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兆临产是什么?先兆临产怎么办?先兆临产症状有哪些?

先兆临产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是足月孕妇在分娩发动前,出现的一些预示即将临产的症状,包括不规律宫缩、胎儿下降感、阴道少量淡血性分泌物等。先兆临产主要症状有:孕足月(≥37 孕周)的孕妇无诱因出现下腹阵痛、胎儿下降感、阴道血性分泌物。部分孕妇还可能出现大量阴道流液等症状。医生和助产士会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心理疏导等不同的方法,帮助孕妇缓解不适感及紧张情绪,顺利度过先兆临产时期。先兆临产主要造成孕妇疼痛不适,若不进行积极干预指导,可能会导致产程进展缓慢、继发性子宫收缩乏力、难产等后果。在孕期可以通过孕妇学校进行产前宣教,对出现先兆临产症状的孕妇进行待产指导,让孕妇了解先兆临产,消除恐惧感,配合产科医生和助产士,使产妇安稳度过临产前的这一必经阶段。

概述

先兆临产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是足月孕妇在分娩发动前,出现的一些预示即将临产的症状,包括不规律宫缩、胎儿下降感、阴道少量淡血性分泌物等。

先兆临产主要症状有:孕足月(≥37 孕周)的孕妇无诱因出现下腹阵痛、胎儿下降感、阴道血性分泌物。部分孕妇还可能出现大量阴道流液等症状。

医生和助产士会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心理疏导等不同的方法,帮助孕妇缓解不适感及紧张情绪,顺利度过先兆临产时期。

先兆临产主要造成孕妇疼痛不适,若不进行积极干预指导,可能会导致产程进展缓慢、继发性子宫收缩乏力、难产等后果。

在孕期可以通过孕妇学校进行产前宣教,对出现先兆临产症状的孕妇进行待产指导,让孕妇了解先兆临产,消除恐惧感,配合产科医生和助产士,使产妇安稳度过临产前的这一必经阶段。

症状

先兆临产的常见症状包括:不规律下腹痛、见红、上腹轻松感。

先兆临产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不规律下腹痛:可以表现为下腹部阵发紧缩或者疼痛,持续时间短,间隔长,且持续及间隔时间没有规律,疼痛发生时有时可触及腹部变硬,也称“假临产”或“假阵缩”。

见红:通常发生在分娩发动前 24~48 小时(少数一周内),由于宫颈内口附近毛细血管破裂,少量出血与宫颈管黏液混合,形成淡血性分泌物。分泌物也可能因接触空气导致分泌物氧化呈深褐色或暗红色。

上腹轻松感:因为胎先露下降或入盆,宫底下降,导致原有的上腹部压迫症状缓解而产生轻松感。

先兆临产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先兆临产的进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胎膜早破、孕妇疲惫、尿潴留等。

常见并发症包括:

胎膜早破:在不规律宫缩时,羊膜腔内压力升高,可导致胎膜早破。孕妇常常会感到阴道大量流液或外阴湿润。

孕妇疲惫:未正式临产前,不规律腹痛持续的时间可长可短。孕妇如果没有接受正确的待产指导,可能会因为精神紧张和体力过度消耗导致疲惫。

尿潴留:先兆临产时可能因为子宫压迫、疼痛、未及时小便等原因,导致膀胱收缩乏力,逼尿肌张力下降,产生尿潴留。尿潴留会对宫缩产生不利影响,形成不良循环。

病因

先兆临产是正常分娩的必经过程,具体原因可能是子宫肌层组织的敏感性增加、胎儿先露部分下降、胎膜毛细血管破裂等。目前没有办法抑制这个过程的发生及进展。

就医

孕妇若出现腹痛频繁、阴道流血增多、胎动异常、阴道流液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孕妇孕期产检没有异常,如出现以下情况可在家观察或自我监测:

第一次生产的产妇,胎儿足月后偶有下腹发紧或疼痛,间隔时间长(大于 20 分钟)。

足月后出现的分泌物内有少量血丝,但没有腹痛等其他任何不适或者异常症状。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既往有剖宫产史的孕妇,此次妊娠出现腹痛、阴道流血或流液等。

孕妇产检提示有前置胎盘、臀先露等异常,出现先兆临产症状时。

孕妇在以前的分娩过程中曾经使用助产工具或药物。

合并其他疾病的高危孕妇,如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等。

产检时考虑胎儿可能为巨大儿(不小于 4 千克)时。

胎动异常(过多或过少,和平时相比增加或减少 1/2 以上)时。

孕妇腹痛持续不缓解时;腹痛间隔时间越来越短、持续时间越来越长时。

出现不自觉屏气用力或肛门坠胀感、排便感时。

建议就诊科室

产科

医生如何诊断先兆临产?

医生会根据孕妇的孕周、临床表现、四步触诊、电子胎心监护、阴道检查(查宫颈管长度及宫口、胎先露)的结果来判断孕妇是否先兆临产。

具体检查如下:

电子胎心监护:可以连续记录胎心率的动态变化,同时描记子宫收缩和胎动情况,并且反应三者之间的关系。

阴道检查:通过直接触摸宫颈,了解宫颈的长度、位置、质地、扩张情况及先露高低,评估宫颈成熟度。

四步触诊:对孕妇腹部进行触诊,检查子宫大小、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以及胎先露部是否衔接。

医生可能询问产妇哪些问题?

孕周多大了?

怀孕期间有没有用什么药?

有没有做过唐筛、无创基因检测或者其他产前检查,结果怎么样?

之前产检的时候胎盘位置正常吗?

产检有过肝功能异常、血压异常、葡萄糖耐量(OGTT)检查异常、甲状腺功能异常或者其他异常吗?

有携带产检本、近期的产科彩超以及其他的检查报告吗?

以前做过什么手术吗?有什么慢性疾病吗?

肚子疼多久了?每次疼多久?多久疼一次?疼的程度如何,可以忍受吗?

如果有阴道流液的话,什么时候流液?颜色是清亮的吗?量多吗?有没有偏黄偏绿或者有异味?

现在有发热或者其他不舒服的感觉吗?

产妇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怎么判断我是先兆临产还是真的临产呢?

需要做哪些检查?

先兆临产的时候我应该做些什么?

这个过程大概会持续多久呢?

先兆临产的过程中有什么注意事项呢?

有什么办法可以减轻我的疼痛吗?

治疗

大部分先兆临产不需特殊干预,也能很快正式进入产程。但有部分孕妇精神持续较紧张,不能很快进入临产,且进入产程后也容易出现产程延长、继发性宫缩乏力等现象,甚至导致难产,需要产钳助产或者剖宫产终止妊娠。对于先兆临产,主要是尽可能减轻孕妇先兆临产时的不适感、缩短临产前时间,并对孕妇的敏感、紧张及焦虑等情绪进行疏导,保护母婴安全。

药物治疗

盐酸哌替啶(杜冷丁):属于阿片类药物,是常用的药物治疗手段,可以有效抑制临产前不规律宫缩,让孕妇降低体能消耗,缩短产程,提高阴道分娩率。如果估计孕妇短时间内可能分娩,本药是不适用的,否则可能对胎儿呼吸产生抑制作用。

间苯三酚:间苯三酚属于非阿托品类纯平滑肌解痉药,国外已应用多年,解痉效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间苯三酚可以直接作用于胃肠道平滑肌和泌尿生殖系统,在解除痉挛的同时也没有成瘾性[1]。

地西泮(安定):地西泮作用部位在大脑边缘系统海马区(苯二氮受体),从而抑制脊柱神经系统活动。它一方面可以选择性使子宫颈平滑肌松弛,软化宫颈,而不影响子宫收缩和新生儿阿氏评分;另一方面对比较焦虑、紧张的孕妇还可以有镇静作用。

另有研究表明,缩宫素联合地西泮或间苯三酚引产也是安全有效的[2][3]。

手术治疗

人工破膜:人工破膜可以改变宫腔容受性,反射性引发宫缩,同时促进宫颈成熟、诱发宫缩,促进孕妇进入第一产程。但人工破膜不是任何条件下都适用,需医务人员严格把控。

剖宫产:对于前置胎盘、臀先露等先露异常、骨盆狭窄或畸形等异常、自身有较严重合并症等有剖宫产指征的孕妇,进入先兆临产阶段时,医生会考虑及时剖宫产终止妊娠。

其他治疗方法

导乐仪分娩镇痛:导乐师及助产士会协助孕妇,利用导乐仪配以穴位刺激,达到镇静、镇痛的效果。

借助导乐球等实现自由体位待产:有研究证实,自由体位待产可以有效提高孕妇待产时的舒适度,同时能缓解孕妇的心理压力,也能不同程度地减轻宫缩疼痛[4]。

临产后孕妇可以选择硬膜外麻醉等镇痛方法。

对宫颈条件较成熟的孕妇进行低浓度缩宫素引产,适度加强宫缩,及早进入临产产程,可以明显减少由于宫缩乏力、产程延长所致难产的发生率[5]。

疾病发展和转归

通过先兆临产阶段,大部分孕妇能顺利进入到临产阶段的第一产程。第一产程是出现有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宫缩(每次持续 30 秒以上,间歇 5~6 分钟),同时伴有进行性的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有明显的胎先露下降。少部分产妇会由于各种原因转剖宫产。

日常注意

先兆临产是产程的必经阶段,孕妇及家人可以采取保持平和心态、提前做好准备,密切观察孕妇身体状况、补充营养等措施来平稳度过这个过程。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孕妇及家人在孕期要选择好分娩的医院,临产前备好车辆及规划好到医院的路线,提前准备好分娩时所需的物品(就医卡、产检资料等)。

出现先兆临产征兆后,孕妇无需过度紧张,要保持平静的心态。孕妇家人做好协助工作,准备随时送孕妇到医院待产。

孕妇及家人需观察宫缩的时间,即宫缩间隔时间、持续时间以及宫缩有无规律性。如孕妇出现规律宫缩(腹痛持续 30 秒,间隔 5~6 分钟)立即到医院待产。

如果孕妇出现阴道流水,有胎膜早破的可能,需平躺在家属陪伴下尽早入院待产。

如孕妇有阴道流血、胎动异常等情况,立即到医院就诊。

孕妇应进食易消化、高热量饮食,如巧克力、鸡蛋、红糖、香蕉等。

先兆临产后,孕妇可出现尿频及大便次数增加的情况,此时应及时排空小便,保持大小便通畅。

预防

先兆临产的发生我们没有办法预防,但现有的很多方法都可以明显减轻孕妇的各种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

具体方法如下:

定期产检,做好产前检查,关注母体血压、血糖情况,随诊肝功、甲功等指标,若出现异常及时处理。

规律口服复合维生素(含叶酸)、钙剂、铁剂,补充母体及胎儿必需元素。

加强营养,进食高蛋白、高热量、清淡及易消化的饮食。

要调整心理状态,避免紧张及恐惧。同时孕妇家属也要重视心理建设及心理疏导。

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储备好体力。

临产前适当运动,可利于顺利分娩。但需关注运动后的反应,如出现宫缩、阴道流血、流水、胎动异常需立即就诊。

树立对分娩的正确认识,医生需对孕妇及胎儿进行评估,决定分娩方式。

临产前的孕妇应有家属陪伴。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保健

打鼾怎么办?6大方法有哪些?防止打鼾

2023-8-26 23:23:44

药品

盐酸林可霉素胶囊的功效与作用-盐酸林可霉素胶囊说明书

2023-8-3 2: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