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下部附加前根脊髓动脉缺血症候群是因血管疾病、手术误伤附加根动脉、巨大肿瘤压迫附加根动脉,引起马鞍区的感觉障碍及盆腔内脏功能失调,主要表现为大小便失控。
血管疾病、手术误伤附加根动脉、巨大肿瘤压迫附加根动脉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感觉障碍、双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是该病前期最典型、最主要的症状。
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对有明确原因导致的附加根动脉压迫、手术误伤或其他原因所导致的阻塞,应该尽早进行手术,来解除对附加根动脉的压迫,以此来恢复脊髓供血。
下部附加前根脊髓动脉缺血症候群会引起下肢瘫痪、病变部位以下没有知觉,感受不到温度和疼痛,受压程度较重的时候会出现髌阵挛或踝阵挛,即脚和腿不受支配地抖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手术的时候一定不要任意结扎血管,预防下部附加前根脊髓动脉缺血症候群的发生。平时要多吃新鲜水果蔬菜,有利于软化血管,达到预防该病的目的。
症状
下部附加前根脊髓动脉缺血症候群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下部附加前根脊髓动脉缺血症候群的常见症状包括:
双下肢瘫痪:是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如果受压迫的血管参与腰段大根动脉的组成,就会造成双下肢瘫痪。
感觉障碍:病变以下温觉与痛觉消失或减弱,突然感觉不到冷热,感觉不到疼痛了。
大小便失禁:根据血栓或损伤部位的不同,对脊髓血供范围的影响也不一样。当受压迫的血管没有参与腰段大根动脉的组成,则主要导致盆腔内脏功能失调,出现大小便失控的症状。
下部附加前根脊髓动脉缺血症候群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
运动障碍
感觉障碍
反射改变
病因
下部附加前根脊髓动脉缺血症候群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血管疾病: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或多或少会有一些物质沉积在血管壁上,像黄河水奔腾而下,河床上总会有泥沙沉积一样,这种沉积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厚变多,管腔会越来越狭窄,血管弹性会越来越差。因为血管硬化,血液流动不顺畅,就会引起血管栓塞,产生此种疾病。
手术误伤:由于下部附加根动脉大多发自髂内动脉的髂腰动脉腰支,因此,在对这里进行手术遇到难以控制的大出血时,很容易将其误扎,引起下部附加前根脊髓动脉缺血症候群。
巨大肿瘤压迫:由于腹腔内空间比较大,当患者身体内出现巨大肿瘤时,会对该处血管造成压迫,不过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其他外伤:当骨盆发生损伤时,容易出现下部附加前根脊髓动脉缺血症候群。
哪些人容易患下部附加前根脊髓动脉缺血症候群?
有如下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患下部附加前根脊髓动脉缺血症候群:
血管疾病:患有血管硬化和粥样硬化,易引起血管堵塞,易患此病。
巨大肿瘤压迫。
有如下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患下部附加前根脊髓动脉缺血症候群:
手术误伤。
其他外伤:如骨盆损伤等。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感觉障碍:下肢温觉与痛觉消失或减弱,突然感觉不到冷热,感觉不到疼痛了,就要马上去医院进行全面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双下肢瘫痪:在进行了下腹部手术的患者,如果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双下肢瘫痪,应及时就医。
大小便失禁:骨盆受到损伤后,如果引起了大小便失禁的情况,就要立即前往骨科进行相关检查。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如果出现休克、瘫痪等严重症状时,要马上拨打 120 急救。
建议就诊科室
骨科
医生如何诊断下部附加前根脊髓动脉缺血症候群?
当医生怀疑是下部附加前根脊髓动脉缺血症候群时,会通过电生理检查、腰穿、影像学检查(脊柱 X 线平片、核磁共振)等检查,来确认是否患有下部附加前根脊髓动脉缺血症候群。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电生理检查:通过电生理检查,明确下肢是否正常,结果可以用来作为判断治疗效果和预后的指标。
腰穿:压颈试验通畅,可以检测出患者是否有脊髓水肿及梗阻的症状,进而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
磁共振(MRI):通过检查结果来确定手术范围。通过磁共振检查,可以显示出病变部位脊髓增粗,病变节段髓内多发片状或斑点状病灶。
脊柱 X 线平片:通过脊柱 X 线平片,来确定脊柱的受损程度,明确诊断后可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之前得过肿瘤疾病吗?
近期有没有做过比较大的手术?
双下肢瘫痪的症状出现多久了?
得过血管硬化或者粥样硬化等血管疾病吗?
骨盆有受过什么损伤吗?
有出现大小便失禁的情况吗?
有时候会感觉不到冷暖和疼痛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为什么会得下部附加前根脊髓动脉缺血症候群?
这种病治好后我就能正常行走了吗?
这种病治好后还会不会再出现大小便失禁的情况?
下部附加前根脊髓动脉缺血症候群要多久才能治好啊?
主要是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
下部附加前根脊髓动脉缺血症候群会产生并发症吗?
日常的饮食我要注意些什么?
治疗这种病的费用,医保能报销吗?
治疗
下部附加前根脊髓动脉缺血症候群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解除压迫手术:通过手术解除血管压迫,尽早恢复脊髓血供。要尽早的进行手术治疗,适用于对有明确原因导致的压迫、手术误伤或其他原因所致的阻塞。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长时间压迫血管,导致脊髓供血不畅,一旦引起脊髓变性,那么,下部附加前根脊髓动脉缺血症候群将出现运动和感觉障碍,很难治愈。
经过正规治疗后,及时的解除了对血管的压迫,恢复脊髓血供,双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的症状消失,患者恢复良好。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用药注意事项:手术后,医生会开一些抗生素预防感染,手术后身体虚弱,用药一定要遵医嘱,千万不要随便加减药物剂量。
定期复查:出院后,要按照医生的医嘱定期回医院复查,一般手术后 7 天要回医院复查伤口恢复情况。
饮食:少吃糖和含糖量较高的糖果、糕点。少吃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皮蛋等,要保证足够的蛋白质的摄入,每天吃一个鸡蛋。少吃猪油,多吃蘑菇、豆类(黄豆、绿豆、赤豆、蚕豆)、菠菜、紫菜、莲子等含钾丰富的食物,碘能降低血中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
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少吃多餐、戒烟戒酒、常喝茶,在保证每天进食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将一天 3 餐改成 4~5 餐,少吃多餐有利于降低机体的低密度脂蛋白,预防疾病。因为烟酒会影响心血管系统功能,动脉硬化患者一定要戒除烟酒。经常喝茶也可以预防血管硬化。
心态:我们无法选择疾病,但我们可以选择面对疾病的态度。越坚强、越乐观、越积极面对,病就会好的越快。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血管疾病:虽然我们无法阻止血管老化,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的生活习惯来改善血管的老化程度和减缓血管的老化速度,比如不要久坐,每天至少运动 1~2 小时,尽量避免熬夜,餐馆的饭菜大多“高油、高盐、高糖“,尽量减少外出就餐的次数。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手术误伤:对该部位进行肿瘤切除手术的时候,不能随便结扎血管。
其他外伤: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好骨盆,减少骨盆发生损伤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