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绝经期尿失禁为绝经期妇女的常见疾病之一, 指腹压的突然增加(如咳嗽、打喷嚏、屏气、便秘等),尿道括约肌关闭不全,导致尿液不自主流出。
约 40% 以上的绝经期妇女有尿失禁的现象。
盆底组织松弛、暂时或持续性尿道压力下降、膀胱过度膨胀超过弹性限度而致膀胱内压被动升高、由于瘘管或异位尿道而致尿液分流是绝经期尿失禁最主要的病因;腹型肥胖(腰围大于等于 80 厘米)、慢性便秘、长期饮酒、慢性盆腔痛、呼吸系统病史、妇科疾病史、盆腔手术史等均为绝经期尿失禁危险因素。
根据尿失禁发生机制,绝经期尿失禁可分为与膀胱相关尿失禁、与尿道括约肌相关的尿失禁和与膀胱、尿道均相关的尿失禁;根据尿失禁的症状表现,绝经期尿失禁可分为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和混合型尿失禁。
绝经期尿失禁的最主要表现为腹压增加下的不自主溢尿,而尿急、尿频、急迫尿失禁和排尿后膀胱区胀满感也是常见症状。
绝经期尿失禁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为主,必要时可以行手术治疗。
若绝经期尿失禁未接受正规治疗,病程迁延发展,可合并泌尿系及外阴皮肤感染性疾病,严重者甚至伴有膀胱膨出或阴道膨出。
针对危险因素积极地进行早期干预,可减少绝经期尿失禁的发生。
症状
腹压增加下的不自主溢尿是最典型症状,而尿急、尿频、急迫尿失禁和排尿后膀胱区胀满感亦是常见症状,病程迁延发展,可合并泌尿系及外阴皮肤感染性疾病,严重者甚至伴有膀胱膨出或阴道膨出。
绝经期尿失禁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绝经期尿失禁的常见症状包括:
腹压增加下不自主溢尿:这是绝经期尿失禁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尿频、尿急。
急迫性尿失禁:有强烈尿意而无法忍住,尿很快就流出来。
排尿后膀胱区胀满感。
绝经期尿失禁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泌尿系感染
外阴皮肤感染
膀胱膨出
阴道膨出
病因
绝经期尿失禁常见的病因主要包括盆底组织松弛、暂时或持续性尿道压力下降、膀胱过度膨胀超过弹性限度而致膀胱内压被动升高、由于瘘管或异位尿道而致尿液分流等。
绝经期尿失禁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盆底组织松弛:这是绝经期尿失禁最常见的原因,主要由于盆底支持结构缺损而使膀胱颈或近端尿道脱出于盆底外所致。
暂时或持续性尿道压力下降:这是绝经期尿失禁常见的原因,主要是尿道和膀胱压力梯度改变,使膀胱内压高于尿道内压而致的溢尿。
膀胱过度膨胀超过弹性限度,而致膀胱内压被动升高。
由于瘘管或异位尿道而致尿液分流。
哪些人容易患绝经期尿失禁?
腹型肥胖(腰围大于等于 80 厘米)
慢性便秘
长期饮酒
慢性盆腔痛
呼吸系统疾病史
妇科疾病史
盆腔手术史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腹压增加下不自主溢尿。
尿频、尿急。
有强烈尿意而无法忍住,尿很快就流出来。
排尿后膀胱区胀满感。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膀胱膨出
阴道膨出
建议就诊科室
妇科
泌尿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绝经期尿失禁?
医生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症状表现和妇科检查外,还需结合尿道压的测定、棉签试验、尿动力学检查、膀胱尿道镜检查和 B 型超声检查等检查结果,可最终确诊绝经期尿失禁。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尿道压的测定:目的是评估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尿道括约肌功能,可明确是否为内括约肌障碍型压力性尿失禁。
棉签试验:用蘸有利多卡因棉签放入患者尿道口深 4 厘米,让患者向下屏气以增加腹压,测定尿道膀胱后角大小及尿道下垂程度。
尿动力学检查:包括尿流量测定和膀胱内压测定。了解膀胱容量、最大排尿流速、平均排尿速度、排尿时间、排尿量、膀胱内压力的情况,从而判断有无绝经期尿失禁。
膀胱尿道镜检查:能直接观察膀胱、尿道、尿道口位置及变异、膀胱颈形态,了解尿道长度、张力和排除膀胱黏膜的病变。
B 型超声检查:方便、无创,费用低;可了解动静态下膀胱位置,评估膀胱颈活动度。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年龄多大了?
以前有没有类似的症状发作?
目前有感觉哪里不舒服或疼痛吗?
症状出现多久了?是否进行性加重?
目前有接受什么治疗?
近期有做过什么实验室或影像学检查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的症状?
是否与其他疾病有关?
还需要做什么检查吗?
要怎么治疗呢?医保有报销吗?
能自愈吗?会不会有后遗症?并发症?
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有没有忌口?
治疗
绝经期尿失禁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为主,必要时可以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α-肾上腺素能激动剂:α-肾上腺素能激动剂可以刺激尿道和膀胱颈部的平滑肌收缩,提高尿道出口阻力,改善控尿能力。常用药物为盐酸米多君。
雌激素替代:针对治疗绝经期妇女雌激素低下引起的压力性尿失禁症状,还能减轻尿急等其他泌尿道症状。
手术治疗
经耻骨后膀胱尿道悬吊术:目的是通过恢复膀胱颈及尿道在耻骨后的正常位置,增大尿道后角,伸长尿道,增强尿道阻力,以纠正尿道运动过强所致的尿失禁。
经阴道修补术:目的是通过尿道折叠增强膀胱颈及尿道后壁的力量,以治疗压力性尿失禁合并膀胱膨出,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较早采用的一种手术治疗方法。
人工尿道括约肌及尿道周围胶原注射:适用于具有较低的漏尿腹内压的患者,尤其适合于不能耐受、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在尿道周围注射膨胀剂以增强尿道厚度,并保持尿道闭合及增加流出道阻力。
其他治疗
物理治疗:
盆底肌肉锻炼:通过反复收缩耻骨尾骨肌,可以增强盆底肌肉组织的张力,减轻或防止尿失禁。方法为做缩紧提肛肌的动作,每次收紧不少于 3 秒,然后放松。连续做 15~30 分钟,每天进行 2~3 次。
膀胱训练:膀胱训练为指导患者记录每天的饮水和排尿情况,填写膀胱功能训练表,有意识地延长排尿间隔,最后达到 2.5~3 小时排尿 1 次,使患者学会通过抑制尿急,延迟排尿。
盆底电刺激:盆底电刺激通过增强盆底肌肉力量,提高尿道关闭压来改善控尿能力。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绝经期尿失禁未接受正规治疗,病程迁延发展,可合并泌尿系及外阴皮肤感染性疾病,严重者甚至伴有膀胱膨出或阴道膨出。
绝经期尿失禁经过正规积极治疗后,预后一般良好。
日常注意
绝经期尿失禁的患者应从心理护理、饮食管理、改善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日常注意管理,坚持治疗,定期复查复诊,以达到更好的治疗预期。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心理护理:家庭应多给予患者关爱与安慰,消除不良情绪(如紧张、焦虑和抑郁、情绪低落等),增加安全感和自信心,稳定情绪,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饮食管理:
术后应先禁食、给予静脉输注营养液,待排气、排便后开始尝试进食。
从液体饮食逐渐过渡到细软无渣的饮食,少量多餐,适应后再正常饮食。恢复饮食过程中应循序渐进。
饮食以温热为宜,忌生冷以及辛辣食物,如辣椒、生姜及饮浓茶、浓咖啡等。
饮食上可适当服食酸涩的果品固缩小便,如芡实、莲子、山楂、石榴、乌梅、樱桃等。
将银杏叶泡茶饮用,可预防因寒引起的尿频。
多吃补肾功效的食物(如虾、核桃、年糕等),对尿频的防治有益。
皮肤护理:患者应定时翻身,防止压疮,如翻身训练,预防性使用气垫床、棉垫等保护性措施。
术后注意事项:
术后穿宽松舒适的裤子,保持环境、床铺的干净和整洁,防止感染。
导尿管放置的位置要正确并予以固定,观察尿量及颜色,同时记 24 小时出入水量。2 次/天用 3‰碘氟溶液擦洗外阴,更换引流袋,预防尿路感染。根据恢复情况,尽早夹闭尿管,进行排尿训练,以期尽早拔除导尿管。
术后 8 小时伤口加压沙袋,术后 24 小时观察伤口有无渗液、渗血。以后应注意有无感染,敷料湿透时及时更换,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改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避免熬夜,控制体重。
大小便管理:排便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如大便干燥或排便困难,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软化大便药物;多饮水以增加尿量,促进细菌和炎性物质排出。
复查随访: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如发现异常,应该及时就诊。
预防
针对危险因素积极地进行早期干预预防,从而预防绝经期尿失禁的发生。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预防和治疗慢性便秘、呼吸系统疾病等原发病,及早控制诱发绝经期尿失禁疾病的发生。
适度、规律的体育锻炼(选择游泳、慢跑、羽毛球等中强度有氧运动,每次运动大于 30 分钟,每周运动 3~5 次)有利于提高机体的健康状况、降低体重,使盆底肌肉收缩性增强。
戒烟、戒酒,排便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如大便干燥或排便困难,可使用软化大便药物,如开塞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