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骨产道异常性难产,是指骨盆径线过短或骨盆形态异常,使骨盆容积小于胎先露(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称胎先露)能够通过的限度,成为狭窄骨盆,影响产程顺利进行。可以是一个径线过短或多个径线同时过短,也可以是一个平面狭窄或多个平面同时狭窄。
本病目前没有准确的流行病学数据。
骨产道异常性难产主要原因是由于骨盆径线过短或形态异常,使骨盆容积小于胎头通过需要的宽度而造成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先天和后天两方面因素,先天因素如身材矮小、男性骨盆等,后天因素如佝偻病、脊髓灰质炎、脊柱和骨盆结核、外伤等。
本病根据狭窄的位置,可分为骨盆入口平面狭窄、中骨盆平面狭窄、骨盆出口平面狭窄、骨盆三个平面狭窄和畸形骨盆。
本病的主要症状是骨盆入口平面狭窄,表现为临产后,胎头迟迟不入盆,跨耻征阳性,衔接失败。中骨盆平面狭窄主要表现胎头下降至中骨盆平面时,胎头下降延缓或停滞,宫口开放缓慢甚至停止。骨盆出口平面狭窄表现为继发性宫缩乏力,胎头双顶径不能通过骨盆出口。
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对于临界或者轻度骨盆狭窄的产妇,经充分试产可经阴道分娩;若为绝对骨盆狭窄,则及时行剖宫产结束妊娠。治疗的关键和难点在于胎儿大小和骨盆狭窄的评估。
本病的主要危害是骨盆狭窄或畸形使产程进展缓慢或停滞,可导致精神疲惫、乏力,严重者引起耻骨联合分离、宫颈水肿、产后出血、会阴和阴道损伤增加;若同时伴有宫缩过强,既往子宫手术史(剖宫产、子宫肌瘤剜除等),可引起子宫破裂,危及母儿生命。还可引起胎儿头皮血肿、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上升。
骨产道异常性难产若不接受正规诊疗,未及时判断出难产病因,常延误治疗时机,对母体和胎儿影响较大。
症状
骨产道异常性难产主要由产妇骨产道狭窄或畸形导致的,主要表现是产程进展迟缓、甚至停滞,先露下降缓慢,宫口扩张缓慢甚至扩张停滞。
骨产道异常性难产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骨产道异常性难产的常见症状包括:
骨盆入口平面狭窄:主要表现为胎头衔接和入盆困难,继发胎位异常。其中,骨盆临界性狭窄表现为产程进展缓慢,但是当宫口开全后,则产程进展顺利;骨盆绝对狭窄表现为胎头难以入盆,若不干预,随宫缩增强,可出现病理性缩复环,甚至子宫破裂。
中骨盆平面狭窄:主要表现为胎头下降至中骨盆平面时,胎头下降延缓或停滞,宫口开放缓慢甚至停止。
骨盆出口平面狭窄:表现为继发性宫缩乏力,胎头双顶径不能通过骨盆出口。
骨产道异常性难产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产妇:会阴裂伤、骨盆底肌肉及会阴严重损伤、先兆子宫破裂、子宫破裂。
胎儿:颅骨重叠骨折、头皮血肿、窒息、颅内出血、吸入性肺炎。
病因
骨产道异常性难产主要原因是由于骨盆径线过短或形态异常,使骨盆容积小于胎头通过需要的宽度而造成的。
骨产道异常性难产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先天因素:
产妇身材矮小:孕妇身高小于 145 厘米,需警惕均小骨盆。
骨盆形态:单纯扁平骨盆、类人猿型骨盆、男性骨盆。
后天因素:疾病:外伤、佝偻病、骨盆及脊柱结核、骨软化症骨盆、偏斜骨盆。
哪些人容易患骨产道异常性难产?
有如下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骨产道异常性难产:
产妇身材矮小。
骨盆疾病史:既往有严重的佝偻病、脊髓灰质炎、脊柱和骨盆结核、骨盆外伤等。
有如下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骨产道异常性难产:
既往有难产或产程进展缓慢史:既往有产程进展缓慢或停滞史,再次妊娠首先要考虑是否存在骨产道异常。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见红
下腹部坠痛
开始宫缩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破水;
剧烈腹痛、腹痛难忍、拒按;
不规律宫缩;
出现血尿;
阴道流血,呈鲜红色。
建议就诊科室
妇产科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骨产道异常性难产?
当医生怀疑骨产道异常性难产时,主要通过产程进展情况、骨盆径线长度,同时结合既往疾病史、产检资料、超声检查等综合判断分析,明确诊断。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骨盆测量:通过骨盆径线,尤其是三个平面的关键径线的测量,可以根据长度判断是否存在骨盆异常。
胎头跨耻征检查:排除骨盆倾斜度异常,胎头跨耻征阳性,说明头盆明显不称。
超声检查:通过超声检查可判断胎位、胎儿大小、羊水量及形状、胎儿是否存活、子宫肌瘤等情况。
胎心监测:持续的胎心监测可评估胎儿情况、状态。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年龄多大了?身高多少?
以前是否生过孩子?
既往是否有难产史?
幼年是否发生脊柱结核或外伤、佝偻病或脊髓灰质炎等?
既往是否做过宫颈的手术?
腹痛的位置在哪里?一直痛还是一阵阵的痛?间隔多长时间痛一次?痛的时候持续时间是多长?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目前可以顺产吗?
目前宫口多大了?
要剖宫产吗?
宝宝目前状态怎样了?
为什么会难产?
以后如果生二胎的话还会这样吗?
怎么样才能保证以后不会再得这个病呢?
治疗
骨产道异常性难产的治疗关键在于判断骨盆径线或平面狭窄的程度是否小于胎先露通过产道的最低限度。若绝对狭窄,判断胎儿不能通过产道,则应及时选择剖宫产;若尽管存在骨产道狭窄,但是估计胎儿较小,可以选择阴道试产,必要时选择剖宫产终止分娩。
药物治疗
缩宫素的使用:骨产道轻度或临界狭窄,估计胎儿小,可以选择阴道试产,当产妇出现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时,可以使用缩宫素促进子宫收缩,使胎儿顺利娩出。但需要严格控制给药剂量及严密观察宫缩强度;若出现宫缩过强,立刻停药,缩宫素的半衰期较短,一般停药后观察短时间内可恢复。
抑制宫缩药物的使用:当产妇因骨产道狭窄,引起强直性子宫收缩,可使用抑制宫缩的药物,如硫酸镁、扶他林等,同时立即选择剖宫产。
手术治疗
剖宫产手术:存在头盆不称、产道梗阻、子宫收缩力异常引起强直性子宫收缩、子宫痉挛性狭窄环,则应及时以手术方式终止分娩。
疾病发展和转归
骨产道异常性难产若不接受正规诊疗,未及时判断出难产病因,常延误治疗时机,对母体及胎儿影响较大,可能因继发性宫缩乏力使产程进展缓慢或停滞,可导致产妇精神疲惫、乏力,严重者引起脱水、酸中毒、手术产、尿潴留、产后出血、尿瘘、粪瘘、产褥感染率增加;宫缩过强,若伴随既往子宫手术史(剖宫产、子宫肌瘤剜除等),可引起子宫破裂,危及母儿生命;亦可引起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上升。
骨产道异常性难产若接受正规诊疗,产前规范定期产检,判断狭窄程度及胎儿大小,正确选择剖宫产或阴道试产,母体及胎儿可以有好的结局。
日常注意
产后产妇在产褥期内身体的各个系统较孕期改变很大,因此产后的护理十分关键,否则容易引起产后出血、感染及其他情况。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产后 2 小时内:这个期间的产妇最容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如产后出血、心衰、子痫等。因此,产妇会在产房严密观察生命征、阴道流血以及宫缩等情况,若一切都正常,则会回到病房。
饮食管理:阴道顺产分娩的产妇一般产后 1 小时就可以进食流食(米汤、肉汤)或半流食(粥、面)。剖宫产的产妇在麻醉药效消退后可进食一些流食,待排气后慢慢过渡到半流食,提倡新鲜、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避免刺激、辛辣、活血的食物(姜、参、酒等)。
排便与排尿管理:产妇分娩后的 5 日内尿量明显增多,产后 4 小时内应排尿。产妇易便秘,鼓励多吃蔬菜及早日下床活动。
运动管理:产后早日下床活动,可以帮助伤口愈合、肠道蠕动、恶露排出。
会阴管理:每日用温清水清洗外阴,保持干净,忌盆浴及清洗阴道。
哺乳管理:推荐母乳喂养,产后 1 小时内开始哺乳,按需哺乳,哺乳期应坚持纯母乳喂养 6 个月,提倡母乳喂养 2 年以上。
预防
骨产道异常性难产,是因为骨产道狭窄引起的,对于骨产道轻度狭窄或临界狭窄的,难产是可以预防的。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孕期合理均衡饮食,控制体重增长,避免巨大儿。
既往有难产史,应告知医师,从而行全面评估阴道试产条件。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均小骨盆:身高<145 厘米的孕妇常伴随均小骨盆,孕期控制饮食,定期产检,若估计胎儿不大、胎位正常,头盆相称,宫缩好,可以经阴道试产。
对于畸形骨盆,胎儿径线偏小,应选择剖宫产终止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