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神经痛是什么?耳神经痛怎么办?耳神经痛症状有哪些?

耳神经痛(nerve neuralgia of ear ),是指耳部无先兆而骤然发作的疼痛,迅速扩及耳部、头部、面部、颈部,并向周围放射,疼痛持续几秒至几分钟,突发突止。疼痛常因接触外耳道、一侧颈部,耳前或耳后皮肤敏感区域而诱发。有些患者每次发病可持续几周至几个月,中间可有几个月至几年的疼痛缓解期。此种疼痛是指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条件下而感到的疼痛。目前耳神经痛的发病率尚不清楚。常继发于感染性疾病之后,如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副鼻窦炎等;或继发于肿瘤压迫神经,颈部、颅底外伤,或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等。主要症状为无预兆性疼痛发作,每次发作时间可由数秒到数分钟不止,大多骤然停止,并逐渐加重,疼痛发作次数渐频繁,病程可周期性发作。神经痛治疗方法很多,可大概分为无创和有创两种。无创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中医中药、针灸疗法、理疗等。有创治疗方法包括手术疗法、神经封闭疗法、神经节阻滞疗法、射频热凝疗法等。疼痛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并对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少数患者因剧烈疼痛引起心律不齐,甚至昏厥、惊厥。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发病,这包括健康、饮食,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切忌冲动、生气。适当参加体育运动,管理好血压、血糖和血脂。尽可能避免一切诱发疼痛的因素,注意保暖,因咀嚼诱发疼痛的患者进食软食,规律服药,不要随意停药。

别称

神经性耳痛

概述

耳神经痛(nerve neuralgia of ear ),是指耳部无先兆而骤然发作的疼痛,迅速扩及耳部、头部、面部、颈部,并向周围放射,疼痛持续几秒至几分钟,突发突止。疼痛常因接触外耳道、一侧颈部,耳前或耳后皮肤敏感区域而诱发。有些患者每次发病可持续几周至几个月,中间可有几个月至几年的疼痛缓解期。

此种疼痛是指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条件下而感到的疼痛。

目前耳神经痛的发病率尚不清楚。

常继发于感染性疾病之后,如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副鼻窦炎等;或继发于肿瘤压迫神经,颈部、颅底外伤,或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等。

主要症状为无预兆性疼痛发作,每次发作时间可由数秒到数分钟不止,大多骤然停止,并逐渐加重,疼痛发作次数渐频繁,病程可周期性发作。

神经痛治疗方法很多,可大概分为无创和有创两种。无创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中医中药、针灸疗法、理疗等。有创治疗方法包括手术疗法、神经封闭疗法、神经节阻滞疗法、射频热凝疗法等。

疼痛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并对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少数患者因剧烈疼痛引起心律不齐,甚至昏厥、惊厥。

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发病,这包括健康、饮食,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切忌冲动、生气。

适当参加体育运动,管理好血压、血糖和血脂。

尽可能避免一切诱发疼痛的因素,注意保暖,因咀嚼诱发疼痛的患者进食软食,规律服药,不要随意停药。

症状

发作性、阵发性剧烈疼痛,疼痛极为尖锐,如刀割样、火灼感,且突然发作后迅速停止,每次发作数秒至数分钟。疼痛部位为神经分布区,可放射到周围器官及组织。有些患者每次发病可持续几周至几个月,中间可有几个月至几年的疼痛缓解期。间歇期完全正常,随着病情发展,发作频率日趋增加。可伴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如面部潮红、流泪、流涕、流涎等。

耳神经痛有哪些症状?

阵发性剧痛,如刀割样、火灼感,且突然发作数秒至数分钟迅速停止。随着病情发展,发作频率日趋增加;间歇期内一切均恢复正常,不久又可重复发作;疼痛部位多位于一侧下颌、口、咽喉、齿、下唇及舌,放射到耳深部,少数患者仅是单纯的耳深部痛。

疼痛部位:仅限于神经分布区内且不超过正中线。

疼痛性质:疼痛极为尖锐,呈闪电式、刀割样、电灼样或撕裂样痛发作时患者表情异常痛苦;患者常手掩面或猛搓面部,以至于面部皮肤肿胀、粗糙甚至损伤。

疼痛的触发点:又称“扳机点”,表现为面部一点或某一区域稍加触碰即可引起疼痛发作。多位于患侧的鼻旁、唇、齿龈及舌部等,常因触摸、咀嚼、说话、刷牙等刺激等因素诱发。

伴随症状:严重者常伴有面部肌肉反射性抽搐,口角牵向一侧。可伴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如面部发红、皮肤温度增高、眼睛结膜充血、流泪、唾液分泌增多、鼻黏膜充血、流涕等症状。

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失眠:疼痛严重者可通宵频繁发作,致使患者不能成眠或睡后痛醒。

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由于疼痛持续且剧烈,常导致患者寝食难安,生活和工作质量降低,心理负担沉重,存在明显的抑郁情绪,不知剧烈的疼痛何时来临,而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严重者有自杀倾向。

晕厥:非常少见,与剧烈疼痛的过度反应有关。

局部皮肤粗糙,毛发脱落:患者常在疼痛发作时,用手搓揉局部皮肤,以期减轻疼痛,从而造成患者皮肤粗糙、毛发脱落。

病因

本病病因至今尚不明确,可继发于感染性疾病、肿瘤、外伤、代谢性疾病、中毒、血管病等多种疾病。

常见原因有哪些?

继发于感染性疾病: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鼻窦炎、咽喉结核等。

肿瘤:桥小脑角肿瘤、三叉神经节肿瘤、鼻咽、喉咽恶性肿瘤、转移癌等。

外伤:颈部外伤、颈椎外伤、颈肌损伤、颅底骨折等。

代谢类疾病:糖尿病、痛风、甲状腺疾病、缺乏营养素(维生素 B)。

中毒:服用过量酒精、甲醇、接触过量的铅及汞等有毒金属中毒。

血管病:血管畸形、动脉粥样硬化等。

哪些人容易患病?

老年患者:年龄增长往往会使老年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出现免疫功能降低的现象,导致病毒感染,神经系统受损。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疾病。

合并恶性肿瘤患者、自身免疫疾病患者、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患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一旦出现需要立即就医,疼痛影响工作、生活,需要明确病因积极治疗,缓解症状。

有发热、流脓涕、耳道流脓、面部疖肿、面部皮疹等状况时出现阵发性耳痛。

头面部触及包块肿物。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患者疼痛剧烈,自觉心慌、心前区不适,伴心率过缓、心率过快,心律不齐血压偏低、血压偏高;

患者疼痛剧烈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大汗;

患者疼痛导致晕厥、惊厥、晕倒。

建议就诊科室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神经内科。

疼痛科。

医生如何诊断?

相关检查:

初诊时需要了解患者全身状态,有助于发现患者危险因素及疾病,如心、肝、肾、颅脑等器官的全面检查;

耳鼻咽喉头颈部体检:检查患者局部有无感染、皮疹、肿瘤等情况;

神经系统查体;

血、尿检查:初诊时需要进行血、尿常规检查,空腹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能、血脂等;

特别是颞骨的 CT 及头颅 MRI 检查。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细询问病史, 详细了解疼痛的先兆、原因、部位、严重程度如何?

每次持续多长时间?已经出现了多久?

有无间歇期、扳机点?

疼痛相伴随的其他症状?

有没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病史?

是否吸烟、饮酒?

平时工作压力大吗?作息是否规律?

平时是否有规律的体育运动?

是否失眠、紧张、焦虑、抑郁状态

是否进行治疗?治疗方法?

服药情况?药物治疗是否有效?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为什么出现疼痛?

怎样治疗能控制症状?

能治愈吗?

以后还会发作吗?怎么避免复发?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要吃哪些药?医保能报销吗?

目前都有哪些治疗方法?哪种方法最适合我的病情?

我是否需要调整某些生活习惯?可以运动、健身吗?

这个病有传染或遗传的可能吗?

需要手术吗?

疾病会遗传吗?

影响工作吗?用休假吗?

治疗

治疗方面,首先明确有无原发病因,明确病因后,治疗原发病。如考虑为病毒感染引起可应用抗病毒药物。如由肿瘤引起,应积极手术、介入等方法治疗。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服用卡马西平和苯妥英钠,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

口服维生素类药物。

必要时可加用镇静剂。

手术治疗

神经封闭疗法:神经封闭是目前治疗神经性耳痛常见的方法,临床运用比较广泛。在注射过程中需要对具体的注射部位做好判定,这样才能确保治疗效果。但使用神经封闭治疗有一定的局限性,疾病易复发。

神经节阻滞疗法:神经节阻滞治疗方法对于患者的病情恢复效果较好,此种方法对于恒久治愈神经性耳痛十分有效。其存在的缺点是技术难度较大,操 我们难以准确地把握好穿刺的部位,该方法适用于严重、顽固的神经性耳痛患者。

射频热凝疗法:射频热凝疗法的治疗原理是通过高温作用对神经节、神经干和神经根等部位进行作用,使患者的蛋白质发生凝固变性,有效地对神经冲动的传导进行阻断。但其可能出现并发症较多,可能需要进行重复治疗。

显微外科手术:可选用神经根根丝切断术和显微血管减压术。术中探查神经,若未发现明确责任血管压迫神经根时,行神经根根丝切断术,若发现有明显责任血管压迫神经根时,行显微血管减压术。该方法疗效显著,损伤小,并发症少。

疾病发展和转归

对耳神经痛患者进行治疗的目的是减轻疼痛或者根治疼痛,可以通过药物、手术、射频的方法治疗,让病人完全恢复到正常人的生活或学习、工作中。

日常注意

耳神经痛患者的日常注意,主要避免容易诱发疼痛的因素和注意饮食等。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生活、饮食要有规律,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保持心情舒畅,切忌冲动、生气、抑郁寡欢。树立信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适当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动作轻慢,尽可能避免一切诱发疼痛的因素,如洗脸、刷牙等,尽量避免刺激扳机点。寒冷天注意保暖,避免冷风直接刺激面部。

进食较软的食物,因咀嚼诱发疼痛的患者,则要进食流食,切不可吃油炸物、刺激性食物、海鲜产品。

坚持治疗,不要随意停药,以求根治。

预防

健康的生活方式即可以延缓疾病进展,也有助于预防发病。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

保持心情愉快,防止焦虑、抑郁、失眠、无助与沮丧等负面、痛苦情绪的长期累计。

营养及饮食方面建议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种子、谷类等有益的食物,并避免咖啡、浓茶、汽水、香烟等刺激物。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硝酸益康唑乳膏(特一)的功效与作用-硝酸益康唑乳膏(特一)说明书

2023-8-3 2:17:57

保健

晚秋时节 鼻炎患者要小心冷空气

2023-9-16 23:23:44