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sarcoma of prostate
概述
前列腺肉瘤是原发于前列腺的一种恶性肿瘤,在临床上较为少见,仅占原发性前列腺肿瘤的 0.1%~0.2%,其病理类型以横纹肌肉瘤和平滑肌肉瘤注多见。前列腺肉瘤侵袭性强、治疗效果差、预后欠佳[1]。
38%~52% 的前列腺肉瘤患者为成人,以平滑肌肉瘤、滑膜肉瘤、纤维肉瘤较为常见,而横纹肌肉瘤则是在青少年群体中高发。国内有研究调查了 25 例成人前列腺肉瘤,40% 患者为平滑肌肉瘤,24% 的是横纹肌肉瘤。
前列腺肉瘤可分为如下类型:前列腺平滑肌肉瘤、前列腺横纹肌肉瘤、前列腺纤维肉瘤、前列腺间质肉瘤、前列腺神经源性肉瘤、前列腺滑膜肉瘤、前列腺骨源性肉瘤、前列腺梭形细胞肉瘤。
成人患者中 44% 有吸烟史,8% 有家族史,部分患者既往接受过盆腔放疗,但尚无研究显示吸烟、理化因素及遗传为前列腺肉瘤的高危因素[2]。
排尿困难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其他症状包括血尿、尿频、尿急、尿痛、下腹包块、恶病质,侵犯直肠患者有便血,侵犯精囊时患者可出现血精。
前列腺肉瘤进展迅速,常早期即经血行转移至肺、肝、骨,以及淋巴系统。
前列腺肉瘤治疗以手术、放疗、化疗为主,大多数文献推荐早期行根治性切除术,但部分切除的患者复发率较高。放、化疗的选择主要为术后辅助治疗。前列腺肉瘤的疗效及预后差,儿童预后优于成人[3]。
接受根治性切除患者的生存时间优于保守治疗患者,患者手术标本切缘阴性、对环磷酰胺化疗敏感、PRUNE2 蛋白表达增加是良好预后的因素[4]。
患者日常生活中,每日要规律进行盆底肌功能训练,定期更换导尿袋及造瘘袋。注意休息以及个人卫生、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此外,还要配合医生治疗,定期复查。
本病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明确,所以没有针对性的预防方法。吸烟、理化因素及遗传因素可能与发病相关,所以不吸烟可能会降低发病几率,有直系亲属患病的人也要多体检,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症状
患者早期常出现的症状多为排尿困难,这是肿瘤挤压膀胱底部或侵犯尿道导致的,肿瘤长大时会出现腹部包块或腹痛的症状,肉眼血尿注较少见。
前列腺肉瘤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前列腺肉瘤的常见症状包括:
排尿困难:前列腺肉瘤增大会压迫尿道及膀胱尿道口,导致排尿困难。
尿频、尿急、尿痛:前列腺肉瘤引起前列腺尿道部炎症反应,导致膀胱刺激症状。
腹部包块、胀痛:前列腺增大压迫膀胱、肠道等邻近器官。
恶病质:患者恶性肿瘤后期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导致极度消瘦、贫血、无力生活不能自理,极度痛苦,全身衰竭等综合征。
侵犯直肠可出现便血,侵犯精囊可有血精。
前列腺肉瘤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前列腺肉瘤在进展过程,侵犯邻近脏器可能出现以下并发症:
前列腺肉瘤侵犯直肠导致患者排便困难或血便。
侵犯精囊可导致血精。
晚期出现疼痛、消瘦、贫血等恶病质症状,易出现肺、肝、骨的转移。
病因
病因尚不清楚。
哪些人容易患前列腺肉瘤?
尚无研究显示与前列腺肉瘤发病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
吸烟、理化因素及遗传因素可能与发病相关。
就医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助于控制疾病进展,改善预后。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排尿困难,尿频、尿急、尿痛;
下腹部包块、胀痛;
血精、排便困难、血便等。
建议就诊科室
泌尿外科
肿瘤科
医生如何诊断前列腺肉瘤?
前列腺肉瘤诊断需根据直肠指诊、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等结果综合评估,最终确诊方法为病理学检查。
具体相关检查如下:
直肠指检:与前列腺癌不同,前列腺肉瘤的直肠指诊前列腺质地中等,有波动感,表面光滑,可触及结节,偶有触痛。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由前列腺上皮细胞产生,但是肉瘤产生于间叶组织,因此前列腺癌的患者的血中检测 PSA 普遍升高,但前列腺肉瘤患者的血中的 PSA 测定值多在正常范围。除此之外,血清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一般无异常。
影像学检查:如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及超声等辅助检查,对前列腺肉瘤的诊断有重要作用,CT 平扫肿瘤可见不均质低密度影,但 CT 在评估邻近组织器官的侵犯不敏感,MRI 检查能更好地观察肿瘤的形态大小、信号和结构变化以及对邻近结构的侵犯情况。有助于评估肿瘤的大小、位置及侵犯情况[5]。
实验室检查:前列腺穿刺或电切获取的病理标本行活检,是确诊前列腺肉瘤的“金标准”,免疫组化对于疾病的分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出现了哪些症状?
这种不舒服的情况持续多长时间了?
除了这种不舒服以外还有其他的症状吗?
之前有出现过这种情况吗?有就诊过吗?有治疗过吗?治疗后有改善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这种病需要做一些什么检查?
我需要住院治疗吗?
我现阶段需要什么治疗,在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什么?
治疗
首选外科根治手术治疗,如晚期或无法耐受手术者,可行放、化疗[6][7][8]。
手术治疗
前列腺肿瘤根治性切除术:由于部分切除术患者复发率较高,所以对于早期发现的前列腺肉瘤且无邻近器官侵犯的病例,可选择早期行根治性切除。
前列腺膀胱切除术尿流改道术注:侵犯膀胱或伴有放射性膀胱炎、挛缩膀胱、膀胱肠瘘但无远处转移的患者,可行前列腺膀胱切除尿路改道术,即清扫盆腔淋巴结、完整切除膀胱、精囊、前列腺后,行输尿管开口皮肤造瘘,或重建回肠通道、新膀胱,但术后可能会导致肾功能不全,还可能有血尿、血便、大小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
药物治疗
术后常规行辅助化疗:化疗方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吉西他滨+多西紫杉醇、长春新碱+更生霉素+环磷酰胺。
新辅助化疗:阿霉素、异环磷酰胺,化疗后常引起的不良反应包括心肌病、黏膜炎、骨髓抑制、脱发。吡柔比星作为以脂质体为载体的新一代抗肿瘤药物,已应用于治疗前列腺肉瘤,其对血液系统的影响要小于阿霉素、异环磷酰胺,但疗效尚待确认。
分子靶向治疗:即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来设计相应的药物,药物会特应性杀伤肿瘤细胞,但此种治疗方法目前仍在发展阶段,还不成熟。
免疫治疗:指通过恢复机体正常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来治疗肿瘤,此种方法也处于发展阶段。
其他治疗方法
根治术后辅助放疗。
外放疗:是广泛应用于软组织肉瘤的治疗,但会出现包括膀胱纤维化、膀胱炎、肠梗阻、性功能障碍、诱发癌症等不良反应,对于儿童还可能影响骨骼、肌肉的发育,放射治疗剂量 <12Gy 对睾丸内分泌功能影响较小。
近距离内放疗:将放射性粒子植入人体组织或器官的肿瘤旁进行放疗,具有较高选择性,不良反应较小。
疾病发展和转归
前列腺肉瘤疾病进展迅速,预后不良,确诊后患者存活时间普遍偏低。前列腺肉瘤常早期经血行转移至肺、肝、骨,以及淋巴转移[9]。
日常注意
日常注意生活中应注意如下问题:
每日规律进行盆底肌功能训练,注意个人卫生、定期清洁会阴及手术切口区域、定期更换导尿袋及造瘘袋。
注意休息、增加营养、多喝水、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防止便秘,戒烟戒酒,避免剧烈运动。
遵医嘱行进一步治疗。
定期复诊,出现不适立即就诊[10]。
预防
本病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明确,所以没有针对性的预防方法。
吸烟、理化因素及遗传因素可能与发病相关,所以不吸烟可能会降低发病几率;
有直系亲属患病的也要多体检,做到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