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疱疹性脑炎是什么?单纯疱疹性脑炎怎么办?单纯疱疹性脑炎症状有哪些?

单纯疱疹性脑炎(HSE)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是非流行性脑炎中最常见的类型,占所有脑炎的 2%~19%。常累及大脑颞叶、额叶及边缘系统,引起脑组织出血性坏死和变态反应性脑损害。既可见于初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也可见于复发性患者。病原单纯疱疹病毒(HSV)分为 Ⅰ 型和 Ⅱ 型。Ⅰ 型 HSV 潜伏在嗅球、嗅束及三叉神经感觉节等部位,并易诱发脑炎;Ⅱ 型 HSV 潜伏在骶髓后根节而易诱发生殖器反复疱疹性感染。首发症状为头痛、发热,历时数小时或数天出现局部性或全身性抽搐。病变累及优势侧半球者出现语言障碍及偏瘫。少数患者在病程进展初期诉有嗅幻觉或味幻觉,部分患者发病前后唇上部出现疱疹,有助于考虑疱疹性病毒感染。病情严重、预后较差。大样本推测 HSE 的发病率为 2~4/100 万人口,病死率为 40%~70%。近年来由于某些特异性抗 HSV 药物的问世,使其病死率降至 19%~28%。

别称

急性坏死性脑炎

概述

单纯疱疹性脑炎(HSE)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

是非流行性脑炎中最常见的类型,占所有脑炎的 2%~19%。

常累及大脑颞叶、额叶及边缘系统,引起脑组织出血性坏死和变态反应性脑损害。

既可见于初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也可见于复发性患者。

病原单纯疱疹病毒(HSV)分为 Ⅰ 型和 Ⅱ 型。Ⅰ 型 HSV 潜伏在嗅球、嗅束及三叉神经感觉节等部位,并易诱发脑炎;Ⅱ 型 HSV 潜伏在骶髓后根节而易诱发生殖器反复疱疹性感染。

首发症状为头痛、发热,历时数小时或数天出现局部性或全身性抽搐。病变累及优势侧半球者出现语言障碍及偏瘫。少数患者在病程进展初期诉有嗅幻觉或味幻觉,部分患者发病前后唇上部出现疱疹,有助于考虑疱疹性病毒感染。

病情严重、预后较差。大样本推测 HSE 的发病率为 2~4/100 万人口,病死率为 40%~70%。

近年来由于某些特异性抗 HSV 药物的问世,使其病死率降至 19%~28%。

症状

前期有发热、头痛、肌痛、嗜睡、腹痛和腹泻等症状。可有口唇疱疹史,体温升高,并有轻微的意识和人格改变,随病情进展,精神症状表现突出。多数患者有意识障碍,可出现全身性或部分性痫性发作,重症者可因广泛脑实质坏死和脑水肿,引起颅内压增高,脑疝形成而死亡。

单纯疱疹性脑炎有哪些症状?

任何年龄可发病,超过 50% 为 20 岁以上的成人,四季均可发病。前期有发热、头痛、肌痛、嗜睡、腹痛和腹泻等症状。

多急性起病,可有口唇疱疹史,体温可达 38.4~40.0℃,并有头痛,轻微的意识和人格改变,有时以全身性或部分性运动性发作为首发症状。随后病情缓慢进展,精神症状表现突出,如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言语减少、情感淡漠和表情呆滞,患者呆坐,行动懒散,甚至生活不能自理,或表现为木僵、缄默,或有动作增多、行为奇特及冲动行为,智力障碍也较明显。

神经症状可表现为偏盲、偏瘫、失语、眼肌麻痹、共济失调、多动、脑膜刺激症等弥散性及局灶性脑损害。多数患者有意识障碍,约 1/3 患者可出现全身性或部分性痫性发作,重症者可因广泛脑实质坏死和脑水肿引起颅内压增高,脑疝形成而死亡。

病因

单纯疱疹病毒是一种嗜神经 DNA 病毒,分为 Ⅰ、Ⅱ 型,近 90% 是由 Ⅰ 型病毒引起,其余为 Ⅱ 型所致,病毒先引起 2~3 周的口腔和呼吸道原发感染,然后沿三叉神经分支经轴突逆行至三叉神经节,在此潜伏。机体免疫力下降时,诱发病毒激活,病毒由嗅球和嗅束直接侵入脑叶,或口腔感染后病毒经三叉神经入脑而引起脑炎。

单纯疱疹病毒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传染源:急性期患者及慢性带毒者均为传染源。一般人群中,5% 成年人为无症状携带者;单纯疱疹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疱疹液、病损部位分泌物以及唾液、粪便中;也可从外生殖器并无明显病损的患者精液中检出。

感染途径:HSV 进入脑的途径:新生儿多为血行传播,其 HSE 可能是 HSV 全身播散性感染的一部分;成人则多循周围神经轴索向脑内传播,目前多数认为 HSV 主要通过三叉神经或嗅神经至脑内。

哪些人容易患单纯性疱疹脑炎?

单纯性疱疹脑炎的发生多为散发或原有潜伏病毒感染的反复发作。研究表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率在经济水平低下、居住条件拥挤地区的人群较高;儿童营养不良或其他原因所致的免疫功能低下者,比较容易罹患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有时可在儿童集中的区域内,如幼托机构出现暴发流行。多性伴侣性行为者因其接触传染源的机会多,所以容易遭受 HSV 侵袭。

就医

疑似单纯疱疹性脑炎的患者,一旦出现全身性或部分性运动性发作、意识障碍等典型神经症状时应立即就医,医生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以及腰椎穿刺、脑电图、CT、磁共振成像(MRI)、病毒学检查和免疫学检查等来帮助诊断。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当患者出现上述单纯疱疹性脑炎症状时,需要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单纯疱疹性脑炎?

医生除了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及体格检查外,还需要做以下检查帮助诊断。

腰椎穿刺:该病急性期脑脊液压力多数升高。

脑电图:较为敏感,阳性率为 81%。多于中枢神经受累后 2~15 天出现异常改变。表现为周期性高波幅慢活动,以颞叶为主。有人强调在一侧或双侧颞叶出现弥漫性慢波,颞叶出现周期性尖波或棘波有助于早期诊断。

CT:HSE 具有特征性 CT 改变,多于病后 5~10 天出现。

MRI(磁共振检查):MRI 对炎症无特异性,但 HSE 的 MRI 影像很有特征性。

病毒学检查:CSF 病毒分离阳性率仅 4%。组织病毒分离阳性率为 33%~56%。但脑活检有 2% 的并发症,故一般主张仅用于重症患者。

免疫学检查:检测血清和 CSF 中 HSV 抗体或抗原,其敏感性为 90%,特异性为 80%。CSF 中 HSV 抗体病初滴定度很低,甚至测不出,病后 10~51 天才明显升高,故需动态观察。CSF 中特异性 IgM 抗体阳性可早期确立诊断。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是否有发热、头痛、嗜睡等症状,以及意识及人格改变?是否有精神症状?严重程度如何?持续时间?

是否有单纯性疱疹病毒感染病史?

周围朋友家人是否感染过单纯性疱疹病毒?

发病以来做过哪些检查?应用过何种药物?

患者可能询问医生哪些问题?

我是怎么患单纯疱疹性脑炎的?能治好吗?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目前都有哪些治疗方法?哪种方法最适合我的病情?

我是否需要调整某些生活习惯?

这个病有传染或遗传的可能吗?我的家人需要接受筛查吗?

治疗

该病的治疗主要包括病因治疗,辅以免疫治疗、全身治疗和对症治疗。

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抗病毒化学药物治疗:

无环鸟苷连用 14~21 天。副作用有:谵妄、震颤、皮疹、血尿、血清转氨酶暂时性升高等。

刚昔洛韦静脉滴注,疗程为 10~14 天。抗 HSV 的疗效是阿昔洛韦的 25~100 倍。

免疫治疗:

干扰素及其诱生剂 α 干扰素治疗,肌肉注射。

转移因子皮下注射。

肾上腺皮质激素可酌情用于病情危重,CT 示出血性坏死灶,以及脑脊液白细胞和红细胞明显增多者,用地塞米松加糖盐水静脉滴注;对临床病情较轻,MRI 显示脑室周围白质有散在分布的点状脱髓鞘病灶,提示存在病毒引起的变态反应性损害,主张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常获得满意疗效,用甲基强的松龙加入糖盐水中静脉滴注,随后改用强的松口服。

全身支持治疗:

对危重患者及昏迷患者至关重要,注意维持营养及水电解质的平衡,保持呼吸道畅通。

必要时可小量输血,或给予静脉高营养或复方氨基酸,或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预防压疮和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

对症治疗:对高热的患者进行物理降温,以及抗惊厥镇静和脱水降颅压等,严重脑水肿的患者应早期大量及短程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恢复期可进行康复治疗。

疾病预后及转归

HSE 死亡率较高(40%~70%),死亡常发生于病后 6 天~1 个月。影响死亡率的因素包括:年龄、意识状态以及开始抗病毒治疗的时间。绝大多数无昏迷的年轻患者(小于 30 岁),早期接受 ACV 或 Ara-A 治疗可完全恢复正常。老年、有昏迷或半昏迷患者死亡率高。Glasgow 昏迷评分不高于 6,不论任何年龄预后均不良。幸存者约半数有偏瘫、失语、精神障碍等后遗症。复发性 HSE 占 22%,也有接受 Ara-A 或 ACV 治疗后复发的病例报道。

日常注意

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平时多锻炼,提高抗病能力,预防感冒。

注意个人卫生,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出现口唇、生殖道、皮肤或黏膜等处疱疹时,应加以重视并及时治疗。

当出现典型单纯疱疹性脑炎症状时,应及时尽早就医。

预防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预防单纯疱疹性脑炎:

应用避孕套可减少生殖系疱疹的传播。

预防新生儿的感染应引起关注:当产妇有宫颈疱疹时,若羊膜未破可剖腹分娩;如已破膜,并不能肯定剖腹比经阴道分娩安全。

对血清学阳性的孕妇分娩的婴儿要密切监视。一旦发现感染应及早抗病毒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除脂生发片的功效与作用-除脂生发片说明书

2023-8-3 0:11:30

药品

罗红霉素胶囊的功效与作用-罗红霉素胶囊说明书

2023-8-3 7:5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