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肾钙乳是指肾盏憩室内含钙微粒组成的液体或半固体混悬液,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尿石症。
肾钙乳是少见病,其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尿石症,约占上尿路结石的 1.31%。我国仅有少数报道,但尚无权威的发病率统计数据。
本病发病机制与原因尚未明确,文献一致认为其发病机制与梗阻和感染有关,如尿路梗阻、尿液浓缩、慢性炎症等。
肾钙乳分为两种类型:
一为囊肿型,即钙乳存在于肾囊肿或肾盏憩室内,囊肿型多在肾上盏,国外多见。国内资料 79 例中囊肿型 1 例,占 14%;
另一型为肾积水型,国内多见,占 86%,积水型肾下盏多见。
本病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可有腰痛、肾绞痛、血尿等症状。合并憩室感染时,腰痛可加剧,并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本病主要治疗方法是合并感染时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对症处理;治疗关键点是对症状明显、经常合并感染的肾钙乳原则上都应手术治疗。治疗难点是有全身症状时往往很难控制。
本病会导致疼痛及感染严重,进而引发全身症状。
本病的影像学检查具有典型特点,为诊断重点。
症状
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可有腰痛、肾绞痛、血尿等症状。
肾钙乳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肾钙乳的常见症状包括:
无症状:部分患者是意外发现的,临床症状无特征性。
疼痛:患侧腰部胀痛或钝痛、绞痛。
尿频、尿急、血尿:血尿常伴随疼痛出现。有时候患者无疼痛感,只有血尿或者血量极微,伴排尿困难。
腰部包块:梗阻引起严重肾积水时,可在腰部或上腹部扪及包块。
感染:合并感染时可出现脓尿,急性发作时可有畏寒、发热、腰痛、尿频、尿急、尿痛症状。
合并其他疾病可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合并憩室感染时,腰痛可加剧,并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合并尿结石者可发生肾绞痛、恶心、呕吐及血尿等症状;合并肾积液时,肾区可扪及弹性包块,以尿路感染、结石和肾积水等症状和体征出现为主。
肾钙乳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上尿路结石
肾积水
肾结核
膀胱炎
脓尿
尿路感染
病因
肾钙乳是由许多直径为 0.2~0.5 毫米的微细的含钙颗粒呈混悬状态存留于肾盏憩室、肾囊肿或积水的肾盏内所形成的混悬液。梗阻和炎症时,肾单位分泌和重吸收功能障碍、肾盏内尿液逐渐浓缩、使钙和磷酸盐等晶体成分呈饱和状态而沉淀下来,形成钙化颗粒。
肾钙乳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结石形成与抑制结石形成之间的平衡紊乱,致使钙乳形成。
泌尿道梗阻、尿液淤积、低度炎症是肾钙乳形成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可能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有关。
哪些人容易发生肾钙乳?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肾脏慢性炎症者:肾脏的慢性炎症上皮细胞的脱落、尿液的酸碱度、比重、钙磷盐的成分比例失调等,均给钙乳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从而诱发本病。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肾钙乳可能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有关,这类患者易患该病。
泌尿道梗阻、尿液淤积、慢性炎症患者:梗阻造成尿液长期潴留,并逐渐浓缩,使含钙、磷盐晶体物质呈饱和状态产生钙乳混悬液及颗粒,从而诱发本病。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结石形成与抑制结石形成之间的平衡紊乱者:机体对此的紊乱易致钙乳形成。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腰部胀痛或钝痛、绞痛。
尿频、尿急、血尿,伴排尿困难。
腰部包块。
畏寒、发热。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绞痛剧烈难忍。
有窒息、呼吸困难等症状时。
陷入昏迷状态时。
建议就诊科室
泌尿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肾钙乳?
当医生怀疑肾钙乳时,根据临床特点、病理检查、影像学检查基本可以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作出诊断,因其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表现,确立诊断多无困难。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尿常规检查:此为基本检查之一,可确认是否有镜下血尿。合并感染时,尿中可有白细胞或脓细胞。
B 超:可以显示肾盏憩室或肾积水的液性暗区,内有圆形回声光团。此检查可以初步筛查。
腹部 X 线平片(KUB 平片):可见肾区内圆形的、密度不均匀的“芝麻”样的阴影。如摄立位片,阴影变为半月形,并可见特征性的钙乳下沉形成的液平面,此为典型的肾钙乳表现,帮助诊断。
静脉尿路造影或尿路逆行造影:可显示肾钙乳与集合系统的关系。憩室颈部梗阻时造影剂不能进入憩室内;IVU 显影不满意时可行逆行造影,偶可见到憩室与集合系统的通道。可帮助判断梗阻部位。
X 线立位摄片:可以显示钙液平面,表现为盘状或半圆形密度增高影(“ 盘征”或“半月征”)。个别钙乳液面上有粗大钙乳颗粒凸起时,如盘中盛果样改变(“盘中盛果征”)。钙液面宽窄不一,其边缘较清晰。这些征象的出现,是诊断肾钙乳的可靠依据。
仰卧摄片:显示“ 麻饼征”,表现为团状的颗粒性或不均匀性密度增高影,边缘较模糊。这种征象的出现,是诊断肾钙乳的可靠依据。
CT 检查:同样可见传统 X 线肾钙乳表现的钙液平面征象,仰卧位及俯卧位的扫描片上可见到钙乳微粒形成的半月形阴影随体位的改变而改变。当患者转动体位时,钙乳形成的半月形密度增高影总是位于病灶的最低处,增强后其上部液体大多无强化。CT 检查常能可靠地将其与其他影像学密度增高的疾病(如结石、肿瘤钙化和高密度肾囊肿)区别开来。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哪些症状?
这些症状持续了多久?
是否有肾结石、尿结石史?
既往是否有全身病史?
有无外伤手术外伤史?
有无输血史?
是否去过别的地方进行就诊?进行了哪些治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治疗花费高吗?哪些治疗费用在医保范畴内?
当前的医疗技术是否能完全治愈我的疾病?
我的病情严重吗?
接受正规治疗生存率有多少?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这些检查对身体的伤害大不大?
我目前的情况需要进行哪些治疗?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吗?
根据我目前的疾病诊断,预后怎么样,是否会危及生命?
治疗后还会再犯吗?
我应该怎么预防?
治疗
肾钙乳治疗效果较好,有效规范的治疗能够消除或缓解肾钙乳的症状,维持正常的生活质量。一般进行对症治疗,必要时行手术治疗。同时积极寻找病因,按照不同成分和病因制定治疗和预防方案,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尽量防止复发。
药物治疗
解痉止痛药物:
M 型胆碱受体阻断剂,如乙酰胆碱,可以松弛输尿管平滑肌,缓解痉挛;
肌肉注射黄体酮可以抑制平滑肌的收缩而缓解痉挛,对止痛和排石有一定的疗效;
钙离子阻滞剂硝苯地平,对缓解肾绞痛有一定的作用;
α 受体阻滞剂在缓解输尿管平滑肌痉挛、治疗肾绞痛中具有一定的效果。
抗生素:如青霉素。结石引起的尿路梗阻时容易发生感染,这种恶性循环使病情加重。除积极解除梗阻外,应使用抗生素控制或预防尿路感染。
羟基苄胺或氨甲环酸:明显肉眼血尿时可以用来消除血尿。
手术治疗
肾钙乳病灶切除术:该术式在钙乳腔纤维壁与肾实质间剥离并完全切除病灶,获得较好疗效。这种手术方式不需阻断肾蒂血流,创伤小,对肾功能影响不大,明显优于肾部分切除术或肾实质切开取石术。
肾部分切除术或肾实质切开取石术:传统术式,开放性术式,主要目的是切取病灶,现较为少用。
其他治疗方法
大量饮水:有助于感染的控制。
对无症状、病灶小于 25 毫米者,或高龄合并其他脏器功能不全者,可随访观察,不急于手术治疗。
疾病发展和转归
肾钙乳的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生活质量会大大下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症状得以改善,病情好转,一般的生活质量得以保障;具体数据暂无相关报道。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手术后注意事项:卧床 1~2 周;密切观察术后血尿情况及有无肾内出血;继续应用抗菌药物,防止感染;橡皮引流管于术后 72 小时拔除;若有造口,手术后注意拔除。
定期复查:每 6 个月需要到医院复查,主要复查尿常规、CT、MRI 检查等项目。
其他:如戒烟、限酒、减少食用刺激性食物、多吃蔬果等。
预防
主要预防方法是要积极控制原发病,定期去医院做全身检查。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针对可变的因素:
积极预防和治疗炎症,服用消炎药物等。
去除诱因:对于病理性因素所导致的肾钙乳,还应积极治疗形成结石的原因,防止结石形成和复发。
针对不可变因素:
对于既往有结石病史的患者,应每 6 个月去医院定期进行检查,以排除相关风险并进行定期监测,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