育,避免子代发病。预后方面,该疾病一般不影响患者寿命,但肿瘤也可能恶变,快速生长而影响重要神经功能,出现严重功能障碍而影响生活质量和寿命。

症状

牛奶咖啡斑、皮下多发缓慢生长且大小不等的神经纤维瘤、虹膜 Lisch 结节、双侧听力下降是神经纤维瘤病的常见症状。

神经纤维瘤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神经纤维瘤病 1 型的常见症状包括:

皮肤色素沉着斑:多发,呈咖啡色或淡棕色斑,多位于体表非暴露部位,呈卵圆形。最大直径一般大于 5 毫米。

无痛结节:表现为全身多发皮下沿神经分布的无痛性肿物,逐渐增大,少数可伴随为放射性或灼烧样疼痛。此种神经纤维瘤通常生长缓慢,但在青春期、妊娠、绝经严重外伤、精神刺激等情况下会迅速生长增大。

Lisch 结节:虹膜可见多发淡黄色结节。

其他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智力下降,记忆下降等神经系统症状。生长于腹腔内的肿瘤可引起消化道出血、梗阻等症状。

神经纤维瘤病 2 型的常见症状包括:

耳鸣:双侧对称性耳鸣,逐渐进展为听力下降。

颅内高压症状:位于颅内的肿瘤生长有一定占位效应,因颅腔容积固定,导致颅内压升高,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癫痫:肿瘤刺激大脑可引起癫痫发作,即俗称的“羊癫疯”,患者表现为口吐白沫、四肢抽搐、意识丧失等。

神经纤维瘤病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肿瘤局部压迫症状:肿瘤逐渐增大出现局部压迫症状,包括视力下降、肠梗阻、听力丧失等。

肿瘤恶变:全身多处快速生长,多发占位效应(表现为压迫周围组织,使重要脏器功能受损)和压迫症状,并发视觉通路胶质瘤时表现为眼眶内弥漫状生长的肿瘤,压迫视神经、动眼神经,出现视力下降、眼球活动异常等症状。腰骶部、臂丛丛状生长的神经纤维瘤可能压迫腰骶部或臂丛神经,出现臀部、会阴部或者上肢麻木不适或活动不利症状。

并发多种肿瘤:如多发脑膜瘤(来源于脑膜的良性肿瘤,主要症状为头痛)、周围神经鞘瘤(一种源于周围神经 Schwann 细胞的良性肿瘤)、胶质瘤(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可表现为头痛、恶心、视物模糊等)等。

病因

神经纤维瘤病主要是因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显性遗传性疾病。

神经纤维瘤病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神经纤维瘤病 1 型是第 17 对染色体发生基因突变所致。

神经纤维瘤病 2 型是第 22 对染色体发生基因突变所致。

哪些人容易患神经纤维瘤病?

该疾病为基因突变所致,发生该基因突变的危险因素目前尚不清楚。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出现全身隐匿部位皮肤咖啡色多发色素沉着斑。

出现皮肤多发无痛性缓慢生长的结节。

出现双侧对称性耳鸣并伴有进行性听力下降。

出现全身逐渐增大的肿物。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肿瘤生长导致胃肠道大出血(表现为呕血或大便带血)、急性肠梗阻(表现为腹部绞痛)、癫痫发作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建议就诊科室

眼科(眶内肿瘤)

普通外科(腹腔内肿瘤)

神经外科(颅内肿瘤)

颌面外科(面部及颈部肿瘤)

骨科(脊柱肿瘤)

医生如何诊断神经纤维瘤病?

通过体格检查(查体)、询问家族中是否有类似患者、进行 X 射线及 CT 等影像学检查后,医生可能初步疑诊神经纤维瘤病,确诊需要进行病理检查及基因检测。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可评估皮肤、视力、听力、智力的改变,并发现位于表浅部位的肿瘤。

头颅 CT:可发现位于头部的肿瘤。

X 射线检查:评估是否存在骨骼及器官的异常变化。

超声检查:评估新生肿物是何病变。

头颅磁共振成像:评价双侧听神经瘤生长情况、颅内有无其他病变。

病理检查:明确诊断。

基因检测:明确诊断。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肿物生长多长时间了?有无疼痛?近期有无突然增大?

还有哪些不适症状?

父母或父母的同胞有无类似疾病?

既往曾接受哪些治疗?治疗有效吗?

既往曾接受哪些检查?结果如何?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此疾病能治愈吗?

是否有办法控制疾病进展?

会恶变吗?恶变后死亡率高吗?

此疾病对寿命有影响吗?

治疗费用医保能报销吗?

治疗

神经纤维瘤病是一组因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现有的医疗技术尚无法从基因水平对其进行根治,目前的治疗目标是通过各种手段尽量延缓疾病进展,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

止痛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目的是缓解肿瘤所致疼痛。

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目的是控制癫痫患者的症状。

手术治疗

肿瘤切除术:对于体积较大且引起严重症状的肿瘤,可行切除治疗。如开颅行部分或全部肿瘤切除。

其他治疗方法

激光、冷冻等微创治疗:皮肤小型肿瘤可采用激光、冷冻等微创手术治疗以切除肿瘤。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治疗,肿瘤引起的相关压迫症状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死亡。

该疾病目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重要部位、生长较大的肿瘤首选手术切除,控制局部症状,对全身症状目前无有效控制办法。该疾病的自然病程较长,神经纤维瘤病 1 型患者一般不会影响患者寿命,个别患者肿瘤恶变或生长于重要部位,出现并发症影响生活质量和寿命。神经纤维瘤病 2 型预后较差,双侧听神经瘤切除术后遗留听力下降或完全丧失,部分患者可伴有面瘫,严重影响生活治疗。并发颅内多发其他肿瘤的患者生存率进一步降低。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神经纤维瘤病 2 型患者可能行开颅手术治疗,术后注意保持伤口干燥,定期更换敷料。如出现伤口感染(红、肿、热、痛)或渗血等情况请及时就医。激光、冷冻等微创术后,局部创面要保持清洁、干燥,至少 3 天内不碰水、不化妆,结痂不要强行剥脱,待其自行脱落,如出现感染,请及时就医。

术后复查:颅内手术后一般每 3 个月复查头颅磁共振成像评价肿瘤切除后颅内恢复情况。非手术患者可每半年进行体格检查、复查 CT 等评估皮肤、视力、听力等变化情况及肿瘤大小变化情况。

用药注意事项:患者需注意不良反应,若出现皮疹、皮炎、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饮食:

对于手术患者,术后清淡高蛋白饮食,遵医嘱调控饮食时间、饮食性状和饮食量。

对于非手术患者:健康饮食即可。

运动:

若为手术患者,术后需要减少运动,适当休息,不同部位手术下床活动时间请遵医嘱,适量活动,可进行散步等活动。

若为非手术患者,可正常活动,无特殊要求。

其他: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保持积极乐观。

预防

该病为染色体突变导致的遗传疾病,优生优育、患者生育前进行产前诊断有助于避免出生患病婴儿。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保健

五款中药最易导致腹泻疾病

2023-8-25 23:23:44

保健

夏季常吃八款药膳帮你轻松补肾

2023-9-23 23: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