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Klinefelter综合征,先天性曲细精管发育不全综合征,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克兰费尔特综合征
概述
克氏综合征,即先天性曲细精管发育不全综合征。以小而硬的睾丸、男子女性化乳房、性腺功能减退、 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升高为主要特征[1]。
该病在新生男孩中的发病率在 1/600 左右[2]。
克氏征患者中约 80% 都是 47,XXY 核型,其他 20% 是 47,XXY/46,XY 的嵌合体,或者是含有更多X的染色体核型[3]。
该病是由于配子发生时,在减数分裂过程中,X 染色体发生不分离,结果精子和卵子结合成 XXY 受精卵。
该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小睾丸,FSH 水平、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显著升高,精液中没有精子。部分患者伴发男子女性化乳房以及性功能减退等。
过去对于克氏综合征的患者均使用精子库精子,最近显微取精的技术出现后,大约一半的患者可以通过显微取精的技术,取得精子从而进行试管婴儿。对于患者本身根据症状等情况,在适当时机可以给与内源或者外源的雄激素补充。
此类疾病主要的危害在于影响患者的性器官发育以及生育能力。
对于克氏综合征最好的预防手段是在孕期的染色体筛查,可以早期检查该病的发生;其次,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能够帮助患者性器官的发育以及增加患者生育能力;在青春期开始发育时,仔细观察会发现睾丸增长迟缓。
症状
克氏综合征常见的症状有哪些?
克氏综合征的常见症状包括:
克氏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症状是睾丸小,无精子,部分患者出现男子女性乳房化、性功能障碍。不同时期患者表现出来的症状不同,比较难以辨认。
按发育时期划分:
婴儿期可能存在出生体重低,头围小,阴茎小和隐睾,和正常婴儿相比,隐睾的发生率要升高 3 倍。部分患儿有先天性畸形,常见的如指弯曲和尿道下裂。
儿童期可能少部分患儿出现语言、阅读和拼写障碍,学习困难,平均患儿的 智商(IQ)比正常儿童低 10 ~ 20。
青春期后能够发现比较典型的症状,表现为小睾丸,睾丸容积通常在 1 ~ 3 毫升。身材高,平均身高约为 180 厘米,四肢长,躯干短体型。约 56% ~ 88% 的患者出现乳房发育,骨密度减低。
克氏综合征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克氏综合征是一种染色体疾病,它有可能造成各个系统、多样性的疾病,有些疾病比较严重,甚至于影响生命。
常见并发症包括:
甲状腺功能异常:包括对卵泡刺激素(TSH)反应降低,放射碘摄入减少,以及给予甲状腺素释放因子后 TSH 仍低于正常,但多数并不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
55% 的患者做超声心动图时会发现有二尖瓣脱垂。
36.7% 患者出现晶体浑浊,同时个别患者睫毛过长,扩瞳反应迟钝。
19% 的患者葡萄糖耐量曲线不正常,8% 患者出现糖尿病。
该病患者乳癌发病率是正常男性的 20 倍。
比较罕见或严重的并发症会有颅内恶性胚胎瘤、未分化的畸胎瘤、横纹肌肉瘤等恶性肿瘤[5],先天性脊柱裂、囊性纤维变性、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等先天性疾病。
罹患普通疾病和癌症的这种趋势可能与长期雄激素水平降低的影响有关。
病因
克氏综合征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克氏综合征患者产生 47,XXY 核型的主要原因是配子在减数分裂或在有丝分裂时发生了错误,导致性染色体不分离,出现 XY 或 XX 配子,它们与正常的 X 或 Y 配子结合即产生非整倍体胚胎。
在 47,XXY 核型患者中,精子第一次减数分裂性染色体不分离的几率为 53%,卵子第一次减数分裂不分离的几率为 34%,卵子在第二次减数分裂不分离占 9%,胚胎有丝分裂错误占 3%。
早年的研究已证明,卵子分裂错误与母亲年龄有关,卵子第一次减数分裂错误母亲的平均年龄为 32 岁,第二次减数分裂错误母亲的平均年龄为 27 岁。
当时没有发现精子分裂错误与父亲的年龄有关。后期的研究表明高龄男性的 XY 配子在精液中出现的比例升高。
哪些人容易患克氏综合征?
此疾病为先天性染色体异常疾病,不需要后天的诱发因素。从形成机理上看高龄夫妇的孩子更容易患克氏综合征,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证据。
就医
克氏综合征患者通常是在不能生育的时候,在就诊时发现的。因此仅仅很少一部分患者是知道了自己得了克氏综合征来就诊。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通常在患者不能生育、性生活障碍的时。
建议就诊科室
男科
泌尿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克氏综合征?
有经验的医师在患者就诊时特殊体型就能有初步的判断;其次通过查体发现患者小而硬的睾丸,精液检查显示无精子症,激素水平发现 FSH、LH 显著升高,睾酮正常或者减低,基本上能够诊断克氏综合征;最后通过染色体检查发现 47,XXY 就确诊了克氏综合征。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生育情况如何?
在性功能、肌肉力量上有无异常?
是否有要孩子的想法?
对于性功能是否满意?
有改善性功能的想法?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此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需要做哪些检查?
如何提高生育机会,采取什么方式最佳?
是否需要补充雄激素?何时补充?补充多久?什么方法补充?
会不会遗传?
治疗
克氏综合征的治疗原则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内科治疗
主要是雄激素替代治疗。若是在早期就发现患有克氏综合征,建议在青春期开始时给予雄激素补充治疗,促进患儿第二性征的发育,行为、心理的发育,降低骨质疏松、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乳腺癌的风险[6]。
在患者有生育的需求是,使用内源性的雄激素补充方式:使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治疗,若雌激素升高过多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辅助。若导致卵泡刺激素(FSH)严重下降,可同时补充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 )或 FSH 治疗。
手术治疗
对于生育问题,克氏综合征患者的重要特征就是无精子症和不育症。过去认为,本病患者是完全无精子的,只能使用供精来治疗。目前仍有医生秉持此观点。但是,后来睾丸活检的组织学研究已经发现了局部的生精灶,其内存在精子。但是由于患者睾丸小,局部生精灶是否存在、存在的位置都没有规律,睾丸活检并不适合此类患者,最佳的手术方式为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术,结合试管婴儿。目前已经有很多的患者通过此类治疗获得遗传学上的后代。
对于乳房发育问题,有些患者症状较重的,可以通过整形术来处理。
疾病发展和转归
患者在胚胎 18 ~ 22 周的时候会出现生精小管变性,生殖细胞减少,而此时生精小管和间质的数量和密度正常。黄体生成素(LH)、FSH、抑制素B(INH-B)和抗缪勒管激素(AMH)水平与正常新生儿一致,但是患儿在 8 月龄时睾酮水平明显下降[7]。
青春期前(10 ~ 14 岁)患儿支持细胞形态正常,精原细胞减少,未见到减数分裂相或精母细胞,但是,此时患儿的 LH、FSH、INH-B 和睾酮水平在正常范围内[8]。
进入青春期后,睾酮水平降低,LH 和 FSH 水平显著升高,INH-B 水平下降,生精小管变性加速,生殖细胞逐渐消失。
到了成年睾丸功能完全衰竭。
有部分学者认为随着年龄增长克氏综合征患者的显微取精成功率也会逐渐降低,目前还需要进一步大量数据的证实。
日常注意
克氏综合征患者的日常注意生活没有特殊要求,主要注意雄激素的补充是否合适,是否足够,生活质量是否受到影响。
预防
克氏综合征是遗传类的疾病,对于此类疾病的预防在于产前的基因诊断,明确疾病后终止妊娠。但是对于受孕困难的女性来说是否终止妊娠还需要多方面的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