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恶性胚胎瘤是什么?睾丸恶性胚胎瘤怎么办?睾丸恶性胚胎瘤症状有哪些?

睾丸恶性胚胎瘤注(Testicular malignant embryoma),也称为“睾丸胚胎癌”,是指来源于生殖细胞的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睾丸肿瘤占泌尿系肿瘤的 5%,睾丸恶性胚胎瘤占睾丸肿瘤的 3%~4%。发病危险因素包括:有隐睾或睾丸未降史,睾丸发育不够或睾丸萎缩,克兰菲尔特(Klinefelter)综合征,一级亲属(父亲、兄弟)中有睾丸肿瘤家族史,对侧曾有肿瘤史或曾有睾丸上皮内肿瘤史以及不育症。最常见体征为睾丸无痛性进行性增大,常伴阴囊钝痛或下腹部、肛周或阴囊坠胀感,部分出现急性疼痛,男性乳房发育等。治疗主要包括睾丸切除术+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化疗、放疗等;治疗关键在于睾丸恶性胚胎瘤的分期是否准确,有无转移等;治疗难点在于治疗周期长、费用高、疗效不确切。睾丸恶性胚胎瘤的预后较其他睾丸肿瘤相对较差,5 年生存率较低。定期复查甲胎蛋白(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乳酸脱氢酶(LDH)等,有助于早期诊断该病。预防发病,平时应注意健康饮食、戒烟、规律锻炼等。

别称

睾丸胚胎癌

概述

睾丸恶性胚胎瘤注(Testicular malignant embryoma),也称为“睾丸胚胎癌”,是指来源于生殖细胞的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

睾丸肿瘤占泌尿系肿瘤的 5%,睾丸恶性胚胎瘤占睾丸肿瘤的 3%~4%。

发病危险因素包括:有隐睾或睾丸未降史,睾丸发育不够或睾丸萎缩,克兰菲尔特(Klinefelter)综合征,一级亲属(父亲、兄弟)中有睾丸肿瘤家族史,对侧曾有肿瘤史或曾有睾丸上皮内肿瘤史以及不育症。

最常见体征为睾丸无痛性进行性增大,常伴阴囊钝痛或下腹部、肛周或阴囊坠胀感,部分出现急性疼痛,男性乳房发育等。

治疗主要包括睾丸切除术+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化疗、放疗等;治疗关键在于睾丸恶性胚胎瘤的分期是否准确,有无转移等;治疗难点在于治疗周期长、费用高、疗效不确切。

睾丸恶性胚胎瘤的预后较其他睾丸肿瘤相对较差,5 年生存率较低。

定期复查甲胎蛋白(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乳酸脱氢酶(LDH)等,有助于早期诊断该病。预防发病,平时应注意健康饮食、戒烟、规律锻炼等。

症状

睾丸恶性胚胎瘤注有哪些症状?

开始发病时,一般不会出现症状,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早期症状:

无痛性进行性增大的睾丸。

阴囊钝痛或者下腹部、肛周或阴囊坠胀感,睾丸突发急性疼痛。

其他可能出现的症状:

男性乳房发育。

男性不育症。

可能出现哪些并发症?

颈部肿块(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咳嗽或者呼吸困难(肺部转移)。

胃肠道紊乱或出血(十二指肠后转移)。

腰背部疼痛(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累及腰大肌或者神经根)或者骨痛(骨骼转移)。

单侧或双侧下肢肿胀(髂骨或者腔静脉闭塞或血栓)。

病因

常见病因有哪些?

确切病因尚不清楚,隐睾是睾丸恶变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与睾丸生殖细胞异常、睾丸先天发育异常、内分泌失调、遗传因素、局部温度升高等多种因素相关。

哪些人更易患睾丸恶性胚胎瘤?

具有下列危险因素的人,更容易患上睾丸恶性胚胎瘤。

隐睾患者,隐睾发生睾丸恶性胚胎瘤的概率较正常人高 20~40 倍。

长期接触杀虫剂、纺织尘埃、有机溶剂如脂肪族和脂肪族碳氢化合物人群。

遗传、激素、睾丸外伤、环境因素也与睾丸恶性胚胎瘤发病有关。

家族史,一级亲属(父亲、兄弟)中有睾丸肿瘤家族史。

既往史,对侧曾有肿瘤史或曾有睾丸上皮内肿瘤史以及不育症。

孕母因素,近年来,研究表明患者母亲怀孕、妊娠时的体重增加程度、雌激素水平以及患者出生时的体重等均与睾丸肿瘤发病有关。

基因改变,近年基础研究表明,95% 的睾丸恶性胚胎瘤患者,12 号染色体短臂,即 i(12 p),与之相关的基因有 p53 基因的改变。

就医

睾丸恶性胚胎瘤注是一个缓慢发展的疾病。出现症状时,往往已经比较严重。首次就诊时,医生会进行肿瘤标记物和影像学等检查来诊断。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睾丸恶性胚胎瘤病情轻微时没有症状,因此,具备家族史或危险因素者需要格外留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定期体检,接受甲胎蛋白(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乳酸脱氢酶(LDH)检测,进行相关影像学检查,有条件者可行基因检测。一旦出现发病的迹象,如隐睾、阴囊疼痛等,应尽快就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建议就诊科室

泌尿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睾丸恶性胚胎瘤?

医生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查体、血液肿瘤标记物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来诊断睾丸恶性胚胎瘤。具体检查如下:

血液检查(肿瘤标记物筛查)

甲胎蛋白(AFP):AFP 可由单纯的胚胎癌、畸胎瘤、卵黄囊瘤或者这几种混合产生。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在生殖细胞瘤中,合胞体滋养层细胞产生 HCG。

乳酸脱氢酶(LDH):对于持续的或者复发的非精原细胞瘤患者,大概仅有增加的 10% 的 LDH 是生化异常。

影像学检查

阴囊超声检查:任何白膜内低回声区都应认为是可疑睾丸肿瘤。

胸部 X 线检查:后前位和侧位胸部 X 线检查,是用以评估肺实质和纵膈受累情况的最基本的影像学检查。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检查:胸部 CT 检查较 X 线摄片更为敏感,增加肺部转移的探究率,腹部 CT 检查是发现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最有效的方法。

心电图检查。

磁共振影像学:较 CT 检查没有明显的优势。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较 CT 检查没有明显的优势。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没有特殊症状?严重程度如何?哪些情况下症状会缓解或加重?

有没有隐睾、阴囊疼痛等病史?

有没有直系亲属也有睾丸恶性胚胎瘤?

对侧是否有肿瘤史?

是否有睾丸上皮内肿瘤史以及不育症?

患者可能询问医生哪些问题?

我是怎么患上睾丸恶性胚胎瘤的?能治好吗?预后好吗?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要吃哪些药?医保能报销吗?

目前都有哪些治疗方法?哪种方法最适合我的病情?做手术后要多久出院?

我是否需要调整某些生活习惯?

这个病有传染或遗传的可能吗?我的家人需要接受筛查吗?

治疗

目前,该病的治疗原则是:进行危险分层分组治疗。研究已表明,应用于各种分层方法的所有可用治疗选择,具有相同的生存率和最终治愈率。

Ⅰ期睾丸恶性胚胎瘤治疗

手术治疗:睾丸切除术加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作为睾丸恶性胚胎瘤患者的优先局部治疗。

化疗:多项研究表明,应用顺铂、依托泊苷和博来霉素联合 2 个疗程作为初始治疗Ⅰ期高危患者。如有糖尿病注,单纯通过饮食和运动控制不理想时,就要积极用药。

基础放疗治疗:对于临床Ⅰ期非精原细胞瘤型生殖细胞瘤患者,采取腹膜后腔放射治疗。

辅助化疗:临床 T1-T3,N0,M0 期患者主要的化疗原则是清除残余肿瘤,减少肿瘤复发,延长生存率。

Ⅱa/Ⅱb 期睾丸恶性胚胎瘤治疗

Ⅱ 期非精原细胞瘤可以选择睾丸高位切除术+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术中如发现可疑淋巴结时,推荐使用彻底的双侧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推荐使用标准化疗方案及放射疗法。

ⅡC/Ⅲ 期睾丸恶性胚胎瘤治疗

除了标准的手术治疗方案,要尽可能早的开始化疗,采用标准的化学疗法,高剂量的化疗方案和自体骨髓移植能用于不良预后的肿瘤患者。

疾病发展和转归

睾丸恶性胚胎瘤是全身恶性肿瘤一类,疾病发展较快,需要及时临床治疗,尽早干预有助于预防出现严重并发症。

日常注意

由于该病主要是先天性疾病,因此孕期日常注意生活护理极为重要,出生后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日常注意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发现睾丸出现疙瘩、硬结或睾丸异常增大且沉而硬时,应高度警惕睾丸肿瘤的发生,建议尽早就医,少数患者以阴囊疼痛为首发表现,亦应引起注意。

工作生活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以最大限度避免或减少相关致癌物的接触时间等。

养成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保持心境开朗,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预防

睾丸肿瘤中有 7%~10% 发生在隐睾,隐睾患者发生肿瘤的机会比正常睾丸高 3~4 倍,隐睾被认为是发生睾丸肿瘤的危险因素。另外睾丸肿瘤与遗传、多乳症、以及外伤睾丸萎缩、激素等亦有一定关系。因此,睾丸肿瘤的预防应从其流行病学危险因素着手,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隐睾的治疗。隐睾患者,10 岁前手术可明显降低睾丸肿瘤发生率,3 岁前手术能避免发生肿瘤。隐睾药物治疗无效者,建议 2 岁之前行手术治疗,特别是腹腔型隐睾。

避免睾丸外伤。日常生活中注意生活工作安全,极力避免睾丸外伤。

孕期生活护理。控制孕期母亲日常营养摄入,尽量避免体重超标;孕期避免使用雌激素。母亲孕期使用雌激素可增加胎儿发生睾丸肿瘤的可能性。

避免接触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杀虫剂、纺织尘埃、有机溶剂如脂肪族和脂环族碳氢化合物可增加发生睾丸生殖细胞肿瘤(TGCT)的危险性。

优生优育。一级亲属(父亲、兄弟)中有睾丸肿瘤家族史者,婚育之前行家族遗传病询问及致病基因筛查。

对侧曾有睾丸肿瘤史或曾有睾丸上皮内肿瘤史以及不孕症者,应列为重点筛查对象。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天王补心丸(敬修堂)的功效与作用-天王补心丸(敬修堂)说明书

2023-8-3 4:34:42

药品

曲克芦丁片的功效与作用-曲克芦丁片说明书

2023-8-3 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