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掌指骨骨折是手部常见骨折类型,手部是人类与外界接触最精巧的器官,手部骨骼周围包绕肌腱、关节囊、血管、神经等,如骨折处理不当,可能残留一定的手部功能障碍,影响精细动作能力。多由直接暴力,如打击或挤压伤所造成,根据骨折暴力类型、骨折部位和形态,有多种表现类型。
掌骨指骨骨折是最常见的上肢损伤,一般约占骨骼骨折的 10%,其中 25% 的损伤发生在体育活动中[1];掌骨指骨骨折最常发生在 10 到 40 岁之间,因此主要影响儿童和年轻人。
该病多由直接暴力如外力打击或挤压伤所造成,部分由间接暴力如扭伤、过度伸拉导致;骨质相关疾病如骨质疏松症可增大骨折风险。
掌骨骨折按部位分为基底部骨折、掌骨颈骨折、掌骨干骨折;指骨骨折按骨折部位可分为近节指骨、中节指骨、远节指骨骨折(拇指只有两节指骨),每节又可进一步分为指骨颈、指骨体、基底部骨折[2]。
主要症状表现为:受伤局部可有疼痛、肿胀,手指伸屈功能受限;有明显移位时,掌骨可形成异常骨性凸起,指骨骨折可有成角畸形,末节指骨基底部背侧撕脱骨折有锤状指畸形,部分情况可扪及骨擦音。
主要治疗方法根据骨折类型不同可分为保守治疗、手术治疗;治疗关键点在于准确地复位、牢固地固定和及早的功能锻炼;治疗难点在于修复和恢复灵活而又复杂的手部功能。
骨折处软组织肿胀可造成局部缺血坏死;部分情况骨折断端较为锋利,损伤周围血管神经韧带,造成二次伤害;掌指骨骨折功能恢复不良可导致手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从事运动、劳动时,应集中精神,必要时配戴相关护具,避免伤害发生;若手部不慎受伤应及时就诊,出现手部麻木、剧痛、肤色改变时尤应如此;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手部感觉、皮肤颜色和温度等重要预后体征。
症状
掌骨指骨骨折主要表现为受伤局部的疼痛、肿胀、压痛和活动受限,部分伴有骨折特有体征:患肢畸形、异常活动及骨擦感。
掌骨指骨骨折有哪些症状?
受损局部的疼痛、疼痛、压痛及活动受限:局部软组织破坏,产生炎性反应,造成局部疼痛、软组织肿胀、压痛明显,从而致使手部活动受限;开放性损伤(有外部伤口的情况)还伴有感染的风险。
畸形:骨折端移位可使患肢外形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手指缩短、成角、延长,手掌骨性凸起。
异常活动:正常情况下肢体不能活动的部位,骨折后出现不正常的活动,如小关节脱位出现手指侧偏等。
骨擦感:骨折后两骨折端相互摩擦撞击,可产生骨擦音或骨擦感。
值得注意的是,后三种体征只要发现其中之一即可确诊骨折,但未见此三种体征者也不能排除骨折的可能,如嵌插骨折、裂缝骨折。一般情况下不要为了诊断而检查上述体征,因为会加重患者损伤程度。
掌骨指骨骨折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感染:开放性骨折,特别是存在污染较重或伴有较为严重的软组织损伤者,若清创不彻底,坏死组织残留或软组织覆盖不佳,导致骨外露,可能发生感染。
缺血型骨坏死:骨折使某一骨折端的血液供应被破坏,而发生该骨折端缺血性坏死。
周围血管神经损伤:在神经、血管与骨紧密相邻的部位发生骨折时,较为锐利的骨折断端可损伤周围神经血管。
关节僵硬:手指手掌及邻近的腕关节长时间固定,淋巴和静脉回流不畅,关节周围软组织中浆液纤维性渗出和纤维蛋白沉积(组织液中正常成分异常堆积,可理解为流动的河水填满了泥沙),致使关节活动障碍。
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延长或者骨折无法愈合。
病因
掌骨指骨骨折多为直接暴力所致,部分为间接暴力所致的掌骨或指骨完整性和连续型中断。
掌骨指骨骨折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直接暴力:如撞击、挤压等暴力直接作用于手指手掌,使受伤部位发生骨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比如重物砸伤手指。
间接暴力:暴力通过传导、杠杆和肌肉收缩,使肢体受力部位的远处(相对于受力方向)发生骨折;比如握拳击物时,若拇指在其他手指的外面,由于拇指的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突出在外面,击物时,拇指失去保护,当出击方向偏桡侧(大拇指相对于手所在的方向称为桡侧)时,容易造成第一掌骨基底骨折。若握拳时,拇指被手指保护在掌心时,就不容易受伤。
哪些人容易掌骨指骨骨折?
高危职业从业人员:如建筑工地、仓储搬运。
手部相关的体育从业者:如篮球、排球运动。
骨质相关疾病患者:如骨质疏松症,营养不良症,恶性肿瘤。
钙磷代谢紊乱的生活习惯:酗酒、抽烟。
就医
外伤或无明显诱因致手部疼痛、肿胀、功能受限,伴或不伴手部畸形、异常活动及骨擦音,需及时就诊。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外伤后或无明显诱因出现手部疼痛、肿胀及功能受限。
外伤后或无明显诱因出现手部畸形。
外伤后或无明显诱因出现手部异常活动。
外伤后或无明显诱因出现手部骨擦音或骨擦感。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外伤致使手指、手指出现离断伤(即断指、断肢)。
外伤致手部外伤(存在伤口)、皮肤大面积缺损。
外伤致手部伤口失血过多。
外伤或无明显诱因致手部剧烈麻木或疼痛、感觉异常、牵拉手部剧痛、主动活动手部剧痛、剧烈压痛。
建议就诊科室
骨科
医生如何诊断掌骨指骨骨折?
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及 X 线检查即能诊断掌骨指骨骨折。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X 线检查:手正侧位片、手正斜位片;X 线具有快捷、经济的特点,可以显示临床上难以发现的不完全骨折、深部骨折和小的撕脱性骨折;对于临床上已表现为明显骨折的患者,X 线平片检查可以帮助了解骨折的类型和骨折端移位的情况,对于骨折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CT 检查:对于骨折类型较为复杂的患者,CT 凭借其高分辨率、无重叠和图像后处理的优点,弥补传统 X 线检查的不足,不仅能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更是后期治疗的重要依据。
MRI 检查:又称磁共振检查,其所获得的图像特别清晰、精细、分别率高、对比度好;对于掌骨指骨周围软组织如肌肉、神经、韧带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不适部位之前有无受到外伤?
受伤到就诊有多长时间?
受伤部位有无肿胀、压痛、麻木?
手指感觉有无异常?
受伤以后接受过什么治疗?疗效如何?
是否从事手工业/手部相关体育活动/手部繁重劳动的经历?
不适部位有无陈旧性损伤/手术史(即该部位过去有无受伤经历/有无手术经历)?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是否还要进一步检查?
目前的治疗方案有哪些?医生较为推荐哪种治疗方案?
该治疗方案有何优点及缺点?
掌指骨骨折后手部功能恢复的程度?有无后遗症?
骨折愈合所需的时间?
治疗期间要注意什么?饮食及生活习惯是否做出改变?
治疗
掌指骨骨折既要达到准确复位,又要达到牢固固定,还要尽可能早地进行功能锻炼,以恢复手指灵活的活动功能。
保守治疗
无移位(骨折断端无分离错位)的指骨骨折,用铝板或石膏将伤指固定于掌指关节屈曲(弯手指的状态)和指间关节微屈位,4 周左右拆除固定,进行功能锻炼。末节指骨的粉碎性骨折,视作为软组织损伤处理,不必予以固定。
无移位的掌骨骨折,予以石膏、夹板将手掌连同腕关节一起妥善固定;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时,还应保证拇指处于外展位(向外伸展的状态)。
有移位(骨折断端存在分离错位)的闭合性(无伤口)骨折,行手法复位外固定。其固定的位置应根据骨折移位的情况而定,如掌侧成角者(成角畸形面向手心)将手指固定于屈曲位。4~6 周拆除固定。骨折必须正确复位,不能有成角、旋转、重叠移位。每个手指单独屈曲时,指尖均指向舟骨结节。
内固定治疗
克氏针内固定:适用于开放性或手法复位不满意的近、中节指骨及掌骨横断骨折。
钢丝内固定:适用于开放性或手法复位疗效不佳的近、中节指骨和掌骨骨干横断骨折。
微型钢板、螺丝钉内固定:直的钢板适用于掌骨及近节指骨干横断或短斜面骨折;L 型或 T 型钢板适用于关节内骨折;手指近侧指间关节或拇指指间关节的髁骨折,可用一个螺丝钉内固定;掌、指骨干大斜面或螺旋骨折,其骨折线长度为骨干直径 2 倍以上者,用两枚螺丝钉内固定[3][4]。
Herbert 螺丝钉内固定:适用于手指末节指骨干横断骨折,指骨底、头状骨以及三角骨、钩骨、大多角骨骨折等。
其他治疗方法
外固定支架:目前国内外有多种形式,其功能基于固定、牵引、骨延长及加压原则。有的还具有在持续牵引状态下的活动功能。
口服药物治疗:主要辅助使用消肿活血、止痛、促进骨骼愈合、营养关节类药物。
外用药物治疗:在避免污染切口、伤口的情况下,使用熏洗汤药消肿活血。
疾病发展和转归
掌指骨骨折通过准确复位、妥善固定及适时的功能锻炼,最终骨折端愈合,恢复手部功能;或因年龄、基础病、骨折部位的血供较差、感染等不良因素导致骨折不愈合、手指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产生,则需进一步手术治疗。
日常注意
密切保护患肢,避免二次损伤,适时适度功能锻炼,辅以良好生活习惯。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密切观察受损部位感觉、肿胀情况、外固定松紧度、皮肤温度、内固定切口有无渗血渗液情况,避免切口、伤口感染。
遵医嘱适时适度行康复锻炼。
平卧时患侧手部可垫高 10 厘米左右,以便体液回流,减轻软组织肿胀[4]。
坐位时应将患肢悬吊胸前,避免下垂或步行甩动。
患者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食品,忌辛辣食物,多饮水,多食蔬菜以防便秘。
禁止吸烟、熬夜等干扰机体代谢紊乱的不良习惯。
疼痛时采用深呼吸法、转移注意力法,提升生活质量。
预防
正确认知日常工作中对手部及身体的保护,防范外力对自身的损害。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从事高危工作严格遵守行业安全规范,佩戴保护器具。
体育活动中遵循适度原则,减少手部与外力对抗。
手工业劳动者出现手部不适时及时休息,注意劳逸结合。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提升身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